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凌厲反擊

聽聞宋廣先之言,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賈琮身上。

包括御椅上的崇康帝,眼神都緩緩轉動,盯向後面站着的賈琮,目光陰沉,看不出聖意深淺。

但出乎意料,被驟然攻擊的賈琮,面上竟看不到一絲慌亂之色。

沉穩的讓人完全忘了他的年齡……

他看起來似乎根本不知,宋廣先的提議,讓多少人眼睛一亮,心頭一動。

作爲崇康帝一手簡拔起來的錦衣指揮使,崇康帝的太多佈局,賈琮都充當了十分重要,甚至充當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而這些角色,卻讓太多人深惡痛絕!

恨不能生啖其肉,生飲其血!

譬如江南士林,譬如貞元勳貴……

而若是能將這一文一武安撫好,實際上,確實能解決掉當前風波。

這是一個所有人都能出氣的法子。

忠順親王劉孜大聲道:“臣附議!賈琮年少輕狂,辜負聖恩。藉着手中天子劍,錦衣衛指揮使的身份,肆意妄爲,貪鄙酷烈,使得陛下皇威受到牽連。滿朝文武,天下臣民,恨其者不計其數!!陛下誅之,則民怨即解!”

另一文相婁成文亦躬身道:“臣附議。當下大乾朝野之上怨聲載道,多因此獠猖獗無狀。孺子無知,酷殺無度,卻言必自稱天子親軍,以致天子威名受損。江南本是文華之地,歷任督撫兢兢業業,以求平和中變更新法,惠及萬民。賈琮卻以皇命爲由,濫殺無度,使得江南民怨極高,揚州人何人不恨賈琮?臣以爲,民心即天心,朝廷當誅賈琮,以平天下民憤。”

六位軍機大臣,除卻避嫌的開國、宣國兩位國公外,四位中三位要殺賈琮,平民憤。

一時間,天崩地裂般的壓力,壓向靜靜而立的賈琮。

崇康帝目光自未開口的寧則臣身上,落到了賈琮身上,第一次出聲,聲音暗啞刺耳:“賈琮,天下人皆要殺你,你怎麼說?”

賈琮微微躬身道:“陛下,臣以爲,此輩皆陷君父於大不義之奸賊也!!”

“譁!”

沒想到這個時候,賈琮還敢垂死掙扎,臨死一擊,忠順親王劉孜並宋廣先、婁成文三人無不震怒。

寧則臣、李道林和趙崇則側目相視。

針鋒相對,太淺白了些吧……

賈琮根本無懼衆人各色目光,面帶凜然大義,腰身筆挺,大聲道:“地上所跪三人,何者?國之逆賊也!!本該行大辟之刑,以正國法,然陛下念宗親血脈之情,只行圈禁之刑,不可謂不皇恩浩蕩!然陛下雖念宗室親親之情,宮中三位太妃卻品格高潔,難以忍受膝下有這等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禽獸孽子,故而因抑鬱之症而薨,陛下因之深感悲痛。

然更令陛下心痛者,便是值此時,有無數身負皇恩深重之人,不思忠於職守,以報皇恩,反而造謠生事,唯恐天下不亂,妖言惑衆,詆譭聖恭!更荒謬者,堂堂內閣閣臣,備受天子信重之軍機處大臣,竟也默認了這些謠言,甚至說出了斬賈琮以謝罪的驚悚之論!

臣賈琮,受皇恩深重,爲報皇恩,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遠赴江南萬里之遙,只爲天子解憂,若果能爲陛下分憂,賈琮何吝此身?

然,非賈琮懼死,實不能認這造謠污衊之妖言!!

太妃之薨,乃恥於有三位廢庶人之子,無顏面對天下,愧對天家列祖列宗,與陛下何干?

爾等身爲閣輔重臣,值此時機,不思追查真兇,鎮壓叛逆,竟妄自諫言天子,默認此罪,其心當誅也!”

賈琮所言,其聲愈高,最終如洪鐘大鼓,振聾發聵。

末了,賈琮行大禮參拜天子,大聲道:“陛下,三位太妃同時而薨,此背後若無人操控,天下誰人肯信?太妃剛薨,整座神京城便傳的沸沸揚揚,若無人在背後推波助瀾,莫非邪祟作怪?臣乃微末小臣,學識不足,智謀淺薄,尚且能看破此點,殿內袞袞諸公,才智皆爲世之人傑,他們難道會想不到,看不破?卻緣何建議陛下揹負弒母大罪?此等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逆臣,臣願以天子劍誅之,以爲陛下分憂,撥亂反正!!”

崇康帝:“……”

六位軍機:“……”

三位廢王:“……”

不是他們才智不高,實是讓三位太妃被逼的同時自盡薨逝,還留下血書這等青史少見的曠世醜聞給震懵了。

雄才大略如唐太宗,尚且每每跪磕李淵,以全孝道。

武王當年何其偉略,也因以子逼父,而自囚龍首原。

在當下世道中,哪一個人不是受了千百年來孝道大於天這種絕對思維的薰陶和教化?

以孝治天下,以孝治家,便是絕對的政治正確。

三位太妃死的太突然,突然到連崇康帝,在驚怒之餘,都準備在默認中,以強法鎮壓一切!

至於身後名,就留給後人分說去罷。

沒有誰敢在這方面狡辯,信口雌黃,還要臉不要臉了?

卻不想,還有人果真不要臉,能從這個角度去洗白。

貌似,還有點道理……

就聽賈琮繼續道:“天下的確多有人妄議陛下,詆譭聖恭,更有無數人希冀臣不得好死。

然究其根本,此輩之所以詆譭聖恭,想要誅臣,無非是因爲陛下命臣赴江南復建錦衣,在此過程中,臣查出了江南諸世族謀逆枉法之事,間接推動了江南新法大行。

然人證物證俱在,豈容抵賴?

如江南鹽商之首白氏,聚鹽丁數千餘,用沾染的鮮血淋淋之雙手,聚集無數財富,更是一封書信便能調動兩千兵馬,三品文官驅之如走狗。這等逆賊不誅,大乾豈能安寧?

但因其慣會以金銀賄賂揚州桑梓百姓,故而臣殺之時,百姓多罵臣。但是,誰能說此爲臣之錯?若此爲大罪,臣願一肩擔之。

陛下,臣不過行微小之事,只因得罪受利益者,因而揹負罵名無數。陛下雄才偉略,革千年王朝未有之新,得罪之人,何止十倍於臣?故而無數奸佞想無數陰私毒計,妄圖傷害聖恭,詆譭聖恭。

雖如此,臣堅信,陛下不懼,臣亦不懼!

爲大乾江山計,爲華夏千古春秋計,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縱此途奸邪遍佈,虎狼當道,然義之所在,臣雖九死尤不悔,以報皇恩!”

劉孜:“……”

宋廣先:“……”

婁成文:“……”

趙崇:“……”

看着崇康帝冰冷的目光漸漸化開,眼中的冰寒、頹敗和瘋狂之色收斂盡,寧則臣老眼中閃過一抹驚豔之色,然後開口問道:“冠軍侯此言大善,爲人臣者,便當有此雖千萬人吾往矣,九死尤未悔之擔當和大義。只要是對的,就不怕民衆怨罵,因爲總有一日,他們會明白朝廷的苦心。冠軍侯不愧是牖民先生和鬆禪公的弟子,深得忠孝仁義之教誨。不過,冠軍侯以爲,當下流言廣衆,物議洶洶,當如何處之?”

賈琮看了崇康帝一眼,見其雖未開口,但眼神中罕見的有鼓勵之色,心中明白,到底涉及三位太妃之死,崇康帝確實不好開口,因而對寧則臣道:“本官爲錦衣衛指揮使,代陛下執掌天子親軍,本就有闢妖言,誅奸邪,正視聽之責。亂局當用重典,無非嚴懲之。”

寧則臣聞言眼中閃過一抹失望,皺眉道:“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言路不通,非社稷之福。”

賈琮沉聲道:“百姓在底層,許多事都看不清楚,三人成虎,曾子殺人,朝廷無法一一去說服教化,所以,只有嚴懲妖言惑衆者,才能使得謠言止於智者。所謂言路,當是言之有物之言,而非道聽途說,就敢詆譭聖恭之言!若放任這等妖言之路大開,才非社稷之福!寧相爲首輔,當朝第一重臣,當不懼譏讒,行霹靂手段,才顯大慈悲之心。優柔寡斷,反給別有用心之輩,蠱惑聖聰之機!”

劉孜、宋廣先、婁成文:“……”

寧則臣思量一二後,看向御座上的崇康帝,伏地請罪道:“冠軍侯所言極是,此皆臣之過也。主憂臣辱,主辱臣死。”

劉孜等人心裡一萬頭噴火獸噴着三昧真火踏過,也只能跟着伏地請罪:“臣等昏聵,險置君父於險地,臣等死罪。”

不是他們詞窮,實在在賈琮每一言都打着天子大義,讓他們在御前實在無法反擊,也不能反擊。

但是他們都知道,自今日起,本就多疑猜忌的崇康帝,必會對他們產生忌憚提防之心,聖眷將衰。

而康王、寧王、定王三人,更是癱軟的地上,連說話的勇氣和力氣都沒了。

他們不傻,知道他們將要迎來什麼樣的下場。

更讓他們心碎的是,他們的母妃,多半要白死了……

此刻,他們三人甘願化成厲鬼,將那個信口雌黃的小畜生撕皮拆骨,尤不解其心頭之恨。

但此刻,已無人搭理他們。

崇康帝看着殿內匍匐之臣,沉默了些許功夫後,心中長長呼出口氣,而後聲音淡漠道:“朕,要爲太妃治孝,朝事暫由元輔監政。”

說罷,站起轉身,往殿後行去。

快行至九龍柱轉角時,又傳過一言來:

“賈琮跟來。”

……

第六百九十七章 兩處悲歡第二百五十三章 第一把火第九十九章 瘋狂第五百零六章 同室操戈第一百四十六章 金猴奮起千鈞棒 (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狡猾第四百五十五章 揚州一日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乎意料第十八章 流言 (求收藏,求推薦)第九十六章 揚名第二百二十五章 今生不再紅顏薄命第六百九十五章 昏君第六百一十九章 知人善用第三百五十六章 生辰第四百二十八章 狂喜第一百一十一章 一曲相思詞第二十二章 主祭 (求收藏,求推薦)第六百五十四章 宮外拿人第八十九章 燕驚寒第七百七十章 後記(1)第四百四十四章 女人第二百一十章 有個主意……第五百二十四章 刺殺第一百一十五章 控訴 (加更!)第二百零六章 問心而無愧第七百一十二章 不枉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心第二百九十五章 恩公第三百五十六章 生辰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難得第九十一章 杏花亭裡杏花娘第一百零六章 知難而上第一百九十章 死不死?第五百六十一章 世言如刀,能耐吾何第五百八十三章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第二百零二章 有一人例外第五百四十五章 望爾等自重第二百三十三章 除爵第七百四十九章 心狠第四百四十三章 名分第三百三十一章 十月十五 (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聖母明王第六百四十七章 刁狀紅樓年表之論第一百六十九章 質問第二百五十七章 鳳姐兒第七百一十章 孤臣第三百四十八章 密摺第三百一十三章 欲哭無淚第四百四十七章 後會有期第六百一十二章 勸離第四百七十三章 圍爐閒話第四百一十六章 心腹第二百零五章 微妙第四百五十四章 京中諸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驅離第二百一十五章 胡說第六百六十四章 穩婆第三百五十二章 到底做錯了什麼?第二百八十一章 安慰之言第六百七十一章 良將第一百六十三章 要糟!第六百四十六章 詩社第九十八章 摔玉第三百三十四章 十月十五 (完)第七百六十二章 驚變第一百九十九章 百年富貴第一百三十五章 驅離第三百三十二章 十月十五 (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甄封氏第一百七十一章 惡言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聞喜訊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觀園?第七百二十七章 送別第六百五十一章 悲與不悲第三百一十一章 活死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真風流第三百六十六章 教訓第四百五十四章 京中諸事第六百八十二章 陛下有旨:傳太子即刻回宮第七百四十八章 新的一夜第四百六十章 掃墓第四百八十二章 人人自危第三百八十章 很好呢第六百二十三章 義第三百五十二章 到底做錯了什麼?第六百九十六章 敲打第二百六十四章 因公而來第六十一章 大喜……第一百五十六章 挑唆第二百九十二章 暗謀第二百一十七章 變化第三百八十二章 爆炭脾氣第三百二十章 出爾反爾第四十九章 世翰堂 (中)第四百二十三章 聖母明王第五十五章 冷遇第五百五十二章 警告(第二更)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聚第五百四十三章 寶玉相請
第六百九十七章 兩處悲歡第二百五十三章 第一把火第九十九章 瘋狂第五百零六章 同室操戈第一百四十六章 金猴奮起千鈞棒 (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狡猾第四百五十五章 揚州一日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乎意料第十八章 流言 (求收藏,求推薦)第九十六章 揚名第二百二十五章 今生不再紅顏薄命第六百九十五章 昏君第六百一十九章 知人善用第三百五十六章 生辰第四百二十八章 狂喜第一百一十一章 一曲相思詞第二十二章 主祭 (求收藏,求推薦)第六百五十四章 宮外拿人第八十九章 燕驚寒第七百七十章 後記(1)第四百四十四章 女人第二百一十章 有個主意……第五百二十四章 刺殺第一百一十五章 控訴 (加更!)第二百零六章 問心而無愧第七百一十二章 不枉第三百五十九章 信心第二百九十五章 恩公第三百五十六章 生辰第七百三十五章 人才難得第九十一章 杏花亭裡杏花娘第一百零六章 知難而上第一百九十章 死不死?第五百六十一章 世言如刀,能耐吾何第五百八十三章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第二百零二章 有一人例外第五百四十五章 望爾等自重第二百三十三章 除爵第七百四十九章 心狠第四百四十三章 名分第三百三十一章 十月十五 (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聖母明王第六百四十七章 刁狀紅樓年表之論第一百六十九章 質問第二百五十七章 鳳姐兒第七百一十章 孤臣第三百四十八章 密摺第三百一十三章 欲哭無淚第四百四十七章 後會有期第六百一十二章 勸離第四百七十三章 圍爐閒話第四百一十六章 心腹第二百零五章 微妙第四百五十四章 京中諸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驅離第二百一十五章 胡說第六百六十四章 穩婆第三百五十二章 到底做錯了什麼?第二百八十一章 安慰之言第六百七十一章 良將第一百六十三章 要糟!第六百四十六章 詩社第九十八章 摔玉第三百三十四章 十月十五 (完)第七百六十二章 驚變第一百九十九章 百年富貴第一百三十五章 驅離第三百三十二章 十月十五 (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甄封氏第一百七十一章 惡言第七百四十四章 再聞喜訊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觀園?第七百二十七章 送別第六百五十一章 悲與不悲第三百一十一章 活死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真風流第三百六十六章 教訓第四百五十四章 京中諸事第六百八十二章 陛下有旨:傳太子即刻回宮第七百四十八章 新的一夜第四百六十章 掃墓第四百八十二章 人人自危第三百八十章 很好呢第六百二十三章 義第三百五十二章 到底做錯了什麼?第六百九十六章 敲打第二百六十四章 因公而來第六十一章 大喜……第一百五十六章 挑唆第二百九十二章 暗謀第二百一十七章 變化第三百八十二章 爆炭脾氣第三百二十章 出爾反爾第四十九章 世翰堂 (中)第四百二十三章 聖母明王第五十五章 冷遇第五百五十二章 警告(第二更)第三百一十八章 齊聚第五百四十三章 寶玉相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