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學宮選賢 相中出子孟宛

其實魏嗣之前因爲戚嬪的話,雖然生了氣,但是氣消了後,想了想,夜是該去看望王后了,只是沒有理由去,怕顯得尷尬而已。

現在有了這讓其幫自己審查這求賢令的理由,內心自然是激動不已了。

不一會,魏嗣與張孝來到了王后寢宮大門外,這時天色早已經暗了下來,魏嗣便讓張孝去敲了幾聲門,只聽裡面一清脆女子聲音詢問着:

“是誰?是誰在外面敲門呢?”

魏嗣自己挺的清楚這聲音是誰的了,乃王后衛姬身邊的兔女聲音了,便親自走到門前,對着裡面大聲說了句:

“是寡人,寡人想來看看王后,兔兒你趕緊過來開門吧!”

只聽裡面傳來了兔女激動的聲音:

“王后娘娘……貓妹,大王來了,大王終於來看王后您了!”

馬上殿門就被緩緩打開了,王后衛姬披着一件棉襖出現在了魏嗣面前。

魏嗣一眼望去,發現衛姬似乎比以前蒼老了不少,連額頭上似乎都出現了一絲皺紋,正要開口時,王后衛姬拉了拉魏嗣衣袖:

“夫君,您趕緊進來吧,外面天氣這麼冷,別凍着了!”

魏嗣就這樣被王后衛姬拉入其榻上坐了下來。

倆人此刻眼神都各自望着對方,卻不知道該如何開口一般,只聽一旁張孝說了句:

“大王,您此番不是來向王后娘娘詢問求賢令書寫之事嗎?”

魏嗣這時纔想起來這等大事,趕緊從張孝手中接過書簡,在衛姬面前打開了來,說道:

“夫人,這求賢令寡人也是第一次書寫,實在不知裡面規則那些該如何去定,而宮中現在只有你能通文墨,可否與寡人一起探討一番?”

衛姬接過魏嗣手中書簡,露出了一絲笑意:

“我還以爲夫君您有什麼大事來找小君呢?原來就是寫個求賢令啊,讓小君我先瞧上一眼吧!”

衛姬便把魏嗣這份求賢令從前到後細看了一番後,說了句:

“夫君,您這求賢令寫的挺不錯的,不過這字體有些卻與我們魏國文字有些偏差,更似周秦文字!”

說完便對一旁兔女說道:

“兔兒去重新找一卷簡書來,我要替大王重抄一遍!”

魏嗣對周秦小篆文字自然是熟悉無比了,但是對三晉文字,雖然能認得出,但是卻不善於書寫,其實也只會批公文時一直用的那幾個字。

不一會,衛姬就替魏嗣重新把這求賢令抄了一遍,遞迴給了魏嗣:

“夫君,小君替您重新擬好了,您先看看可否!”

魏嗣接過衛姬抄寫的書簡,看了一遍,發現衛姬寫的篆書字跡秀麗無比,卻又凸現了魏書的大氣磅礴,便對其豎了個大拇指:

“夫人,您這書法果然非同一般!”

衛姬望着魏嗣露出了久違的燦爛笑容:

“夫君,您這說哪裡話呢?只有大王您有時間,一樣也可以像小君這般寫出好字的!”

衛姬這時主動伸手過來抓住了魏嗣的手:

“夫君,小君聽宮人說大王您每日都是秉燭至半夜才睡,今日天色也這麼晚了,就在小君這住上一晚吧!”

魏嗣這時發現旁邊似乎有輕笑聲傳來,便轉身一看,發現張孝、兔女、貓女三人正望着自己與衛姬,捂着嘴在偷笑,便對三人說了句:

“你們在笑什麼?還不趕緊出去,別在這打擾我與夫人的雅興了!”

三人趕緊匆忙的替倆人關上宮門,出去了守門了。

魏嗣轉回身與衛姬握着手,相視了起來,倆人也開始情不自禁的靠近在一起,擁抱着親吻了起來。

魏嗣自然還是那個熟悉的感覺,或許是久別勝新歡吧,倆人也如新婚燕爾般,如膠似漆的纏綿了起來,那般瘋狂,那般無所拘束,直到疲憊,進入了夢鄉。

魏嗣發佈了求賢令一週後,從各國絡繹不絕來到大梁的遊子學士們,已經使得整個大梁城瞬間變得水泄不通了。

這人魏嗣在陳軫陪侍下,親自來到大梁學宮開始考察這些列國來的遊子士人們。

魏嗣也給這次考察定了個規矩,便是經過學宮的考官初步刪選後,選出一百名最有學識的學子,然後分所十批,每批十人,可以來到魏嗣面前親自回答魏嗣問題,若能讓魏嗣滿意,便留在學宮內,等待日後魏嗣的任命。

不一會,第一批學子首先走了進來。

魏嗣一一打量了一番這羣學子後,便對着衆人說道:

“寡人現在有個問題想問諸位,爾等一一作答便是!”

這些學子異口同聲說道:

“請大王出題便是!”

魏嗣便說道:

“好,寡人給你們的題目就是想問諸位,若寡人的魏國想稱霸天下,下一步該如何走?”

第一個走出來的叫莫齊的學子首先答道:

“大王,我們魏國若想稱霸天下,那必須先以仁治國,國家強大了,那自然就能成就霸業了!”

魏嗣用手示意了一下,旁邊張孝會意的說道:

“下一個!”

第二名叫徐工的學子明顯見到魏嗣顯得十分緊張:

“大……大……王,我們魏國想稱……稱霸天下,當……當然得先使得百姓富裕了!”

魏嗣心裡不禁說了句:

“這不廢話嗎?”

便示意下一位了。

結果這第一批的十人,每一個能讓魏嗣滿意的,接着到了第二批。

魏嗣便詢問:

“如果寡人現在派你等去出使齊國,你等會如何是好?”

一個叫做胡孫尺的年輕人首先搭着:

“若大王您讓臣出使齊國,那臣將不願前往,寧願被大王以違抗君命而處死!”

魏嗣有些好奇的看着這胡孫尺:

“你爲何寧願死都不願前往齊國呢?”

胡孫尺答着:

“因爲臣就是出生於齊國,齊國以前的丞相田忌殺了我全家老小,臣憎恨齊國,所以寧願死也不願意前往齊國去!”

魏嗣說道:

“可是出使齊國是寡人賜予你的良機,你把握好了,可是能一飛沖天的?”

胡孫尺回着:

“臣寧願不要這等良機,臣只想堅守住自己的本性。”

魏嗣自然也喜歡這種人了,便說了句:

“好,你留下吧!”

胡孫尺趕緊跪下感謝起了魏嗣。

不一會就到了一個叫司馬由的學子回答了,只聽這司馬由說着:

“大王,若您讓臣出使齊國,臣當然是求之不得了!”

魏嗣詢問着:

“爲何是求之不得呢?”

司馬由回着:

“齊國乃東方大國,國力強盛,民衆富庶,若得得到出使齊國這等好機會,臣一定藉機沿途學習齊國好的事物,然後把其記錄下來,帶回給我們魏國,好讓魏國也能從此得到提升!”

魏嗣很是滿意:

“好,不錯、不錯,你留下吧!”

緊接着第三批、第四批沒有一個能讓魏嗣滿意的,直到第五批,一個叫西子的年輕人。

魏嗣便問:

“如果寡人有兼併列國之心,那現在寡人第一個該攻打的國家是哪國呢?”

只聽這西子回着:

“當然是衛國了,衛國雖乃商湯之後,曾經也乃是周室最大的諸侯國,可惜其歷任君主皆治國無方,導致衛國如今只剩二十餘城的彈丸之地,曾經也是我們魏國的蕃屬國,攻打衛國也損耗不了多少國力。”

魏嗣聽這西子說要攻打衛國,不禁又想起了王后衛姬,自己與其昨晚重溫的那些事了。

西子說完,見魏王久久不說話,便詢問着:

“大王,臣是否也可以離開了?

魏嗣反應回來後,說了句:

“你說的對,我們魏國若想兼併天下,衛國自然是首先要拔掉的了,你留下!”

到了最後一批學子,魏嗣便也問着最後一個問題:

“如果我們魏國要重新改革,該當如何改呢?”

只聽第一位叫做孟宛的學子回着:

“若我們大魏要改革,那首當其衝的便是要改革軍隊了!”

魏嗣又問:

“那你覺得我們魏國軍隊該如何去改呢?”

孟宛回着:

“大王您兩年多前創立了以貧苦百姓壯丁爲基,主軍功賞罰的魏莽卒,伐宋、伐齊兩場戰役使命名聲雀立,河西一戰更是使得魏莽卒已經正式取代了,如今只會養尊處優,拿着高薪卻作戰膽怯的魏武卒地位,而至今我們魏國還是武卒與莽卒並存,這樣實在不利於大王您日後的征伐天下之舉!”

魏嗣露出了笑意:

“那依你之間,寡人該取消掉這些養尊處優,且作戰膽怯的魏武卒了?”

孟宛說着:

“魏武卒自吳起將軍創立至今,已立軍近八十年了,取消恐怕會引起將士們的不滿,引發兵嘩的,所以臣建議把魏莽卒與魏武卒合併,照用之前魏武卒番號,而魏武卒之前老兵依舊享受曾經俸祿,但是之後新進兵員全按魏莽卒軍功制來計算,若魏武卒老兵想博得爵位,也可以自願向上級將軍申請取消已有的高薪,去戰場上殺敵,以博得爵位。”

魏嗣聽完孟宛之言,很是讚賞的說了句:

“好……說的好,寡人爲此時一直煩心了許久,今天終於有孟宛先生您替寡人解了憂。”

孟宛這時也十分興奮的跪在了魏嗣面:

“多謝大王賞識,我孟宛以後一定會竭盡全力爲大魏效勞的!”

孟宛留下後,後面一個名爲出子的年輕人走到了魏嗣面前卻久久不說話。

魏嗣看了一眼這出子:

“你是回答不了寡人問題嗎?“

待魏嗣正要示意它離開時,這出子終於開口了:

“大王,您想問我們大魏該如何改革,臣覺得,您可不能像現在對待我出子這般着急的要把臣攆出去,以這樣的形式來改革是行不通的!”

魏嗣輕輕一笑:

“寡人只是想問問你等改革之法,你卻認爲寡人太過心急,你這完全是驢頭不對馬嘴嘛,下一個吧!”

這出子馬上說道:

“大王,不可,您發了求賢令,本來今日就是來選賢的,您怎能這般情急,不分青紅皁白的就把我們這些賢人攆出去呢?”

魏嗣望着這出子輕笑了一下:

“好,那寡人倒想知道你如何能稱作賢人?”

出子問着:

“大王您不是詢問我們大魏該如何改革嗎?”

魏嗣點了下頭:

“是的!”

出子又說道:

“那歷來哪次改革不都是經歷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之久,不是嗎?”

魏嗣應了句:

“是!”

出子用手往西指了指:

“就拿四十年前的秦國商君改革來說吧,商君入秦後,連續發了三道改革令,結果全無成效,無怪乎秦國宗親把持朝政,商君縱使有心也是無力,是嗎,大王?”

魏嗣倒有些對着出子另眼相看了:

“你說得對!”

出子繼續說道:

“秦國真正能施行改革,乃是因爲剔除了宗親之權,用嚴刑峻法的方式對待所有人乃至其君侯,但是把權利全部集中在了君侯一人身上,又改革田制、軍功制等使得不再有混吃等死之人,但是也使得秦國百姓貧乏,已至經常飢不飽食,這等改革之法,我們大魏不可取。”

魏嗣便問:

“那我們大魏又爲何不可取秦法呢?”

出子答着:

“因爲一個國家想要強大,百姓是最應該富足的,而秦國窮了百姓,富了國家,這等改革雖然一時能強大自己,但其百姓終究是無法忍受,遲早會起來反抗的,到時候國將不復。”

魏嗣也沒想到這出子居然如此有遠見,能說出這等話來,便問:

“那不知道先生您的改革之策,怎麼才能讓百姓富足起來呢?”

出子說道:

“第一,我們魏國必須得剔除那些繁雜的官員,把那些三代以內的功勳子弟田產全部收回,重新分配給百姓,讓百姓家家都有田,保證其衣食和國家的田稅收入!”

出子這話一出,旁邊隨行魏嗣而來考察賢才的官員們,皆怒視起了這出子。

這出子似乎並不懼怕,依然繼續說着:

“其二,便是減少宮室用度,臣聽說大王您的魏宮每年消耗的錢財居然與我們魏國征伐天下的軍隊們的用度相當了,超過了一千萬釿,這樣怎麼能讓我們魏國的軍士門用心在外面征戰呢?”

魏嗣這時也是愣住了,畢竟自己也不知道宮中用度居然如此之巨,居然與在外作戰的軍隊一年用度相當了,便問道:

“先生,你又是如何知道寡人宮中每年用度的?”

出子指了指魏嗣身後一管理財務的官吏:

“大王,您這就得問子期大人了!”

第一百三十章 拒楚之無禮 憤然領兵伐宋第二百四十二章 鄭袖亂楚 子蘭代王第一百六十九章 烽火戲諸侯 褒姒之冤屈第八十一章 河陽現刺客 疑聶政後人第六十二章 魏韓論易地第五十九章 周王室九鼎第二百三十五章 與楚謀天下 楚王卻被擄第一百四十六章 邯鄲遇危機 楚趁機伐韓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議納諫 謀改耕地第二百二十章 莊蹻見韓王 贏壯運糧第十三章 被當成細作第一百九十章 郭隗敘往事 齊軍再伐趙第三十一章 秦公主入樑第一百二十八章 宋君引狼 魏嗣雍丘遭刺第五十八章 訪問西周公第五十五章 魏冉的身世第一百零八章 梓漣巧懲惡夫 獨闖榮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齊王裝死 朝議伐宋第一百九十章 郭隗敘往事 齊軍再伐趙第一百八十五章 楚向韓購兵器 魏破西周國第二百四十四章 竹屋秘密 與妻論天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回秦受挫 司馬錯入楚第九十四章 樂毅聶顯奔魏 韓國來索人第七十二章 贏姘會燕王姬職第一百八十五章 楚向韓購兵器 魏破西周國第一百八十九章 田稷復活 齊趙再交惡第三十六章 秦夫人贏姘第一百二十章 秦王似裝病 宋人示韓國第九十一章 韓下戰書 張儀來使第三十三章 如耳來相魏第三十二章 韓對秦宣戰第二百零七章 大婚之危難 蘇玉要弒侄第二百二十五章 韓王東返 司馬錯抉擇第三十七章 合四國伐宋第三十章 魏太后去世第五十四章 韓軍援河西第一百六十八章 天子受辱 求援於魏第二百三十八章 齊軍破姑蘇 王登姑蘇臺第四十八章 嚴嬋兒出現第二百零三章 廉頗做義士 秦開辱公主第一百六十五章 韓相來魏 嬋兒瘋了第六十八章 會衆卿 聞趙君國書第二十五章 王后的背叛第一百五十四章 王后之志 衛君作死第二百零六章 蘇秦大婚 燕王問策第二百一十一章 秦王意遷蜀 崤函道遇伏第三章 函谷關硝煙第二十九章 張儀復秦相第七十二章 贏姘會燕王姬職第二百一十三章 回秦受挫 司馬錯入楚第九十三章 秦退兵 聶顯見鄭復第六十七章 張儀大梁辯諸士第二十一章 老太后出手第六十章 途中遇險阻第一百九十二章 太子盜珠 魏嗣震怒第二十九章 張儀復秦相第三十五章 無能的韓相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嵩來樑 魏不理作亂第二百二十一章 莊僑奪秦糧 贏壯被楚俘第一百二十六章 齊王裝死 朝議伐宋第一百七十三章 昭魚被迫使齊 途中遇刺第一百一十二章 曲沃之盟 暗潮涌動第一百九十六章 趙敗齊於肥 秦國援軍到第一百四十三章 楚太子質齊 屈原勸齊伐魏第一百二十八章 宋君引狼 魏嗣雍丘遭刺第一百七十一章 蘇秦勸韓王 魏嗣嘆九鼎第二百二十五章 韓王東返 司馬錯抉擇第九十一章 韓下戰書 張儀來使第二百零四章 彭城水患 張儀染疾第三十二章 韓對秦宣戰第一百三十章 拒楚之無禮 憤然領兵伐宋第一百八十五章 楚向韓購兵器 魏破西周國第二百三十六章 墨家疑雲 魏嗣得陰姬第一百一十四章 曲沃會盟 楚齊秦爭盟第二百零四章 彭城水患 張儀染疾第四十三章 去觀澤會盟第一百三十九章 三王議伐楚 魏嗣得喜事第一百零一章 後宮遇戚嬪 爲後求情第十四章 與王后糾葛第五十六章 河西獲大捷第五十七章 燕國起事端第一百九十四章 孟子使魏 郭隗自薦第七十五章 楚國和氏璧出現第一百五十六章 替蘇秦求親於燕 燕王兩難第十七章 賢惠的王后第七十六章 韓太子現身野王第一百八十七章 齊追越至東海 越背水一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鄭袖亂楚 子蘭代王第七十一章 屈原鄭袖合好第一百三十九章 三王議伐楚 魏嗣得喜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魏嗣定勝敵策 梓漣安撫士兵第五十二章 魏嗣臨河西第九十八章 蘇秦出谷 姬期金蟬脫殼第二十九章 張儀復秦相第一百一十九章 楚剜秦使 秦議伐韓第九十一章 韓下戰書 張儀來使第一百一十五章 得梓漣消息 晉廟會趙韓第三十二章 韓對秦宣戰第二百零二章 姬靈有喜 燕王親迎
第一百三十章 拒楚之無禮 憤然領兵伐宋第二百四十二章 鄭袖亂楚 子蘭代王第一百六十九章 烽火戲諸侯 褒姒之冤屈第八十一章 河陽現刺客 疑聶政後人第六十二章 魏韓論易地第五十九章 周王室九鼎第二百三十五章 與楚謀天下 楚王卻被擄第一百四十六章 邯鄲遇危機 楚趁機伐韓第一百八十一章 決議納諫 謀改耕地第二百二十章 莊蹻見韓王 贏壯運糧第十三章 被當成細作第一百九十章 郭隗敘往事 齊軍再伐趙第三十一章 秦公主入樑第一百二十八章 宋君引狼 魏嗣雍丘遭刺第五十八章 訪問西周公第五十五章 魏冉的身世第一百零八章 梓漣巧懲惡夫 獨闖榮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齊王裝死 朝議伐宋第一百九十章 郭隗敘往事 齊軍再伐趙第一百八十五章 楚向韓購兵器 魏破西周國第二百四十四章 竹屋秘密 與妻論天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回秦受挫 司馬錯入楚第九十四章 樂毅聶顯奔魏 韓國來索人第七十二章 贏姘會燕王姬職第一百八十五章 楚向韓購兵器 魏破西周國第一百八十九章 田稷復活 齊趙再交惡第三十六章 秦夫人贏姘第一百二十章 秦王似裝病 宋人示韓國第九十一章 韓下戰書 張儀來使第三十三章 如耳來相魏第三十二章 韓對秦宣戰第二百零七章 大婚之危難 蘇玉要弒侄第二百二十五章 韓王東返 司馬錯抉擇第三十七章 合四國伐宋第三十章 魏太后去世第五十四章 韓軍援河西第一百六十八章 天子受辱 求援於魏第二百三十八章 齊軍破姑蘇 王登姑蘇臺第四十八章 嚴嬋兒出現第二百零三章 廉頗做義士 秦開辱公主第一百六十五章 韓相來魏 嬋兒瘋了第六十八章 會衆卿 聞趙君國書第二十五章 王后的背叛第一百五十四章 王后之志 衛君作死第二百零六章 蘇秦大婚 燕王問策第二百一十一章 秦王意遷蜀 崤函道遇伏第三章 函谷關硝煙第二十九章 張儀復秦相第七十二章 贏姘會燕王姬職第二百一十三章 回秦受挫 司馬錯入楚第九十三章 秦退兵 聶顯見鄭復第六十七章 張儀大梁辯諸士第二十一章 老太后出手第六十章 途中遇險阻第一百九十二章 太子盜珠 魏嗣震怒第二十九章 張儀復秦相第三十五章 無能的韓相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嵩來樑 魏不理作亂第二百二十一章 莊僑奪秦糧 贏壯被楚俘第一百二十六章 齊王裝死 朝議伐宋第一百七十三章 昭魚被迫使齊 途中遇刺第一百一十二章 曲沃之盟 暗潮涌動第一百九十六章 趙敗齊於肥 秦國援軍到第一百四十三章 楚太子質齊 屈原勸齊伐魏第一百二十八章 宋君引狼 魏嗣雍丘遭刺第一百七十一章 蘇秦勸韓王 魏嗣嘆九鼎第二百二十五章 韓王東返 司馬錯抉擇第九十一章 韓下戰書 張儀來使第二百零四章 彭城水患 張儀染疾第三十二章 韓對秦宣戰第一百三十章 拒楚之無禮 憤然領兵伐宋第一百八十五章 楚向韓購兵器 魏破西周國第二百三十六章 墨家疑雲 魏嗣得陰姬第一百一十四章 曲沃會盟 楚齊秦爭盟第二百零四章 彭城水患 張儀染疾第四十三章 去觀澤會盟第一百三十九章 三王議伐楚 魏嗣得喜事第一百零一章 後宮遇戚嬪 爲後求情第十四章 與王后糾葛第五十六章 河西獲大捷第五十七章 燕國起事端第一百九十四章 孟子使魏 郭隗自薦第七十五章 楚國和氏璧出現第一百五十六章 替蘇秦求親於燕 燕王兩難第十七章 賢惠的王后第七十六章 韓太子現身野王第一百八十七章 齊追越至東海 越背水一戰第二百四十二章 鄭袖亂楚 子蘭代王第七十一章 屈原鄭袖合好第一百三十九章 三王議伐楚 魏嗣得喜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魏嗣定勝敵策 梓漣安撫士兵第五十二章 魏嗣臨河西第九十八章 蘇秦出谷 姬期金蟬脫殼第二十九章 張儀復秦相第一百一十九章 楚剜秦使 秦議伐韓第九十一章 韓下戰書 張儀來使第一百一十五章 得梓漣消息 晉廟會趙韓第三十二章 韓對秦宣戰第二百零二章 姬靈有喜 燕王親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