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朕不均田地

難怪沈顥的臉色不好看,王永忠這話擺明了就是給自己挖坑跳,而且還毫不顧忌掩飾。

說當今朝廷施政不當以至於將百姓逼得把自己的土地投獻他人?

不用懷疑,自己只要敢應了這個套,明兒個自己的人頭就能出現在菜市口上。

誹謗君王是個什麼罪過,就算他王永忠不清楚,沈顥自己身爲法家學子,難道還能不清楚?

自己這些人雖然說是預備役的官員,可畢竟不是正規軍,沒有資格位列朝堂,就更別說指點當今朝廷施政之得失了。

只是沈顥畢竟還是年輕了一些,根本就沒有耐心去跟王永忠慢慢的撕扯,反而唰的一聲將摺扇收了,冷笑道:“王兄何以出此誅心之言?

百姓爲何無立錐之地,你知,我知,天下皆知,與當今朝廷之施政何干?”

崇禎皇帝看着兩個逗逼,心中也開始發笑。

要不然怎麼說讀書人就是壞呢。

王永忠那傢伙上來就直接掀桌子的舉動,說白了就是因爲自己在這裡,所以下個套給沈顥。

而且是堂堂正正的挖個坑讓他跳——錦衣衛的百戶在這裡,要麼你就誹謗君王,要麼你就掀了桌子得罪天下所有的士子階層。

不管沈顥怎麼回答,今天這一關都不會好過。

只是王永忠千算萬算,就是漏算了兩件事情——法家的學子就沒有怕得罪人的。

大秦孝公時的商鞅,得罪的人多不多?最後落得個被惠公車裂的下場,也就是傳說中的五馬分屍。

大漢孝景皇帝之時的晁錯提出削藩之議,得罪的人多不多?最後被景帝連哄帶騙的弄到了法場一刀兩斷——腰斬。

商鞅和晁錯的死法,就沒有一個是不嚇人的。

但是嚇到了法家學子了沒有?

實際上並沒有。

到了漢孝武皇帝之時,桑弘羊又一次舉起了法家學說的大旗,統管大漢財政近四十年之久。

終武帝一代,桑弘羊忠心耿耿,聚斂資財以增強國力,爲武帝屢敗匈奴,多次出巡耀武揚威,打通西域,開發西南等奠立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其理財之功連對之十分不滿的司馬遷也不得不擊節讚揚,稱弘羊時代“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

其後哪怕是披了一身的儒皮,法家學術仍然活躍在中原王朝。

唯有到了宋時,儒家才全面上位。

但是到了大明之時,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和成祖永樂皇帝朱棣又是偏好於法家治國。

而且大臣裡面還出了張居正這傢伙。

隆慶六年,萬曆皇帝登基後,因爲李太后與司禮監太監馮保的支持,張居正代高拱爲首輔。

當時明神宗朱翊鈞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張居正在任內閣首輔十年中,開始了披着儒皮幹法家事兒的施政措施。

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至四百餘萬“。

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樑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

吏治上實行綜覈名實,採取“考成法”考覈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爲之肅然。

說白了,從這三方面來看,張居正就是跟這沈顥是一模一樣的套路——先披着儒家的皮混上位,然後再反過頭來搞自己法家的那一套。

只是張居正是成功了,但是眼前的沈顥卻是直接被王永忠給針對了,而且還有崇禎皇帝的暗中打壓,能不能成功還真不好說。

想到這裡,崇禎皇帝又暗自搖了搖頭。

沈顥還是太年輕了些,直接這麼衝動的就直接把蓋子給掀開了。

掀蓋子這種事兒,溫體仁能幹,施鳳來也能幹,甚至於郭允厚也能幹。

但是他沈顥就不能幹。

溫體仁和施鳳來,還有郭允厚,那是什麼人?要麼是內閣首輔,要麼是首任的九州島總督,要麼就是戶部尚書。

沈顥呢?

別說是個正經的官身了,現在還只是個預備役的官員。

溫體仁他們提出來,這就叫政治,沈顥提出來,就叫搞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崇禎皇帝有意拉偏向沈顥,也只略微顧忌一下,不能幹的太過。

這事兒跟殺幾個大臣,哪怕是殺的人頭滾滾血流成河都不一樣。

把大臣宰上幾個,空出來的位置就多了幾個,依着讀書人的尿性,只怕是多殺幾個纔好——要不然自己怎麼上位?

但是,像沈顥這麼幹,就是觸犯了所有人的利益——從秀才到進士,無一遺漏。

當然,崇禎皇帝不在乎這個,大不了就自己拉偏架而已,現在還是看熱鬧要緊。

此時王永忠正搖頭道:“恕愚兄魯鈍,不解沈兄弟之意。”

沈顥乾脆冷笑道:“不解就不解罷,正所謂道不同不相與謀,王兄心中有家有國,只是家在前而已。”

見沈顥直接就把所有的蓋子都給掀了,王永忠心中暗笑,只是又回敬了一句:“沈兄弟這話就不對了,王某若是心中不以國事爲重,又如何會在這醉仙樓與沈兄弟辯論?”

沈顥嘿了一聲道:“王兄既然這般說法,那沈某請問,王兄家中有田幾畝?有佃農幾戶?又有多少土地是王兄家中一代代傳下來的?又有多少是王兄中了秀才之纔有人投獻的?”

見王永忠啞然,沈顥乾脆又接着道:“王兄之辯才,沈某深感佩服,只是下次大義凜然的指責別人之前,先看看自己到底如何再說可好?”

王永忠臉色鐵青,冷聲道:“那沈兄弟家中又有田幾何?又有多少是投獻之田?”

沈顥卻是不假思索的道:“沈某家中有田三百畝,其中一百畝乃是小弟未中秀才之前家中祖輩代代積累所得,餘者皆爲投獻。”

見王永忠想要開口說話,沈顥直接打斷道:“沈某已經去了書信給家父,將這些投獻之地盡數清還給當初投獻之人,自此後與我沈家再無干連,如何?”

王永忠頭一次感覺到這沈顥不像是個十六歲的狀元,反而更像是個積年老吏愣頭青。

說他是積年老吏,是因爲這傢伙這事兒辦的滴水不漏,基本上堵死了自己向他發難的窟窿,而且佔據了響應朝廷的大義。

說這傢伙是愣頭青,則是因爲這傢伙既然這麼難搞,卻還是選擇了直接掀蓋子。

不應該是大家坐下來端着酒杯好好談一番的嗎?魂淡!

隨着王永忠一起前來的將皓東端着酒杯站了起來,先是向沈顥施了一禮這後,才接着道:“沈兄家中想必是不愁吃喝了?

只是吃飯穿衣這事兒,沈兄弟不愁,天下間卻有的是人在犯愁。

以蔣某爲例子,當初未中秀才之前,家中是半分的薄田都沒有,只能靠着佃租他人之地爲生。

也只有在中了秀才之後,有人投獻過來,蔣某這才得以飽腹。天下是是像沈兄弟這般的多?還是像蔣某這般的多?”

沈顥端起酒杯道:“那蔣兄上個月新納的小妾又如何解釋?當時在場之人可都是送上了一份賀禮,討了幾杯酒吃的。那三十年陳釀的杏花村,不知道是蔣兄多久的俸祿?”

蔣皓東的臉色當即就黑了下來。

以前苦逼的日子當然是苦逼,可是現在老子熬出頭了啊。

以前連村子裡那跛腳的丫頭都看不起自己,現在自己貴爲進士老爺,豈是那等賤人能高攀的起的?

難不成要按你個混賬東西說的,本老爺再把那些個投獻過來的土地給退還回去?

那本老爺這十年寒窗受的苦是所爲何來?

而且打人不打臉,你沈顥現在把老子納小妾這事兒給揭出來算什麼?

不當人子!

見蔣皓東被問住了,王永忠當即就打圓場道:“正所謂書中自有顏如玉,蔣兄十年寒窗抱得佳人歸,不也是應有之意?”

沈顥反問道:“應有之意?我輩讀聖賢書所爲何來?爲了千鍾粟?爲了黃金屋?爲了顏如玉?”

不待蔣皓東回話,沈顥又接着道:“故宋橫渠先生有云,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這纔是我輩讀書人應有之作爲,觀二位兄臺,實在不佩稱之爲讀書人,滿腦子的酒色財氣,絲毫不見報效君王國家。”

隨手抄起解手刀割破一片衣袖之後,沈顥無視了對面衆人那黑到極致的臉色,昂然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沈某觀二位兄弟連自身都不修,何以在此大言不慚,狺狺狂吠?

自今日起,沈某與諸位割袍斷義,就此老死不相往來,告辭!”

隨在沈顥身後的一衆偏向或者本身就是的法家學子,皆是一言不發的隨着沈顥揚長而去,剩下王永忠與蔣皓東等人黑站臉愣在當場。

崇禎皇帝心中也是鬱悶不已。

老子費了這麼大的功夫纔出宮,你們這就完事兒了?說好的大戲呢?

實在不行打一場也行啊,就這幾麼互相噴了幾句就算完了?

關鍵是,誰贏了?誰輸了?

麻賣批,虎頭蛇尾一場戲,搞的不清不楚的就散了場,白費了老子一片心了。

現在崇禎皇帝開始考慮要不要把秀才及秀才以下的各種優待都給取消算了。

現在大明有了基礎教育,也就是社學,可以預見的是,以後秀才這種生物就會越來越不值錢。

甚至於有可能氾濫成災——但是不能吃,不能餵動物,不能入藥,這就意味着秀才們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物種,基本上沒有什麼天敵。

給他們的優待一旦多了起來,這些玩意可是真的會造成大災難的。

至於王永忠冷笑之下說出來的什麼均田地一類的,崇禎皇帝倒是沒放在心上。

雖然說後世的穿越者培訓中心都把均田地打土豪奉爲圭臬,但是崇禎皇帝顯然不這麼認爲。

均田地打土豪的背景是什麼?

是國內就那麼多的人但是卻只有那麼點兒的土地,而向國外擴張的外部條件和環境不允許。

不均不打怎麼辦?繼續噁心自己?

但是大明存在這個問題嗎?

很明顯,不存在。

光一個新明島就已經足夠安置一多半大明的人口了,慢慢的遷移就是了,擔心土地不夠分純屬扯蛋。

更別提以後還有殷商故地需要收回,那地方別說是一多半,就是整個大明的所有人口全都遷移過去也安置的下。

那還均個毛的土地啊,讓老百姓們卯足了勁的造小人兒纔是正經事兒,誰有功夫去均什麼田地,累不累啊。

就像是現在陝西那地方的佃租一般,原本在天啓年間的時候能收到五成甚至於七成,現在呢?

能收到四成的都得是走狗屎運,剩下的基本上也就是三成,甚至於有的乾脆降到了兩成。

要不然誰去佃地來種?

老百姓傻起來是真傻,一旦精明起來也是很嚇人的。

兩成的地租還可以考慮一下,畢竟故土難離嘛。

四成就扯蛋了,還不如換個地方呢。

跟着唐王殿下去新明島,那裡現在也是大明的地盤,去了之後不光能分到地,還能分到銀子,好處多的是,佃四五成的地來種?

除非腦袋被門擠了。

所以崇禎皇帝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什麼均田地一類的玩法,土地不夠分了就去搶,就是這麼簡單粗暴。

倒是沈顥所說的投獻這個事兒,倒是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回到宮中的崇禎皇帝把妝卸掉,恢復了本來面目之後就迫不及待的把溫體仁還有禮部尚書孟紹虞給詔進了宮中。

等到二人進宮,走完了覲見皇帝的禮儀之後,崇禎皇帝就直接開口道:“現在社學的童子,已經差不多學了一年了罷?”

溫體仁和孟紹虞都有些懵逼,現在不是在研究商稅的事兒麼?怎麼又扯到社學上去了——皇帝就是皇帝,這思維,一般人跟不上。

孟紹虞躬身道:“啓奏陛下,現在大明各地社學的童子都已經入學近一年。”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開口道:“朕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現在大明各地社學的童子加起來,估計近百萬之數吧?”

孟紹虞道:“不止百萬之數,我大明人口萬萬之數,適齡童子之數約二百餘萬。若是把十歲以下的全算上,幾近千萬。”

崇禎皇帝暗自盤算了一下,發現跟自己想的差不多。

第三百七十五章 達則自古以來第四百四十五章 給自己找個主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我命休矣第六百零六章 搶生意的來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驚變,好機會第二百一十四章 拖死他第八百一十章 天子詔至,冊封教皇!第三百五十九章 敢不敢更不要臉一點兒?第二百五十六章 炮決,挖坑坑人(4千字第三更)第七百零三章 做啥夢呢!第二百四十章 張之極進城(4千字大章)第二百七十五章 汝便開此先河第四百九十三章 又一家想要內附的第七百一十六章 兩個混賬(第二更)第四百二十二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二百八十七章 都是跟陛下學來的第七百零四章 就依皇后第四百六十八章 都是自己作死第五百四十一章 短兵相接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禎皇帝遭瘟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沒有一個好東西第一百一十一章 孔先生第四百零八章 托馬斯小火車來了第四百五十章 奉天子詔,誅賊!第九十六章 錫伯一族第八百零二章 波蘭老表的騷操作第一百五十章 欲遷富戶伴帝陵第八百零三章 清洗計劃第八十三章 毒計第三百六十二章 朕都替爾等臊的慌第四百九十二章 康麻子爲啥當的建奴皇帝?第六百一十章 是朕提不動刀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汝便開此先河第一百九十九章 蛋疼的黃臺吉第三百零八章 真想幫黃臺吉第四百二十八章 自己不爽就拖人下水第一百九十四章 崇禎皇帝又缺錢了第三十三章 陛下親征!大明萬勝!第六百一十一章 美的找不到北第六百八十八章 與朕何干?與大明何干?第一百一十七章 當街明殺第六百八十五章 忍一時越想越氣,退一步越想越虧第八百五十四章 我該如何拯救你,我的歐洲第三百四十六章 營嘯第四百五十章 奉天子詔,誅賊!第一百零七章 棋子第五十八章 升官第五百九十八章 想不想進內閣?第二十六章 朕給你的,纔是你的!第六百四十八章 有的,只是……驕傲!第七百四十八章 朕的大白菜!第四百八十三章 逼迫建奴北上西進第四百七十九章 爪哇王之死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大漢奸有四個第三百八十八章 可有爲難之處?第二百五十章 文人的事兒(4千字第一更)第七百六十六章 大家一起賣歐洲第五百零四章 給狗皇帝準備的大禮第八百六十八章 三分世界的第一步第八百七十二章 朕不後悔!(大結局)第三百二十八章 都很頭疼第七百零二章 黃河大橋必須修第一百五十五章 須知天意念蒼生第三百二十章 廢立大汗?第四百六十九章 蠻子沒人權第五百二十五章 風起雲涌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黑鍋你上第七百四十二章 多鉚蒸鋼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孃的,不對勁啊第六百五十三章 騰籠換鳥第十六章 朕等着你來!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不是這麼算的第八百六十五章 最佳活力團體組織第六百五十八章 你必須得忍!第五十一章 朝議第一百四十七章 斛鬥秤度重釐定第三百五十一章 被殺怕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團結一心的建奴第五百七十章 認慫第二百六十八章 這水可是甜的很第六十九章 年終第八百二十七章 黃泥差點兒落褲襠第六百二十二章 噁心人和好消息第十八章 劉興祚起兵第二百一十六章 東南謠言起第五百零三章 請萬歲爺北狩奴爾幹(4/5)第六百四十八章 有的,只是……驕傲!第一百五十五章 須知天意念蒼生第二百三十八章 暗流涌動的陝西第六百四十六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五百七十三章 把蠻子清理掉第三百三十二章 被帶溝裡去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這是唯一的辦法第七百五十三章 屁的天道!朕就是天道!第八百四十九章 看不見摸不着第一百七十章 凌遲之又見凌遲第三百六十八章 朕絕不讓人背黑鍋第三百七十四章 求陛下賜名第七百六十八章 殺就殺了唄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二借糧(4千字大章)
第三百七十五章 達則自古以來第四百四十五章 給自己找個主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我命休矣第六百零六章 搶生意的來了第三百一十六章 驚變,好機會第二百一十四章 拖死他第八百一十章 天子詔至,冊封教皇!第三百五十九章 敢不敢更不要臉一點兒?第二百五十六章 炮決,挖坑坑人(4千字第三更)第七百零三章 做啥夢呢!第二百四十章 張之極進城(4千字大章)第二百七十五章 汝便開此先河第四百九十三章 又一家想要內附的第七百一十六章 兩個混賬(第二更)第四百二十二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二百八十七章 都是跟陛下學來的第七百零四章 就依皇后第四百六十八章 都是自己作死第五百四十一章 短兵相接第四百五十五章 崇禎皇帝遭瘟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沒有一個好東西第一百一十一章 孔先生第四百零八章 托馬斯小火車來了第四百五十章 奉天子詔,誅賊!第九十六章 錫伯一族第八百零二章 波蘭老表的騷操作第一百五十章 欲遷富戶伴帝陵第八百零三章 清洗計劃第八十三章 毒計第三百六十二章 朕都替爾等臊的慌第四百九十二章 康麻子爲啥當的建奴皇帝?第六百一十章 是朕提不動刀了?第二百七十五章 汝便開此先河第一百九十九章 蛋疼的黃臺吉第三百零八章 真想幫黃臺吉第四百二十八章 自己不爽就拖人下水第一百九十四章 崇禎皇帝又缺錢了第三十三章 陛下親征!大明萬勝!第六百一十一章 美的找不到北第六百八十八章 與朕何干?與大明何干?第一百一十七章 當街明殺第六百八十五章 忍一時越想越氣,退一步越想越虧第八百五十四章 我該如何拯救你,我的歐洲第三百四十六章 營嘯第四百五十章 奉天子詔,誅賊!第一百零七章 棋子第五十八章 升官第五百九十八章 想不想進內閣?第二十六章 朕給你的,纔是你的!第六百四十八章 有的,只是……驕傲!第七百四十八章 朕的大白菜!第四百八十三章 逼迫建奴北上西進第四百七十九章 爪哇王之死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大漢奸有四個第三百八十八章 可有爲難之處?第二百五十章 文人的事兒(4千字第一更)第七百六十六章 大家一起賣歐洲第五百零四章 給狗皇帝準備的大禮第八百六十八章 三分世界的第一步第八百七十二章 朕不後悔!(大結局)第三百二十八章 都很頭疼第七百零二章 黃河大橋必須修第一百五十五章 須知天意念蒼生第三百二十章 廢立大汗?第四百六十九章 蠻子沒人權第五百二十五章 風起雲涌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黑鍋你上第七百四十二章 多鉚蒸鋼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孃的,不對勁啊第六百五十三章 騰籠換鳥第十六章 朕等着你來!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不是這麼算的第八百六十五章 最佳活力團體組織第六百五十八章 你必須得忍!第五十一章 朝議第一百四十七章 斛鬥秤度重釐定第三百五十一章 被殺怕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團結一心的建奴第五百七十章 認慫第二百六十八章 這水可是甜的很第六十九章 年終第八百二十七章 黃泥差點兒落褲襠第六百二十二章 噁心人和好消息第十八章 劉興祚起兵第二百一十六章 東南謠言起第五百零三章 請萬歲爺北狩奴爾幹(4/5)第六百四十八章 有的,只是……驕傲!第一百五十五章 須知天意念蒼生第二百三十八章 暗流涌動的陝西第六百四十六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五百七十三章 把蠻子清理掉第三百三十二章 被帶溝裡去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這是唯一的辦法第七百五十三章 屁的天道!朕就是天道!第八百四十九章 看不見摸不着第一百七十章 凌遲之又見凌遲第三百六十八章 朕絕不讓人背黑鍋第三百七十四章 求陛下賜名第七百六十八章 殺就殺了唄第二百三十九章 王二借糧(4千字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