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政令

這下子餘下的難民有安置的地方了,剩下的二萬多近三萬的難民都遷移到羅峰鎮挖礦了。羅峰鎮人口猛增,這羅峰鎮自然不能夠繼續叫羅峰鎮了,不用趙禳想起,已經有人請求羅峰鎮改爲羅峰縣了。

趙禳乃請旨設縣,不過不是叫羅峰縣,而是命名爲招遠,取自‘招遠者,招攜懷遠義也’的意思。用白話文來說,就是招納來自遠方的難民。

不過等聖旨下來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羅峰鎮自然不能夠繼續以原來的情況管理了。趙禳對羅峰鎮實行軍管,呼延灼帶領本部先登營兵馬到羅峰鎮駐紮,錢彥遠擔任權知礦運安置勾當,臨時管理礦區和安置難民。

剛剛頒下任命,趙禳就得和前來益都城的沂州大戶談分期付款的事情了。在個時候很少出現分期付款的情況,就算有也是國與國之間。畢竟信息不發達,萬一人走了,預支的找誰那裡找欠款的要錢啊?人可不比國家呢!

同時這次沂州派了七名大戶,都是沂州赫赫有名的大地主人家,土地最多的達到七萬畝,就連他祖屋所在的那鎮,都以其家姓而命名。不過難處不僅僅是這些……

“不能夠一次支付?”作爲這些人當中最大的地主胡夫臣一聽趙禳的話,立刻站出來。“王爺,那些田地雖然說我們有趁天災的時候買下來,但都是白紙黑字,雙方心甘情願的,你怎麼想拿出一點點小錢就拿下來呢?至於rì後的,誰知道呢!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況安撫使呢?”

其他六名大戶都附和,其實他們都有小心思,那就是看出京東東路沒有多少錢,這纔會集體去拋售田地。如此一來看似退讓了,實際上是以進爲退。

趙禳怎麼可能沒有對此回過味來呢?這也就是第二個,可以說是這次會談最大的難處。

“六十萬貫!只要你們答應下來,三年內你們可以得到這一筆錢!至於能不能兌現,相信你們應該知道最新一期的青州邸報了吧?最少一百六十萬兩的金礦,還沒有附帶周圍隨時可能出現的小礦脈。至於說逃跑,偌大的大宋朝,難道還逃跑得了嗎?難道你們還怕繼任的人敢無視本王嗎?”趙禳拋出他的第一個籌碼,不過他並不認爲問題會那麼容易解決。

胡夫臣這次沒有出頭了,而是打了一個眼sè。一個最忠實的狗腿子出現了,大聲嚷嚷道:“王爺,你這話是有道理!不過給出的這價錢可就不厚道了,這足足十八萬畝田地啊!平均每畝可以出產一石半計算,一年後可以產出二十七萬石糧食呢!”

另外一名大地主插口道:“可不是,按照現在五百文錢一石的價格計算,這可是相當於十三萬五千貫錢呢!按照我們三成的租稅繳收,一年就有四萬多貫錢呢!如此計算下來,三年我們不過是多得七萬貫錢不夠而已!這利息短小得很!”

實際上這名大戶偷換了概念,首先是目前糧食是五百錢一石,但那是因爲大災後糧食還沒有回落下來造成的,一旦夏收出現,糧食立刻就會落到三百錢左右。秋收後,糧食會下降到二百六七十錢。而且這不過是零售價,商人來收購的糧食價格一般比零售價低二成左右。實際賣出去,一石糧食不過是二百錢上下。

也就是說一年下來,大戶們得到的錢實際上要縮水一半。

趙禳知道看得出這些大戶的小把戲了,不過他懶得和他們斤斤計較,現在如果和這些大戶扯這些,扯上三天三夜都扯不完。畢竟說到糧食有的可以說,那裡的米好一點,什麼今年旱災後澆水少一些,米質差一些的,這價錢又不同了。

趙禳直接拋出第二個籌碼。“本王知道你們在暗地裡都叫本王怪王爺,因爲本王做事從來都是不按照常人的思想去做。本王不在乎你們怎麼想,本王只是告訴你們,本王最不喜歡扯皮。這是本王準備頒佈的政令,你們可以看看!”

說着一名書吏走出來,手上捧着不得不說的七份文書,發到每一名大地主面前。大地主們打開文書仔細一看,登時臉都綠了。

《義倉糧令》

《屯糧禁商令》

前者是今後三年內,沂州每年徵調每畝田地兩成糧食放在義倉內,好在出現災荒後有足夠的糧食賑災。

這道政令是好的,問題是兩成糧食!本來大地主的佃戶每年都會徵調三成租稅了,再加上這兩成。那些佃戶還不造反?

偏偏他們還沒有阻止的辦法,因爲文書裡面說得很明白。這糧食不是朝廷徵收的稅項,而是用於義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糧食衙門無權在無災荒的情況下調用,但可以支付錢銀,以市價購買,後用於他處。

偏偏趙禳還來了一句,只限於沂州地區試行。

這不是逼他們的佃戶到其他州縣去嗎?

後者《屯糧禁商令》更加叫大地主們痛恨。這個《屯糧禁商令》大致上就是說,三年大旱三年大澇,既然出了旱災,過不了幾年怕要出現澇災了。爲了防止黑心商人囤積糧食,今後各商家儲存的糧食不得超過一萬石,各家各戶存儲糧食不得高於八千石。視情況罰款若干,並把超過的糧食收繳到當地官府。

爲了防止有不法商人把糧食外屯,同時外地商人擾亂市場。從法令頒佈開始,沂州糧食不得外運。

糧食不能夠外運,也就是限制在沂州一地內,沂州本來就不是一個可以自然消耗所有糧食的州郡,一旦這兩個政令出現,立刻就會把糧價壓低到一個叫所有大戶都不能夠接受的程度上。

m.閱讀。

第1章 雷擊第236章 入桂第184章 政令第20章 商謀(下)第272章 蕃州第205章 踏春(2)第147章 跳躍的火焰(3)第247章 安南事(上)第147章 跳躍的火焰(3)第202章 葡萄藤架(上)第137章 抵青州第150章 跳躍的火焰(6)第101章 要人第420章 千秋茶肆(上)第204章 少年不勝春風(上)第53章 波瀾再起第8章 突如其來的彈劾第237章 融溪大敗(上)第61章 張元獻計第241章 稱王第139章 安賑司(1)第264章第310章 三川寨(下)第185章 走私第209章 不明漩渦第152章 跳躍的火焰(8)第205章 踏春(8)第58章 光芒四射的登場第296章 驅虎吞狼第281章 皇儀殿第141章 穆陵關第181章 一戶哭,何如一路哭?第52章 仁宗親政第99章 囚中對(下)第95章 公孫(中)第299章 初到京兆府第200章 母心第242章 兵臨城下第125章 練膽第205章 踏春(1)第24章 倩影迷蹤第268章 突襲(上)第26章 白蓮淨世第306章 震驚第25章 衚衕裡的廝殺第162章 念奴第180章 青州邸報第261章 疑兵第108章 一個大坑第205章 踏春(9)第251章 釜底抽薪(下)第17章 軟刀子第268章 突襲(上)第6章 師傅(下)第212章 權臣第5章 師傅(上)第271章 出使(上)第272章 蕃州第58章 光芒四射的登場第70章 王婉瑩復仇記第189章 應對第122章 東口鎮遭遇戰(1)第78章 京東兩路大旱第92章 安撫使第282章 陝西事(下)第144章 蒙山賊的逆襲第309章第279章 三川口大戰第128章 攻城器械第158章 勝捷軍的逆襲(4)第125章 練膽第44章 博彩巨利第225章 小娘娘第98章 囚中對(中)第186章 勸農(上)第46章 足球(下)第91章 舅甥對話第40章 蘿蔔加大棒第128章 攻城器械第212章 權臣第273章第245章 言論之威(下)第15章 會稽郡王府第120章 選兵(下)第153章 跳躍的火焰(9)第258章 斷案(中)第253章 挾民意以令衛王(上)第115章 託運第300章 史吉第90章 機遇第274章第111章 世衡進京第184章 政令第42章 善後第17章 軟刀子第61章 張元獻計第285章第206章第258章 斷案(上)第122章 東口鎮遭遇戰(1)
第1章 雷擊第236章 入桂第184章 政令第20章 商謀(下)第272章 蕃州第205章 踏春(2)第147章 跳躍的火焰(3)第247章 安南事(上)第147章 跳躍的火焰(3)第202章 葡萄藤架(上)第137章 抵青州第150章 跳躍的火焰(6)第101章 要人第420章 千秋茶肆(上)第204章 少年不勝春風(上)第53章 波瀾再起第8章 突如其來的彈劾第237章 融溪大敗(上)第61章 張元獻計第241章 稱王第139章 安賑司(1)第264章第310章 三川寨(下)第185章 走私第209章 不明漩渦第152章 跳躍的火焰(8)第205章 踏春(8)第58章 光芒四射的登場第296章 驅虎吞狼第281章 皇儀殿第141章 穆陵關第181章 一戶哭,何如一路哭?第52章 仁宗親政第99章 囚中對(下)第95章 公孫(中)第299章 初到京兆府第200章 母心第242章 兵臨城下第125章 練膽第205章 踏春(1)第24章 倩影迷蹤第268章 突襲(上)第26章 白蓮淨世第306章 震驚第25章 衚衕裡的廝殺第162章 念奴第180章 青州邸報第261章 疑兵第108章 一個大坑第205章 踏春(9)第251章 釜底抽薪(下)第17章 軟刀子第268章 突襲(上)第6章 師傅(下)第212章 權臣第5章 師傅(上)第271章 出使(上)第272章 蕃州第58章 光芒四射的登場第70章 王婉瑩復仇記第189章 應對第122章 東口鎮遭遇戰(1)第78章 京東兩路大旱第92章 安撫使第282章 陝西事(下)第144章 蒙山賊的逆襲第309章第279章 三川口大戰第128章 攻城器械第158章 勝捷軍的逆襲(4)第125章 練膽第44章 博彩巨利第225章 小娘娘第98章 囚中對(中)第186章 勸農(上)第46章 足球(下)第91章 舅甥對話第40章 蘿蔔加大棒第128章 攻城器械第212章 權臣第273章第245章 言論之威(下)第15章 會稽郡王府第120章 選兵(下)第153章 跳躍的火焰(9)第258章 斷案(中)第253章 挾民意以令衛王(上)第115章 託運第300章 史吉第90章 機遇第274章第111章 世衡進京第184章 政令第42章 善後第17章 軟刀子第61章 張元獻計第285章第206章第258章 斷案(上)第122章 東口鎮遭遇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