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糊塗應對

楊凌本就沒有當時讀書人那種君父天子的敬畏感,再說人飢餓時耐性也有限的很,根本沒心情說句什麼臣惶恐、臣不敢的奴才嗑,然後再等皇帝哈哈大笑兩聲,大手一揮,來句“朕射你無罪”的場面話,因此聽了弘治帝的話,他立即擡起頭來,向龍書案後望去。

這位皇帝,長得富富態態,甚有威儀。他頭戴翼善冠,身穿盤領窄袖團龍袍,那眉目依稀有些熟識。弘治帝見了他相貌,不由得霍地站了起來,把眉尖一挑,呵呵笑道:“原來是你”。

楊凌“啊”地一聲,一下子想起昨晚碰到的那對父子,原來他們是......,楊凌又驚又喜地道:“原來皇上是......”。

弘治帝急忙咳了一聲,向他遞了個眼色,楊凌頓時醒悟,連忙把下半句話嚥了下去。皇帝微服私訪,在那時可是足以招致百官奏諫的事由,雖說目前周圍都是皇帝的近侍,皇帝偷偷出宮的事他們十有八九都心中有數,但是當衆說出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弘治見他頗爲機靈,眼中不由露出滿意的笑意,他緩緩坐下,微笑道:“原來是你呀,朕唸到你的名字,才省起原來你就是秉筆直書、針貶弊政的那個雞鳴驛丞,呵呵呵,你可知朕的朝廷如今可是爲了你一封書信吵翻了天吶”。

他說着輕輕捏着眉尖,雖然滿面笑容,卻露出一抹難以掩飾的倦意。不出錦衣提督張繡所料,今兒早朝,戶部就上摺子爲自已辯解、摘除責任了。本來弘治當初只是命三法司議議何參將的罪責,可是如今何參將在刑部大牢裡蹲了半個多月了,朝中百官卻已將他忘在一邊,開始互相扯皮,把些有關無關的問題都扯了出來,弄得弘治頭疼不已。

旁邊一個老太監見皇上露出倦態,連忙走到他面前打開一個小盒子,楊凌鼻端嗅到一股淡淡的香氣,擡眼望去,只見盒中緞墊上放着一枚龍眼大的紅丸,弘治拈起那枚紅丸,送入口中就着茶水吞服了。

楊凌心中一動,印象中明朝皇帝大多短壽,好象沒幾個活過四十歲的,就因爲明朝皇帝一直以道教爲國教,每代皇帝都喜歡服食道士練的丹藥,那些丹藥雖能醒腦提神,但大多具有慢性毒素,莫非弘治吃的也是這種丹藥不成?

弘治見他發呆,還以爲他是被自已方纔的話嚇着了,不由笑道:“呵呵,位卑未敢忘國憂,朕心甚慰呀,楊卿不必惶恐”。

“是!”,楊凌趁機鼓足膽量道:“臣啓萬歲,臣在雞鳴驛曾隨大軍與韃子交戰,對當時的情形有所瞭解。臣以爲,韃靼人糾集兩萬餘衆,進犯我大明,涿縣、赤縣兩路大軍皆立下功勳,懷來一路雖有所損失,但功過足以相抵,臣冒昧......以爲......何參將並無致罪之由”。

楊凌心中其實頗爲同情那位何參將,雖說這位何參將也有私心,臨敵作戰先遣不是嫡系的部隊主攻,但面對韃虜時,確也憚思竭慮不敢鬆懈,如果當日不是兩位參軍再三催促,他未必會那般躁進。

如今他成了替罪羔羊被關進大牢,楊凌覺得未免過於嚴苛了,所以趁着皇帝高興,他壯着膽子說出了自已的看法,說完之後,他也是心頭怦怦直跳,緊張之極,生怕這位皇帝也是個喜怒無常的主兒。

弘治服下紅丸,精神好了許多,聽了楊凌的話,他頗有興趣地看了楊凌一眼,說道:“你說說看,有什麼理由不該治他的罪呀?”

今日早朝,兵部、工部、戶部、五軍都督府又打起了羅圈架,弘治正爲這事兒頭疼,可是如今他也是騎虎難下,如果楊凌能說出個理由替何參將脫罪,那麼要懲治的人都開釋了,各部官員自然不會再在此事上糾纏不休,這正是他現在想要的結局。

楊凌聽弘治語氣溫和,膽氣爲之一壯,他略略整理了下思路,說道:“萬歲,韃靼人以五千精騎攻我雞鳴,當時城中守軍不足四百,幸賴城堅炮利,才得以堅守一時,城門後被韃子擄去的大炮轟開,闔城百姓愈萬人生死懸於一線。若不是何參將率軍及時趕到,才使得滿城百姓免遭塗炭,雞鳴古驛也未落入敵手,此爲一功。”

“大雪封山時,何參將斬敵心切,誤中埋伏,此爲一過,功過可抵矣。我軍陷入敵軍埋伏後,何參將能當機立斷、果斷後撤,使韃子無法列陣大肆殺傷,將我軍傷亡減至最小,其後果實與正面交鋒相差無幾,故此雖然中計是實,損失卻未必達到中計之果”。

楊凌絕口不提明軍奪谷逃命時棄下的馬匹、戰車、輜重等損失,更不提兩位軍盲監軍的愚蠢干涉,如果提出來,他此時人微言輕,恐怕效果不大,反而把自已也捲進這個大漩渦了。

他話風一轉道:“萬歲,故此臣以爲,何參將兵士不及對方之衆,能得此戰果,也不失爲一員良將,若責罰過甚,恐前方將士引以爲戒,今後與敵交戰不敢用命,但求無過、不求有功,到那時個個臨敵畏縮,豈不愈長韃子氣焰?”。

“唔......”,弘治微微頷首,若有所思。他當初接到劉瑾快馬傳報,得知前方損兵折將,大怒之下立即下詔命錦衣衛將何參將遞解進京議罪。

自古官場都是牆倒衆人推,在朝中爲官的人更是以揣摩聖意爲第一要義,皇上要懲治一個人,他們都是絞盡了心思想着怎麼替這個人羅織罪名,讓皇帝懲治得更理直氣壯,品德高尚些的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又有幾人肯說出實情爲他說項。

楊凌所述這些事情,弘治還是第一次聽說,所以心中頓時意動,他一直遺憾自已沒有才能象太祖、成祖那樣揚鞭塞外,讓韃虜望風而逃。但做爲大明天子,他還是希望自已至少可以讓韃虜不敢輕易侵犯,不致讓大明的百姓爲蠻夷柔藺。

一個何參將是否懲治問題並不大,但若是因爲御下太嚴,讓邊軍此後做戰畏首畏尾,實非他心中所願。

看來此次喧囂京師的“議罪”風波可以就此平息了,弘治心中暗暗盤算着,已有了主意,面上卻不置可否地呵呵一笑,又問道:“兵部王守仁上了一個摺子,對你提到的練兵之道甚爲推崇呀,今日你且暢所欲言,讓朕看看有何獨到之處”。

楊凌有點兒鬱悶,侍讀到底是幹什麼的呀?難道不是你兒子的伴讀麼?怎麼好象請先生似的,還要先考試不成?他卻不知,皇帝要操心的事情多的是,他若有心考較一個人的本事,便是有了惜才重用的念頭,若是有個熟習官場規矩的官兒,這時還不振奮精神,恨不得十八般武藝全拿出來現上一現,討皇帝的歡心。

楊凌想了想,就自已所看到的一些情形,結合後世軍隊的情況,對比着說道:“萬歲,臣觀軍中將領,能力參差不齊,雖有驍勇的將軍,卻多隻重視個人武功,於治軍並無所長。

而且,如今之世,重道輕器,重文輕武,百戰軍功不及一篇錦繡文章,能文能武者大多棄武而就文,更是良將難求。

再者,軍中號令不一,武器甲冑不一,糧草供應不一,平時訓練極少,縱有戰力也難以發揮,臣在雞鳴,常見軍中操演,一時間旗幟鮮明,衣着耀眼,刀槍奪目、鑼鼓喧天,看起來軍威雄壯。但大量時間卻都是用在這些陣形演練上,只重外表不重實效,實無多大用處。

如果軍中每日的演練哪怕只抽出一點時間用於野戰演習,新兵才能成爲老兵,老兵才能成爲精兵,就以我大明軍隊配備的火器來說,實是一件難得的利器,若用得好,韃虜不堪一擊,可兵器再好,也得人來使用,但是現在的兵士,會用火器的已是難得,更別談精擅了,所以臣以爲實戰練兵纔是最有效的強軍之道”。

弘治的臉色微微沉了下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弊病他不是不知道,但分兵制權,是帝王牢牢把持君權的重要手段,若是由得將領牢牢控制軍隊,時時操練演習,豈不是授權柄與他人?

楊凌窺見弘治臉色,心知糟了,自古做帝王的最擔心的就是篡位奪權,自已所說的豈不正是他所忌憚的?楊凌連忙道:“故此臣以爲,可挑選良將爲教授專司練兵,以千人爲團,訓練主動作戰、臨敵應變的能力,而統兵者戰時只是居中調遣,縱然爲帥者不在,頂多各軍之間配合有所差遲,斷不會出現將帥不在,則全軍潰敗的局面。

一言以蔽之,臣以爲自古以來都是重將不重兵,常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用此法練兵,卻是重兵不重將,試看昔年的蒙古鐵騎,那些帶兵的將領有幾個讀過兵書戰策、懂得文韜武略?若是全軍驍勇善戰,縱無良將,誰人能敵?”

他想着怎麼把現代的一些詞彙換成弘治能聽得懂的話說給他聽,所以有些辭不達意,其實想說的意思就是加強團級以下軍中單位的主動作戰能力,高級將領只負責居中調遣,而不是事必躬親,雖然權力下放了,但是卻越過了高級將領,所以皇帝的實際控制力反而增強了

弘治聽到後來,隱約覺得他說的內容好象能夠避免出現權臣擁兵自重的局面,又能充分提高明軍的作戰能力,可是一時又想的不是那麼透澈。

他正想再細問詳情,旁邊那個老太監輕輕湊上來,低聲提醒道:“陛下,午朝快開始了,您看......”。

弘治輕哦一聲,對楊凌道:“嗯,愛卿所言有理,朕會予以考慮。來人,賜楊凌宮中行走御牌,授同進士出身,即日起爲東宮侍讀,帶楊卿去春坊吧”。

“謝萬歲!”楊凌跪地謝恩,雙手接過由太監遞過來的一塊可以出入宮禁的玉牌,然後隨着引他進來的那個小太監退了出去。

楊凌隨着小太監過了乾清門,直奔太子居住的春坊,進了一處宮殿,楊凌候在門外,小太監進內稟報。過了會兒,宮門打開,只見一個年約五旬的官兒走了出去,看也不看楊凌一眼,袍袖一拂,怒氣衝衝地出去了。

楊凌瞧着他背影正發怔,傳訊的小太監也跟了出來,向楊凌道:“楊侍讀,你且在這兒候着吧,谷公公已經知道了,待會兒太子爺就召見你,咱家先回了”。

楊凌杵在那兒,腳後跟都站酸了,他看這宮裡冷冷清清,既沒有宮女,連太監也不見一個,趁機彎下腰活動着痠軟的身子,忽地後腰一沉,緊接着肩頭一緊,似乎有什麼東西竄上了肩頭,楊凌唬了一跳。

他一扭頭,正和一張毛茸茸的雷公臉對個正着,那尖嘴猴腮的臉上,一雙滴溜溜的小眼睛正眨也不眨地瞪着他。

楊凌嚇得一聲大叫,還不待他去抓,那張雷公臉也被他的叫聲嚇了一跳,登時把頭一縮,蹭地一下蹦上了他的頭,這時側殿門口傳來一個沙啞難聽的少年聲音:“谷大用,李大學士走了麼?哎喲,你是誰?可不要亂動,惹急了我的小猴兒,小心它抓你個滿臉花”。

第371章 奕戰如棋第319章 進城第45章 春天到了第176章 飲宴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15章 珍珠之誤第353章 跪,天賦我權第64章 十大惡人第369章 調兵遣將第355章 一箭雙貂第242章 眸光重現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356章 風滿京城第76章 糊塗差使第348章 除草先尋根第253章 剿匪之策第304章 修羅刀下證菩提第409章 綺夢驚魂第28章 代理驛丞第23章 壯士解腕第358章 進退兩難第463 訓妻VS虐夫第93章 覓計救人第46章 閨房之樂第34章 風雨欲來第94章 如此容易第421章 調虎第265章 我要殺人第310章 王子犯法第15章 珍珠之誤第29章 開倉放糧第13章 首席師爺第365章 北向第356章 風滿京城第126章 蓄勢待發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第163章 劉瑾變法第429章 各出絕招第222章 信口雌黃第201章 毒因欲起第385章 脣槍暗箭第5章 相濡以沫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219章 江山美人第120章 西方財神第443章 緣份到了第14章 貞操之辯第196章 志在斬首第353章 跪,天賦我權第254章 狼煙四起第417章 泡虎妞兒第294章 草動蛇驚第202章 你殺我,我殺他第59章 培養海盜第257章 開拔!第134章 左右開弓第160章 疑心未去第423章 到此一遊第372章 戰地玫瑰第286章 兵發滿刺加第408章 必殺之局第212章 一戰功成第332章 婚書在此第362章 劉瑾伏誅第65章 又生枝節第239章 再祭屠刀楊將軍第77章 三姝進門第373章 卯時用兵第145章 逼上梁山第351章 都是太極第448章 姻緣天註定第231章 明爭第88章 四面樹敵第268章 千人斬第382章 硝煙再起第278章 佈網驅魚第138章 邀寵獻計第402章 回程第327章 防守反擊第49章 緣訂三年第96章 帝陵金井第462章 天兵第386章 殺出重圍第5章 相濡以沫第415章 先談情後談判第131章 箭已在弦第55章 西洋教士第360章 運籌軟禁之中第234章 頑童皇帝第432章 玉碎0102章 陽明瞞天0195 兩難境地第160章 疑心未去第167章 花開堪折第55章 西洋教士第457 捕蟬第301章 君也高才第23章 壯士解腕第216章 天生勞碌命
第371章 奕戰如棋第319章 進城第45章 春天到了第176章 飲宴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15章 珍珠之誤第353章 跪,天賦我權第64章 十大惡人第369章 調兵遣將第355章 一箭雙貂第242章 眸光重現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356章 風滿京城第76章 糊塗差使第348章 除草先尋根第253章 剿匪之策第304章 修羅刀下證菩提第409章 綺夢驚魂第28章 代理驛丞第23章 壯士解腕第358章 進退兩難第463 訓妻VS虐夫第93章 覓計救人第46章 閨房之樂第34章 風雨欲來第94章 如此容易第421章 調虎第265章 我要殺人第310章 王子犯法第15章 珍珠之誤第29章 開倉放糧第13章 首席師爺第365章 北向第356章 風滿京城第126章 蓄勢待發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第163章 劉瑾變法第429章 各出絕招第222章 信口雌黃第201章 毒因欲起第385章 脣槍暗箭第5章 相濡以沫第354章 借勢呼風第219章 江山美人第120章 西方財神第443章 緣份到了第14章 貞操之辯第196章 志在斬首第353章 跪,天賦我權第254章 狼煙四起第417章 泡虎妞兒第294章 草動蛇驚第202章 你殺我,我殺他第59章 培養海盜第257章 開拔!第134章 左右開弓第160章 疑心未去第423章 到此一遊第372章 戰地玫瑰第286章 兵發滿刺加第408章 必殺之局第212章 一戰功成第332章 婚書在此第362章 劉瑾伏誅第65章 又生枝節第239章 再祭屠刀楊將軍第77章 三姝進門第373章 卯時用兵第145章 逼上梁山第351章 都是太極第448章 姻緣天註定第231章 明爭第88章 四面樹敵第268章 千人斬第382章 硝煙再起第278章 佈網驅魚第138章 邀寵獻計第402章 回程第327章 防守反擊第49章 緣訂三年第96章 帝陵金井第462章 天兵第386章 殺出重圍第5章 相濡以沫第415章 先談情後談判第131章 箭已在弦第55章 西洋教士第360章 運籌軟禁之中第234章 頑童皇帝第432章 玉碎0102章 陽明瞞天0195 兩難境地第160章 疑心未去第167章 花開堪折第55章 西洋教士第457 捕蟬第301章 君也高才第23章 壯士解腕第216章 天生勞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