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六條詔書

聽了公孫玄虛的話,錢彥遠這才明白其中緣由。沒有錯,趙禳是有聖眷,但這聖眷不是萬能的!朝廷上不是宋仁宗說了算的,還得有文武百官的認同。

這個呂夷簡名聲的確不怎麼樣,但誰也沒有辦法否認他那和他的名聲成反比的能力。要不然當初宋仁宗罷免劉娥垂簾聽政時候的宰相,爲什麼唯獨呂夷簡一人倖免?

最後要不是趙禳和郭皇后一唱一和,說不得呂夷簡現在怕早就已經擠下張士遜,擔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執宰了!

罷免半年後再起被起用,這也是對呂夷簡能力上的一種肯定!

同時呂夷簡爲相七年,難道就沒有人脈的嗎?提拔的官員不知道幾何。

要聖眷有聖眷,要人脈有人脈。而且在士大夫支持呂夷簡和趙禳的選擇上,哪怕已經被貶謫的范仲淹也會選擇支持呂夷簡,因爲呂夷簡比趙禳有能力。在這個情況下趙禳回到汴梁城,怕只能夠折騰出一圈小漣漪後,便只能夠閉門稱病。

趙禳說道:“只是如何得京東東路士子之心?如何安置八十萬難民呢?這些難民皆因是災荒的時候賤價售予當地大戶、權貴,其中王孝先家據地最多,足足一千二百傾地!”

一傾一百畝,一千二百頃,換言之便是十二萬畝!如果都在一起,都足夠建立一個小國了!

頓了頓,趙禳接着說道:“這還是明面的,據說暗中王家人以他人名義,佔據了更多,據說有萬頃之多!如果要安置難民,這便需要與這些大戶爭地!至於開墾荒地……”

趙禳搖了搖頭,臉色苦澀。倒不是京東東路沒有荒地,那裡都有荒地的。問題是沒有錢財開發!首先土地首要的就是水源,沒有水源怎麼澆地啊?這水源還得選好位置,如果下游有不少田地,你分流了這水去,可就得罪不少人!

另外剛剛開墾的田地,因爲這地還不熟,產量很低,多的不過是七成,少的只有六成。因此非但不能夠收稅,還得接濟這些農戶。還有當地房屋、開挖水渠、修建道路等問題,林林總總下來,這得多少錢財啊?

錢彥遠這次倒是露出一些政治覺悟了,苦笑道:“這王孝先雖然被貶職,但那西夏蠻子不安分,下了一個什麼禿髮令,官家聽聞有意讓王校先回到朝廷擔任要職!而新任樞密使王(曙)晦叔剛剛接任,便聽聞什麼舊疾復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怕是要以王孝先接此位了!如此情況下,王爺萬萬不能夠太過得罪王家人,要不然東府、西府攜手,王爺怕是有難了!”

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趙禳也很是憋屈。這王孝先便是王曾的字,當初範諷也強行從他家中拉了幾千石糧食出來,到了現在,趙禳卻是要坐視他們爲非作歹,而不能夠有所動作。

在一邊的公孫玄虛想了半響,要來紙張,在上方提筆龍飛鳳舞,邊寫邊道:“貧道沒有什麼能耐,只是記得往曰看過一古文,認爲可用於古往今來!想來對於王爺也有大用!”

趙禳一聽,登時好奇了!聽公孫玄虛說的,這古文豈不是相當於萬金油嗎?這得多麼牛逼啊!

仔細看向公孫玄虛提筆寫下的標題——《六條詔書》。

趙禳怔了怔,隱隱約約記得自己好像看過這樣的一篇古文,不過有些記不住其中內容。

只是看下去,趙禳卻有些不以爲然了,因爲這古文太過空洞,說出來看似有道理,實際上不過是廢話!

只見其上如此寫着……

其一,治身心;

其二,敦教化;

其三,盡地利;

其四,擢賢良;

其五,恤獄訟;

其六,均賦役;

趙禳搖了搖頭,道:“不過空洞之言,有什麼用處呢?”

公孫玄虛搖頭,道:“王爺只是看出其表面,沒有看出其核心。”

錢彥遠也一正臉色,道:“王爺豈可有此言呢?此乃令綽公所作,儒家經典也!”

趙禳怔了怔,有些不以爲意,又有幾分驚訝的問道:“令綽公?他是什麼人啊?怎麼本王沒有聽說他的名聲的!”

公孫玄虛也好,錢彥遠正統儒家子弟出身也好,臉色都黑了。趙禳登時有些底氣不足了,這什麼令綽公難道很牛逼嗎?怎麼那麼多人崇拜的?

“宇文泰之所以定霸北方,全賴令綽公也!”錢彥遠黑着臉給趙禳補習歷史。

宇文泰趙禳倒是認識了,那是南北朝中西魏的實際掌權者,北周的奠基人。如果說這有些陌生,那麼因爲唐朝而聞名天下的府兵制,想來不少人都知道一些。府兵制雖然聞名於唐朝,實際上卻是宇文泰發明的。

而且宇文泰建立西魏,而當時北方還有東魏,雙方同出北魏朝,以黃河、潼關中分北方。雖然大致疆土差不多,實際上人口和兵馬差距都很大。

當時東魏佔據富裕的河北、中原,人口逾二千萬,兵強馬壯,實際掌權者高歡能調動的軍隊不下二十萬。而西魏佔據的是自從東漢末年開始已經破敗的關中,國土雖然不小,但多爲窮山惡水,人口不滿千萬,宇文泰直接掌握的軍隊不過三萬餘人。同時,西魏立國之初,關中即遭大飢,人心浮動。不過最後宇文泰卻戰勝了高歡,宇文泰是一代了得的梟雄!

趙禳想到這裡,忽然說道:“莫非是宇文泰的謀主,蘇綽?”

錢彥遠點頭道:“正是!令綽乃令綽公之字!”

趙禳臉色也變得認真很多了,蘇綽此人在歷史上雖然不特別出名,但實際上此人的智慧可以用鬼神莫測來形容。當初宇文泰情況如此危急,最後靠的還是蘇綽安定後方,這才讓宇文泰得以擊敗東魏。

收拾心態,趙禳一本正經的對公孫玄虛拱手道:“請指教!”

第205章 踏春(4)第212章 權臣第68章 冬梅第175章 泰山行(下)第272章 蕃州第205章 踏春(9)第181章 一戶哭,何如一路哭?第56章 張子始第237章 融溪大敗(上)第242章 兵臨城下第205章 踏春(8)第151章 跳躍的火焰(7)第286章 官宦浮沉第172章 獄訟第38章 狗眼看人低第94章 公孫(上)第270章 離間計第271章 出使(上)第41章 舞弊第183章 福運來金第211章 範諷獄第247章 安南事(上)第138章 益都城第177章 鹽之暴利第234章 官鬥第153章 跳躍的火焰(9)第303章 彈劾如雲第241章 稱王第253章 挾民意以令衛王(中)第160章 各方反應第88章 棋錯一着第165章 廢后風波第108章 一個大坑第92章 安撫使第137章 抵青州第101章 要人第68章 冬梅第294章 以退爲進第171章 北宋牛人第58章 光芒四射的登場第108章 一個大坑第232章 寶元第307章 聚焦鎮戎 軍第54章 招賢(上)第137章 抵青州第236章 入桂第52章 仁宗親政第193章 古代股東大會第132章 攻城戰(4)第38章 狗眼看人低第29章 楊文廣第139章 安賑司(1)第131章 攻城戰(3)第310章 三川寨(上)第183章 福運來金第201章 母子相見第125章 練膽第303章 彈劾如雲第233章 毒計第38章 狗眼看人低第205章 踏春(6)第86章 王王聯手(下)第191章 市馬第214章 背第199章 大宅那點事第299章 初到京兆府第184章 政令第69章 賭詩第71章 詠雪第132章 攻城戰(4)第196章 回朝(上)第155章 勝捷軍的逆襲(2)第144章 蒙山賊的逆襲第65章 白礬樓第70章 王婉瑩復仇記第44章 博彩巨利第150章 跳躍的火焰(6)第261章 疑兵第79章 章 獻駕崩第286章 官宦浮沉第285章第92章 安撫使第262章 出兵第202章 葡萄藤架(上)第94章 公孫(上)第188章 黑手第49章 陽光下的黑暗(下)第119章 選兵(中)第207章 辣魚湯第12章 處罰第304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58章 勝捷軍的逆襲(4)第37章 修球場第111章 世衡進京第420章 千秋茶肆(上)第200章 母心第204章 少年不勝春風(上)第57章 文人節操第146章 跳躍的火焰(2)第35章 人情債
第205章 踏春(4)第212章 權臣第68章 冬梅第175章 泰山行(下)第272章 蕃州第205章 踏春(9)第181章 一戶哭,何如一路哭?第56章 張子始第237章 融溪大敗(上)第242章 兵臨城下第205章 踏春(8)第151章 跳躍的火焰(7)第286章 官宦浮沉第172章 獄訟第38章 狗眼看人低第94章 公孫(上)第270章 離間計第271章 出使(上)第41章 舞弊第183章 福運來金第211章 範諷獄第247章 安南事(上)第138章 益都城第177章 鹽之暴利第234章 官鬥第153章 跳躍的火焰(9)第303章 彈劾如雲第241章 稱王第253章 挾民意以令衛王(中)第160章 各方反應第88章 棋錯一着第165章 廢后風波第108章 一個大坑第92章 安撫使第137章 抵青州第101章 要人第68章 冬梅第294章 以退爲進第171章 北宋牛人第58章 光芒四射的登場第108章 一個大坑第232章 寶元第307章 聚焦鎮戎 軍第54章 招賢(上)第137章 抵青州第236章 入桂第52章 仁宗親政第193章 古代股東大會第132章 攻城戰(4)第38章 狗眼看人低第29章 楊文廣第139章 安賑司(1)第131章 攻城戰(3)第310章 三川寨(上)第183章 福運來金第201章 母子相見第125章 練膽第303章 彈劾如雲第233章 毒計第38章 狗眼看人低第205章 踏春(6)第86章 王王聯手(下)第191章 市馬第214章 背第199章 大宅那點事第299章 初到京兆府第184章 政令第69章 賭詩第71章 詠雪第132章 攻城戰(4)第196章 回朝(上)第155章 勝捷軍的逆襲(2)第144章 蒙山賊的逆襲第65章 白礬樓第70章 王婉瑩復仇記第44章 博彩巨利第150章 跳躍的火焰(6)第261章 疑兵第79章 章 獻駕崩第286章 官宦浮沉第285章第92章 安撫使第262章 出兵第202章 葡萄藤架(上)第94章 公孫(上)第188章 黑手第49章 陽光下的黑暗(下)第119章 選兵(中)第207章 辣魚湯第12章 處罰第304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158章 勝捷軍的逆襲(4)第37章 修球場第111章 世衡進京第420章 千秋茶肆(上)第200章 母心第204章 少年不勝春風(上)第57章 文人節操第146章 跳躍的火焰(2)第35章 人情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