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佔領臺灣(三)

眼見呂宋軍隊似乎有依靠火炮擊垮熱蘭遮的打算,勃爾格等人再也沒有了歐洲白人俯視其他民族的心態。

實際上,從大航海時代開始,歐洲白人就一直視其他民族爲低等人羣。

哪怕是中國,雖然因爲地大物博和人口衆多的原因,到達東亞的歐洲諸國不得不將大明視爲一個強大的對手,並且對中華文明給與肯定和承認,但是在骨子裡,歐洲人依舊對黃種人由衷的輕蔑。

這種思想是根植在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義之中,因爲天主教和基督教都將信仰耶和華視爲更爲高貴的人種,那麼其他的異教徒理所當然地屬於次一等的劣等人羣。

加上一直以來,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從未對歐洲人取得過壓倒性的勝利,更是滋長了歐洲白皮的這種種族主義情緒。

不過今天,呂宋人用實際行動告訴了荷蘭人,從來就沒有什麼狗屁的上帝庇佑,你們只是運氣好一些而已罷了。

“快,讓我們的艦隊出擊,通知赤嵌城,把臺江以內的所有戰艦都調派過來。”

一發二十斤重的炮彈呼嘯着擊中熱蘭遮城的城牆,瞬間削去一大塊石頭,勃爾格馬上醒悟過來,瞪大了眼睛瘋狂大喊道。

熱蘭遮城擁有上下三層構造,在面對敵軍時可以充分發揮火力優勢,但是當面對海面上強大的艦炮轟擊時,這種三層結構反而也容易受到巨大損害。

由於是固定靶射擊,呂宋艦隊只花了一刻鐘的時間,便完成了全艦的炮位校準。

一刻鐘之後,艦隊一側共計840門火炮的每一次齊射都準確地轟擊在熱蘭遮城的每一個角落上。

等到荷蘭艦隊再次離開港口啓航,整個熱蘭遮城的西面城牆,以及城堡內部都已經被蹂躪的一團糟了。

哭喊聲、求救聲響徹熱蘭遮城的上空。

“東北52度方向,荷蘭艦隊,18艘戰艦。”

臺江西南側有七座島嶼相連,被稱爲七鯤,但是七個入海口裡,只有南面的南航道大員航道和北面的北航道鹿耳門航道可以通行大船。

二十年後,國姓爺就是利用漲潮的機會從鹿耳門突入進臺江海灣,避開了熱蘭遮城的炮火封鎖。

荷蘭人確實選了個好地方建設城堡,但是面對強大的呂宋艦隊,七鯤一線卻也對荷蘭艦隊造成了絕大的阻礙。

這隻由中小艦隊爲主的荷蘭艦隊也不得不從大員航道中駛出,直接暴露在呂宋艦隊的眼前。

“停止炮擊,準備迎敵。”

眼見熱蘭遮城已經因爲炮擊失去了西面的火力優勢,遊德高鎮定自若地下令迎擊荷蘭艦隊。

負責帶隊的荷蘭艦隊提督達巴爾幾乎是抱着必死的悲壯心裡帶領艦隊出擊。

見識過了呂宋人的炮火,他現在已經有些後悔爲什麼要到遠東來了。

該死的彼得·奴易茲,要不是這個第三任荷蘭駐臺灣長官回到歐洲後到處炫耀他獲取的財富,自己也許就去新西班牙淘金了。

荷蘭人的艦隊才駛出大員航道就遭到了呂宋艦隊的猛烈炮擊,在達巴爾瘋狂的督戰下,荷蘭人頂着炮火順利突進到了距離呂宋艦隊三裡多的範圍內。

然而還沒等他們開火,一聲帶着哭腔的驚叫聲從瞭望臺上傳來。

“西北方向,呂宋人的艦隊,一共7艘。”

站在旗艦赫克託號上的達巴爾腳下一軟,差點兒從艦艏的船梯上栽了下來。

他循聲望去,只見七鯤北線尾方向,一艘750噸級的巡洋艦,帶領6艘小型護衛艦迅速從島嶼後方突入過來。

荷蘭艦隊頓時陷入被夾擊的危險境地。

遠在孫武號上的遊德高,以及在北線尾上同樣觀察着荷蘭人動靜的趙敬勇全都一臉欣喜地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

荷蘭人,已成甕中之鱉。

現在的呂宋海軍可不是當初那個只能在青波湖裡訓練的時候了,戰火中成長起來的劉家軍官迅速提升着對於戰爭的認知,這一手誘敵出戰、兩面包抄的戰術簡直用的有如神助。

隨着呂宋分艦隊的加入,戰局幾乎已經不可逆轉。

一個時辰後,承受着兩方猛烈炮火的荷蘭艦隊終於緩緩升起了白旗,然而此時海面上也只有8艘戰艦倖存了下來。

熱蘭遮城牆上目不轉睛地觀察着海面上戰況的荷蘭軍官及士兵見到這一幕全都眼眶泛紅地低下了腦袋。

勃爾格本來還想說些什麼,但是終究也只能一臉悔恨地一拳捶在石牆上,本就因爲一下午的暴曬而變得通紅的臉龐更顯得快要漲出血來一般。

隨着荷蘭艦隊的覆滅,加上熱蘭遮城被擊毀大半,荷蘭人的命運也隨之確定了。

修整了一夜之後,扼守大員水道的呂宋艦隊再次出發,先是繼續炮擊擊毀了熱蘭遮另一半的城堡,而後突入臺江,開始掃蕩赤嵌城。

等到十月初一,承受不住傷亡的荷蘭人只得在勃爾格的帶領下走出城堡,向遊德高請降。

熱蘭遮城外,就着已經千瘡百孔的城牆,姜保林再次充當起了受降大使。

面對這樣明顯的羞辱,勃爾格等人自然是憤怒不已,但是在一衆呂宋海軍官兵的目視之下,這幫紅頭髮的荷蘭人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閣下,我代表尼德蘭東印度公司駐臺灣地區長官署向您投降,請您能夠對我方將士施以仁慈。”

穿着白色圍脖歐式長袍的勃爾格一臉屈辱地說出了這番話。

姜保林年輕帥氣的臉上微微一笑,單手將勃爾格遞上來的指揮刀收下。

“本指揮代表呂宋將軍府接受你方的投降,我軍承諾,不會濫殺俘虜,但是能否平安返回巴達維亞,還要等到我軍召集麻豆、目加溜灣等地原住民大會後才能決定。”

隨着荷蘭人的投降,也宣告了呂宋將軍府對臺灣的正式統治。

此戰之中,荷蘭人守軍2000餘人,戰死700餘人,其餘的全數做了呂宋軍的俘虜。

連續兩天的大戰早已驚動了臺南附近的漢人和原住民村社。

等到遊德高和趙敬勇等人分別帶領海軍士兵登陸接收熱蘭遮城和赤嵌城,都不用呂宋軍方派人去宣示,臺南附近30幾個村社的代表便全部趕到了赤嵌城。

何康就是這些村社代表中的一員,他今年五十歲,原本是福建泉州府人士,因爲鄉里日子過不下去,這才帶着族人移居臺灣。

爲了同原住民和荷蘭人鬥爭,移民臺灣的漢人也開始逐漸聚集起村落。

在鄭芝龍崛起後,這些漢人村落便受他的保護,荷蘭人除了偶爾爲非作歹以外,對於漢人村莊還算客氣。

但是自從今年六月起鄭家與呂宋大戰以來,荷蘭人對於大員附近的漢人村落逼迫就開始漸漸加強。

原本還通過交易從漢人村落獲取物資的荷蘭人竟然開始派人到村子裡要求收取人頭稅和稻米十一稅等稅賦,何康等人自然是堅決反對。

起初他們還抱希望於鄭家能夠儘快結束與呂宋的戰爭,從而迫使荷蘭人放棄對漢人村子的侵犯。

但是讓何康等漢人村落長老沒想到的是,等到九月底,竟然有消息從往來的漢商口裡傳來。

不可一世的鄭家竟然在基隆海戰中大敗而歸,連北港等據點也全部割讓給了呂宋人,聽說大員這邊也是一樣。

這讓何康等人心中惶恐不已。

呂宋人到底是什麼模樣,他們會怎麼對待臺灣的漢人村落,他們能不能夠壓制荷蘭人,這些疑問都讓何康等人夜不能寐。

只不過大家都沒想到呂宋人的動作這麼快,行動也這麼果斷,只用了幾天時間,便在收服北港之後開始了與荷蘭人的戰爭,而且竟然將荷蘭人打的頭破血流。

這下子,何康等人心中既是慶幸,又是擔憂。

慶幸的是紅毛總算是滾蛋了,擔憂的是呂宋人能否像鄭家老爺一般仁義愛民。

就是在這樣的心態下,何康等人開始了與呂宋政權的第一次接觸。

第五十八章 連夜遁逃第二百零九章 金融問題第六百一十章 督師中原(十一)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奪海權(六)第七十五章 再臨府城第三百章 獻忠兵至(六)第四百七十九章 縣令雷洪(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攻取江南(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村中諸事第二百九十四章 錦衣生變第三百九十六章 回村誘惑第四百一十五章 武當山上(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怒爲紅顏(二)第五百二十章 爭奪海權(十二)第六十一章 定計奔襲第十八章 還清欠債第三百一十七章 動身北上第六百五十六章 江南劫難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漢王(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圖謀宗室(一)第五十九章 趁夜殺賊第一百二十六章 莫名深陷第三百零五章 再見總兵第五百九十三章 圖謀宗室(十)第六百三十九章 另立新君(六)第四百二十五章 欽點狀元(一)第九章 府城見聞 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有客到訪第四百七十四章 固守呂宋第五百八十九章 圖謀宗室(五)第六百五十章 新式科舉第十六章 小人潑婦第二百七十九章 府城角力(一)第七百一十二章 新朝氣象(七)第七百三十章 南明離火(二)第九十八章 私相授受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次寇關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下大亂(二)第十七章 張家大戶第三十九章 打架鬥毆第三百二十九章 國之脊樑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戰水匪第二百八十七章 府城角力(九)第一百一十四章 引君入甕第三百三十一章 拯救官軍第三百四十章 賄賂中官(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成都府城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堂爭鬥(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漢中風雲(八)第三百零一章 獻忠兵至(七)第五百三十四章 日本開關(四)第六十八章 招攬人手第一百一十七章 處理俘虜(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坐觀其變第五百二十八章 關於治理(一)第六百七十章 呂宋漢王(十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佔領呂宋(八)第六百零三章 督師中原(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準備院試第六百零四章 督師中原(五)第六十六章 立功受賞 三第一百零四章 重整家務第三百五十六章 逆案中人第二十八章 製作火藥第三百八十二章 京城盤桓(二)第五百零七章 治理呂宋(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坐觀其變第三百八十九章 小戰建虜(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怒爲紅顏(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武裝交易(三)第九十四章 謝府談話第二百一十一章 奔赴府城第四百六十一章 佔領呂宋(四)第三百八十章 崇禎問策(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場外閒事第八十六章 煉製鋼鐵 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攻略安南(六)第三百七十五章 功在社稷第七百一十章 新朝氣象(五)第六百六十六章 呂宋漢王(七)第一百二十四章 軍隊控制第二百三十五章 尾隨而攻第四百六十六章 佔領呂宋(九)第四百八十四章 武當來訪(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救疫河南(二十八)第六百零三章 督師中原(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長腿美女(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北上京城第七十九章 顧盼生輝第三百一十九章 漢中風雲(二)第九十八章 私相授受第五百二十九章 關於治理(二)第五百七十章 圍攻武昌(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幕不斷(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取道湖廣(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家舊宅第三百九十五章 劉家生變(六)第二百四十三章 小懲大誡第六章 我是地主第二百五十章 長腿美女(三)
第五十八章 連夜遁逃第二百零九章 金融問題第六百一十章 督師中原(十一)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奪海權(六)第七十五章 再臨府城第三百章 獻忠兵至(六)第四百七十九章 縣令雷洪(一)第六百八十三章 攻取江南(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村中諸事第二百九十四章 錦衣生變第三百九十六章 回村誘惑第四百一十五章 武當山上(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怒爲紅顏(二)第五百二十章 爭奪海權(十二)第六十一章 定計奔襲第十八章 還清欠債第三百一十七章 動身北上第六百五十六章 江南劫難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漢王(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圖謀宗室(一)第五十九章 趁夜殺賊第一百二十六章 莫名深陷第三百零五章 再見總兵第五百九十三章 圖謀宗室(十)第六百三十九章 另立新君(六)第四百二十五章 欽點狀元(一)第九章 府城見聞 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有客到訪第四百七十四章 固守呂宋第五百八十九章 圖謀宗室(五)第六百五十章 新式科舉第十六章 小人潑婦第二百七十九章 府城角力(一)第七百一十二章 新朝氣象(七)第七百三十章 南明離火(二)第九十八章 私相授受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次寇關第五百七十三章 天下大亂(二)第十七章 張家大戶第三十九章 打架鬥毆第三百二十九章 國之脊樑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戰水匪第二百八十七章 府城角力(九)第一百一十四章 引君入甕第三百三十一章 拯救官軍第三百四十章 賄賂中官(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成都府城第四百三十六章 朝堂爭鬥(三)第三百二十五章 漢中風雲(八)第三百零一章 獻忠兵至(七)第五百三十四章 日本開關(四)第六十八章 招攬人手第一百一十七章 處理俘虜(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坐觀其變第五百二十八章 關於治理(一)第六百七十章 呂宋漢王(十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佔領呂宋(八)第六百零三章 督師中原(四)第二百四十七章 準備院試第六百零四章 督師中原(五)第六十六章 立功受賞 三第一百零四章 重整家務第三百五十六章 逆案中人第二十八章 製作火藥第三百八十二章 京城盤桓(二)第五百零七章 治理呂宋(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坐觀其變第三百八十九章 小戰建虜(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怒爲紅顏(一)第四百四十三章 武裝交易(三)第九十四章 謝府談話第二百一十一章 奔赴府城第四百六十一章 佔領呂宋(四)第三百八十章 崇禎問策(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場外閒事第八十六章 煉製鋼鐵 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攻略安南(六)第三百七十五章 功在社稷第七百一十章 新朝氣象(五)第六百六十六章 呂宋漢王(七)第一百二十四章 軍隊控制第二百三十五章 尾隨而攻第四百六十六章 佔領呂宋(九)第四百八十四章 武當來訪(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救疫河南(二十八)第六百零三章 督師中原(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長腿美女(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北上京城第七十九章 顧盼生輝第三百一十九章 漢中風雲(二)第九十八章 私相授受第五百二十九章 關於治理(二)第五百七十章 圍攻武昌(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幕不斷(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取道湖廣(三)第二百五十六章 李家舊宅第三百九十五章 劉家生變(六)第二百四十三章 小懲大誡第六章 我是地主第二百五十章 長腿美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