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呂宋漢王(十八)

大事已定!

皇極殿內,蘇謹、竇玉泉等人欣喜若狂。

正興帝此話一出,劉錫命建國稱帝便再沒有隱患了。

原本大家還擔心朱慈烺硬氣硬撐,卻沒想到蘇謹的話能夠對他打擊如此之大,直接將朱慈烺身爲朱明皇室子弟的驕傲擊個粉碎。

原來我大明統御三百年,雖不說碌碌無爲,但是與呂宋相比,也不過是米粒之光之於皓月而已。

那這大明還要他作甚。

御座之上,劉錫命沉默點頭,伸出左手拍了拍朱慈烺的腦袋。

“你放心,孤一諾千金,你我還是親家,若是沒有保你平安之意,我又何必如此?”

說完,劉錫命一掀袖子轉身朝向殿內。

“德參,帶領禁軍護送慈烺三兄弟回寢宮休息,嚴禁有人不敬。”

江德參單膝跪地抱拳:“臣遵旨。”

自有十幾名禁軍過來扶起虛弱的朱慈烺三人朝殿後走去。

劉錫命這纔看向殿內孫傳庭、劉宗周等人。

“諸位,孤知諸位皆是品格高尚之士,因此此前未曾與各位通報,孤在此先行道歉。”

面對劉錫命微笑着拱手道歉,孫傳庭、劉宗周等人紛紛掩面。

劉宗周本來還打算再怒罵一次,但是方纔蘇謹的政績確實讓人亮瞎了眼,他已無心再辯。

況且想到正興帝將來還要有耐於劉錫命,劉宗周此時也不得不投鼠忌器。

劉錫命對幾人的反應渾然不以爲意,他直接甩袖在朱慈烺的龍椅上坐了下來,渾身散發着威嚴。

“諸位的心情孤很理解,但是爲了天下計,孤還是要在此事向諸位先生提出,請諸位留在朝中助孤一臂之力。”

“伯雅、鬥望……”

劉錫命率先看向孫傳庭和楊文嶽。

這兩人一個曾任他的副手,一個同是他順慶同鄉,是最有可能突破口子的。

至於孫承宗,因爲年紀確實太大,他早已不上朝了。

倒是他兒子孫鉁,因爲入了大同社的緣故已經被自己拉入了隊伍。

孫傳庭聞言掩面哭泣道:

“僕不才,既嚮明帝效忠,怎能再仕二主,還請丞相見諒。”

劉錫命有些無奈,當着這麼多人,他也不願意逼迫,只能轉頭看向楊文嶽。

楊文嶽卻也光棍,眼前這人是誰,是自己同鄉啊。

面對一個有機會成爲皇帝的同鄉,楊文嶽瞬間就將自己說服了。

“臣,願意投效。”

劉錫命眼中閃過滿意之色,這楊文嶽歷史上也是硬骨頭,面對李自成堅持不降,結果被酷刑殺死,如今他肯歸順,一定能夠帶動一批人。

果然,何騰蛟、袁繼鹹等人見狀,也紛紛跪下道:

“臣等願意投效。”

大殿之中,只有孫傳庭、劉宗周、黃道周等四、五十人還硬挺着身子。

劉錫命莞爾笑道:“諸卿深明大義,甚善,大家也不必緊張,孤與大家怎麼說也是同朝一場,還是有些情誼在的。”

“況且我呂宋政權與其他不一樣,乃是以人爲本,以法治國之國,況且剛纔也說了,孤並非篡明國自立,而是驅逐韃虜自取天命,這自然也用不着大殺舊臣。”

“孫伯雅、劉起東等人願降則降,不願降的本朝也會以禮相待。”

金鑾殿上,羣臣爲之心中一鬆。

楊文嶽等人看向劉錫命的眼神更是充滿敬佩,此君果有明主之相啊。

劉錫命大袖一揮示意大家平身說話。

“行之,今日既然已經將話說開,那你便來說說咱們後面的安排吧,也正好將我呂宋制度說與孫先生、劉先生他們聽聽。”

蘇謹心中一陣偷笑,自家主公這是念念不忘想要收服幾人啊。

當下,蘇謹轉身看向衆臣。

“主公已和我等商定,三日之後便是吉日,我呂宋將在黃鵠山舉辦正位大典,一來更改國號,二來宣佈稱王。”

“國號已然議定爲‘漢’,我主自然就是漢王,國都則議定在南陽盆地,待光復天下之後,便於此地新修一城名爲天京。”

“至於本朝制度,這也是最值得說道的,本朝以大同論立國,治國之宗要乃是以百姓爲本。”

“漢王親自提出,百姓位於國家之上,國家位於君王之上,此正合孟子,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的道理。”

聞聽這話,本來一副厭惡之色的劉宗周都忍不住轉頭看向了蘇謹。

這話說的太過大膽了。

太祖洪武雖然號稱尊儒,但是對於孟子的學說卻大加刪減,連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都不準人讀。

卻沒想到劉錫命竟然敢直接將此話列爲治國宗旨。

劉宗周偷偷擡眼瞥了一下劉錫命,心中點頭。

此子到是有些本事。

但是隨即一股情緒又涌上心頭,奈何是個逆賊。

蘇謹自顧自地繼續講到:

“對於大家最關心的朝廷官職劃分,漢王已然有了示下,將要再次復立三省六部制度。”

“當然了,這個六部只是虛數,我大漢各部遠教前朝,至少都有十幾二十個,這是爲了更好的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因此不能再像以往那般限制官位。”

“三省當中,中書省統管人事、外交、宣化、督查等事,設丞相總領之,主要對天下負責。”

“尚書省負責全國實際政務,其下設戶部、刑部等各大部門,主要對百姓負責,設總理總領之。”

“門下省負責君王各項事務,包括祭祀、宮內財務等,主要對君王負責,設參知政事總領之。”

“除此之外,另外單設集議院,負責對尚書省各項事務進行審覈,包括財政、人事等事項全都要經集議院通過,設大納言總領之,全體納言均由民間選舉產生。”

“單設大理寺,負責審查全國民事及刑事案件,設大理寺卿統領之。”

“單設廷尉寺,負責對國家安全、公共安全、重大犯罪案件檢察監督,設廷尉寺卿統領之。”

“其他還有稅務寺、金吾衛等種種機構,在此我就不一一贅述了,等到三日之後自有分曉。”

蘇謹說完,其他人還沒吭聲,劉宗周卻心不甘情不願地問道:

“咳咳,這個集議院是什麼說法,蘇先生能否說來聽聽?”

羣臣之中,黃宗羲、黃宗炎和黃宗會三兄弟對視一眼趕忙憋住心中笑意。

劉錫命心裡面也樂開了花,但是他好歹繃住了,不然劉宗周這老儒只怕要當場翻臉。

對於這種老古董,劉錫命並沒有非要他出來治政的打算。

就算劉宗周當官,他恐怕也摸不清大漢朝的套路。

但是這年頭一個海內知名的大儒實在是能量太大了,親朋好友、學生故舊,比後世的學閥還要厲害。

所以如果劉宗周能夠表態支持大漢朝建國,那無疑在道德和法理層面便無人敢於質疑。

劉錫命馬上一臉正經地朝蘇謹說道:

“行之,起東先生既然想知道,那便請你詳細說說。”

蘇謹轉身躬身行禮示意知曉。

“子產不毀鄉校,此事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大漢朝野以爲,此乃我華夏開民主議政的證據是也。”

“子產曾語鄉校曰,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

“目的就是爲了聽取百姓對於政治的意見,百姓覺得好的,那便推行,百姓覺得不好的,那便改正,如此一來國家豈有不治之理。”

“我大漢的集議院實際上與鄉校是一個作用,但是還要更進一步,百姓不止可以議論政治,更可以監督政府決策,從而避免再出現明國官紳不納糧,只讓百姓納糧的惡政……”

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中頭名(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西炮臺第四百八十六章 請戰建虜第一百五十八章 喬遷新居第一百六十八章 突襲莊園(一)第五十六章 差役上門第五百五十四章 救疫河南(十七)第七百一十三章 新朝氣象(八)第四百四十章 英國商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尾工作第五百零八章 治理呂宋(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義憤填膺第四百七十四章 固守呂宋第七百一十八章 征服蒙古(二)第一百零四章 重整家務第五百九十四章 朱仙之敗(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漢中風雲(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唱一和第二百一十二章 多方角力第二百八十八章 府城角力(十)第六百八十七章 攻取江南(七)第四百一十二章 俘虜闖王(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表字無疆第四百一十五章 武當山上(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終除禍患第三百六十八章 應該如是(二)第七十七章 登堂入室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家生變(二)第四百一十章 劉家大婚(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四百一十三章 俘虜闖王(三)第一百零一章 再鬥黑虎 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武當來訪(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龍歸大海(二)第十七章 張家大戶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下大亂(四)第四百四十五章 香港海戰(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拯救皇陵(二)第四百八十章 縣令雷洪(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救時司徒(四)第六百三十三章 大明覆滅(八)第六百三十六章 另立新君(三)第五百九十四章 朱仙之敗(一)第五百五十五章 救疫河南(十八)第四百八十九章 京營點兵(二)第八十五章 制衡之道第七百零九章 新朝氣象(四)第八十三章 製作石漿第二百二十八章 細細查訪第六百一十四章 督師中原(十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唱一和第五百三十四章 日本開關(四)第五百五十八章 救疫河南(二十一)第四十七章 修牆建房第五百二十七章 佔領臺灣(四)第五百四十四章 救疫河南(六)第六百章 督師中原(一)第六百零七章 督師中原(八)第二百五十七章 錦衣衛所第六百零一章 督師中原(三)第五百二十章 爭奪海權(十二)第七百一十六章 繼續北伐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沐甘霖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明覆滅(七)第四百二十五章 欽點狀元(一)第九十四章 謝府談話第五百五十四章 救疫河南(十七)第二百三十四章 追擊逃賊第七百二十六章 朝鮮安南(四)第一百九十章 出餿主意第八十三章 製作石漿第二百八十九章 外援趕到第四百二十三章 彈劾天官(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柳公弄權第三百零四章 獻忠兵至(十)第五百三十七章 日本開關(七)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中頭名(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爭奪海權(十四)第五十四章 戰後總結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明覆滅(二)第二百九十章 清理行動(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漢中風雲(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佔領呂宋(四)第四百五十九章 佔領呂宋(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中風雲(七)第三十章 隊伍訓練第五十六章 差役上門第四百九十一章 盧象升死(二)第五十七章 今事急矣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戰建虜(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蘇州繡莊第五百五十五章 救疫河南(十八)第六百九十一章 驅逐韃虜(三)第二百四十章 商業聯盟(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奪命時刻第一百一十二章 鼓舞技能第六百一十八章 督師中原(十九)第四百二十七章 欽點狀元(三)第十七章 張家大戶第二百一十章 玉落錢票
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中頭名(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西炮臺第四百八十六章 請戰建虜第一百五十八章 喬遷新居第一百六十八章 突襲莊園(一)第五十六章 差役上門第五百五十四章 救疫河南(十七)第七百一十三章 新朝氣象(八)第四百四十章 英國商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尾工作第五百零八章 治理呂宋(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義憤填膺第四百七十四章 固守呂宋第七百一十八章 征服蒙古(二)第一百零四章 重整家務第五百九十四章 朱仙之敗(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漢中風雲(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唱一和第二百一十二章 多方角力第二百八十八章 府城角力(十)第六百八十七章 攻取江南(七)第四百一十二章 俘虜闖王(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表字無疆第四百一十五章 武當山上(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終除禍患第三百六十八章 應該如是(二)第七十七章 登堂入室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家生變(二)第四百一十章 劉家大婚(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四百一十三章 俘虜闖王(三)第一百零一章 再鬥黑虎 三第四百八十三章 武當來訪(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龍歸大海(二)第十七章 張家大戶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下大亂(四)第四百四十五章 香港海戰(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拯救皇陵(二)第四百八十章 縣令雷洪(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救時司徒(四)第六百三十三章 大明覆滅(八)第六百三十六章 另立新君(三)第五百九十四章 朱仙之敗(一)第五百五十五章 救疫河南(十八)第四百八十九章 京營點兵(二)第八十五章 制衡之道第七百零九章 新朝氣象(四)第八十三章 製作石漿第二百二十八章 細細查訪第六百一十四章 督師中原(十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唱一和第五百三十四章 日本開關(四)第五百五十八章 救疫河南(二十一)第四十七章 修牆建房第五百二十七章 佔領臺灣(四)第五百四十四章 救疫河南(六)第六百章 督師中原(一)第六百零七章 督師中原(八)第二百五十七章 錦衣衛所第六百零一章 督師中原(三)第五百二十章 爭奪海權(十二)第七百一十六章 繼續北伐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沐甘霖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明覆滅(七)第四百二十五章 欽點狀元(一)第九十四章 謝府談話第五百五十四章 救疫河南(十七)第二百三十四章 追擊逃賊第七百二十六章 朝鮮安南(四)第一百九十章 出餿主意第八十三章 製作石漿第二百八十九章 外援趕到第四百二十三章 彈劾天官(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柳公弄權第三百零四章 獻忠兵至(十)第五百三十七章 日本開關(七)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中頭名(二)第五百二十二章 爭奪海權(十四)第五十四章 戰後總結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明覆滅(二)第二百九十章 清理行動(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漢中風雲(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佔領呂宋(四)第四百五十九章 佔領呂宋(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中風雲(七)第三十章 隊伍訓練第五十六章 差役上門第四百九十一章 盧象升死(二)第五十七章 今事急矣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戰建虜(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蘇州繡莊第五百五十五章 救疫河南(十八)第六百九十一章 驅逐韃虜(三)第二百四十章 商業聯盟(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奪命時刻第一百一十二章 鼓舞技能第六百一十八章 督師中原(十九)第四百二十七章 欽點狀元(三)第十七章 張家大戶第二百一十章 玉落錢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