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四章 朱由校進德州城

張康有些無奈的看了一眼劉茂,苦笑着說道:“大人,這一次從京城出來的這些人的名單咱們早就拿到了吧?要是真有認識的人,也不至於落到現在這種兩眼一抹黑的境地。”

“那你不會去拉拉關係?”劉茂沒好氣的說道。

張康也知道自己家大人心情不好,就沒有再和他繼續爭論下去。現在這樣的情況就是如此,大家都是人心惶惶,誰也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德州這邊人心惶惶,朱由校卻不甚在意。

他之所以從德州下船看看,主要就是爲了看看情況,順便排解一下坐船帶來的無聊。如果非要說有什麼目的,那還真的沒有。

看了一眼不遠處的德州官員,朱由校對徐光啓說道:“讓那邊的人都回去吧,朕只是走一走,並不想驚擾地方。讓他們回去好好做事,如果有需要的話,朕會召見他們。”

“是,陛下。”徐光啓連忙答應一聲,然後就派人去告訴德州知府了。他這種身份自然不會親自過去傳話。

在朱由校的身邊,黃克纘則是說道:“陛下,是不是傳旨山東巡撫?”

朱由校看了一眼黃克纘,黃克纘只是說傳旨山東巡撫,卻沒有說告訴山東巡撫做什麼,顯然這裡面是打着埋伏的。

如果自己傳山東巡撫過來接駕,黃克纘說不讓來,豈不是逆了自己的心思?反之也是亦然,所以黃克纘才這麼說,這就是說話的藝術。

顯然身邊的這些大臣現在都開始這麼說話了。

朱由校雖然覺得有些古怪,甚至覺得有些失落,不過也明白這種事情避免不了,自己根本沒有辦法去解決這種問題。

在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勢之後,這種情況就會頻頻出現。所謂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基本上也就是如此。

當皇帝足夠強勢的時候,臣子們說話需要掂量掂量,反之亦然。

“告訴他們,誰都不準來。”朱由校看着黃克纘說道:“朕要看看他們的政績,看看他們是如何爲朕主政一方的,不想讓他們跟着。”

“是,陛下。臣馬上安排人去傳旨。”黃克纘連忙答應道。

張康和劉茂很快就接到了聖旨,兩個人臉上全都是苦澀。

原本兩人還想着打探一下消息,現在看來沒有希望了,只能黯然地離開。

不過兩個人也把心提了起來,準備回去好好收拾一下,絕對不能夠讓陛下對自己兩人產生不滿,不然的話恐怕就糟糕了。

朱由校沒有去看他們兩個,直接吩咐道:“準備進城吧。”

這麼多人馬,自然不可能全部進城,所以只能挑選一些人,十幾個人也就足夠了。

至於護衛,那是戚金要安排的事情。

徐光啓把戚金叫到身邊,直接問道:“安排好人手了嗎?”

“回徐閣老,五百人昨天就安排進城了,他們早就已經找好了地方,只要陛下進城,周圍就全都是我們的人。”戚金連忙說道。

徐光啓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那你再選十幾個人護衛在身邊吧。”

“徐閣老放心,已經準備好了。”戚金說道。

得到了戚金的回答,徐光啓滿意的走了回來,把情況和在場的幾個大臣通報了一下。

一行人便向德州城走了過去。

德州本不是一個大城,但是因爲京杭運河的存在,這裡商貿繁華、人流衆多,倒也頗有一番盛世繁華的景象。

朱由校一行人雖然人數不少,卻也沒有引起太大規模的關注。

這裡行商坐賈的人很多,幾十個人的隊伍雖然不小,卻並不稀缺。

只不過這一羣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暗中有人盯着。看門的士卒早就被吩咐下來了,所以朱由校想看什麼基本不現實。

在朱由校走到城門口的時候,百姓井然有序的排隊,收撿的、收稅的士卒執法文明,禮貌有加,面帶笑容。

朱由校只是看了一眼,便搖了搖頭。

太過虛假了。

別說在大明朝時代,即便是在後世,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也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大明朝什麼時候有這麼好的服務意識了?

簡直就是扯淡。

不過朱由校心裡面也明白。自己這麼來,底下的人終歸是要做點樣子給自己看的。

這種事情在後世更常見,這也是爲什麼很多底層人質疑上層人的原因。

這麼明擺着的事,上層人他們爲什麼不知道?

答案很簡單,上層人他們根本就看不到。

比如自己,如果不是穿越來的,而是真的是長在深宮之宮的皇帝,看到這一幕會怎麼想?

肯定會覺得繁華如此,果然是盛世。加上身邊的人再說點好話誇獎一下,那自己就更看不清了。

一行人走進了德州城。

朱由校笑着說道:“咱們君臣難得出來,好好的逛一逛吧。”

說着,他便當先向前走了進去。

在城門口不遠處的一座茶樓裡面,換了便裝的劉茂和張康兩個人站在二樓的窗口,小心翼翼的向朱由校這邊看着。

劉茂轉頭對張康說道:“你都吩咐下去了吧?沒有什麼差池吧?”

“大人您就放心吧,早就交代下去了。”張康連忙說道:“這可是關係到大家腦袋的事情,沒有人敢怠慢。”

“那些災民安頓好了嗎?”劉茂看着張康,黑着臉問道:“別的事情我倒是不擔心,唯獨擔心的就是那些難民。這要是讓陛下看見,我們都吃不了兜着走。”

聽了這話之後,張康有些無奈的說道:“您放心吧,都安排好了。”

“不過這事也怪不到咱們頭上來,朝廷的賑災錢糧咱們沒有,那跑過來的難民跟咱們有什麼關係?大人也組織了城中富戶捐款捐物,這些日子也沒少救濟,只不過這災民太多,咱們德州府就這麼大,朝堂也沒撥下來錢糧,咱們管不了那麼多。”

“說的輕巧。”劉茂沒好氣的說道:“這話你和誰說去?”

“咱們這裡沒受災,災民跑到咱們這裡來,咱們就得管。這要是讓陛下看見了,你以爲陛下會聽你解釋?再說了,災民爲什麼跑,還不是鎮濟不利?”

“朝廷撥了賑災糧,而且還給了不少,錢也給了不少,可是那些東西到哪去了?你心裡沒數嗎?何苦說這種話?”

“要是從咱們這裡掀了蓋子,咱們還怎麼在山東官場上混?到時候巡撫衙門能饒得了咱們?”

“安安穩穩的什麼事情都沒有的把陛下送走,這就是咱們最大的幸運了。至於其他的事情,哪輪到咱們管?”

“人都說京城的官不好做,這山東的官是好做了。”

聽着自己家大人的怨言,劉茂有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人都說京官不好做,地方官是肥缺,可是在山東這個地面上,當家作主的可不是自己這些人。

山東的田是誰的?山東的地是誰的?山東的糧食在誰手裡面?山東的官員都很清楚。

可是你清楚了怎麼樣?你敢說什麼?你敢做什麼?你甚至連問都不敢問。

有人囤積居奇,有人以次充好,有人可勁把糧價往高炒,你敢做什麼?你連問都不敢問。

“大人,放心吧,沒問題的,早就安排好了。”張康只能這樣安慰自己家的大人了。

朱由校一羣人在城裡面溜達,不時的買一點東西,衆人都陪着朱由校逛。

他們平日裡出門的機會很多,對這些東西自然是不感興趣。何況陪着皇帝逛街,心裡面提心吊膽的,也更沒有心情享受。

不過朱由校對此卻無所謂。

只不過走着走着,衆人就發現了,情況似乎有些不對,因爲有一個人不知道從哪裡鑽了出來融入了隊伍之中。

徐光啓用目光詢問戚金,按理說應該沒有人能夠接近這支隊伍。畢竟戚金早就安排了護衛,如果誰都能夠走到這裡來的話,那這種護衛還護衛什麼?

戚金看了一眼來人,遲疑着對徐光啓說道:“徐閣老,那是內務府的人。”

聽了這句話之後,徐光啓就是一皺眉頭,在心裡面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果然陛下不是無緣無故的下船,也不是真的想到德州來逛一逛,這就是有事情要辦。

不過徐光啓也明白,這種事情沒辦法。真的讓陛下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看,那自己也做不到。

畢竟陛下這一次出行本身的目的就不單純,只不過徐光啓沒想到陛下會見內部府的人。

朱由校看了一眼來人,問道:“你就是內務府山東的負責人?”

“回陛下,內務府山東行政司司丞吳繼業,參見陛下。”吳繼業連忙說道。

朱由校上下打仗了一番吳繼業。

這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身材清瘦,留了一抹八字鬍,看得出來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物。

“德州的情況怎麼樣?”朱由校看着他問道。

“回陛下,德州的情況尚可。”吳繼業連忙說道:“德州雖然也來了一些災民,但數量並不是很多。”

“德州知府劉茂也安排了鎮濟,組織了城裡的富戶捐款捐糧,也設了粥棚,同時還安排了郎中給災民看病。雖然死了幾個人,但不是餓死的,大多都是一路走過來身染重病,到了這裡也救不過來了。”

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道:“如此,他做的還算不錯。可是朕進城之後,卻一個災民都沒看到,難道沒有災民入城乞討嗎?”

“災民不許入城。”吳繼業想了想之後說道:“災民到了這裡之後,都會被統一安排在城外,不允許入城打擾城中的百姓。”

“在得知陛下要來的時候,德州知府衙門已經把災民全都趕到北邊去了。知府劉茂做人還算踏實,沒有直接讓人驅趕災民,只是把粥棚全都搬到了城北,讓災民全都到城北去了。”

聽了這話之後,朱由校點了點頭。

如果按照吳繼業的說法,那麼這個德州知府劉茂還算是個合格的官吏。至於驅趕百姓,估計裡面也是有隱情。

輕輕的嘆了一口氣,朱由校說道:“還是不想讓朕知道。”

這話就沒法回答了,這天下的事向來都是欺上不瞞下,何況是皇帝?

這個是真的手握生殺大權,稍有不慎就滿門抄斬。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山東其他的地方呢?”朱由校看着吳繼業繼續問道。

“不太好。”吳繼業想了想之後說道:“濟寧周圍的情況最嚴重,鉅野等地百姓流離失所,生活艱難,大量的受災百姓涌出了家門,四處求食。”

“朝廷的賑災糧不夠嗎?”朱由校看着吳繼業,緩緩的問道。

要知道,地震不像是旱災和水災容易導致百姓沒有糧食吃。像地震這種自然災害,更多的是造成傷害,比如房屋倒塌,河流倒灌,更多的是人員上的傷亡。

土地雖然也會受損,但是不至於顆粒無收,說白了還是有吃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的賑災糧一到,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辦的。只要安撫人心,踏踏實實的組織災後自救和重建,那麼波及就會很小。

更多的則是死人,在這個時代,救災手段也不多,死人恐怕很多。這一點朱由校無力改變,生產力擺在那裡。

不過現在百姓住的大多都是土房,只要不直接被掩埋,基本上也能救得出來。

現在聽到吳繼業這麼說,顯然事情並沒有和自己想的一樣。

事實上,朱由校這一次之所以出來,原因很簡單,爲的就是山東的這一次地震。

要知道,這一次地震可沒有那麼快平息下去,之後直接引發了徐鴻儒造反。

自明萬曆二十九年前後,他與王森、王好賢父子聯手,利用“聞香教“(白蓮教的支派)組織農民,秘密活動二十餘年,但是一直都沒有機會造反。

徐鴻儒爲什麼選擇這個時候?

就是因爲這一次地震。同時他造反的地方與這一次地震的地方高度重合,受了災的百姓活不下去了,正好跟着他們造反。

朱由校怕的不是他們造反,本身也鬧騰不起來。朱由校看中的是他們造反背後的東西。

朱由校要動的是這個天下的人心,

要顛覆的是大明的官場。

第四三四章 自找苦吃第一零五章 終於等到這一天第三七二章 打不下曲阜第四八四章 編撰大明山河志第二零六章 誰有配享孔廟的資格第五十三章 駱思恭第四一零章 打起來了第四七五章 大敗黃臺吉!第一四零章 讓徐光啓試種第三零六章 元年結束了第四四六章 一場騙局第六三八章 給仁穆王后服用抗生素第二八五章 埋伏第五六七章 分化蒙古諸部第六一二章 香河縣的田地被收了第六十四章 據實上奏第一三八章 丈夫未可輕年少(求首訂)第三八七章 被重用的孫傳庭(松鼠生日加更)第五十章 圍三缺一第六九九章 朝鮮國王之死(盟主帶炸藥上飛機加更)第一六七章 改科舉第九十七章 傳召餘懋衡第五零八章 綁架揚州轉運使第五三九章 有意思的年輕人第四二一章 拆遷隊隊長——朱由校第二零零章 文會第五零八章 綁架揚州轉運使第六二三章 朝鮮的讓步第六九九章 朝鮮國王之死(盟主帶炸藥上飛機加更)第六六五章 朕替你們報馬尼拉慘案之仇第一零二章 抉擇第四七二章 兩線作戰第一八九章 國丈進宮第三五八章 錦衣衛都指揮使又換人了第八十章 是否該徹查到底?第一一三章 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第三七七章 敲打京城衆人第六三五章 魏忠賢在浙江搞事第一二三章 派魏朝去遼東出差第四五八章 王登庫要跑路第三三四章 魯王,你想造反?第四四六章 一場騙局第四一九章 熊廷弼被封伯爵第三零一章 人沒臉天下無敵第三零三章 莊田賦稅還是交給五軍都督府吧第三七二章 打不下曲阜第三九零章 狡詐的努爾哈赤(求月票求推薦票求打賞!)第六四零章 朝鮮募兵第三八五章 阮大鋮傍上崔呈秀第二一四章 大魄力的明主(繼續萬字求月票)第四零五章 義憤填膺的讀書人(三更求打賞求月票)第六六二章 嫁雞隨雞 嫁狗隨狗第三二六章 曲阜孔府(盟主肥起加更)第一九一章 第四巨頭:方正化(求全訂)第一四六 楊漣的三觀崩塌了第二零六章 誰有配享孔廟的資格第六七四章 驚動終極元老第三八四章 阮大鋮怒懟魏大中(掌門魑魅魍兩加更)第四一一章 誰在搞鬼?第五一六章 韓琦的謀劃第四二三章 燧發槍和鋼炮第一二四章 東林黨盯上了皇帝第五七九章 主動融入大明(求全訂!)第三零三章 莊田賦稅還是交給五軍都督府吧第三零三章 莊田賦稅還是交給五軍都督府吧第八十一章 好人壞人第二二四章 開天闢地第一皇帝第一一三章 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第四七二章 兩線作戰第六七八章 兵臨江戶第五一七章 揚州鎮守太監衙門第三十一章 楊漣的答案第二三四章 不畏死的革新者第一七三章 大明已經不是以前的大明第三六四章 京城被收買之人的名單第一四零章 讓徐光啓試種第六二七章 誰算計了誰?第五一五章 鬧騰得越大越好第五零八章 綁架揚州轉運使第六六七章 鳳林大君第二一三章 這手下不錯(萬字求賞!)第三八五章 阮大鋮傍上崔呈秀第六九三章 在我心裡他已經是個死人了第五八六章 野心第一九八章 兵仗局第二八零章 就這實力,還想造反?第四一二章 書院在手,天下我有第一三二章 劉一璟出手(求月票!)第一一九章 掀起更大的浪第三八七章 被重用的孫傳庭(松鼠生日加更)第五七二章 震撼人心!第九十七章 傳召餘懋衡第一九九章 商人胡飛第五八三章 和林丹汗決裂第三四八章 早點簽字你好我也好第三二三章 朱由校南下到德州(盟主肥起加更)第四七七章 洗刷恥辱的一戰!第五三五章 成立揚州商會第八十三章 準備大反攻
第四三四章 自找苦吃第一零五章 終於等到這一天第三七二章 打不下曲阜第四八四章 編撰大明山河志第二零六章 誰有配享孔廟的資格第五十三章 駱思恭第四一零章 打起來了第四七五章 大敗黃臺吉!第一四零章 讓徐光啓試種第三零六章 元年結束了第四四六章 一場騙局第六三八章 給仁穆王后服用抗生素第二八五章 埋伏第五六七章 分化蒙古諸部第六一二章 香河縣的田地被收了第六十四章 據實上奏第一三八章 丈夫未可輕年少(求首訂)第三八七章 被重用的孫傳庭(松鼠生日加更)第五十章 圍三缺一第六九九章 朝鮮國王之死(盟主帶炸藥上飛機加更)第一六七章 改科舉第九十七章 傳召餘懋衡第五零八章 綁架揚州轉運使第五三九章 有意思的年輕人第四二一章 拆遷隊隊長——朱由校第二零零章 文會第五零八章 綁架揚州轉運使第六二三章 朝鮮的讓步第六九九章 朝鮮國王之死(盟主帶炸藥上飛機加更)第六六五章 朕替你們報馬尼拉慘案之仇第一零二章 抉擇第四七二章 兩線作戰第一八九章 國丈進宮第三五八章 錦衣衛都指揮使又換人了第八十章 是否該徹查到底?第一一三章 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第三七七章 敲打京城衆人第六三五章 魏忠賢在浙江搞事第一二三章 派魏朝去遼東出差第四五八章 王登庫要跑路第三三四章 魯王,你想造反?第四四六章 一場騙局第四一九章 熊廷弼被封伯爵第三零一章 人沒臉天下無敵第三零三章 莊田賦稅還是交給五軍都督府吧第三七二章 打不下曲阜第三九零章 狡詐的努爾哈赤(求月票求推薦票求打賞!)第六四零章 朝鮮募兵第三八五章 阮大鋮傍上崔呈秀第二一四章 大魄力的明主(繼續萬字求月票)第四零五章 義憤填膺的讀書人(三更求打賞求月票)第六六二章 嫁雞隨雞 嫁狗隨狗第三二六章 曲阜孔府(盟主肥起加更)第一九一章 第四巨頭:方正化(求全訂)第一四六 楊漣的三觀崩塌了第二零六章 誰有配享孔廟的資格第六七四章 驚動終極元老第三八四章 阮大鋮怒懟魏大中(掌門魑魅魍兩加更)第四一一章 誰在搞鬼?第五一六章 韓琦的謀劃第四二三章 燧發槍和鋼炮第一二四章 東林黨盯上了皇帝第五七九章 主動融入大明(求全訂!)第三零三章 莊田賦稅還是交給五軍都督府吧第三零三章 莊田賦稅還是交給五軍都督府吧第八十一章 好人壞人第二二四章 開天闢地第一皇帝第一一三章 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第四七二章 兩線作戰第六七八章 兵臨江戶第五一七章 揚州鎮守太監衙門第三十一章 楊漣的答案第二三四章 不畏死的革新者第一七三章 大明已經不是以前的大明第三六四章 京城被收買之人的名單第一四零章 讓徐光啓試種第六二七章 誰算計了誰?第五一五章 鬧騰得越大越好第五零八章 綁架揚州轉運使第六六七章 鳳林大君第二一三章 這手下不錯(萬字求賞!)第三八五章 阮大鋮傍上崔呈秀第六九三章 在我心裡他已經是個死人了第五八六章 野心第一九八章 兵仗局第二八零章 就這實力,還想造反?第四一二章 書院在手,天下我有第一三二章 劉一璟出手(求月票!)第一一九章 掀起更大的浪第三八七章 被重用的孫傳庭(松鼠生日加更)第五七二章 震撼人心!第九十七章 傳召餘懋衡第一九九章 商人胡飛第五八三章 和林丹汗決裂第三四八章 早點簽字你好我也好第三二三章 朱由校南下到德州(盟主肥起加更)第四七七章 洗刷恥辱的一戰!第五三五章 成立揚州商會第八十三章 準備大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