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改田爲桑,百姓無活路?

徐處仁、唐恪和周朝三位輔國宰臣屁顛屁顛就跑來了。

跑來之前,王奎安已經悄悄給他們通了信。

於是三個人不約而同在心裡將劉彥宗臭罵了一頓。

但還是要硬着頭皮去見皇帝啊。

這改田爲桑是國策,朝廷缺錢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了,大型商業也是天子堅決要執行的戰略。

但百姓死活,也是天子堅決要關注的事情。

所以說啊,這事……

三個人同時一致在想:要找替罪羊了。

這替罪羊倒是好找,下面一撈一大把,唐恪擔心的是,真的延緩了改田爲桑的政策後,絲綢的生產原料供應不上,他的任務完成不了。

唐恪的任務完成不了,徐處仁的任務當然也就完成不了。

政事堂的任務完成不了,周朝今年的財務賬目就不好看,不好看當然要被皇帝追究。

所以啊,這三個人現在不約而同達成了一致:必須改!

當三人到的時候,皇帝正穿着一身白衫,帶着帽子,坐在湖邊垂釣。

“微臣參見陛下。”

“徐處仁,你給朕說說明州改田爲桑的事。”

趙桓的聲音平靜如水,但徐處仁心中卻如履薄冰。

皇帝才二十五歲,但帝王的氣息卻已經日益內斂,一些情緒也快要到收放自如的地步了。

“回稟陛下,明州山川與平原交接,氣候溼潤,有田二十萬畝,與杭州渡口相去不遠,最合適做桑植之地。”

徐處仁從兩點來選擇了這個地方:一是運輸成本上,二是時間成本上。

實際上,唐恪還在明州劃定了秀坊,要在那裡也建立一個規模不小的秀坊,與杭州的秀坊形成分庭抗禮的局勢,這樣纔有活力。

這一切看起來都沒有問題,非常合理。

至少站在他們這個高度來看這些事情,都沒有問題。

說給皇帝聽,也有足夠的理由讓皇帝滿意。

但是,這政策落下去,便有下面的人爲了立功,爭先恐後要將事情儘快拿下來。

快到什麼程度呢?等不及的程度,彷彿今天這田不全部改了,明天他們的烏紗帽就不保了。

這種現象也是好事,足以說明趙桓領導的新班子做事夠積極夠快。

但所有的事,不是積極,也不是快,就能辦好。

而下面的人辦了這些事,態度也沒有問題,上面的人還不能隨便批評,要不然寒了心,以後誰幹活?

所以這中間就需要有人出來拿捏一個度了。

古代也有立項的管理方法,例如北伐的時候,趙桓任命种師道爲河北與河東宣撫使,相當於臨時組建了一個項目小組,种師道是小組的組長,擁有名義上的最高指揮權和監督權。

但這種管理方法不常見,至少一些日常的事物上不會用。

趙桓道:“嗯,你說的有道理!”

徐處仁心中微微緩了一口氣。

趙桓接着道:“明州百姓告狀到東京城了,自古百姓好和事,能夠和和氣氣說話的,他們不會輕易鬧事,但凡有口飯吃,他們就心滿意足了,現在顯然是不讓人活了。”

皇帝這句話剛說完,謝大海已經急奔而來:“陛下,南方有急報。”

趙桓一隻手拿着魚竿,一隻手接過謝大海呈上來的信,看完之後,遞給了唐恪。

唐恪一看,當場面色大變。

這正是杭州知府胡玉的信,上面寫着明州知州孫良全徵調廂軍,對明州百姓施行強制售賣良田!

這孫良全是正是唐恪的人,而胡玉則是徐處仁的人。

胡玉在新開頭高度稱讚了天子的改田爲桑的國策,但隨即又惡狠狠同批了孫良全仗着有人撐腰,胡作非爲!

這個撐腰的人自然就是當朝的參知政事、商部尚書唐恪了。

剛纔一起來的路上,唐恪和徐處仁還站在一條線上,打算共同支撐下去。

但現在徐處仁的人,毫不講情面就一刀子捅上來了。

還站個屁的一條線上!

而且,之前趙桓還私下問過唐恪,這南方的改田爲桑的事進展如何。

唐恪說一些都進展順利,那現在這封奏疏顯然是在打唐恪的臉。

唐恪面色微微一變,強裝鎮定道:“陛下,康王的市舶司那邊剛剛已經確定要與日本、朝鮮、三佛齊,交趾、占城、真臘(柬埔寨)、蒲甘(緬甸)、勃泥(加裡曼丹北部)、在闍婆、大食,甚至層拔(黑人國之意,在非洲中部的東海岸)簽訂交易,三年之內,需要六十萬匹絲綢。交易錢數高達一億二貫。”

他如此一說,一邊的劉彥宗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如此錢數,難怪唐恪的人要破不忌憚改田爲桑。

絲綢這東西在趙桓登基之前,算是大宋硬通貨,但趙桓現在對大宋的金融進行改革,在未來,絲綢會作爲最常見的一種商品來售賣,並且隨着絲綢產量的不斷提高,價格會越來越低。

但是,售賣到海外的絲綢,卻賣出了天價。

就像後世的蘋果手機,在美國本土的價格,與在中國大陸的價格是完全不一樣的。

絲綢在海外諸國,是貴族的象徵。

一億二千貫!

趙桓是知道這件事的,所以在這件事上,他也沒有立刻就問罪唐恪。

若是單純問罪了,以後誰還願意接改田爲桑這個攤子?

”朕知道,朕找你們來,不是聽你們解釋的,朕想聽怎麼解決?”

一邊的劉彥宗道:“陛下,前來告狀的百姓說,當地的官府與富商勾結一起,故意壓低價格,富商只願意出六貫錢買一畝地。”

“六貫?”趙桓的臉沉下來了,“周朝,你給朕說說,明州的米價現在多少?”

“回稟陛下,明州現米價爲二貫一旦。”

趙桓放下魚竿,站起來,走到涼亭,倒了一杯茶:“明州每個百姓平均擁有田地多少畝?”

“回稟陛下,經過陛下在南方的清掃,每個百姓名下平均有一畝半的地。”

“如此說來,百姓將地都賣了,能賣四旦半的糧食,之後就無地了,唐恪,你的秀坊,又能解決多少人的溫飽?”

這下問得大臣們都不說話了,如此問題便嚴重了,難怪明州百姓都來京城告狀了。

徐處仁道:“陛下,臣以爲,還需將胡玉和孫良全這二人傳喚入京,當面問清楚。”

“準!”

第六十三章朕的大宋還需要你們!第四百九十一章破城戰第三百五十九章新航線前夜(四千字)第一百九十章漢奸!諜戰!第三百四十九章趙官人的私人商社?第五百四十章崇國公的心思第二百八十八章鐵血西軍!誓滅仁多保忠!第八十八章海貿可圖第四百一十章滿朝皆驚第五百零六章千刀萬剮第六十五章那官家要不現在臨幸一下臣妾?第一百八十章朕倒要看看是哪些人要謀害朕!第二百五十九章應天書院案第二百九十九章大宋最強神武第二百八十九章鐵血與柔情,國仇家恨第四百一十章滿朝皆驚第八十六章下任務第二百三十三章勁爆的消息第四百八十章維穩戰局第五百四十八章炮轟廣州城第四百八十章維穩戰局第四百一十一章圍殺蒙兀人第四百四十三章炮轟凌牙門第六百七十五章號角連營,漢家雄師渡河!第三百四十三章天災和人禍!(八千字大章)第二十四章朕願意砸大把銀子在軍器監第四百零七章封狼居胥!第三百一十四章兵臨興慶府,大宋將帥們欲抓狂!第十六章人心第六百七十五章號角連營,漢家雄師渡河!第四百七十二章宋軍細作第一百二十五章一律打入死牢第五百七十七章歪主意第四百六十章權力的明爭暗鬥第二百八十九章鐵血與柔情,國仇家恨第六百一十八章遼國皇帝耶律大石第一百七十六章大宋的金融危機第二百三十八章長安城出了逆賊!第四十六章黎城大捷!第六百六十四章踏平青山,越過荒野第七章五朝門前斬宰相第四百四十七章分封南海,拿親王開刀第一百二十五章一律打入死牢第六十五章那官家要不現在臨幸一下臣妾?第四百零三章臨陣脫逃者,殺無赦!第五百二十三章君臣情誼第三百四十一章皇帝的局第四百八十六章西線決戰第九十章賜死肅王第四百零四章馳援北線!第七十一章銅人跪像第二百五十四章新舊學之爭起!靖康二年年終彙報!第五百八十三章大宋的底氣第二百七十七章處決王家第四百七十章對對對!我們是來投誠的!第六百八十二章皇帝迴歸第六百七十三章後方的廝殺第三百六十七章宗室的命運之變第二百九十七章鐵鷂子反擊第二百九十三章皇帝兵臨城下!第三百章傳承的力量第一百二十八章渣渣韓世忠和精銳淮陽軍?第八十一章滿朝皆言斬?第二百零四章笑裡藏刀!坑死自己人!(今日更新不設上限)第三百四十九章趙官人的私人商社?第三百零一章中軍挺進邊境,五軍伐夏!第三百六十四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三百四十九章趙官人的私人商社?第一百九十五章挑撥加劇金國內部矛盾!第十二章朝堂殺大學士第二百七十一章整個河北的流寇都在追韓世忠?第五十二章兩軍風騷的書信往來!第六百一十四章唐恪的建議第二百九十八章神武軍的鋼鐵意志!第七十六章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七百零六章羅馬城該易主了第五百六十六章美好生活它不香麼第六百一十五章激動的趙桓第一百七十七章交子的保值費?第三百二十二章危機潛伏第一百三十五章糧價第二百六十章徹查四大書院第二百九十八章神武軍的鋼鐵意志!第三百零二章伐夏戰略第一百七十二章軍隊裝備第五百七十二章命要緊第二百三十章大宋西軍第二十八章目標是李綱?第四百二十九章隴右淪陷,鐵血宋軍圍殺拜不花第二百三十二章活着不好嗎?第四百三十四章拳頭纔是硬道理!第二百三十二章活着不好嗎?第四十九章完顏宗翰想議和?第四十四章天子親上陣第一百零六章押解京師第九十七章太學生逼宮第一百零二章儒生案?第五百章撤兵第六百七十三章後方的廝殺第六百七十七章撕裂的中線
第六十三章朕的大宋還需要你們!第四百九十一章破城戰第三百五十九章新航線前夜(四千字)第一百九十章漢奸!諜戰!第三百四十九章趙官人的私人商社?第五百四十章崇國公的心思第二百八十八章鐵血西軍!誓滅仁多保忠!第八十八章海貿可圖第四百一十章滿朝皆驚第五百零六章千刀萬剮第六十五章那官家要不現在臨幸一下臣妾?第一百八十章朕倒要看看是哪些人要謀害朕!第二百五十九章應天書院案第二百九十九章大宋最強神武第二百八十九章鐵血與柔情,國仇家恨第四百一十章滿朝皆驚第八十六章下任務第二百三十三章勁爆的消息第四百八十章維穩戰局第五百四十八章炮轟廣州城第四百八十章維穩戰局第四百一十一章圍殺蒙兀人第四百四十三章炮轟凌牙門第六百七十五章號角連營,漢家雄師渡河!第三百四十三章天災和人禍!(八千字大章)第二十四章朕願意砸大把銀子在軍器監第四百零七章封狼居胥!第三百一十四章兵臨興慶府,大宋將帥們欲抓狂!第十六章人心第六百七十五章號角連營,漢家雄師渡河!第四百七十二章宋軍細作第一百二十五章一律打入死牢第五百七十七章歪主意第四百六十章權力的明爭暗鬥第二百八十九章鐵血與柔情,國仇家恨第六百一十八章遼國皇帝耶律大石第一百七十六章大宋的金融危機第二百三十八章長安城出了逆賊!第四十六章黎城大捷!第六百六十四章踏平青山,越過荒野第七章五朝門前斬宰相第四百四十七章分封南海,拿親王開刀第一百二十五章一律打入死牢第六十五章那官家要不現在臨幸一下臣妾?第四百零三章臨陣脫逃者,殺無赦!第五百二十三章君臣情誼第三百四十一章皇帝的局第四百八十六章西線決戰第九十章賜死肅王第四百零四章馳援北線!第七十一章銅人跪像第二百五十四章新舊學之爭起!靖康二年年終彙報!第五百八十三章大宋的底氣第二百七十七章處決王家第四百七十章對對對!我們是來投誠的!第六百八十二章皇帝迴歸第六百七十三章後方的廝殺第三百六十七章宗室的命運之變第二百九十七章鐵鷂子反擊第二百九十三章皇帝兵臨城下!第三百章傳承的力量第一百二十八章渣渣韓世忠和精銳淮陽軍?第八十一章滿朝皆言斬?第二百零四章笑裡藏刀!坑死自己人!(今日更新不設上限)第三百四十九章趙官人的私人商社?第三百零一章中軍挺進邊境,五軍伐夏!第三百六十四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三百四十九章趙官人的私人商社?第一百九十五章挑撥加劇金國內部矛盾!第十二章朝堂殺大學士第二百七十一章整個河北的流寇都在追韓世忠?第五十二章兩軍風騷的書信往來!第六百一十四章唐恪的建議第二百九十八章神武軍的鋼鐵意志!第七十六章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七百零六章羅馬城該易主了第五百六十六章美好生活它不香麼第六百一十五章激動的趙桓第一百七十七章交子的保值費?第三百二十二章危機潛伏第一百三十五章糧價第二百六十章徹查四大書院第二百九十八章神武軍的鋼鐵意志!第三百零二章伐夏戰略第一百七十二章軍隊裝備第五百七十二章命要緊第二百三十章大宋西軍第二十八章目標是李綱?第四百二十九章隴右淪陷,鐵血宋軍圍殺拜不花第二百三十二章活着不好嗎?第四百三十四章拳頭纔是硬道理!第二百三十二章活着不好嗎?第四十九章完顏宗翰想議和?第四十四章天子親上陣第一百零六章押解京師第九十七章太學生逼宮第一百零二章儒生案?第五百章撤兵第六百七十三章後方的廝殺第六百七十七章撕裂的中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