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兵制革新京師軍(下)

回到秦朝當皇子

【二更完畢】

除了這些中央軍,在扶蘇手下的大秦,也開始恢復二級軍隊。//這個二級軍隊,寓意是預備、守城兵馬。這些守備軍,就組成而言,一般是府兵組成。

也就是說,平時務農。只是抽取一部分的府兵進行訓練當值,到了農閒,便集合全部,進行軍事訓練。

這些兵馬,在組建上,相當於以前大秦的郡兵。接受天子、樞密院、並不和郡尉的數重領導,接受御史臺的督查。這些兵馬,性質上屬於二線甚至三線部隊。從負責的任務來說,也只是負責本地鎮守,訓練新兵進入中央軍,以及緊急時刻進入戰場,負責城守任務。

在作戰序列上來說,中央軍是第一線,守備軍是第二線。當然,還有扶蘇的四營親衛軍,宮中宿衛軍。還有特科這個天子親軍。樞密院的文職!

其中,大軍團一般規模在十萬人左右。當然,如果面對的是攻滅楚國這樣的大國。軍團會合並其他行營軍,乃至鎮軍組成。合併建立大戰役指揮結構。這一點,扶蘇參照的是蒙恬北伐匈奴的故事。

當時蒙恬任統帥,下設前後左右中將軍。各個將軍根據作戰任務不同,領不同多寡的部。在部一下,便是和平時期維持的部曲千百屯什伍的規制了。

大軍團以下,一般就是鎮軍。鎮軍的兵力規模大約在三萬到五萬,比如銀川鎮加上週勃的兵力是四萬餘加上輔兵約莫五萬的樣子。這是兵力最多的,還有九原鎮,鎮軍規模就要少一些了,只有區區三萬。再加上因爲定北鎮即將建設完畢,故而九原鎮的軍事作用會得到減輕,這樣算起來,約莫會有一萬到兩萬不到的樣子抽調到定北鎮,震懾異族。

還比如隴西的狄道鎮,作爲咸陽西部的側翼,前期在扶蘇的指揮下,集合了銀川鎮,已經聯手教訓了一頓月氏人。而今兵馬約有兩萬餘,加上輔兵,有三萬出頭的規模。

不算鎮軍,還有蒙毅曾經以御史大夫銜掛都督晉南行營時負責的晉南行營。在扶蘇和王離在上郡河南地九原郡大打出手的時候。爲了防止晉陽受到偷襲,給扶蘇來一個圍魏救趙。

故而,扶蘇一方面命令邯鄲行營對向東負責壓制燕趙齊三國,至少也要保護住晉陽往東的安全。另一方面,面對實力極其強強勁的章邯驪山軍和實力不錯的李斯三川郡郡兵。

蒙毅,領了四個部,以及在晉陽的三個部。合起來,一起編成了晉南行營。這個在扶蘇麾下,聲名不揚的晉南行營同時還手握大秦最強大的樓船士,這些樓船士,承擔了相當大的轉運任務和對內史的襲擾任務,對王離大軍進攻晉陽攔截的任務。

故而,戰畢。扶蘇也有多次嘉獎晉南行營。同時,這也是諸行營之中,兵馬最多的一個行營。光是中央軍主力,就達到了七個部的規模。再加上輔兵,二線地方守備軍,人數規模一度達到七萬人。當然,隨着戰爭結束,南線壓力下降。整個國家軍事正常化,扶蘇着手調整戰區,重新調配軍事設置。晉南行營的兵力也減弱到而今只有五個部,依舊聯合邯鄲行營,負責對章邯、李斯的壓制。

其他的,便如邯鄲行營中央軍主力維持在三萬,加上府兵以及二線守備部隊,可用戰力達到了五萬。秣陵鎮的中央軍主力山越營,編制一萬兩千人,但一旦逼急了。呂雉可以編壯丁山越人兩萬。集合起來,也達到了三萬餘。再加上在秣陵鎮駐紮的樓船士,總兵力達到四萬餘。

粗粗一算,中央精銳軍團十萬,銀川鎮五萬,狄道鎮三萬,定北鎮兩萬,九原鎮三萬,晉南行營加上樓船士四萬餘,邯鄲行營五萬,秣陵鎮中央軍加樓船士兩萬餘。巴蜀,秦隴之地的二線守備軍五萬。整個帝國,扶蘇手下,已經控弦三十五萬之巨!

光是中央軍主力,也達到了三十萬之巨。

雖然在總兵力上,扶蘇比起東方五國尚不能佔據優勢。畢竟,光是楚國。項氏在擊敗秦嘉的時候已經兵馬十數萬。而今幾乎控制了整個國家,用着整個楚國的資源來發展自己的嫡系力量。項氏手中兵力,已經發展到精銳敢戰之兵不下五萬,總兵力十萬。

而劉邦,也在遇到項氏之後,可戰之兵超過兩萬,兵馬五萬。至於宋義,更是佔據了蒼頭軍殘部,加上召平、鄧宗以及定陶一戰逃出生天的殘部。整個兵力也有十數萬,只不過因爲派系鬥爭,內部混亂,再加上楚國國內不穩。

故而,這十數萬並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戰力。能夠被宋義如臂揮指的嫡系,也不過五萬左右。而且單論精銳,宋義根本不能和吳中子弟兵組成骨幹的項氏部曲相比。

若是不然。算起來,整個楚國的兵力已經和扶蘇中央軍主力相平。而更不用說,燕趙齊加起來,也有個二三十萬兵力了!之前被章邯辛苦滅掉的魏國,更是帶甲之兵十萬。

同樣,也正是因爲章邯拼着損失不小滅掉魏國後已經成了疲兵傷兵,主力的整體實力下降,這纔會被東阿一戰擊敗。

如是換剛剛穿越那會的扶蘇,的確會絲毫不吝惜兵力,不顧念民生,四十萬大軍頃刻之間舉國東征。用雷霆手段掃蕩一切,殺項羽,誅劉邦,滅田榮斬田氏。碾壓燕趙!

這樣下去,扶蘇勝面的確不小,至少超過了五成。可代價卻是扶蘇不可以承受之高昂,那意味着,扶蘇至少要付出二十多萬甚至三十萬將士的傷亡。整個中原,山東之地一大半要打成白地!

別以爲不是死三十萬人就高興了,對於帝國而言,傷兵有時候遠遠比戰死者更加恐怖。因爲扶蘇的軍隊福利體系下,傷兵是要奉養的,一次性接受十萬戰死十數萬傷殘,光是爲了對付這極其龐大的軍費,就能夠讓蕭何吐血三升而死。

而且,除非削減福利,甚至取消福利。不然,短時間驟然地冒出如此之多的負擔。將成爲帝國不可承受之重。再者,一旦進行四十萬規模的大戰,甚至連綿長達數年的大戰。

整個帝國的稅賦,無論扶蘇怎麼想減免,怎麼想着減輕民衆負擔。也會不可避免地大幅度上升,也許平攤到十數個郡縣的壓力會小些,但也絕對會再一次淪落得民生凋敝,國家殘破!

到那時,可能皇家馬車連個八匹顏色一摸一樣的馬都找不出。帝國的經濟,將遭受毀滅性的打擊!而那時,恐怕西北方的月氏人甚至匈奴人已經成長成了中原帝國難以面對的強大敵人。

就如漢初時漢朝面對北方匈奴一般,用了整整西漢最鼎盛的數十年,這纔將北方變換減輕,匈奴人的遺禍,甚至到東漢都沒有落下。更不用提,東漢三國內戰後,漢人死了千萬,胡人由此坐大。五胡亂華……嗚呼哀哉!

“王上!”李左車看着扶蘇檢閱着騎卒發呆,小心翼翼地過來輕喊了一聲。

扶蘇臉上的表情重歸生動,哦了一聲,道:“李愛卿?”

“王上,該檢閱全軍了!”李左車提醒道。

扶蘇點點頭,步入校場高臺。看着真正十萬列隊入場的大軍,十萬大軍啊。以一個曲一個方陣來計算,就是整整六十七個方陣。這一個曲方陣就約莫橫豎將近十丈。

而今,十萬大軍盡在扶蘇眼底。看着這副場面,扶蘇胸中狠狠吸進了一縷清新涼意,吐出去,道:“京師衛戍軍,即日起,正式組建完畢。你們的表現,讓寡人頗爲滿意。用了帝國千萬戶稅賦供養的你們,沒有給寡人丟臉。沒有讓帝國的稅賦白白花費!”

“養軍千日用在一朝!”扶蘇轉眼又道:“爾等,可用否?”

“願爲天子效死!”校場內外,十萬將士,自贏忠以下將官,齊齊拜服,齊聲高吼。

扶蘇伸手輕輕一按,全軍聲音平復。

扶蘇有些陶醉於這種掌控的美妙,這就是權勢的滋味!

看着一干大軍,道:“全軍備戰,大秦……必勝!”

“大秦必勝!”

“大秦必勝!”

……

全軍怒吼,聲若雷霆。這一刻,蟄伏已久的扶蘇再一次朝着東方六國餘孽,再次出手!

“此次任務,是快速通過函谷關。將京師軍團給我在保持戰鬥力的基礎上,用最快的速度到達三川郡,給我平定三川郡亂局!”扶蘇看着地圖,重重按在了函谷關的位置上。

說罷,又一手按住晉南黃河,道:“晉南行營和邯鄲行營給我聯動此來,此次,我不希望章邯再能插手過來。同樣,我也不想再漏掉任何一個餘孽在外!”

“諸將,可有聽明白?”扶蘇目視衆人,神色嚴肅。

“明白!”衆將官齊聲高喝。

我聽着沒有力氣,扶蘇掃視衆人,一股子壓力徒然爆發。

此刻,衆將官將全身力氣爆發出來,高喝道:“敢不效死!”

“諸君,祝福你們!”扶蘇用玉璽重重在一張錦帛上按下,這一刻,大秦的國家機器再次高速運轉起來!

第29章 傾伏衆將陷蒙營(上)第62章 河南風捲曹參入(下)第98章 項氏北上初破局(上)第24章 刺秦欲成霸業始(上)第17章 一朝翻起風雲蕩(上)第66章 有女故人遠方來第65章 戰火後勤帥難安(下)第91章 劍斬王逄解朔方(上)第26章 義子義女誰爲父(下)第62章 河南風捲曹參入(下)第108章 吾當有所爲第95章 北疆變局亂咸陽(上)第81章 車兵鳴奏末代曲(上)第42章 縱橫風雲天下變(下)第116章 斷後回馬槍第23章 以快打快驚草蛇(上)第96章 破局之進擊第28章 國殤秦曲戰歌烈(上)第28章 國殤秦曲戰歌烈(上)第90章 天子鼓聲定鼎時(上)第52章 晉之故事下克上第12章 公子百智有一失(上)第39章 項氏威權貫楚國(上)第70章 九原衆生夜捧雪(上)第50章 天予弗取受其咎(下)第90章 天子鼓聲定鼎時(上)第41章 問計蕭何 暴怒陳澶卷終章呂家有女要當官二第53章 先入彭城者爲王第7章 公子一言驚四座(下)第2章 焚書坑儒 焚書坑術卷終章絕地中生路黃河首更送達大結局第12章 單騎入山 如水旖旎第43章 函谷一破震天下(上)第49章 選賢任能第104章 巧言歸民心第27章 刺痛第35章 影帝胡亥新書最新通知第73章 令尹將軍敗敖倉(下)第54章 韓信發威圍項羽第18章 官人來做偷兒事(上)第41章 城內煙塵城外聲第16章 青山上踏青,字謎中趣字第25章 秦歌一曲戰洛陽(上)第76章 病重託付嶺南事(下)第38章 莫再負人第87章 龍旗變換固原城(上)第96章 指鹿爲馬亂真假(下)第81章 復國謀大業第58章 加薪加費齊山呼第27章 或許緣定胭脂駒第93章 怒喝戈起箭若雨第100章 王離身死指南路(上)第24章 刺秦欲成霸業始(下)第61章 狄道哪處平第34章 掐頭打尾腹中空第23章 陳留陷落京亮劍(下)第21章 彼可取而代之也(下)第108章 吾當有所爲第82章 百里兵鋒萬卒歿(下)第48章 田租口賦愁白首(下)第29章 誰的玲瓏女兒心(下)第14章 箇中微妙第46章 自毀長城入范陽(上)第74章 壽辰藏劍光第37章 此較藝吾等不服第24章 追得伊人凌堅城(上)第38章 廢約重定封天下(下)第10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上)第22章 兵臨滎陽三川亂(上)第89章 寡人劍鋒天下易(下)第32章 查抄紀家 季福來投第39章 莫測風雲莫測心(上)第32章 兵鋒突起紛紛囂(下)第37章 遺詔一出誰監國(下)第30章 揮師北上生一計(下)第12章 妾身擬將身相許(上)第2章 誰知帝王心第66章 有女故人遠方來第95章 北疆變局亂咸陽(下)第71章 陰差陽也錯第1章 徒然崩亂國紛擾(下)第108章 吾當有所爲第60章 贈書蒲鑫,報復第89章 新甲柔情去阿房(上)第26章 義子義女誰爲父(上)第93章 大河兩岸勝負事(上)第23章 陳留陷落京亮劍(上)第55章 陰雲欲摧城第22章 兵臨滎陽三川亂(上)第28章 膚施怪事 煮茶談心第46章 倒行逆施窮匕現(下)卷終章黑衫齊地不善客下第98章 自古梟雄常多疑第34章 兩虎相爭騎軍搏(下)第13章 小已忍或失虞姬(下)第34章 兩面夾擊誰爲難(上)
第29章 傾伏衆將陷蒙營(上)第62章 河南風捲曹參入(下)第98章 項氏北上初破局(上)第24章 刺秦欲成霸業始(上)第17章 一朝翻起風雲蕩(上)第66章 有女故人遠方來第65章 戰火後勤帥難安(下)第91章 劍斬王逄解朔方(上)第26章 義子義女誰爲父(下)第62章 河南風捲曹參入(下)第108章 吾當有所爲第95章 北疆變局亂咸陽(上)第81章 車兵鳴奏末代曲(上)第42章 縱橫風雲天下變(下)第116章 斷後回馬槍第23章 以快打快驚草蛇(上)第96章 破局之進擊第28章 國殤秦曲戰歌烈(上)第28章 國殤秦曲戰歌烈(上)第90章 天子鼓聲定鼎時(上)第52章 晉之故事下克上第12章 公子百智有一失(上)第39章 項氏威權貫楚國(上)第70章 九原衆生夜捧雪(上)第50章 天予弗取受其咎(下)第90章 天子鼓聲定鼎時(上)第41章 問計蕭何 暴怒陳澶卷終章呂家有女要當官二第53章 先入彭城者爲王第7章 公子一言驚四座(下)第2章 焚書坑儒 焚書坑術卷終章絕地中生路黃河首更送達大結局第12章 單騎入山 如水旖旎第43章 函谷一破震天下(上)第49章 選賢任能第104章 巧言歸民心第27章 刺痛第35章 影帝胡亥新書最新通知第73章 令尹將軍敗敖倉(下)第54章 韓信發威圍項羽第18章 官人來做偷兒事(上)第41章 城內煙塵城外聲第16章 青山上踏青,字謎中趣字第25章 秦歌一曲戰洛陽(上)第76章 病重託付嶺南事(下)第38章 莫再負人第87章 龍旗變換固原城(上)第96章 指鹿爲馬亂真假(下)第81章 復國謀大業第58章 加薪加費齊山呼第27章 或許緣定胭脂駒第93章 怒喝戈起箭若雨第100章 王離身死指南路(上)第24章 刺秦欲成霸業始(下)第61章 狄道哪處平第34章 掐頭打尾腹中空第23章 陳留陷落京亮劍(下)第21章 彼可取而代之也(下)第108章 吾當有所爲第82章 百里兵鋒萬卒歿(下)第48章 田租口賦愁白首(下)第29章 誰的玲瓏女兒心(下)第14章 箇中微妙第46章 自毀長城入范陽(上)第74章 壽辰藏劍光第37章 此較藝吾等不服第24章 追得伊人凌堅城(上)第38章 廢約重定封天下(下)第10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上)第22章 兵臨滎陽三川亂(上)第89章 寡人劍鋒天下易(下)第32章 查抄紀家 季福來投第39章 莫測風雲莫測心(上)第32章 兵鋒突起紛紛囂(下)第37章 遺詔一出誰監國(下)第30章 揮師北上生一計(下)第12章 妾身擬將身相許(上)第2章 誰知帝王心第66章 有女故人遠方來第95章 北疆變局亂咸陽(下)第71章 陰差陽也錯第1章 徒然崩亂國紛擾(下)第108章 吾當有所爲第60章 贈書蒲鑫,報復第89章 新甲柔情去阿房(上)第26章 義子義女誰爲父(上)第93章 大河兩岸勝負事(上)第23章 陳留陷落京亮劍(上)第55章 陰雲欲摧城第22章 兵臨滎陽三川亂(上)第28章 膚施怪事 煮茶談心第46章 倒行逆施窮匕現(下)卷終章黑衫齊地不善客下第98章 自古梟雄常多疑第34章 兩虎相爭騎軍搏(下)第13章 小已忍或失虞姬(下)第34章 兩面夾擊誰爲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