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9章 乾德八年,羣臣勸進

乾德七年,四月——

大漢收復西域之漢唐故地,改名新疆,而這一後世廣闊領土從此成爲大漢新的邊疆,而衛王賈珩的威望也一下子到了頂點。

自衛王出世以來,平滅遼東,收復臺灣、新疆、藏地,朝鮮、日本也重新成爲大漢的藩屬之國,可謂四夷賓服。

而乾德七年,衛王賈珩提出在未來二十年內,朝廷將在神州大地增修兩條鐵路,從北平至廣州,從濟南至長安,謂之十字鐵路樞紐。

而內閣方面,以內閣首輔林如海的文官,圍繞大漢的交通基建以及煤炭的挖掘制定國策。

當基建計劃公佈之後,整個大漢都在爲衛王的雄心壯志感到震驚莫名。

大漢臣民已經見識過了水泥官道的四通八達,尤其是鐵路火車的便利,深受其惠,故而對此欣然不已。

寧國府,蘅蕪苑——

寶釵一襲鵝黃色百褶裙,一頭蔥鬱烏青的秀髮梳成一道精美的雲髻,此刻麗人靜靜落座在一方鋪就着褥子的暖榻之上,那張恍若梨花潔白的臉蛋兒豐膩如雪。

在金黃色日光的照耀下,兩側可見腮紅團團暈起,恍若二月之明媚桃花,彤彤如火。

薛姨媽在一旁抱着自家小外孫賈茁,小傢伙虎頭虎腦,遺傳了其母的那雙水杏眼,肌膚白膩,生動活潑。

薛姨媽臉上掛着繁盛無比的笑意,說道:“聽說西域的戰事,朝廷已經打完了,珩哥兒再過一段時間,要更進一步了,我聽說今天珩哥兒去相迎出徵大軍之時,回來的將士正在山呼萬歲呢。”

寶釵翠羽秀麗的眉頭之下,抿了抿粉潤微微的脣瓣,說道:“這事兒外面還不知道呢,等到時候再看看,也就是了。”

看來王爺登基禪位已成定局,等到時候,她應該也能封爲皇貴妃吧。

薛姨媽臉上笑意繁盛,柔聲道:“珩哥兒真要當了皇帝,那可真就是好了,你哥哥以後那就是國舅,這孩子將來都是太子了。”

那秦氏現在還沒有兒子,林丫頭又是個女兒,現在就是她家寶丫頭這個兒子身份最爲尊貴。

至於咸寧公主所生的那個兒子,她聽人說,這都是前朝血脈,根本就不可能登基爲帝。

寶釵翠羽明麗的黛眉之下,那雙水潤微微的杏眸沁潤着歡喜之意,道:“媽,不可胡說!”

“這裡也沒有外人。”薛姨媽笑了笑,壓低了聲音說道:“秦氏膝下一直無子,寶丫頭,你將來可要抓住機會纔是。”

寶釵那張恍若梨花白膩如雪的面容倏然一變,叱道:“媽,你胡說什麼呢,如是讓外人聽見,不知還要引起多少波折。”

隨着養尊處優多年,寶釵言談舉止之間也多了幾許雍容華美的氣度,縱是一個不悅的皺眉,也讓薛姨媽心頭打了一個突兒。

薛姨媽訕訕一笑:“我就是這麼一說,這不是……爲你着想的嘛。”

寶釵皺眉說道:“媽如是爲我着想,這種話以後斷斷不可再說半句。”

薛姨媽面上悻悻然。

寶釵柔聲道:“媽,先將茁茁抱過來,我抱抱吧。”

薛姨媽聞聽此言,“嗯”了一聲,解釋說道:“我也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着茁兒年歲也不小了,也該爲他操點心纔是了。”

而就在這時,一個秀髮青絲如雲,年輕貌美的丫鬟從外間進入廂房,溫聲說道:“姨太太,衛王來了。”

說話之間,就見那蟒服青年從外間舉步而入,細細碎碎的日光撲打在那張俊朗、白皙的臉龐上,柔和了線條的冷峻。

寶釵起得身來,擡眸看向賈珩,快步行至近前,聲音輕柔幾許道:“王爺。”

賈珩問道:“薛妹妹,這會兒在做什麼呢?”

寶釵笑了笑,低聲說道:“珩大哥,和媽說說話呢。”

賈珩點了點頭,轉眸看向一旁的薛姨媽,心頭微動。

薛姨媽不定又在向寶釵灌輸什麼謀算東宮的主意。

薛姨媽起得身來,臉上堆着熱切的笑意,說道:“你和寶丫頭在這兒好好說話,我去外面看看。”

賈珩這會兒從薛姨媽手裡一下子抱過那孩子,臉上笑容不減分毫,只是收斂幾許,問道:“剛剛說什麼呢。”

寶釵聲音輕柔幾許,解釋說道:“倒也沒有說什麼,就是說一些茁兒的事兒。”

賈珩捏了捏自家兒子賈茁的臉蛋兒,笑了笑,轉過臉看向寶釵,問道:“那剛剛是不是還說到了你秦姐姐的事兒吧。”

寶釵:“……”

王爺果然洞察人心,什麼都知道的。

寶釵道:“王爺,我已經叱責過媽了。”

賈珩點了點頭,將手裡的孩子賈茁遞給一旁的丫鬟,凝眸看向寶釵,輕輕攬過寶釵的一側肩頭,低聲說道:“這件事兒過去也就是了,倒也不必太過擔憂。”

寶釵輕輕“嗯”了一聲,似是隨意說了一句,說道:“今日聽外間人說,徵西將士對王爺山呼萬歲。”

賈珩道:“下面軍將急於獲得擁立之功,故而在城門樓下山呼萬歲,我也頗爲意外,先前並未收到風聲。”

寶釵道:“王爺是要現在登基嗎?”

賈珩道:“明年吧,大約再等一年。”

寶釵芳心不爭氣地跳了一下,問道:“王爺,此事可有兇險?”

“難說,不過如今天下各地的督撫已經撤換成我的親信之人,而文武羣臣也多是心向於我,如今也之能做到這一步。”賈珩端起一隻茶盅,輕呷了一口道。

當然時間越往後,他越會水到渠成,但和洛兒的關係也會越來越難處。

寶釵聲音溫寧中帶着絲絲縷縷難以抑制的喜悅,說道:“王爺乃爲當世人傑,文韜武略,無一不精,如果登基爲帝,天下百姓也會心向王爺的。”

賈珩道:“如今大漢這幾年五穀豐登,百姓安居樂業,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縱然改朝換代,對百姓也無任何不同。”

除非之後,他倒行逆施,將天下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直接影響到百姓的切身利益。

寶釵點了點頭,說道:“王爺說的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今陳漢皇室已失卻天下人心,所謂天命元元,五行更替,如今也到了改朝換代之時。”

賈珩感慨說道:“鼎故革新,自人心而始,自人心而終,如今華夏九州站在歷史潮頭,也不該再由過去之人掌管。”

如果華夏民族將來要屹立於民族之林,乃至與西方文明爭雄,那麼華夏這艘大船就不能再由陳姓掌舵。

哪怕是他的血脈,也沒有這個眼界。

只有他這個後世之人,才能將華夏這艘大船在未來的星辰大海當中揚帆起航,乘風破浪。

寶釵輕輕“嗯”了一聲,握住賈珩的一隻手,說道:“王爺。”

賈珩轉過頭來,凝眸看向寶釵,道:“薛妹妹,昔年說帶着你和林妹妹一塊兒去江南,後來因瑣事種種,一直空閒不下來,等來日之後,泛舟江南,倒也是一樁。”

寶釵“嗯”了一聲,翠羽如黛的修眉之下,晶瑩剔透的美眸沁潤着柔波瀲灩。

聽珩大哥的意思是,他們到時候還要下江南呢。

……

……

大觀園,瀟湘館——

庭院西南之側,竹林颯颯,涼風吹過,碧波成浪。

黛玉懷中正在抱着女兒賈茹,手中拿着一個撥浪鼓,小丫頭那張粉膩嘟嘟的臉蛋兒上滿是繁盛笑意。

此刻,黛玉正在與紫鵑一塊兒敘話。

紫鵑行至近前,道:“姑娘,府上都在說,王爺要當皇帝了。”

黛玉聞聽此言,似卷還舒的罥煙眉之下,粲然如虹的星眸熠熠生輝,似是倒映着紫鵑的身影,低聲說道:“府上傳出這檔子事兒,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紫鵑道:“姑娘,茹兒也出生有二年了,姑娘什麼時候也爲王爺添個男丁。”

黛玉嘆了一口氣,說道:“我也想,只是這也不是我一個人說的事兒。”

紫鵑點了點頭,輕聲說道:“大爺說來也奇怪,大奶奶和二奶奶那邊兒都是有着孩子。”

黛玉似舒還卷的罥煙眉之下,星眸中帶着幾許羞惱之色,說道:“怕是別人的媳婦兒纔有着孩子。”

隨着賈珩的權位漸漸穩固,後宮的事更多就以這些家長裡短爲主。

就在這時,襲人快步進入屋內,道:“姑娘,大爺來了。”

黛玉聞聽此言,芳心不由爲之一喜,轉過那青絲如瀑的螓首,循聲望去,但見那蟒服青年跨過門檻,從外間快步行至近前。

黛玉起得身來,喚道:“珩大哥。”

而這會兒,扎着羊角小辮的賈茹,伸着兩隻綿軟小手,向着賈珩招呼道:“爹爹~”

賈珩笑着近前,抱起自家女兒賈茹,在“吧嘰”聲之中,轉眸看向一旁的黛玉,問道:“林妹妹,這幾天怎麼樣?”

“不就那樣,沒事兒哄着女兒,獨守空閨,平常也少有人過來。”黛玉罥煙眉之下,星眸熠熠而閃,說道:“珩大哥,你這是從哪兒來?”

賈珩容色微頓,說道:“從蘅蕪苑那邊兒。”

黛玉輕哼了一聲,那雙粲然如虹的星眸熠熠生輝,語氣羞惱莫名:“果然。”

不就是因爲寶姐姐生了個兒子,而她生了個女兒,這人就對寶姐姐要高看一眼。

賈珩在說話之間,伸手輕輕攬過黛玉一側的肩頭,低聲道:“林妹妹這會兒又在想什麼呢。”

黛玉道:“沒有想什麼,只是想起當年與珩大哥初識,不知不覺已經十多年了,當年珩大哥就說待空暇下來去江南。”

賈珩笑了笑,輕輕摟過黛玉的肩頭,道:“是啊,不過咱們不是在江南定情的嗎?也算是去過了,這次算是帶着茹兒。”

說着,看向一旁的自家女兒,心神也有幾許恍惚。

一晃眼,真的十餘年了,時間過得真快。

……

……

時光如梭,歲月如歌,不知不覺就是半年時間如水一般過去。

冬去春來,乾德七年過去,乾德八年悄然來臨。

這一年,已經是賈珩來到紅樓世界的第十五個年頭,賈珩虛歲也到了三十歲的關口。

自崇平十四年至崇平十九年,再經過建興元年、乾德八年,賈珩在此方世界耕耘近十五載,可以說,將整個大漢治理的國勢蒸蒸日上。

尤其是推廣水泥官道和主持鐵路建設,徹底改變了整個江南的落後面貌。

乾德八年,二月二,龍擡頭——

今天是大漢除了正月之後的一次朔望朝,殿外的漢白玉廣場上,可見衣青帶紫的大漢官員列隊左右,在糾儀御史的監督下,浩浩蕩蕩地進入含元殿。

賈珩說話之間,快步來到含元殿,此刻殿中諸臣皆在殿中等候,向端坐在殿中龍椅上的新帝陳洛行了一禮。

如今的陳洛虛歲已經十歲,正當古人所言的沖齡之年,此刻身着一襲龍袍,端坐在一張鎏金覆蓋的龍椅,目光好奇地看向下方拱手列隊的羣臣。

“諸卿平身。”陳洛面容平靜如水,低聲說着,聲音當中已經帶着幾許金石激盪的清越和動聽。

羣臣聞聽此言,紛紛道了一聲謝。

而賈珩就在朝廷隊列當中,也隨着羣臣一道向陳洛朝拜。

陳洛以清脆而激越的聲音響起,溫聲說道:“諸卿,有事啓奏,無事退朝。”

一位年輕官員一下子出得朝班,以宛如金石般的聲音高聲道:“臣刑科給事中路彥昧死以聞,奏稟聖上,聖上今達十歲之齡,已有親政之能,微臣以爲,還請輔政王還政於當今聖上,可安天下人心。”

此言一出,殿中諸臣面面相覷,心頭劇震莫名。

究竟是何人這麼大膽,竟要奪衛王輔政之權?

陳洛面色一肅,靜靜觀察着那蟒服青年的臉色,目中似是現出幾許恍惚之意。

這是他的父親,可也是權傾朝野的權臣,他這個皇帝還能做嗎?

軍機大臣謝再義出得班列,訓斥道:“胡言亂語,如今朝廷諸般大政如火如荼,如何離得了衛王主持大局?”

此刻,都察院御史所在的朝班裡,一位身形昂藏七尺的年輕御史,出得班列,手持一張象牙玉笏,挺身而出,道:“微臣謹奏聖上,如今天下大政事務繁瑣,須臾離不得衛王分毫。”

陳洛容色不變,瞥了一眼那蟒服青年,心神當中不由涌起一股擔憂之意。

如今滿朝文武,從閣臣至御史,幾乎都是他的人,禪位登基已成定局了嗎?

賈珩這會兒立身在羣臣之列,靜靜聽着羣臣的爭論,心頭難免涌起一股古怪之意。

當真是孩子大了,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

也不知道從哪兒尋來的這些科道言官,想要爲自己爭奪權力。

事實上,隨着這些年朝廷對新學的重視,尤其是啓用了不少明工科出身的官員,嚴重侵害了儒教官員的利益。

以徐光啓爲中堅的新黨,漸漸在朝堂佔據一席之地。

而就在朝堂之上,同樣有一些清流文臣,開始對衛王當國秉政的現狀有一些不滿。

但因爲賈珩這位衛王的威望和權勢,朝野上下的文臣不敢對賈珩有絲毫置喙,只是隨着新皇帝逐漸成年,朝中的一些文臣漸漸心思活泛起來。

是否能將改天換地的希望寄託在小皇帝身上。

從一些宮闈傳聞而言,小皇帝的血脈似乎也……有問題。

內閣首輔林如海整容斂色,出得朝班,朗聲說道:“啓稟聖上,如今天下雖太平無事,然朝廷這兩年諸般新政,皆計出衛王,天下百姓皆受新政惠及,朝野上下,衛王一日不可或缺。”

內閣首輔發話,內閣閣臣趙翼此刻也緊隨其後,迅速出得朝班,面色端肅,說道:“聖上,衛王乃爲諸般新政首倡之人,朝廷上下須臾離不得衛王。”

之後,又有幾位閣部官員紛紛出得朝班,向着稟告。

意思大抵差不多少,就是衛王乃是大漢的中流砥柱,根本離不得絲毫。

此刻,都察院一位監察御史出得朝班,面容凜然一肅,說道:“聖上,微臣以爲爲神州億兆黎庶而計,聖上也應該將皇位禪讓給衛王。”

此言一出,可謂石破天驚,殿中羣臣頓時起得一片大譁,就連糾儀御史數次呵斥都不見絲毫作用。

這好端端的,如何從親政轉換到了衛王禪位之上,是了,這難道是衛王自導自演的一出?

賈珩面無表情,對殿中正在相議之事似乎以一種局外人的身份,漠然而視。

或許,也到了登基禪位的時候了。

陳洛見得這一幕,心頭不由爲之一沉,清冽如虹的眸光倏然落在下方那手持象牙玉笏的青年身上。

其人面容威嚴淡漠,頜下已蓄了一層淺淺的鬍鬚,而眉鋒冷峻,目光銳利如劍。

難道他已經迫不及待要當皇帝了嗎?

而殿中一衆羣臣聞聽此言,同樣心思微動。

暗道,如果衛王想要登基,那他們是不是可以勸進了,到時候可以做一做從龍之臣。

隨着軍機大臣謝再義出得朝班,北靜王水溶也從朝班裡出列,道:“聖上,自乾德元年,衛王輔政以來,八年倏然而過,大漢國勢蒸蒸日上,歌舞昇平,在海域邊疆屢有建樹。”

此刻,殿中衆臣聽着北靜王慷慨陳詞爲衛王歌功頌德,心頭已得了幾許確信。

看來衛王已經不打算再等下去了,準備代漢自立。

而後,內閣閣臣趙翼出得朝班,手持象牙玉笏,說道:“聖上,微臣以爲衛王天日之表,萬靈鍾秀,天下億萬黎庶蒼生,皆心向衛王,還請聖上退位。”

這會兒,內閣閣臣之列,禮部尚書柳政同樣出得朝班,朗聲說道:“聖上,微臣以爲衛王當領授天命,開創新朝,繼往開來。”

而其他兩位閣臣,劉禎和譚節愣怔片刻,也同樣手持一面象牙玉笏,出得朝臣相列的朝班,向着端坐在金椅上的陳洛奏稟其事。

陳洛聲音之中明顯帶着幾許慌亂,眸光投向賈珩,問道:“未知衛王何意?”

賈珩剛剛拱手,還未出班說出推辭之言。

就在這時,謝再義出得朝班,說道:“微臣請衛王順天應人,承載天命,君臨天下。”

隨着謝再義這位衛王手下第一親信大將的“勸進”,再次拉開了含元殿中羣臣勸進如潮的序幕。

一時之間,殿中一衆羣臣皆紛紛出班勸進,不管如何,氣氛的確是給烘托到位了。

陳洛此刻落座在軒敞無比的殿中,目光逡巡殿中羣臣皆跪着向陳洛“勸進”,唯獨一人站立,面色平靜一如玄水,似將周圍勸進之聲當做清風拂面。

陳洛清脆聲音當中已有幾許顫抖,畢竟還只是一個十歲的孩子,開口道:“衛王,你如何看?”

賈珩躬身一禮,朗聲說道:“微臣惶恐不勝,如今天下四海方定,大業始肇,微臣輔政,自問德淺才薄,難荷天下九鼎重任。”

嗯,算是三辭三讓當中的第一辭一讓。

第346章 漢宮秋月,梅花三弄別等,今天無第三更第1095章 軍心浮動,即行劫營!第1112章 咸寧:如是實在到了不得已之時,一第1141章 陳淵:那妖婦帶着她的小崽子來了!第620章 尤爲重視農耕水利……別等,今天無第三更第124章 崇文,講武第1429章 宋皇后:那個時候,應該立下東宮之第1603章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第182章 該殺殺,該判判第484章 晉陽:要不要……本宮幫幫你?第1219章 宋皇后:過去三十餘年,都是(求月第970章 薛姨媽:寶丫頭正好應在此處了第345章 若心裡不安……第1533章 難道是國之將亡,亂象紛呈?第932章 崇平帝:子鈺,你可不要讓朕失望(第820章 甄晴:嗯,王爺還在呢……第818章 賈珩:晉陽之絕代風華,唯送皇后…第1346章 崇平帝:孩子是子鈺的吧?第1643章 賈珩:已然是初見崢嶸第683章 賈珩:再試探一番就是了第828章 真朝廷鷹犬耳!第687章 宋皇后:這個賈子鈺真是……色膽包第220章 賈母:珩哥兒,這是你雲妹妹第296章 福禍無門,唯人自召第322章 薛蟠:這……這,送得好!第226章 看得清前路,認得清自己第213章 勿使錦衣搶先奏報……第284章 晉陽長公主的煩心事第1466章 崇平帝:下一封第706章 林如海:這是聖賢管樂之道,經世謀第1514章 宋皇后:今日之恥,她宋恬要親手洗第58章 機事不密則害成第609章 湘雲:洛陽牡丹甲天下……第1660章 陳瀟:這是另起爐竈。第968章 多爾袞:皇兄屍骨未寒,他怎麼能第476章 賈珩:舌尖上的紅樓?(求月票!)第1379章 宋皇后:那小狐狸何止是好色貪花……第536章 元春:什麼生?生什麼?第570章 黛玉:世間閨閣瓊英,何其之多?第152章 賈赦也要查賬第250章 我來找林妹妹第1368章 賈珩:若清,你還不信我嗎?第170章 棘手第1585章 衛王之怒,風雨交加,威若雷霆!第700章 黛玉:你繼續說,我在聽……第640章 賈珩:總不能空口白牙……第1453章 寶釵:她是不是太賢妻良母了?第596章 晉爵永寧伯!第1078章 賈珩:諸軍聽令,莫讓嶽託和多爾濟有點事兒, 請一天假第823章 想要偷天換日的甄晴第840章 甄晴:神佛保佑,可一定要是個男孩第1221章 宋皇后:尤其是這一路而來的荒唐,第751章 宋皇后:當夜至三更,涼衾微寒,孤月初求月票第496章 崇平帝:焉敢如此,焉能如此!第145章 賈珩夜入榮國府第271章 寶釵:哪壺不開提哪壺?(求月票!第1402章 陳瀟:還真是一個不落……第1103章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月底,求第1275章 衛國公的身世!第1706章 賈珩:是時候君臨天下,唯我獨尊了。第1581章 陳淵:從此九州風起雲涌,共誅賈賊!第837章 甄蘭:溪兒妹妹有古怪!第1124章 晉陽:龍鳳胎,這是怎麼癡纏出來的第254章 賈雨村:原來是她!第175章 刀下竟無一合之敵?!第204章 鳳姐:放他……第1024章 賈珩:真就,遍插茱萸少一人?第713章 甄晴:他就是想着一直佔她的便宜!第1123章 崇平帝:這秦氏倒是有心了。第16章 文萃閣典書第449章 忠順王:訊問賈赦,踏平榮國府!第1237章 賈珩:只得盡力而爲四字罷了第1167章 宋皇后:真真是瘋話(求月票!)第336章 元春:珩弟,我沒事兒的……第667章 如事不可爲,可謀藩司之任……第1009章 情緒崩潰的王夫人第974章 李紈:這人,就喜歡看她出醜是吧?第49章 一介白丁,而無卑矜之色第1705章 賈珩:到時候各論各的第859章 李紈:什麼紈兒?真真是羞死人了第545章 洛陽不容有失!第1658章 秦可卿:除他之外,幾乎不做第二人想第1211章 賈珩:都是一家人,魏王妃不必客氣第1720章 登基稱帝,改元盛鼎第673章 甄晴:珩兄弟,這酒莫非不合胃口?第1136章 甄晴:什麼禮都沒有辦,就稀裡糊塗第618章 晉陽:牀上無大小,牀下立規矩第1295章 賈珩:其實,他擔心可能是仙人跳第238章 都不怎麼硌了第662章 賈珩:這一戰不容有失!第931章 賈珩:許能盡覽園中之麗色?第939章 皇太極:一萬人已經夠了,估計都用第1606章 鳳姐:帶上那封信,等會兒我念給你聽(求月票!)第716章 賈珩:看來,這個多鐸武勇不在他之第1592章 端容貴妃:姐姐她怎麼可以和子鈺第1672章 我等聖人門徒,豈能與那等雜役工匠並列?
第346章 漢宮秋月,梅花三弄別等,今天無第三更第1095章 軍心浮動,即行劫營!第1112章 咸寧:如是實在到了不得已之時,一第1141章 陳淵:那妖婦帶着她的小崽子來了!第620章 尤爲重視農耕水利……別等,今天無第三更第124章 崇文,講武第1429章 宋皇后:那個時候,應該立下東宮之第1603章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第182章 該殺殺,該判判第484章 晉陽:要不要……本宮幫幫你?第1219章 宋皇后:過去三十餘年,都是(求月第970章 薛姨媽:寶丫頭正好應在此處了第345章 若心裡不安……第1533章 難道是國之將亡,亂象紛呈?第932章 崇平帝:子鈺,你可不要讓朕失望(第820章 甄晴:嗯,王爺還在呢……第818章 賈珩:晉陽之絕代風華,唯送皇后…第1346章 崇平帝:孩子是子鈺的吧?第1643章 賈珩:已然是初見崢嶸第683章 賈珩:再試探一番就是了第828章 真朝廷鷹犬耳!第687章 宋皇后:這個賈子鈺真是……色膽包第220章 賈母:珩哥兒,這是你雲妹妹第296章 福禍無門,唯人自召第322章 薛蟠:這……這,送得好!第226章 看得清前路,認得清自己第213章 勿使錦衣搶先奏報……第284章 晉陽長公主的煩心事第1466章 崇平帝:下一封第706章 林如海:這是聖賢管樂之道,經世謀第1514章 宋皇后:今日之恥,她宋恬要親手洗第58章 機事不密則害成第609章 湘雲:洛陽牡丹甲天下……第1660章 陳瀟:這是另起爐竈。第968章 多爾袞:皇兄屍骨未寒,他怎麼能第476章 賈珩:舌尖上的紅樓?(求月票!)第1379章 宋皇后:那小狐狸何止是好色貪花……第536章 元春:什麼生?生什麼?第570章 黛玉:世間閨閣瓊英,何其之多?第152章 賈赦也要查賬第250章 我來找林妹妹第1368章 賈珩:若清,你還不信我嗎?第170章 棘手第1585章 衛王之怒,風雨交加,威若雷霆!第700章 黛玉:你繼續說,我在聽……第640章 賈珩:總不能空口白牙……第1453章 寶釵:她是不是太賢妻良母了?第596章 晉爵永寧伯!第1078章 賈珩:諸軍聽令,莫讓嶽託和多爾濟有點事兒, 請一天假第823章 想要偷天換日的甄晴第840章 甄晴:神佛保佑,可一定要是個男孩第1221章 宋皇后:尤其是這一路而來的荒唐,第751章 宋皇后:當夜至三更,涼衾微寒,孤月初求月票第496章 崇平帝:焉敢如此,焉能如此!第145章 賈珩夜入榮國府第271章 寶釵:哪壺不開提哪壺?(求月票!第1402章 陳瀟:還真是一個不落……第1103章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月底,求第1275章 衛國公的身世!第1706章 賈珩:是時候君臨天下,唯我獨尊了。第1581章 陳淵:從此九州風起雲涌,共誅賈賊!第837章 甄蘭:溪兒妹妹有古怪!第1124章 晉陽:龍鳳胎,這是怎麼癡纏出來的第254章 賈雨村:原來是她!第175章 刀下竟無一合之敵?!第204章 鳳姐:放他……第1024章 賈珩:真就,遍插茱萸少一人?第713章 甄晴:他就是想着一直佔她的便宜!第1123章 崇平帝:這秦氏倒是有心了。第16章 文萃閣典書第449章 忠順王:訊問賈赦,踏平榮國府!第1237章 賈珩:只得盡力而爲四字罷了第1167章 宋皇后:真真是瘋話(求月票!)第336章 元春:珩弟,我沒事兒的……第667章 如事不可爲,可謀藩司之任……第1009章 情緒崩潰的王夫人第974章 李紈:這人,就喜歡看她出醜是吧?第49章 一介白丁,而無卑矜之色第1705章 賈珩:到時候各論各的第859章 李紈:什麼紈兒?真真是羞死人了第545章 洛陽不容有失!第1658章 秦可卿:除他之外,幾乎不做第二人想第1211章 賈珩:都是一家人,魏王妃不必客氣第1720章 登基稱帝,改元盛鼎第673章 甄晴:珩兄弟,這酒莫非不合胃口?第1136章 甄晴:什麼禮都沒有辦,就稀裡糊塗第618章 晉陽:牀上無大小,牀下立規矩第1295章 賈珩:其實,他擔心可能是仙人跳第238章 都不怎麼硌了第662章 賈珩:這一戰不容有失!第931章 賈珩:許能盡覽園中之麗色?第939章 皇太極:一萬人已經夠了,估計都用第1606章 鳳姐:帶上那封信,等會兒我念給你聽(求月票!)第716章 賈珩:看來,這個多鐸武勇不在他之第1592章 端容貴妃:姐姐她怎麼可以和子鈺第1672章 我等聖人門徒,豈能與那等雜役工匠並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