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廟及冠

九月初五秋分。

是夜,漢帝劉啓依循古禮,領太子劉徹及羣臣西出長安城,於城郊百三十八里而壇,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帶錫監,吹壎箎之風,鑿動金石之音,與臣民共同祭月。

秋祭大典持續至天色微明,漢帝劉啓並未擺駕回宮,反是轉往同在西郊的太廟,太子劉徹與諸多劉氏宗親盡皆隨行,包括諸多尚未及冠的皇子與劉氏小輩。

除了太子太傅衛綰和太子少傅直不疑外,其餘朝臣未再跟隨前往,只是默然立於蕭索秋風中,望着遠遠離去的御駕,心中皆是感慨萬分。

待太子殿下今日行過冠禮,陛下應是要着手準備禪位於太子的諸般事宜了。

按禮制,男子二十歲行冠禮,然天子諸侯爲早日執掌國政,多提早行禮。且因漢朝男女婚嫁較早,依禮需男子及冠和女子及笄方可成婚,故若男子未滿二十欲娶正妻,則必先提前行冠禮。

譬如樑王嗣子劉買,迎娶原配陳氏時才十六歲,也提早行了冠禮。而虎賁左監李當戶雖已有子李陵,但因未及冠,只能將李陵的生母擡爲侍妾,並非明媒正娶,李陵的身份只是庶長子而已。

故而男子的冠禮是極爲重要的,是爲成人之禮。

人之所以爲人者,在於知悉禮義。

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後禮義備。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後禮義立,故冠而後服備。

行冠服備後,方算成人,方能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

若說太子劉徹這冠禮有甚麼不合禮制之處,唯有及冠的日期不甚符合慣例,未免過於倉促了。

依禮制,男子行冠禮多選在二月間,即春祭日神之後,寓意旭日東昇,而非秋祭時節。

舉行冠禮前的十日內,受冠者先需先卜筮吉日,十日內若無吉日,則筮選下一旬的吉日,然後纔將吉日告知親友。及冠禮前三日,又要用筮法選擇主持冠禮的大賓,並選一位贊冠者協助冠禮儀式。

然而劉啓和劉徹父子倆皆非迂腐守舊之人,何況先帝劉恆連最爲重要的居喪制度都力圖從簡,不願讓臣民和子孫爲其守重孝,可見劉氏的皇帝對太過繁複的古禮皆是頗爲不喜的。

再遙想高祖劉邦就儒生的高冠當做夜壺的先例,老劉家對禮制的不以爲然還真是一脈相承。

到得太廟,漢帝劉啓領衆多宗親在帝廟祭祀過諸位先帝,便開始着手太子劉徹的冠禮。

太子少傅直不疑擔任擯者,掌司禮儀擯相,引觀禮的劉氏宗親至太廟東殿宮門外,太子劉徹則由司者引往側殿沐浴更衣。

老宗正劉通心裡着實有些不舒坦,依照慣例,冠禮由主人及大賓主持,主人爲受冠者之父,大賓爲德高望重的宗族長輩,主人掌儀程,大賓則負責爲受冠者加冠。

按說劉通才是最適合出任大賓之人,偏生漢帝劉啓執意要親手爲太子加冠,主人還兼大賓,這特麼不是搶老爺子的生意麼?

贊者的位置又被太子太傅衛綰搶先佔了,這平日與世無爭之人,爲了得爲太子贊者,不惜死皮賴臉的擺出太子啓蒙恩師的身份,險些跟老宗正劉通翻臉。

好在除卻受冠者之父外,還可多增一位“主人”,輔掌儀程,負責答拜觀禮賓客,老宗正纔沒掄起柺杖敲破這些無恥之人的腦袋。

東殿阼階之上,冕冠袞袍的漢帝劉啓長身而立,膝下皇子依年歲長幼從上之下立於側階,饒是年僅八歲的十四皇子劉舜都不敢似平日跳脫,乖乖垂首躬身,南向而立。

宮門處,老宗正劉通揖賓,答拜前來觀禮的劉氏宗親,再由儐者直不疑引其入宮門,行至阼階之下站定。

待得賓客盡皆入得宮門,儐者直不疑高聲通報,漢帝劉啓身後的贊者衛綰則上前高宣,入殿行禮。

漢帝劉啓面西作揖,拜觀禮賓客,阼階之下的賓客忙是躬身答拜。

劉啓復又向贊者衛綰行揖禮,衛綰亦報揖回拜,劉啓隨即轉身入殿,衛綰亦跟隨其入得殿門。

阼階的老宗正爲揖客的主人,便是作揖引賓客升階,主賓揖讓到階下,又揖讓一次,登階。主人劉通由阼階,先登階,在阼階上偏東的地方站立,面向西。

贊者衛綰入得殿內,以銅盆中的朝露盥洗、拭手,立於殿內,面向西。

擯者直不疑則在東序布筵席,稍偏北,面向西,並將沐浴完畢,身着童子衣裳的太子劉徹引出側殿,前來受冠。

劉徹入殿時,主賓早已盡數就位站定,漢帝劉啓長身立於殿內御階之上,向劉徹行揖禮,劉徹忙是答拜,心道漢朝往前的君王果不似後世朝代般唯我獨尊,常常依循禮儀向朝臣乃至後輩作揖行禮。

劉徹緩步上前,跪在御階下的席墊上,向劉啓俯身行拜。

衛綰此時已取櫛掠,置於席左,並手捧木盤,奉以緇布綸巾和進賢冠,以爲一加。

漢帝劉啓下御階,接過緇布綸巾,執之於手,面色莊重的行至劉徹跟前。

“吉月令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維祺,以介畢福。”

劉啓朗聲祝頌,爲劉徹以綸巾綰髮,復又取過進賢冠爲他帶上。

一加禮成,劉啓重新邁步升階,在御階上向劉徹作揖行禮。

劉徹答拜,起身隨儐者直不疑重返側殿,脫去童子衣裳,換上深衣,加大帶,納履,正容,復又回返東殿,跪於御階之下。

衛綰再以木盤奉上以玄色絲帛製成的爵弁,以爲二加。

漢帝劉啓再下御階,爲劉徹取下進賢冠,交由衛綰,將爵弁執在手中。

“吉月令辰,乃申爾服,謹爾威儀,淑順爾德,眉壽永年,享受胡福。”

祝頌後爲劉徹加上爵弁,二加禮成,便再度登階,揖劉徹。

劉徹答拜,再往側殿,脫去深衣,換上皁衫革帶,系鞋,復入東殿,跪與御階之下。

衛綰又以木盤奉上武弁,武弁乃是用很細的紗製作的籠冠,冠兩側系纓,籠冠裡面是平巾幘,爲武將所戴。大漢鐵血尚武,劉徹身爲儲君,又即將登基即位,故以武弁爲三加。

“秣兵歷馬,興師罰罪,驅除胡虜,威加海內,強軍奮武,永鎮漢疆。”

劉啓下御階,爲劉徹取下爵弁,交由衛綰,再取過武弁,爲劉徹加之。

三加禮畢,劉徹未及起身,衛綰又是奉上通天冠,此冠是級位僅僅次於冕冠的冠帽,其形如山,正面直豎,以鐵爲冠樑,乃是皇帝常服之冠。

非但劉徹有些愣怔,便連觀禮的賓客都不禁輕呼出身。

皇帝要給太子殿下行天子的四加冠禮,還是皇帝才能戴的通天冠!

“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

漢帝劉啓毫不在意旁人的心思,爲劉徹取下武弁,交由衛綰,再取過通天冠,爲劉徹加之。

四加禮畢,衛綰撤去席墊旁的櫛掠,躬身退到劉啓身後。

劉徹則答拜過皇帝老爹,則再回側殿,換上太子的朝服革帶,納靴執笏,方纔重回東殿。

擯者直不疑已命宮人於東殿西側設下醮席,面向南。

贊者衛綰酌酒進奉漢帝劉啓,劉啓取過酒盞,下得御階,行至劉徹席前,向北唸誦祝祝辭曰:“旨酒既清,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

劉徹避席行拜,直身接過酒盞,跪祭酒,起身行至席末,再跪,將酒水飲盡,便將盞遞給贊者衛綰,面向南,再拜。

直身後,劉徹拜贊者衛綰,衛綰答拜。

隨後,漢帝劉啓爲劉徹冠字。

“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嘏,永受保之,字曰‘通’,冀你日後心念通達……政通人和。”

劉徹自是會意,忙是道:“兒臣雖不敏,敢不夙夜祗來,使我大漢社稷永昌!”

“大善!”

漢帝劉啓撫掌大笑,滿臉吾家麟兒已長成的欣慰。

劉氏宗親們紛紛上前,向劉徹躬身道賀,態度分外謙恭,他們皆是清楚,陛下即將禪位,眼前這位剛行過冠禮的儲君不日便要君臨大漢。

行過祭酒醮禮,漢帝劉啓及老宗正劉通領劉徹入太廟內的劉氏宗祠,祭奠除諸位先帝之外的劉氏先祖。

宗祠比帝廟的祖宗牌位多得多,劉徹壓根就認不出幾個劉氏祖先,高祖劉邦出身市井,這些先祖牌位上的名字也不知是真是假,反正劉徹是不信劉家祖輩出過甚麼公甚麼候的。

漢帝劉啓立於香桌之前,告辭曰:“後輩劉啓,有子劉徹,今日冠畢,敢見諸位先祖。”

語罷,劉啓領劉通和劉徹俯身叩拜先祖,方纔出得祠堂。

是夜,漢帝劉啓於未央正殿設下盛宴,以酒饌禮賓及贊者儐者,並賜下諸多錢帛作爲酬謝。

劉啓歷來崇尚節儉,但此番賞賜卻毫不吝嗇,大筆的撒錢,尤是老宗正劉通,贊者衛綰和儐者直不疑,皆重賞千金,可見其心情是何等暢快。

翌日早朝,朝臣們正欲打探太子殿下加冕的盛況,卻突是被掌印太監孫全宣讀的一道聖旨徹底驚到了。

太壽宮已然落成,皇帝下旨,着少府和長秋屬官協輔未央宮內的嬪妃及諸多內宰,於本月擇取吉日,遷宮!

十月前,必須處置妥當!

“十月初一,祭祖節,皇帝要禪位!”

朝臣們知道這日遲早會來,卻沒料到回來的如此之快,自是百般滋味涌上心頭,難以言喻。

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四十二章 路在腳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廟及冠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子逛街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
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四十二章 路在腳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廟及冠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子逛街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