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一切開始了

雄州衙門裡,甘奇一聲官服穿得極爲正式。

只是面見遼使的時候,甘奇穩穩坐在堂中,並不起身迎接。

遼人來了十幾個,領頭的使節還是蕭扈,國書這種東西,大多時候只需要互相送過界,由對方的官員轉到各自的皇帝那裡,不過也有一些比較隆重的時候,會派使團一直送到對方皇帝面前。

遼人今日送的這份國書,並不是不隆重,而是不友好。

國書到得甘奇手中,甘奇攤開就看了一眼,眼神卻在蕭扈身上。

也不知道蕭扈有沒有一點意外,意外甘奇竟然在雄州。不過他並不作聲色,只是說道:“國書在此了,你也見了,且看南朝皇帝如何消解我契丹大遼是怒火……”

蕭扈語氣有些解氣,赤裸裸的威脅。

甘奇顯然沒有細讀國書,裡面一堆沒有營養的語言,唯有一句是重點,甘奇也看到了,所以問道:“你們準備在邊境陳兵多少?”

陳兵這種事情,其實也是要付出代價的,組織動員兵馬,籌備糧草。若是還要演兵恐嚇,那些軍隊中的人也辛苦得緊。

甘奇就是隨便問問,看看遼人的底氣。

蕭扈伸手一答:“百萬不止!定不是你南朝可擋之兵!”

你爺爺的,開口就是百萬?把你整個遼國所有的兵馬加在一起都沒有百萬。甘奇心中腹誹,口中還笑:“百萬?蕭使做主?”

“怎麼?我北朝皇帝一怒,便是百萬之兵,若是此事南朝交代不了,那便是流血千里。”蕭扈眼皮已經擡到眉梢外了,那氣度,帶着自信自豪自大。

“嗯,那蕭使且回吧,先把兵陳到邊境來,如此我也好把情況報告給我家陛下。”甘奇大咧咧一句,這種事情,空口無憑,你怎麼也得把兵馬調來,不能空口白話就恐嚇過去了。

你恐嚇別人,你也得付出一點代價不是?把姿態作出來。

蕭扈倒是愣了愣,他以爲自己會看到一個誠惶誠恐的甘奇,沒想到看到的是一個無賴甘奇。

調兵遣將這種事情,要花費的人力物力,蕭扈倒是知曉的,他開口說道:“不見棺材不掉淚,到時候百萬兵馬聚集,怕你宋人都嚇破了膽,若是有一個萬一,你可別跑了!”

蕭扈就不信了,不信甘奇心中不怕。

“不跑不跑,若是真有個百萬兵馬在雄州對面,本官十有八九得奉皇命出使遼國,到時候再見。”甘奇如此答道。

蕭扈再一次拂袖而去:“可別不敢來!”

這回蕭扈拂袖而去,心中倒不是有氣,而是高興的。甘奇爲使者,那就再好不過了,這麼好的機會,到時候蕭扈一定要在遼國把甘奇百般羞辱一番。

想到這些,蕭扈心中還有一些期待,趕緊回去,遼皇此時也正從中京大定府往燕京城而來。

要說遼人的皇帝,其實也很難當,主要是奔忙,奔忙在幾個京城之中,主要原因還是“一國兩制”的問題。上京臨潢府,坐落在大興安嶺的東邊,也在草原的邊緣,遼皇要時不時在那裡住一下,那裡也是遼國的大本營,北樞密院就在那裡。

真要說遼國是一國兩制,其實也不貼切,真要把遼國地盤分一下,其實可以分成三塊。一塊是後世的“東北三省”區域,一塊是草原,一塊是燕雲十六州。

所有遼皇時不時還得在中京大定府住一住,這裡是“東北三省”的中心,遼東一詞的發源就在此時,意思就是遼國的東部地區。明朝沿用了這個詞,還叫遼東。到了清朝就多稱“關外”,山海關之外。

最後一塊地盤就在燕雲十六州了,中心就是燕京城,遼皇時不時得到燕京城來住一住,特別是前線要打仗的時候,遼皇必然會到燕京城來。

所以遼國的統治,維持起來是很困難的,困難到皇帝都要“疲於奔命”,這也是爲什麼歷史上遼國皇室頻頻生亂的原因,皇帝去了北方,南方有人密謀作亂,皇帝去了南方,北方又有人密謀作亂。

所以,遼國皇帝也慢慢學聰明瞭,開始搞南北合併,也開始搞起了一國一制,更開始學習了大宋的那一套系統。

爲什麼學大宋?因爲大宋雖然地域廣大,也有南京北京西京東京,但是大宋的皇帝一直就住在東京,從來不用到處亂走,國家也好好的,也不見其他幾個京城裡有什麼人一天到晚盯着皇位要作亂,不得不學。

但是,就算遼國這麼學了,終究還是學了個皮毛,沒有弄懂其中真正的機要,問題的隱患依舊未除,所以遼皇還是得疲於奔命,這個京城住一住,威壓一下,那個京城住一住,也威壓一下。

好不容易遼皇耶律洪基想偷懶,行宮別院住一住,休息一下,打個獵什麼的,果然,反賊來了,天下兵馬大元帥皇太叔耶律重元,差點就在把耶律洪基給乾死在行宮別院了。

從此,耶律洪基更疲於奔命了。

耶律洪基要到燕京來,倒也不全是因爲要恐嚇大宋,就算不出這檔子外交事件,他還是得來,來視察一下南樞密使耶律乙辛的工作。不然耶律乙辛久久不見遼皇,怕他也忘記了皇帝的威勢,心中生起什麼不該有的想法。

皇帝要來,“南院大王”耶律乙辛也着急不已,皇帝要來,皇后太子都會來,耶律乙辛覺得自己的仇人對手也就來了。歷史上,耶律乙辛與皇后太子,也免不得這一遭,互相傾軋至死。

歷史上不是耶律乙辛死了,而是皇后與太子都被耶律乙辛害死了。甚至耶律乙辛還準備害死太子的兒子耶律延禧,後來終於被耶律洪基給弄死了,耶律延禧登基,然後遼國就亡在了耶律延禧手上。

真要說起來,耶律乙辛還這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允文允武,有勇有謀,心狠手辣。一個外臣能弄死太子而無事,手段強到難以想象。

如果有個假設,假設耶律乙辛真的把皇孫耶律延禧也弄死了,他自己登基爲皇,遼國興許不一定會滅,耶律乙辛的能力比耶律延禧可高明瞭太多太多。

就是耶律延禧帶着所謂七十萬大軍征討完顏阿骨打,被已經崛起的完顏阿骨打一兩萬人打得丟盔棄甲。不過其中也有原因,耶律延禧帶兵出征女真的時候,遼國上京又有人叛亂想當遼皇,耶律延禧帶着七十萬大軍沒有打過完顏阿骨打,又得回頭平亂,致使潰敗。

也算是天佑完顏阿骨打。

遼國,其實亡就亡在三塊地盤弄不攏,上京管草原,中京管遼東,南京(燕京)管燕雲,搞來搞去,一塊地盤都沒有管好。若是再深入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國人政治思想不到位,當官的不能如大宋一般統一思想,都學個聖賢儒家,從小忠孝禮儀。

如果真要把這大宋學全了,那就該重文防武,先把忠孝禮儀的文人培養起來,再把武人死死壓制住。遼國也就出不了這麼多內亂之事了。

其實真要比較,到底宋遼,誰好誰壞呢?宋求個安逸,遼保持着他起家時候的傳統,武人強橫,甚至不準契丹人蔘與科舉,都得學一個弓馬嫺熟。

宋沒有幹過遼,遼也沒有滅了宋。

宋死於安逸,遼死於動盪。

在這個時代,好像、幾乎、可能……並沒有一個折中的兩全之法。

這也許是時代的侷限性。

蕭扈回去了,在燕京迎接遼皇耶律洪基。

耶律洪基來了,第一件事是先進封南院樞密使耶律乙辛爲魏王,把耶律乙辛哄一鬨,如此看重耶律乙辛,也就是讓耶律乙辛念在皇恩浩蕩,好好效忠,不要做出什麼事情來。

耶律乙辛自然感激涕零,把心窩子掏出來,誓要效忠皇帝陛下,百死無悔!

皇帝耶律洪基自然更要表達自己對耶律乙辛的信任,君臣之間,那叫一個和諧友愛。

和諧友愛了,那就該商量正事了,開始朝會。

朝會之上,蕭扈作爲當事人,氣憤交加,涕淚俱下:“陛下,臣有罪……宋人早已忘記了我大遼之威勢,如此……臣使宋,顏面盡失,遞送國書,更受宋人輕慢,臣無能,臣死罪!”

蕭扈一個頭磕在地上。

滿朝文武,先前是知道事情的,但是沒有聽蕭扈如此涕淚俱下來說,當然,也是添油加醋來說。

此時聽了之後,一個個氣憤不已。

北院樞密使耶律仁先開口怒道:“南人無狀,欺我契丹,陛下,此事定不能忍氣吞聲!”

太子耶律浚也開口:“當給南人一個教訓!”

“必要討個說法,教南人拿地來賠!”

“起兵,還請陛下下旨起兵!”

……

耶律洪基看着滿朝義憤,他其實也氣不過,好好一個契丹人,竟然在汴梁被打死了,這種事情若是就這麼過去了,以後那些宋人豈還能把遼國當回事?

耶律洪基慢慢說道:“昔日,先皇在世的時候,宋人豈敢如此?到得今日,朕登基了,這些宋人就不把朕放在眼中了,若是如此下去,那朕還有何顏面見列祖列宗?”

這句話也是耶律洪基真實想心裡。遼興宗在世的時候,宋人幾乎就是軟弱可欺的,遼興宗一怒,宋人就派人送錢來百般討好。如今換成了他耶律洪基,就出了這檔子事,對於耶律洪基來說,只覺得自己沒有收到尊重。一個皇帝,不受人尊重,豈能不怒?

耶律乙辛見得皇帝如此說,表忠心的時候到了,立馬說道:“陛下,南樞密院下,能調動之人馬,十七萬之多,一個半月之內,必可聚集起來,兵壓南朝。”

耶律洪基聞言點頭:“下旨,調動兵馬,往雄州沿線演武!”

演武,就是要搞軍事演習。

“遵旨!”耶律乙辛其實也樂意做這件事情,調動兵馬對他來說是有好處的,最大的好處莫過於讓他更加快速的掌控燕雲兵馬,軍將之中,他想換掉的,在這場演武之中,隨便找個由頭就可以了。若是不這麼大規模調兵遣將,想要換掉許多不聽話的人,找藉口就是一件難事。

太子耶律浚此時出來說道:“父皇,兒臣願與南樞密使共同操持此事,親自上前線督導。”

這話一出,耶律乙辛立馬看向了耶律浚,表面上沒有什麼表情,心中卻是波瀾大起。好像有許多事情,此時已經完全印證了。

耶律乙辛不動聲色,只是心中謀劃思慮着。

但是耶律洪基卻是大喜,說道:“好,皇兒如今已然到了能上馬拉弓的年紀了,也該是要爲國操勞的時候了,便跟在乙辛身邊好好學一下。”

耶律浚其實年紀還小,遠未成年,但卻是什麼上馬拉弓的年紀,可見遼國皇室依舊尚武。

對於這個獨子,耶律洪基的疼愛自然不用說。這也顯出了歷史上耶律乙辛的厲害,耶律洪基就這麼一個獨子,耶律乙辛竟然能讓耶律洪基相信自己這個獨子要謀反。因爲謀反的罪名,太子耶律浚在臨死之前,還在說:“我本是獨子,怎麼會謀反?”

但耶律洪基當時就是相信了耶律乙辛,就覺得自己這個兒子真的要謀反,就殺了。

耶律乙辛就是這麼厲害!

“臣定會護好太子殿下,不使得有任何閃失。”耶律乙辛依舊一副忠誠模樣。

耶律洪基點着頭,又道:“蕭扈,再去國書,就說我大遼欲出兵與南朝開戰,報族人死於汴梁之仇,此非背盟,而是南朝欺辱在先,忍無可忍!”

這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有趣了,要開戰,卻還把盟約提了一下,顯然耶律洪基心中也不是真想打。耶律洪基也有許多忌憚,一是怕戰事陷入膠着,又是幾十年前那樣來來去去,誰也奈何不了誰,把國家打得窮困潦倒,死傷無數。二是怕前線打起來了,後院再一失火,皇位岌岌可危。

歷代遼皇,都在學宋,其實也是在追求安逸,國家治理上學了個皮毛,但是對於安逸的追求是學得很到位的。遼國到得如今,漢化得太嚴重了。

耶律洪基不想打,趙曙更不想打。

興許兩國沒有一個人想打。

只有甘奇一個人想打!

第七十八章 簽約與聯賽第二百四十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二十二章 蘇門學士第二十一章 倚樓盼着他第三百一十五章 我的錢,去哪了?(感謝歷史小說愛好者Mr劉萬賞)第三百四十四章 你看老夫這信中寫了什麼第三百二十四章 道堅,道堅啊,慎言!第四百九十七章 媽的,還真有點嚇人第四百一十章 智商堪憂第二百八十三章 衣鉢傳人第七十五章 相敬如賓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說點啥呢?第四百一十章 智商堪憂第五百一十七章 威勢無雙,英明聖主第二十七章 《秋蘭賦》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不心善第四百八十章 燕國公與超晉十級第四百七十五章 十萬大軍的枯黃末路第二百一十章 小子,你中計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沒有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第四百四十七章 經略相公的大局(感謝2019****3348兩萬大賞第四百二十六章 狄大爺可爽快?第九章 老夫狄青第六十六章 學生此來,有一私事第四百八十九章 爲什麼?這都是爲什麼?第五百三十八章 誓隨相公效死第五百零七章 鳴金!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娘子可是來捉人的?第二百一十八章 大不了什麼?第五百零四章 帝王心術,快結束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趕着懶驢去上磨第一百一十章 你慫什麼?第三百七十章 剛起來,少年!(四千字章節,不分兩章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朝堂風波起第二百四十二章 幹大事而惜身(感謝自酌自飲自逍遙萬賞)第四百三十四章 殺雞儆猴第四百零三章 大哥就是厲害,動靜這麼大第三百二十二章 浮費彌廣,開源之法(感謝書友岱更衷萬賞)第六十七章 不準入內第三十七章 汝南郡王的詩會第一百五十六章 包拯這一輩子第一百零四章 甘奇,甘道堅第五百四十七章 恕罪恕罪(來晚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衝陣第四百一十六章 快到碗裡來第二十八章 嚴肅的包龍圖(感謝蔣大少丶萬賞)第一百三十三章 破爛貨第五百四十九章 女兒的措溫布與魚第三百八十一章 上朝必罵,誰來勸也不好使(六千)第五百七十九章 雄鷹與北境之王第二百零八章 人傻錢多第五百三十八章 誓隨相公效死第二百二十七章 仁宗的幾十上百個宰相第二百零七章 甘奇要殺人,要殺許多人!第五百九十二章 通敵叛國第三百八十四章 張唐英,沈括,火藥,喜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不好不好,大事不好第四百三十四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九十九章 甘知州又升官了第二百五十章 你有沒有想過一件事情?第四百四十一章 吃,我先吃給你看,這是牛肉第七十七章 龍陽之好,斷袖之癖第三百八十一章 上朝必罵,誰來勸也不好使(六千)第六百一十章 一言而決第六十五章 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第三百二十二章 浮費彌廣,開源之法(感謝書友岱更衷萬賞)第二百三十六章 飯桶的用處?第五百二十三章 要倒黴的種愕第二百零九章 你打劫,我賞景,兩不耽誤。第四百九十四章 甘相公的動員之法第三百六十章 蹭熱度與碰瓷(感謝書友武選清吏司十萬巨賞)第三百五十四章 毛頭小子愣頭青(四千多字)第二百一十二章 戰場縱橫之野望第五百九十五章 猛然一驚第三百七十八章 交卷,大事要起(六千二)第八十五章 國舅爺,您沒事吧?第八十二章 二爺出馬第一百一十章 你慫什麼?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是道堅高明第六百零八章 平衡之道,帝王心術第三百三十四章 五百萬貫?第一百二十二章 那就召來見一見吧第二百二十八章 哪裡藏了刀?哪裡藏了劍?第八十七章 害人的大哥第一百八十五章 道堅書院(感謝書友智瞳萬賞)第四百七十章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六千,多寫了一些,來晚了)第五百四十章 什麼聖旨?第一百八十九章大宋國力,是強是弱?第三百六十六章 人要死,功要搶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是道堅高明第三百三十三章 被人嫉妒,是一種享受第五百八十四章 交代過了第七章 散手相撲第三百九十八章 甘奇的野心第四百四十九章 契丹大爺第四十七章 世子趙宗漢第二百四十八章 潭州賣牛騷操作(一)第四十七章 世子趙宗漢第一百三十一章 失落
第七十八章 簽約與聯賽第二百四十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二十二章 蘇門學士第二十一章 倚樓盼着他第三百一十五章 我的錢,去哪了?(感謝歷史小說愛好者Mr劉萬賞)第三百四十四章 你看老夫這信中寫了什麼第三百二十四章 道堅,道堅啊,慎言!第四百九十七章 媽的,還真有點嚇人第四百一十章 智商堪憂第二百八十三章 衣鉢傳人第七十五章 相敬如賓第一百五十章 到底說點啥呢?第四百一十章 智商堪憂第五百一十七章 威勢無雙,英明聖主第二十七章 《秋蘭賦》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不心善第四百八十章 燕國公與超晉十級第四百七十五章 十萬大軍的枯黃末路第二百一十章 小子,你中計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沒有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第四百四十七章 經略相公的大局(感謝2019****3348兩萬大賞第四百二十六章 狄大爺可爽快?第九章 老夫狄青第六十六章 學生此來,有一私事第四百八十九章 爲什麼?這都是爲什麼?第五百三十八章 誓隨相公效死第五百零七章 鳴金!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娘子可是來捉人的?第二百一十八章 大不了什麼?第五百零四章 帝王心術,快結束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趕着懶驢去上磨第一百一十章 你慫什麼?第三百七十章 剛起來,少年!(四千字章節,不分兩章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朝堂風波起第二百四十二章 幹大事而惜身(感謝自酌自飲自逍遙萬賞)第四百三十四章 殺雞儆猴第四百零三章 大哥就是厲害,動靜這麼大第三百二十二章 浮費彌廣,開源之法(感謝書友岱更衷萬賞)第六十七章 不準入內第三十七章 汝南郡王的詩會第一百五十六章 包拯這一輩子第一百零四章 甘奇,甘道堅第五百四十七章 恕罪恕罪(來晚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衝陣第四百一十六章 快到碗裡來第二十八章 嚴肅的包龍圖(感謝蔣大少丶萬賞)第一百三十三章 破爛貨第五百四十九章 女兒的措溫布與魚第三百八十一章 上朝必罵,誰來勸也不好使(六千)第五百七十九章 雄鷹與北境之王第二百零八章 人傻錢多第五百三十八章 誓隨相公效死第二百二十七章 仁宗的幾十上百個宰相第二百零七章 甘奇要殺人,要殺許多人!第五百九十二章 通敵叛國第三百八十四章 張唐英,沈括,火藥,喜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不好不好,大事不好第四百三十四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九十九章 甘知州又升官了第二百五十章 你有沒有想過一件事情?第四百四十一章 吃,我先吃給你看,這是牛肉第七十七章 龍陽之好,斷袖之癖第三百八十一章 上朝必罵,誰來勸也不好使(六千)第六百一十章 一言而決第六十五章 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第三百二十二章 浮費彌廣,開源之法(感謝書友岱更衷萬賞)第二百三十六章 飯桶的用處?第五百二十三章 要倒黴的種愕第二百零九章 你打劫,我賞景,兩不耽誤。第四百九十四章 甘相公的動員之法第三百六十章 蹭熱度與碰瓷(感謝書友武選清吏司十萬巨賞)第三百五十四章 毛頭小子愣頭青(四千多字)第二百一十二章 戰場縱橫之野望第五百九十五章 猛然一驚第三百七十八章 交卷,大事要起(六千二)第八十五章 國舅爺,您沒事吧?第八十二章 二爺出馬第一百一十章 你慫什麼?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是道堅高明第六百零八章 平衡之道,帝王心術第三百三十四章 五百萬貫?第一百二十二章 那就召來見一見吧第二百二十八章 哪裡藏了刀?哪裡藏了劍?第八十七章 害人的大哥第一百八十五章 道堅書院(感謝書友智瞳萬賞)第四百七十章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六千,多寫了一些,來晚了)第五百四十章 什麼聖旨?第一百八十九章大宋國力,是強是弱?第三百六十六章 人要死,功要搶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是道堅高明第三百三十三章 被人嫉妒,是一種享受第五百八十四章 交代過了第七章 散手相撲第三百九十八章 甘奇的野心第四百四十九章 契丹大爺第四十七章 世子趙宗漢第二百四十八章 潭州賣牛騷操作(一)第四十七章 世子趙宗漢第一百三十一章 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