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0章 登基稱帝,改元盛鼎

幹德八年,二月二,龍擡頭——

宮苑,含元殿

經過這一番突然襲擊,殿中氣氛陷入一陣難以言說的安靜。

大漢文武羣臣列隊在三層丹陛之下,身着一襲或紅或青的官袍,手持象牙玉笏,交頭接耳。

陳洛落座在一張鎏金刺繡的金鑾椅上,俯瞰着這一幕,心頭也不知是什麼滋味。

他又能如何?

陳洛在說話之間,起得身來,就以清脆的聲音開口道:“朕乏了,就依羣臣之議,朕將皇位禪讓給衛王。”

事已至此,他又能說什麼?

幹德八年,二月二日,陳漢幹德皇帝頒佈詔書,詔告臣民,衛王賢德,器量恢宏,應承天命。

自此,陳漢皇室在經過一百年多後,正式宣告壽終正寢,禪位給衛王,由是改立新君。

寧國府——

賈珩在殿中與羣臣簡單議了一陣,則在大批錦衣府衛的簇擁之下返回府中,身着一襲刺繡着蟒紋火焰團案的衣袍,舉步進入廳堂當中,看向不遠處的陳瀟,柔聲道:“瀟瀟。”

“羣臣勸進了?”陳瀟轉過青絲如瀑的螓首,翠麗如黛的柳眉之下,清冽如虹的眸光瑩瑩如水,朗聲問道。

賈珩問道:“你知道了?”

瀟瀟掌管着朱雀衛,知曉着朝廷的動向並不出奇。

陳瀟手裡端起一隻雕刻花朵的青花瓷茶盅,輕輕抿了一口,語氣多少有些風輕雲淡:“今日那上奏親政的御史,是我授意的。”

賈珩:“……”

瀟瀟這是怎麼回事兒,這樣大的事,先前爲何不和他商量一下?

賈珩問道:“怎麼這麼突然?先前怎麼不和我提前說一聲?”

“生米做成熟飯最好,不然你又要說什麼現在時機不大成熟。”陳瀟劍眉挑了挑,眸光溫煦,道:“況且繼續拖着,也不是什麼好事兒,中外遲疑,多滋事端,不若早定乾坤,人心皆安,方可重開新朝。”

什麼事兒都要讓她推一把纔好。

賈珩問道:“這麼說也是,如今已是一辭一讓,過兩天再看看情況。”

禪讓就是這樣,三辭三讓,如今才一辭一讓,後續還有不少“流程”。

陳瀟瞪了一眼賈珩,說道:“此事早些定下,我瞧着你那後宮將來也要爲東宮的事兒鬧出好大一陣風波。”

賈珩點了點頭,道:“我還未登上那個位置,如何定得下來,等到時候看看情況吧。”

陳瀟翠麗如黛的柳眉之下,瑩瑩如水的清眸瞥了一眼賈珩,問道:“可卿爲何至今沒有男丁?”

賈珩搖了搖頭,道:“此事,我也納悶兒,不知原委。”

他真不是故意的,可能是時機未至,是故可卿膝下一直無男丁。

不過,白蓮聖母那邊兒應該有孕了吧。

陳瀟翠麗如黛的秀眉蹙了蹙,清澈剔透的明眸當中閃過一抹擔憂之色,道:“正妻無男丁在膝下,乃爲取亂之道。”

賈珩道:“有我在,此事斷不可能。”

陳瀟輕哼一聲,道:“這話未免說得太滿了一些。”

賈珩道:“好了,先不說這些,這幾天,內閣與文武羣臣應該會再次勸進。”

陳瀟又轉而問道:“那你想好國號定爲什麼?年號爲何?”

如果按照賈珩的封國稱號,那麼應該順勢定爲大衛,但賈珩顯然有自己的想法。

賈珩想了想,朗聲說道:“定國號爲夏,改元盛鼎。”

陳瀟品味着賈珩所言的國號,道:“夏?泱泱之國,謂之華夏,如此國號,寓意美好。”

賈珩似有所指說道:“家天下自夏而始,來日或有一天,也自夏而終。”

當然,那時候應該是後工業文明時代,他的子孫後代所行的君主立憲制,可永葆蘇氏國祚綿延,富貴長存。

陳瀟那張清麗臉蛋兒上若有所思,道:“夏國,倒也好,不過時人或許不稱大夏,而稱華夏。”

賈珩點了點頭,說道:“應該喚作華夏。”

陳瀟想了想,問道:“那新朝所行官制、服色呢?”

賈珩道:“中樞依然由內閣總領諸部百司,品級上再做提升,至於服色,仍爲火焰之紅,寓意驍勇忠臣一如滿腔熱血。”

他現在也不可能大刀闊斧,以免形成王莽制那樣的混亂結果,一切還是以權力的平穩過渡爲要。

等過了十來年,待他皇位坐穩之後,再根據情況調整。

陳瀟點了點頭,說道:“新朝新氣象,人人皆能從新朝建立中得到實惠,方能心向於你。”

賈珩面色肅然,感慨說道:“是啊,不光是文臣,武將也會重議功勳,封爵以酬,封四王八公十二侯。”

這些都是他的四樑八柱,驅馳以平定天下。

而四王當中,東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寧郡王、北靜王,除卻謝再義封爲南安郡王之外,其他幾位藩王依然如故,這是最大程度保證朝廷平穩過渡的方式。

而其他國公,則對文臣和武將皆封爲國公,如唐時對文臣的國公封賞,只是三代不得承襲,算是有爵無傳承。

陳瀟道:“如今朝廷的文臣武將,還有地方督撫,幾乎都撤換的七七八八,足夠應對如今的複雜局面。”

之後的幾天,果然如賈珩所想,大漢的文武百官再一次上疏,請求衛王執掌天命,而衛王仍是固辭不受。

又過了幾天,大漢的文武羣臣再次羣起上疏,堅持讓衛王禪位登基。

賈珩又一次上疏拒絕,而且這一次甚至拖病不出,閉門謝客,一副要固辭不受的樣子。

整個神京城,都將目光聚焦在衛王是否接受漢室禪位一事上,京中百姓皆相議不停,基本對此事保持中立贊成的態度。

寧國府——

就在熱鬧喧譁的寧榮街上,大批京營軍將和大漢文臣打着一面面幢幡,相迎於街道兩側,一支支香燭和炮仗在街道兩側鳴起,一派喜氣洋洋之狀。

而賈珩此刻落座在寧國府的廳堂之中,而偌大的庭院當中,黑壓壓站滿了京營的將校,皆着織繡圖案精美繁複的武官袍服。

“還請王爺順應天命,登基踐祚,統率九州萬方。”周圍的軍將紛紛開口說道。

賈珩那張俊朗面容上滿是遲疑和爲難之色,說道:“諸位,我累受世宗憲皇帝大恩,如何能起得異心,代漢自立?”

範儀拱了拱手,沉聲道:“世宗憲皇帝諸子德行不修,皆不成器,或有弒父作亂者,或有同室操戈者,或有乖戾暴虐者……已失民心,而王爺自輔政當國以來,爲國家社稷殫精竭慮,夙興夜寐,世宗憲皇帝如泉下有知,以其愛民如子的純良性情,也會將皇位傳給王爺。”

賈珩嘆了一口氣,道:“世宗憲宗皇帝有天下爲公之心,如是身在此處,或許也會如此吧。”

嗯,你可真會說,如果崇平帝還活着,只怕要痛罵亂臣賊子,號召天下百官出兵勤王。

北靜王水溶也揚起那張清俊白皙的面容,拱手道:“衛王,如今文武百官和軍民皆在外間苦等,還請衛王順應人心,執掌九州社稷,解天下蒼生於倒懸。”

賈珩剛毅、沉靜的面容上滿是作難之色,道:“諸位,孤如何能……嗯?”

就在這時,謝再義不由分說,從一旁的親兵手中拿過刺繡着金龍團繡的黃袍,快步來到賈珩身後,一下子披將在賈珩的肩上,旋即後退兩步,向着賈珩跪請。

“臣等見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謝再義當先跪將下來,向着賈珩跪拜見禮。

一時之間,一衆文武大臣紛紛勸進,山呼萬歲之聲響起,傳至於殿裡殿外。

賈珩身披一襲刺繡着龍紋團案的黃色龍袍,周圍文武羣臣皆是跪將下來,懇請賈珩登基踐祚。

賈珩的聲音難免哽咽幾許,高聲說道:“爾等這是要陷我於不忠不義的境地啊?”

一衆軍將聞聽此言,哭聲幾如雷動,高聲道:“王爺不出,奈蒼生何?”

“聖上。”周圍文武羣臣聞聽此言,皆齊齊向着那蟒服青年齊聲喊道。

賈珩見此,閉上眼眸,似是感慨了一句,喟嘆說道:“諸位,何至於此?”

嗯,此刻仍在表演進程當中,尚不可改換。

“臣等還請王爺禪位登基,統御天下臣民,再造新朝,開創盛世。”周圍的一衆軍將皆是跪將下來,向着賈珩相請,懇求賈珩登基。

賈珩雙手攤開,手足無措,高聲道:“爾等苦苦相逼,何至於此?”

“還請王爺禪位登基,以安中外人心。”周圍的一衆軍將皆是齊聲鼓譟,一時之間,七嘴八舌,聲震四方。

可以說現在已經由不得賈珩。

賈珩面容上滿是哀慼之色,似是長嘆了一口氣,道:“爾等讓我如何在百年之後面對世宗憲皇帝?”

謝再義和蔡權在一旁架起賈珩的兩隻胳膊,說道:“聖上,爲黎民蒼生而計,世宗憲皇帝也會盛讚王爺的。”

賈珩還要多說,謝再義和蔡權道:“送聖上鑾駕入宮。”

幾乎是擡着賈珩出得整個寧國府。

而後,賈珩在一衆身披玄色甲冑的軍將簇擁下,出得寧榮街,浩浩蕩蕩地向皇城行去。

宮苑,含元殿——

身穿飛魚服,腰懸繡春刀的錦衣府衛,在劉積賢的率領下,在殿外硃紅樑柱的廊檐之下執刀而立,一張張年輕、剛毅的面容上,皆是洋溢着熱烈而期待的笑意。

“聖上來了。”

這會兒,劉積賢凝眸看向遠處浩浩蕩蕩的人羣,那雙虎目目光咄咄而閃,心緒仍有幾許激盪莫名。

王爺這是終於要登基稱帝了。

賈珩執掌錦衣府長達十數年,如果成爲皇帝,勢必會對錦衣府的將校重用。

內閣首輔林如海以及次輔趙翼等人,看向那在衆將簇擁下緩步而來的衛王,目光則是見着複雜。

林如海神情一瞬間有些恍惚,改朝換代,值此天下太平之時,仍可見衛王登基稱帝,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不過,這也是積累十數年之功。

“我等見過聖上,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大漢的文臣向着賈珩迅速行得一禮,聲震四方,在這一刻,竟有幾許心潮澎湃。

新朝新氣象,衛王乃爲一代雄主。

賈珩劍眉之下的清冷眸光,逡巡過周圍一衆文武大臣,面上似是現出無奈的神情,道:“諸卿還請平身。”

此刻,衆人見衛王應允下來,心頭大喜過望,簇擁着衛王浩浩蕩蕩地進入殿中。

賈珩凝眸看向那張金鑾椅,向着前方而進,心頭一時間也有些心緒起伏。

君臨天下,統御九州萬方,於他而言,至於今日,方算是得償所願。

當皇帝,家天下。

只是新的挑戰又重新出現在他的面前,如何帶領大漢成爲“日不落”帝國,在數百年後成爲藍星第一強國。

賈珩快步來到一張金鑾椅子上落座下來,此刻身上的一襲淡黃色龍袍披在黑紅緞面織繡的蟒服之上。

殿中,諸文武大臣皆以人臣之禮相拜賈珩。

“臣等見過聖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衆文武羣臣,皆以大禮參拜,山呼萬歲,聲震屋瓦。

賈珩聽着下方的萬歲之聲,輕輕撫着兩側的金鑾椅子,在這一刻,依稀體會到了崇平帝君臨天下的心境。

腳踏星河兩岸,手握日月旋轉。

愣怔片刻,以一種磁性的嗓音開口說道:“諸卿平身。”

“謝聖上。”

在場羣臣聞聽此言,紛紛起得身來,靜靜而立,恭聆聖訓。

賈珩道:“朕受天下所望,羣臣所向,以眇眇之身,執掌山河,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下方的文武羣臣聞聽此言,身形再次躬了幾分。

賈珩沉吟片刻,朗聲道:“思及崇平十四年,朕與世宗憲皇帝相識於內書房,君臣際會,相見恨晚,上平虜策,內靖匪患,外攘虜寇,南征北戰,如今已十餘年矣……”

說到此處,眼前似也想起往日的一幅幅畫面。

這些年當真是馬不停蹄。

“朕感世宗憲皇帝恩隆之遇,地厚天高,如同再造,遂發效死之念,上報社稷,下撫黎民,然時過境遷,國家多事,宗室失德,朕雖勉力支撐,然宗室猜忌不減,蕭牆之亂迭生。”

言及此處,目光投向下方的衆文武羣臣。

賈珩道:“朕得世宗憲皇帝顧命,輔政幼主,幸賴中外忠貞驍勇之士血灑河西,才智之士輸智廟堂,百姓奔走於四海,如今九州疆域,東至日本,北至漠河,西達蔥嶺,南至臺灣,如今華夏九州,山河滄桑鉅變,日月已換新天。”

言及此處,殿中衆臣身形躬了幾許。

衛王輔政以來,文治武功,可謂大漢建國以來已盛。

賈珩道:“朕原本待幼主長成,親政當國,自此歸隱林泉,含飴弄孫,也與世宗憲皇帝成就一段君臣相得之佳話,然億兆衆生之氣數所鍾,文臣武將以死相逼,朕……朕自十四歲投筆從戎,十餘年來,無愧於天下蒼生,獨愧於……世宗憲皇帝吶。”

說到最後,聲音哽咽,眼眸已有淚水流淌而下。

嗯,他當皇帝這件事兒,都是被人逼的。

如果說他對不住一個人,那就是崇平帝,他對得起任何人,對得起這大漢的黎民蒼生。

“聖上,臣等死罪!”

一時之間,見賈珩哭泣,殿中羣臣皆相跪下來,向着賈珩叩首。

都是他們逼得啊,陷君上於不忠不義之境。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可以說,賈珩這一哭,甚至爲這次代漢自立增添了幾許身不由己的悲情色彩。

縱堯舜復生,品德也不過如此了。

賈珩起得身來,朝着崇平帝的皇陵方向跪將下來,深深一禮。

此刻殿中的羣臣,再次相拜,甘心背鍋。

聖上是要全了忠孝之義的,都是他們苦苦相逼啊。

其實,聖天子在朝,是不能有道德瑕疵的,否則就會人心喪亂,天下之人有樣學樣。

賈珩做完這些,面色端肅,立身在金鑾椅前,此刻大殿安靜的可怕,落針可聞。

可以說,賈珩直到此刻,哪怕是代漢自立,仍然沒有丟掉世宗憲皇帝這一塊忠孝節義的牌坊。

因爲,在世宗皇帝之後立了一塊更大的牌坊。

天下蒼生!

縱然後世之人議起賈珩之篡,那也無可指摘。

當然,後續賈珩不說做出一番比肩堯舜禹的豐功偉績,至少要開創一代盛世,方能堵住後世之人的嘴。

嗯,也就是歷史和人心選擇了賈珩。

林如海手持一把象牙玉笏,打破了殿中死一般的寧靜,聲音略有幾許沙啞,道:“聖上,如今新朝始建,當立國號,定年號,以安天下人心。”

內閣次輔趙翼也拱手說道:“聖上在潛邸之時,以衛王封號名稱於世,而衛國在春秋之時,也是周天子嫡親所封之國。”

此刻,兩位閣臣改換了話題,頓時將殿中的凝重氛圍衝散些許。

一衆博古通今的朝臣引經據典,圍繞賈珩所在的封國之名以及易經,開始取國號。

內閣閣臣柳政手持象牙玉笏,蒼聲說道:“聖上本姓蘇,春秋之時,尚有蘇國之國號,以蘇國爲名,倒也名正言順。”

劉禎道:“如是這般,彼時趙宋卻並未以趙國爲國號,可見於此並無一說。”

譚節此刻站在劉禎身後,扯了扯劉禎的一角衣袖。

趙匡胤欺負後周世宗的孤兒寡女,這才建立趙宋王朝,如今舉這個例子,實在不大妥當。

總之,朝中大臣分爲兩派意見,一派是以賈珩先前的衛王尊號爲國號,另外一派則是以賈珩本姓爲國號,各執一詞。

這會兒,北靜王水溶手持象牙玉笏,道:“國號之事,關乎宗社綿延,還請聖上裁奪。”

原本正在旁徵博引的衆人,聞聽此言,也都紛紛止了爭論,開口道:“微臣還請聖上定奪。”

賈珩默然片刻,高聲道:“古籍有載,華服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內閣擬旨,定國號爲夏。”

趙翼喃喃說了一聲,問道:“夏?”

夏國國號,乃是第一個家天下的上古王朝,可謂三代之治的明君典範。

殿中羣臣一張張或剛毅、或沉靜的面容上,不由現出一抹詫異之色。

柳政面色一肅,問道:“聖上,不知新朝所開國之年號爲什麼?”

賈珩面容沉靜一如玄水,聲音猶如飛泉流玉,金石激越:“明年改元之後,年號盛鼎。”

趙翼手持象牙玉笏,快步出得朝班,道:“盛鼎,國勢鼎盛,蒸蒸日上,此年號寓意頗佳。”

殿中其他羣臣也紛紛交頭接耳,讚美之辭不絕於耳。

林如海手持一把潔白無瑕的象牙玉笏,道:“聖上,過幾日當舉行登基大典,封賞後宮諸妃嬪,詔告天下,臣民鹹使與聞。”

賈珩道:“此事先不急,待此後再行相議。”

肯定是先行封賞有功羣臣,沒有先封賞自家後宮諸妃的道理。

……

……

第691章 甄晴:妹妹,還要多虧了子鈺……第1476章 甄晴:那位置,他可未必坐得久(求第556章 事不宜遲,就是現在!第1447章 郡王!郡王!!!(月票!月票!!第1601章 高鋮:看那賈珩小兒如何應對!第37章 苦悶的秦可卿第355章 婦人之仁!第183章 錦衣府第697章 甄雪:着說着就……甩着臉色?第839章 甄晴:子鈺,有你在真好……(求月第222章 天香樓第954章 謝再義:以多擊少,以逸待勞,如何第1511章 賈珩:想來,楚王死期將至第880章 寶琴:她不能再對不起二姐了第907章 賈珩:皆在我等三尺劍中!(求月票第1396章 賈珩:……甜妞兒終於忍不住了嗎?第1520章 陳瀟:那些狗屁倒竈的事兒,根本不第1095章 軍心浮動,即行劫營!第1046章 咸寧:她的道行還差着十萬八千里呢第636章 用雷霆手段,顯菩薩心腸!第1126章 寶釵:如今倒像是她眼巴巴求着第1036章 宋皇后:那小狐狸下次再敢偷看她第1473章 宋皇后:她宋恬,絕不會束手就擒!第577章 賈珩:身被數創,血流不止,仍持刀第495章 這是要休了她?第1666章 乾德元年第29章 賈珍:不出這口氣, 我誓不爲人!第1376章 鰲拜:賈珩小兒,納命來!第456章 薛姨媽:他……他沒見着厭煩吧?第1494章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 楚王:否則,真第1143章 晉陽:只顧着勾引男人了吧?第22章 不願屈己從人第1648章 死了的大漢忠臣,纔是好忠臣。第419章 王夫人:聽我說,求求你!第414章 心悸的王夫人第424章 晉陽長公主:她年歲也不小了,是該第929章 蒙古戰事啓第1707章 賈珩:燕王乃我妻弟,何故害我?第1581章 陳淵:從此九州風起雲涌,共誅賈賊!第537章 賈珩:未知貴妃娘娘有何見教?第942章 崇平帝:如此悖逆之將,永寧侯斬首第869章 多鐸:斥罵金鑾,青史留名!第1533章 難道是國之將亡,亂象紛呈?第1027章 秦可卿:虎死不倒架,輸人不輸陣第1677章 江南亂起第1259章 崇平帝:這,這梓潼有喜了?第749章 賈珩:這次,磨盤來也不好使!第565章 殺了黑麪賊,節帥賞銀萬兩,官升三第411章 還是……口服心不服第308章 只要迅速平定叛亂,一切都會好起來第904章 晉陽:那甄家兩位王妃竟然同時有孕第641章 洪澤湖似有潰堤之險,大人恐怕要早第1311章 妙玉:茉茉,這是你珩叔叔第1286章 賈珩:殿下,出兵時機到了(求月票第458章 何論檻內檻外?第360章 史鼎:年輕人不知輕重,一味貪權戀第1471章 宋皇后:賈子鈺,你給本宮站住!(第248章 不以剿寇多少爲賞,而以戡亂治平爲第38章 不過讀書 習武四字而已第1488章 咸寧:她真是怕了先生了。第269章 晉陽長公主:就這樣,也挺好。第175章 刀下竟無一合之敵?!第1083章 戴權:陛下,這是衛國公的捷報和奏第855章 鳳姐:如果是她爲正妻第429章 拿賊拿贓,捉姦捉雙第80章 人心自有公論第447章 賈赦:只願不要後悔纔是!第1453章 寶釵:她是不是太賢妻良母了?第1383章 賈珩:你是師姐,應當讓着師妹纔是……第1545章 宋皇后:又是老生常談之言!第253章 似又……有些捨不得第949章 賈珩:皇太極來了第1177章 陳瀟:你先前是不是欺負她了?第646章 兼祧三房,寧榮兩房,那寶釵豈不是第1006章 海關總稅務司第566章 賈珩:……向朝廷報捷!第351章 妙玉:這……說的是人話?(求月票一點感慨第347章 賈家的當家人第1594章 黛玉:那她呢第662章 賈珩:這一戰不容有失!第849章 崇平帝:這些人還真是朕的好臣子!第1451章 晉陽:那不是跟本宮一樣?第147章 有珩在,不言珍第1387章 賈珩:咸寧,是真餓了……(求月票!)第856章 秦可卿:不是,怎麼突然叫着她夫人第671章 賈珩:就是看你熱的滿頭汗……第1675章 賈珩:鳳姐這是得意上了第1415章 崇平帝:遼陽一破, 就剩下錦州一路了……第1504章 賈珩:他和甜妞兒的確有些不像話。第1679章 吳王:由郝太傅操刀,一文可敵十萬雄兵第322章 薛蟠:這……這,送得好!第220章 賈母:珩哥兒,這是你雲妹妹第1724章 新朝新氣象第594章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感謝書友“瓜第1413章 賈珩:……明日兵進錦州!第1302章 崇平帝:北伐平遼,應該就在這一二第1327章 九五之尊的大位,誰不想要?第63章 主動權第1239章 賈珩:什麼白蓮聖女,妖女而已
第691章 甄晴:妹妹,還要多虧了子鈺……第1476章 甄晴:那位置,他可未必坐得久(求第556章 事不宜遲,就是現在!第1447章 郡王!郡王!!!(月票!月票!!第1601章 高鋮:看那賈珩小兒如何應對!第37章 苦悶的秦可卿第355章 婦人之仁!第183章 錦衣府第697章 甄雪:着說着就……甩着臉色?第839章 甄晴:子鈺,有你在真好……(求月第222章 天香樓第954章 謝再義:以多擊少,以逸待勞,如何第1511章 賈珩:想來,楚王死期將至第880章 寶琴:她不能再對不起二姐了第907章 賈珩:皆在我等三尺劍中!(求月票第1396章 賈珩:……甜妞兒終於忍不住了嗎?第1520章 陳瀟:那些狗屁倒竈的事兒,根本不第1095章 軍心浮動,即行劫營!第1046章 咸寧:她的道行還差着十萬八千里呢第636章 用雷霆手段,顯菩薩心腸!第1126章 寶釵:如今倒像是她眼巴巴求着第1036章 宋皇后:那小狐狸下次再敢偷看她第1473章 宋皇后:她宋恬,絕不會束手就擒!第577章 賈珩:身被數創,血流不止,仍持刀第495章 這是要休了她?第1666章 乾德元年第29章 賈珍:不出這口氣, 我誓不爲人!第1376章 鰲拜:賈珩小兒,納命來!第456章 薛姨媽:他……他沒見着厭煩吧?第1494章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 楚王:否則,真第1143章 晉陽:只顧着勾引男人了吧?第22章 不願屈己從人第1648章 死了的大漢忠臣,纔是好忠臣。第419章 王夫人:聽我說,求求你!第414章 心悸的王夫人第424章 晉陽長公主:她年歲也不小了,是該第929章 蒙古戰事啓第1707章 賈珩:燕王乃我妻弟,何故害我?第1581章 陳淵:從此九州風起雲涌,共誅賈賊!第537章 賈珩:未知貴妃娘娘有何見教?第942章 崇平帝:如此悖逆之將,永寧侯斬首第869章 多鐸:斥罵金鑾,青史留名!第1533章 難道是國之將亡,亂象紛呈?第1027章 秦可卿:虎死不倒架,輸人不輸陣第1677章 江南亂起第1259章 崇平帝:這,這梓潼有喜了?第749章 賈珩:這次,磨盤來也不好使!第565章 殺了黑麪賊,節帥賞銀萬兩,官升三第411章 還是……口服心不服第308章 只要迅速平定叛亂,一切都會好起來第904章 晉陽:那甄家兩位王妃竟然同時有孕第641章 洪澤湖似有潰堤之險,大人恐怕要早第1311章 妙玉:茉茉,這是你珩叔叔第1286章 賈珩:殿下,出兵時機到了(求月票第458章 何論檻內檻外?第360章 史鼎:年輕人不知輕重,一味貪權戀第1471章 宋皇后:賈子鈺,你給本宮站住!(第248章 不以剿寇多少爲賞,而以戡亂治平爲第38章 不過讀書 習武四字而已第1488章 咸寧:她真是怕了先生了。第269章 晉陽長公主:就這樣,也挺好。第175章 刀下竟無一合之敵?!第1083章 戴權:陛下,這是衛國公的捷報和奏第855章 鳳姐:如果是她爲正妻第429章 拿賊拿贓,捉姦捉雙第80章 人心自有公論第447章 賈赦:只願不要後悔纔是!第1453章 寶釵:她是不是太賢妻良母了?第1383章 賈珩:你是師姐,應當讓着師妹纔是……第1545章 宋皇后:又是老生常談之言!第253章 似又……有些捨不得第949章 賈珩:皇太極來了第1177章 陳瀟:你先前是不是欺負她了?第646章 兼祧三房,寧榮兩房,那寶釵豈不是第1006章 海關總稅務司第566章 賈珩:……向朝廷報捷!第351章 妙玉:這……說的是人話?(求月票一點感慨第347章 賈家的當家人第1594章 黛玉:那她呢第662章 賈珩:這一戰不容有失!第849章 崇平帝:這些人還真是朕的好臣子!第1451章 晉陽:那不是跟本宮一樣?第147章 有珩在,不言珍第1387章 賈珩:咸寧,是真餓了……(求月票!)第856章 秦可卿:不是,怎麼突然叫着她夫人第671章 賈珩:就是看你熱的滿頭汗……第1675章 賈珩:鳳姐這是得意上了第1415章 崇平帝:遼陽一破, 就剩下錦州一路了……第1504章 賈珩:他和甜妞兒的確有些不像話。第1679章 吳王:由郝太傅操刀,一文可敵十萬雄兵第322章 薛蟠:這……這,送得好!第220章 賈母:珩哥兒,這是你雲妹妹第1724章 新朝新氣象第594章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感謝書友“瓜第1413章 賈珩:……明日兵進錦州!第1302章 崇平帝:北伐平遼,應該就在這一二第1327章 九五之尊的大位,誰不想要?第63章 主動權第1239章 賈珩:什麼白蓮聖女,妖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