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神道

聽到風燁插言,伏羲神色緩和下來,到底還有別人在,總不好讓人看了自己兄妹的笑話:“阿燁說的沒錯,妹妹作爲天庭創始人之一,只要天庭不破,氣運自然不失,那天庭已經得到天道認可,日後最多就是換一個天庭,你照樣有氣運可拿,急什麼!況且,你成就混元,氣運悠長,便是沒了天庭的那些氣運也沒什麼大事!”

“氣運?”女媧氣極反笑:“兄長,吾得道至今,氣運之多,便是三清也比不得!吾還求什麼氣運?只是那玄門入駐天庭,那些神族後輩如何是好?難不成要看那玄門臉色不成?

風燁神色一動,倒是自己小看這位媧皇娘娘了。沒想到這位不是爲了氣運之爭,而是真心爲了那些神族計較。想來也是上面動動嘴,下面跑斷腿,神族巫妖兩脈大戰,最後輸了整個神族氣運,那些神族可真是無辜。

沉吟下,風燁說道:“說到底,娘娘與貧道一般都是人皇一脈獨傳。而與貧道不同,兩位可是正經的天生神祇,沒什麼親人,真要說後嗣也都是人族一脈。與其想着那些神族後裔,倒不如多看看人族的好!不過既然說到這了,娘娘,你掛念那些神族晚輩,那些神族可曾記得您?那些巫神妖神一脈,你去管他們作甚,不就是他們胡鬧,這天庭氣運纔會敗得這麼快?娘娘真是有心,便傳下一紙聖諭,凡是願意敬你這位媧皇的,可到你媧皇宮避禍,也算是避過此劫。至於日後,還是過了此劫在做打算便是。”

如此提議也算是中庸之法,只是女媧仍是抱有希望,看向伏羲兩人:“想吾等神族自鴻蒙起,盤皇開闢,經由太古三皇,又在吾等與東皇聯手之下才有了今番聲勢,統御天地。神族流傳至今,數十億載,難不成如今便要讓天地主權讓出去不成?兄長智統天道,玄極道友也是多謀之輩,也都是神族一脈,難不成都要坐視一旁?”

說到底也是不捨,不像伏羲已經身在人族,死過一次。女媧可說是從太古末期出生,見過太古聲勢,經歷過太古神族沒落,而後更是親手塑造上古神族盛世,現如今神族沒落,這位聖母、媧皇自然憂心。

伏羲一聲嘆息“玄門一門四聖,大勢已定!吾等如何可以改變?而且神族是神族,神道是神道,日後那些仙人入駐天庭照樣會壯大神道氣運,神道根本不會被動搖。”

“什麼神族神道,在東皇之後,妖神一脈入駐天庭,鴻鈞老祖將仙道分立而出,開闢玄門,那神道便是神族,是神族唯一的修行法門!”女媧固執道。

“那麼混元道呢!諸多大神,爲了證道混元,誰沒參考玄門修行之法?不少大神可都是神玄同修!”伏羲冷哼一聲。

女媧默然,別說別人,便是自己和伏羲也曾在玉京山做客聽道,有一份香火情在。

風燁見此,只能又出面道:“娘娘想要振興的,到底是神族還是神道呢?要是神族,那就罷了,日後神族血脈日益稀薄,早晚也是衆神黃昏。至於神道,那麼娘娘,你首先便要想出神道的證道法門吧!不然神道道果,止步於三皇道統。神道道統明顯弱於仙道,雖然三皇值得尊敬,但是說到底沒一個可以證道混元的!”

說道三皇證道,就不得不提一下這三個悲劇了。那就是血淋淋的教訓啊,正是三皇悲劇在前,纔有了鴻鈞等人吸收經驗教訓,開闢混元道。

當初盤古開天闢地,只有一界便是盤古世界,那清靈之氣在上,而黃濁之氣於盤古大地之下。

當年,天皇藉助清靈之氣,演化九天世界,分別爲:中央鈞天爲土,東方蒼天爲木,東北變天爲風,北方玄天爲水,西北幽天爲陰,西方顥天爲金,西南朱天爲雷,南方炎天爲火,東南陽天爲陽。

此九天世界依附於盤古世界,又高於盤古大地,立於天空,故爲天界。而後天皇開闢九重天宮,一統神族,諸多神祇高舉神座,坐於天宮,俯視衆生,分理天地法則,以示神族尊貴。可以說,太古時的九重天宮便是後來天庭的前身。

爲此,天皇可說是開闢神族先河,就此,神族大興之勢不可阻擋。但是衆生有壽,神祇也不例外。作爲神祇,壽命最高不過一元之數,也就是十二萬九千六百載。

爲此,天皇陛下,悟道通玄,參悟不朽之謎,纔有了後來的神君古神之說。也就是仙道的金仙道果,此爲超脫的第一步。

古神取義,恆古長存。神君即爲,君臨天地,跳脫天地外,坐看衆生悲歡離合,把持天地法則權柄,此爲神祇。

而後天皇成道大羅,斬卻盤古印記,成就天皇元靈,雄心勃勃。爲此,便有吞噬盤古天道,就此從新立道掌控天道的打算。放到現在,這份境界也可說是證道混元了。真要是天皇功成,那第一位混元聖人也就不是鴻鈞了。

只可惜,天皇到底手段暴力,引動盤古天道的反噬。結果出來了元始天魔搗亂,帶着一羣魔神,硬生生在那位天皇證道的時候將那位道果壞去,逼得他化道天地,只有一道精氣落去太陽星,成就了東皇太一。至於那些魔神,被天皇最後反擊,封印於域外虛空,成爲那域外天魔一族。而九重天宮,以及洪荒大地也都被海水淹沒,從此世界一片汪洋。

接着是地皇,地皇於大地上秉盤古元氣而出,可說是盤古的嫡系。從海洋中,地皇從新托起洪荒大地,分理山川大澤,訂立四時之變。復又重定日月星三光,將九重天宮重新引入天界,由日月星辰將天宮定住,不會再度掉落。

接着與天皇相仿,這位在盤古大地之下,藉助黃濁之氣,又開闢了幽冥世界。至此三界大成,即九天天界,幽冥地界,以及盤古洪荒大地是爲人界。

由於天皇的慘痛教訓,在大羅之後,這位地皇沒想着什麼煉化天道的打算。而是要匯聚盤古元靈,一舉證道盤古,從而掌控天道。畢竟天地乃盤古所開,自然是這個世界的真正主人。

相比之下,天皇是要暴力吞噬,然後重立,是赤裸裸的剝奪,搶到手段。那麼,地皇的手段就懷柔多了。是要藉助盤古元靈,成爲盤古的繼承人,打得是繼承天道的打算。

而且通過天皇的教訓,地皇知道證道之時,必有外劫降臨。於是提前出手,將那些魔神一脈又給打殺了一通。不得不說那些魔神是遭了災了。

不過就在這位準備重聚盤古元靈的時候,異變發生了。按照地皇的打算,是要藉助地界與盤古大地互爲陰陽。爲此便可在地界陰間,模擬洪荒大地山川走向,也就是所謂的一體兩面。藉助投影,將盤古元靈在地界重聚,好爲此將其煉化,自身成爲盤古。

但是這位想的太好了,那元靈與地界匯聚可不是盤古一個,那些強大的神祇原本死後只會道化天地。但是藉助地界,那些強大的精神,落入幽冥利用幽冥之力,重新塑體成爲鬼神。雖然爲此,那些大神都有了另一條道路不會真正死亡了,地皇爲此也有功德在身。但是鬼神到底是地界幽冥和那些死去生靈的精神產物。他們的執念自然便是還陽了。

於是在那個“僞盤古”的帶領下,所有鬼神統統返還陽界,也就是洪荒大地。地皇到底算是心慈,爲了衆生放棄自己證道,品嚐自己的苦果。將鬼神一脈統統趕回地界,立定陰陽之分,最後和那個“僞盤古”同歸於盡,神體重歸大地了。不過到底也算是證道一半,於是雖然沒成爲盤古,但是也匯聚了一個盤古烙印,也就是後來巫門的根本持憑。

至於九頭人皇,相比天皇,地皇,這位更慘。地皇之後,陰陽不調,自然動亂起,加上地皇封印不牢固,那些鬼神也會時常來到陽界,還有那魔神一脈又跑出來搗亂,諸神內鬥不休。便是古前那些龍鳳神獸也修生養息,紛紛出來兩兩相戰,爭奪第一神獸的名頭。與這衆神之戰再添一份硝煙。

人皇九頭於此時此刻而出。平息諸神之亂,相助龍族戰敗鳳凰,龍族作爲萬獸之王統御神獸一脈。那位龍皇蒼龍更是爲此纔有了萬獸朝蒼的說法。

接着便是分立五方神族,以五行訂立五方,生生不息,又以五方旗作爲號令,一同神族。天皇以太一執道,地皇以陰陽立本,那人皇便是以五行爲根。與天皇衍九天,地皇辟幽冥一般,人皇自然有一個人字,以“人”作爲自己的功績神號,自然曾做下一個與人道有關的大功德,那便是五色人族的誕生了。以人族詮釋人道,作爲天地主角,鎮壓洪荒萬族,功績莫大。

但是既然是悲劇,在證道的時候自然也是失敗了。而且相對於天皇是被魔神一脈打擊致死,是悲劇中的戰鬥機。那麼地皇是被自己作孽招來的鬼神一脈整死,可說是悲劇中的航空母艦。那麼人皇的悲劇,就是悲劇中的宇宙飛船了。

在天地二皇的前鑑下,一切外力苗頭統統被掐死。魔神一脈?只剩下小貓兩三隻,鬼神一脈統統被關入幽冥地獄。至於其他的神祇,種族,稍有反抗苗頭,便是鎮壓。

再加上在證道之時,這位給自己準備的防禦陣法、心腹神祇、靈果靈寶等等那叫一個齊全。可是把自己的家底用乾淨了。

所以在後來,東皇太一有天皇寶庫,順理成章統御天庭,后土有地皇秘藏也能立下巫門與帝俊抗衡。倒是人皇一脈什麼都沒有,九皇真母當年可是自己奮鬥,那位河伯也是如此,便是元馗也沒享到福,,不能如太一后土一般。

不過沒怎麼享福,同樣也沒繼承九頭的因果。相比於東皇太一繼承九重天宮重立天庭,因果糾纏。巫祖后土繼承地皇大道,而跟那些鬼神一脈糾葛不斷,最後身化輪迴,容納那些死去魂靈,再不會使其成爲幽冥鬼神爲禍洪荒,可說是替地皇還債,效仿祖神盤古身化洪荒一般。

閒話少提,話說人皇九頭在防止一切外力的作用下,明明已經立下人道大勢,人定勝天,只要藉助人道壓制天道自然可以證道了。但是就在最後一步,就連壓制天道都完成了,就差臨門一腳的時候。人道反噬,六慾迷心,七情亂神,人皇直接走火入魔,身死道化,死在證道的最後一步上,真是最大的悲劇。

不過也正是這三位的悲劇,衆多大能就此明瞭,想要立道成聖,必要承受大道反噬。看到這三位比自己還強大的神祇的情況,許多大神很明智的放棄了立道成聖的法門。於是開闢仙道之法,以此教化衆生而成聖。乾坤、渾天、鴻鈞、滅寂等等一大批神祇就此一同開闢仙道,不再走神道立道的法門,而是去尋求斬斷因果,一步超脫的方法。

而到最後,諸多修行前輩或是半路放棄,或是就此道滅,或是步入外道,到最後以仙道成聖的就是鴻鈞一人,爲此鴻鈞老祖又被尊爲仙道祖師,開闢玄門,教化衆生。

說道證道混元,女媧就無奈了。神道證道法門,立道之法,沒人敢用不說,還死了三皇陛下,就是那位東皇死的不明不白,據說也是這立道之法的緣故。爲此,這法門可是沒人敢用了。

至於女媧雖然是神族聖人。但是乃是造人之舉,順應天道,得天眷顧,有大功德,爲此明瞭造化,天眷加身,功德成道。只是功德成道,到底不能算是神道獨有的證道法門。

而那仙道,鴻鈞教導出三位聖人,仙道混元法門經過實際驗證,可見非凡。爲此,神道相較與仙道,還是差了許多,只是藉助天地權柄壓仙道一頭罷了。

————————————————————

書蟲的茶話室:

總算是將仙神的背景講出來了。廢了好多口水啊,女媧證道地皇居然又被推遲了!嗯,趁着今天,不如再寫出第二更吧!雖然可能晚點。

最後,看在三皇那麼悲劇的份上,求收藏,求推薦啊!!!!!!!!!!!!當然書評也是越多越好!

第32章 塵埃落定第56章 聽訞傳人第37章 三國相爭第12章 浩瀚星河第71章 兩帝爭雄第70章 潛龍第31章 殺魔放火第91章 太乙第68章 執念盡消第16章 人神平等第75章 好人輩出第58章 帝摯帝堯第90章 何人爲大公第72章 天驕神女第46章 三拒帝邀第74章 真武蕩魔第61章 夫妻相逢第72章 三才鴻蒙第51章 幽域第34章 神位之謀第12章 孫武降生第8章 李耳出世第105章 三神三尸第17章 開府第93章 玄女第92章 五帝尊位第16章 清淨光佛第85章 莫測第50章 神農出手第34章 太乙第93章 玄女第47章 清淨惡龍第24章 各有對手第5章 洛水宓妃第85章 魔尊多羅第97章 婚嫁第29章 遊歷第63章 河圖洛書第53章 天道聖殿第92章 太元秘術第71章 血魔身隕第70章 冥河的道劫第91章 紛紛閉關第25章 神農之怒第88章 道劫滅魔第83章 天地棋局第66章 佛門先行第5章 冬至祭祀第23章 燭龍證道第88章 兩界交鋒第31章 殺劫終臨第88章 兩界交鋒第99章 上清道統第24章 羣仙獻寶第2章 責任第7章 會面楊戩第64章 真真假假第73章 青丘怪談第54章 三皇聞記第100章 聖人的試探第83章 都天寶輪第52章 魔退第17章 開府第47章 悠然一夢第27章 歸去歸去第96章 重生第85章 玉虛議榜第103章 三劍歸元第19章 輪迴聖人第41章 人教之爭第81章 女媧顯聖第22章 仙神紛至第35章 天極安排第39章 王劍霸刀第9章 劈山救母第30章 清明玄黃時第87章 天魔揭秘第23章 比較第98章 永恆人生第30章 陰陽化山海第68章 鴻鵠遷徙第83章 四靈星宿第52章 未來藍第9章 雙龍相爭第88章 混沌魔神第32章 塵埃落定第23章 比較第65章 龍德第29章 洪水第37章 神怒第31章 殺劫終臨第19章 天魔證道第74章 大禹成婚第78章 佛魔相阻第1章 大興第40章 三書三皇境第20章 五百年數第51章 共工革天第80章 見面不識人第26章 赤鳩
第32章 塵埃落定第56章 聽訞傳人第37章 三國相爭第12章 浩瀚星河第71章 兩帝爭雄第70章 潛龍第31章 殺魔放火第91章 太乙第68章 執念盡消第16章 人神平等第75章 好人輩出第58章 帝摯帝堯第90章 何人爲大公第72章 天驕神女第46章 三拒帝邀第74章 真武蕩魔第61章 夫妻相逢第72章 三才鴻蒙第51章 幽域第34章 神位之謀第12章 孫武降生第8章 李耳出世第105章 三神三尸第17章 開府第93章 玄女第92章 五帝尊位第16章 清淨光佛第85章 莫測第50章 神農出手第34章 太乙第93章 玄女第47章 清淨惡龍第24章 各有對手第5章 洛水宓妃第85章 魔尊多羅第97章 婚嫁第29章 遊歷第63章 河圖洛書第53章 天道聖殿第92章 太元秘術第71章 血魔身隕第70章 冥河的道劫第91章 紛紛閉關第25章 神農之怒第88章 道劫滅魔第83章 天地棋局第66章 佛門先行第5章 冬至祭祀第23章 燭龍證道第88章 兩界交鋒第31章 殺劫終臨第88章 兩界交鋒第99章 上清道統第24章 羣仙獻寶第2章 責任第7章 會面楊戩第64章 真真假假第73章 青丘怪談第54章 三皇聞記第100章 聖人的試探第83章 都天寶輪第52章 魔退第17章 開府第47章 悠然一夢第27章 歸去歸去第96章 重生第85章 玉虛議榜第103章 三劍歸元第19章 輪迴聖人第41章 人教之爭第81章 女媧顯聖第22章 仙神紛至第35章 天極安排第39章 王劍霸刀第9章 劈山救母第30章 清明玄黃時第87章 天魔揭秘第23章 比較第98章 永恆人生第30章 陰陽化山海第68章 鴻鵠遷徙第83章 四靈星宿第52章 未來藍第9章 雙龍相爭第88章 混沌魔神第32章 塵埃落定第23章 比較第65章 龍德第29章 洪水第37章 神怒第31章 殺劫終臨第19章 天魔證道第74章 大禹成婚第78章 佛魔相阻第1章 大興第40章 三書三皇境第20章 五百年數第51章 共工革天第80章 見面不識人第26章 赤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