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督師中原(十六)

哪曉得劉宗敏這話才說出口,宋獻策和霍兆偉全都齊聲喊道:“此事不妥!”

“若是沒有實力便稱帝,那不過是徒叫天下人恥笑而已,眼下最好的還是先稱王,然後儘快擴大我軍地盤,只要能佔得數省地盤,那時闖王再要稱帝也來得及。”

霍兆偉一臉深以爲然地符合宋獻策道:“不錯,稱王是現在最好的選擇。”

“哈哈哈,那好,既然幾位先生都這麼說,那俺們就先稱王!”

主坐上,李自成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朝交椅上使勁一拍就將此事定了下來。

牛金星看到宋獻策和霍兆偉兩人將風頭佔盡,心中妒意尤若雜草一般瘋狂生長。

不甘心話語權旁落的他當即出列道:“宋霍兩人主意雖好,但是還有些不足,那羅汝才現在自成一軍,怎麼會簡單束手就擒,我看最好能夠先將他拿下,把軍隊掌握在咱們手裡,到時候再封賞他不遲。”

“如此一來,生米已經煮成熟飯,他羅汝才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闖王的臣下。只要能將他控制在手,他手下大軍也就只能跟咱們走了。”

李自成一臉讚賞地看向牛金星,“先生說的不錯,不然我等險些誤了大事,此事就照你說的做。”

牛金星一聽這話,馬上略帶挑釁地看了看宋獻策和霍兆偉兩人,眉目間盡是示威的意思。

宋獻策微微一笑,渾然不將其放在眼中,至於霍兆偉則是向着牛金星比出一個大拇指。

一幫人翻來覆去地商議一陣,終於將闖軍的旗號定了下來,李自成則是馬上安排人手準備,一邊去將羅汝才請到營中。

羅汝才自恃是李自成的盟友,哪裡會想到他已經起了念頭吞併自己的部隊。

有心算無心之下,羅汝纔等人才進入闖軍大營沒多久,就全都被控制了起來。

九月十七日,李自成率軍在開封稱王,自號“新順王”,另封羅汝才爲陳國公,除此之外手下文武大將更是個個得了封賞,簡直可謂是公候滿地走,伯爵多如狗。

但是還真別說,李自成這一手使出來,不止順利地合併了羅汝才部,更是讓手下人軍心大漲。

一時間,新順軍上下士氣如虹,大明上下則是天下震動。

原本崇禎任命丁啓睿爲中原督師的時候,同時任命孫傳庭爲三邊總督。

等到丁啓睿陣亡,崇禎一面命劉錫命入中原接手督師,一面也命孫傳庭加速剿賊。

困守在陝北和山西的孫傳庭可謂是真正的忠臣了,依靠着四處搜刮大戶,他硬是在這幾地拉起了七萬人馬。

現在李自成在開封稱王,十月十五日,孫傳庭在朝廷的催促下提兵直奔西安而去,誓要收復陝西,給剛剛組建的新順政權予以重擊。

按理說孫傳庭此時最好向劉錫命彙報請求援助,雙方一南一北同時進攻,正好可以讓李自成自顧不暇。

然而孫傳庭終究沒有等到劉錫命派遣來的援軍,據說原因是因爲在南湖廣的張獻忠也開始鬧騰起來,劉錫命手中不過十萬兵馬,只得先行與張獻忠大戰。

無奈之下的孫傳庭只得孤身一人帶領大軍與新順軍鏖戰,但是他一介新師,如何敵得過剛剛完成重建的李自成大軍。

加上孫傳庭一介儒生,對於戰爭的認識還停留在防禦草原戰爭的層面上。

鑑於李自成部因爲收留大量官軍,在騎兵方面已經對自己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孫傳庭便按照自己的理解,四處徵調物資打造出了數萬輛板車充作車營用以抵擋新順軍騎兵。

結果還是李自成技高一籌,眼見自己無法突破孫傳庭的營地,便乾脆派遣騎兵截斷孫傳庭糧道,逼迫孫傳庭與自己決戰。

之後,李自成更是憑藉着海量的炮灰衝擊孫傳庭麾下大軍,再以重騎兵突然掩殺而出,瞬間擊敗孫傳庭麾下高傑、白廣恩等流寇中投降的將領帶領的唯一騎兵。

孫傳庭麾下本來就因爲糧草不濟而士氣低落,如今騎兵被破,大軍瞬間崩潰,被李自成率部追殺數十餘里。

大明朝在西北的軍隊可謂全軍覆沒,自此以後,除了劉錫命麾下大軍,以及東南劉澤清、黃得功等人的部隊外,大明在中原再無成建制的軍隊可調。

~~~

十月十七日,武昌城。

此時的武昌城已然一片肅殺。

孫傳庭派人前來求援的時候,劉錫命雖說打心眼兒裡確實也不想去救,但是他給孫傳庭的理由卻是正兒八經存在的。

李自成在開封稱王不久,得知消息的張獻忠便也在手下文武的攛掇下稱王了。

崇禎十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張獻忠在長沙城內建極稱王,自號大西王,同時向湖廣、江西等地廣發消息,要招募各地有學識的舉子、秀才入朝爲官。

據說長沙城裡就有不少膽子大的秀才一投靠便被任命爲正四品的知府,此例一傳出去,不少頭鐵的讀書人竟然都想要到長沙去試試運氣。

眼下大明朝的頹勢誰都看得出來,這些在大明朝身上吸血數百年的讀書人連禮義廉恥都不要了,那是什麼玩意兒,對得起自己寒窗苦讀幾十年的投入嗎。

當然了,本來這種事情是和劉錫命無關的。

恰恰相反,這幾件事本來就有劉錫命在後面推動的影子。

只不過讓劉錫命有些鬱悶的是,張獻忠也不知道哪根筋犯了擰,因爲劉錫命在河南先後擊敗擊退李自成大軍的原因,他竟然想到要通過從劉錫命身上找個場子進而刷一刷自己在流寇界的威望,這下子劉錫命想不應戰也不行了。

自從斬殺左良玉以來,劉錫命一直在忙活兩件事,一件就是收攏左良玉麾下那十二萬兵馬,另一件自然就是吏治改革的事情。

吏治改革先不用說,光是收攏左良玉大軍就讓劉錫命和曹變蛟等一衆將官有些頭疼。

這十二萬人裡大多都是左良玉剛剛強拉過來的壯丁,而且在左良玉的縱容下,這幫人短短几個月的功夫就已經沾染上了老兵油子的惡習。

對於這樣的兵馬,劉錫命打死也不會將其收入自己帳中。

至於左良玉原本就有的兩萬人馬,那更是毒瘤中的毒瘤,一開始就已經被劉錫命嚴加看管了起來。

最終,劉錫命總算下定了決心,要將這些人全部遣散。

但是如果直接遣散的話,這些人勢必會大量涌入流寇之中,到時反倒給自己帶來大量麻煩。

因此劉錫命又不得不在武昌府直接開展大量土地兼併工作,同時從襄陽府抽調劉家的行政人員在武昌就地建村,並且安置這些左良玉軍中士兵。

這一來二去的大費周折不說,劉錫命在武昌等州府大肆兼併土地更是與湖廣本地官紳以及何騰蛟等湖廣官員產生了大量衝突。

好在劉錫命早已給崇禎打了預防針,湖廣如雪花一般的告狀文書不僅沒有在崇禎面前告到劉錫命,反而讓崇禎更加覺得劉錫命是在自污名聲以表忠誠。

除了不鹹不淡的公開訓斥劉錫命幾句,朝野上下竟然什麼具體的動作都沒有,將一衆湖廣官紳看得心頭髮酸卻又無可奈何。

這幫人倒不是沒想過武力對抗,可是天可憐見,劉家吃相實在太過難看,連曹變蛟麾下的騎兵都被派出去了爲劉家強買土地保駕護航,這種情形誰能扛得住。

無奈之下的湖廣官紳只得通過何騰蛟等人向劉錫命討個公道,但是劉錫命一句話就將這些人全都堵住了嘴。

沒有大量土地,左良玉軍中的這些烏七八糟的壯丁誰來養活。

就這樣,在各種名頭的掩護下,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劉家便在一片罵聲中侵吞下了武昌府、德安府、黃州府和承天府等幾個州府的泰半土地。

加上劉家原本就在悄然經營的一些地方,可以說整個北湖廣基本已經控制在了劉錫命的手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獻忠帶領的三十萬大軍從嶽州府浩浩蕩蕩地沿江而下,可謂江帆蔽日,軍旗如雲。

第三百九十七章 村中諸事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漢王(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勾連外界第四百六十一章 佔領呂宋(四)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明覆滅(一)第九十五章 學子聚會 一第一百零二章 再鬥黑虎 四第四百一十五章 武當山上(一)第七十二章 裝神弄鬼第二百六十四章 浙江宗羲(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突襲莊園(五)第三百三十六章 德榮從軍(四)第九十八章 私相授受第三百三十一章 拯救官軍第二百四十五章 家中日常(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漢中風雲(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救疫河南(六)第七百一十九章 征服蒙古(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守株待兔(五)第七十一章 建窯燒磚第四百四十五章 香港海戰(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欽點狀元(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劉家生變(六)第三百六十七章 應該如是(一)第二百八十五 府城角力(七)第一百八十四章 怒不興師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同之道第一百五十四章 玉泉入村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八年第五百六十九章 圍攻武昌(一)第六百零一章 督師中原(二)第五百一十三章 爭奪海權(五)第五百八十三章 救時司徒(六)第六百一十四章 督師中原(十五)第八十一章 再教子弟第五百二十九章 關於治理(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村大會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明丞相(三)第八十二章 城鎮規劃第七百一十一章 新朝氣象(六)第二百零九章 金融問題第四十二章 老師良才第三百七十八章 崇禎問策(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五百零七章 治理呂宋(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勾連外界第五百五十五章 救疫河南(十八)第三百三十四章 德榮從軍(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佔領呂宋(十四)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覆滅(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城內暴動第二百五十四章 旁徵博引第三百四十三章 流賊聚首第四十八章 縣丞巡縣 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提前佈局第四百八十一章 縣令雷洪(三)第六百零九章 督師中原(十)第九十三章 村中風貌第六百七十八章 呂宋漢王(十九)第二百九十六章 獻忠兵至(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圖謀宗室(八)第七百一十一章 新朝氣象(六)第六百一十六章 督師中原(十七)第三百四十七章 取道湖廣(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拯救官軍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戰水匪第一百零九章 整備禦敵第一百章 再鬥黑虎 二第七百零六章 新朝氣象(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用力過猛第六十八章 招攬人手第六百零六章 督師中原(七)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家生變(五)第四百八十一章 縣令雷洪(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奪命時刻第一百九十八章 守株待兔(四)第七百章 驅逐韃虜(十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追擊逃賊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下準備第二百一十章 玉落錢票第一百四十四章 耶穌會士第四百三十二章 聯結楚黨(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另立新君(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處理俘虜(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見洪承疇第一百九十五章 守株待兔(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崇禎問策(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攻略安南(五)第六百七十二章 呂宋漢王(十三)第四百六十一章 佔領呂宋(四)第一百零九章 整備禦敵第六百六十八章 呂宋漢王(九)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三百零九章 名振府縣(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漢中風雲(八)第五百八十一章 救時司徒(四)第五百六十八章 救疫河南(三十一)第七百二十二章 征服蒙古(六)第六百九十九章 驅逐韃虜(十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本色盡顯
第三百九十七章 村中諸事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漢王(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勾連外界第四百六十一章 佔領呂宋(四)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明覆滅(一)第九十五章 學子聚會 一第一百零二章 再鬥黑虎 四第四百一十五章 武當山上(一)第七十二章 裝神弄鬼第二百六十四章 浙江宗羲(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突襲莊園(五)第三百三十六章 德榮從軍(四)第九十八章 私相授受第三百三十一章 拯救官軍第二百四十五章 家中日常(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漢中風雲(一)第五百四十四章 救疫河南(六)第七百一十九章 征服蒙古(三)第一百九十九章 守株待兔(五)第七十一章 建窯燒磚第四百四十五章 香港海戰(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欽點狀元(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劉家生變(六)第三百六十七章 應該如是(一)第二百八十五 府城角力(七)第一百八十四章 怒不興師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同之道第一百五十四章 玉泉入村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八年第五百六十九章 圍攻武昌(一)第六百零一章 督師中原(二)第五百一十三章 爭奪海權(五)第五百八十三章 救時司徒(六)第六百一十四章 督師中原(十五)第八十一章 再教子弟第五百二十九章 關於治理(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村大會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明丞相(三)第八十二章 城鎮規劃第七百一十一章 新朝氣象(六)第二百零九章 金融問題第四十二章 老師良才第三百七十八章 崇禎問策(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鬥智鬥勇第五百零七章 治理呂宋(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勾連外界第五百五十五章 救疫河南(十八)第三百三十四章 德榮從軍(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佔領呂宋(十四)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覆滅(五)第二百六十七章 城內暴動第二百五十四章 旁徵博引第三百四十三章 流賊聚首第四十八章 縣丞巡縣 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提前佈局第四百八十一章 縣令雷洪(三)第六百零九章 督師中原(十)第九十三章 村中風貌第六百七十八章 呂宋漢王(十九)第二百九十六章 獻忠兵至(二)第五百九十一章 圖謀宗室(八)第七百一十一章 新朝氣象(六)第六百一十六章 督師中原(十七)第三百四十七章 取道湖廣(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拯救官軍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戰水匪第一百零九章 整備禦敵第一百章 再鬥黑虎 二第七百零六章 新朝氣象(一)第一百三十五章 用力過猛第六十八章 招攬人手第六百零六章 督師中原(七)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家生變(五)第四百八十一章 縣令雷洪(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奪命時刻第一百九十八章 守株待兔(四)第七百章 驅逐韃虜(十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追擊逃賊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下準備第二百一十章 玉落錢票第一百四十四章 耶穌會士第四百三十二章 聯結楚黨(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另立新君(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處理俘虜(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見洪承疇第一百九十五章 守株待兔(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崇禎問策(二)第四百五十三章 攻略安南(五)第六百七十二章 呂宋漢王(十三)第四百六十一章 佔領呂宋(四)第一百零九章 整備禦敵第六百六十八章 呂宋漢王(九)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三百零九章 名振府縣(四)第三百二十五章 漢中風雲(八)第五百八十一章 救時司徒(四)第五百六十八章 救疫河南(三十一)第七百二十二章 征服蒙古(六)第六百九十九章 驅逐韃虜(十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本色盡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