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封鎖與突圍(二)

哪怕是強如德國,受限於國土人力和資源等等方面的影響,他們只能是在戰略空軍和戰術空軍之中選擇一項來發展。 戰略轟炸機這種東西如果數量少了的話無法形成規模,而沒有大規模的密集轟炸同樣無法發揮其作用。

德國人就算是能夠造出來性能不錯的戰略轟炸機也無法大批量的生產裝備部隊。與其這樣浪費資源還不如不做。而其它許多國家甚至就連單一軍種都無法構建,他們僅僅是做到了有飛機而已。

因此,當盟國看着天空之中鋪天蓋地般的密集戰略轟炸機部隊的時候,他們的內心是痛苦的。這場戰爭眼看着就要走向失敗了。如果被圍困在高加索的部隊無法被解救出來的話,那盟國在歐羅巴大陸上或許無法支撐到明年冬季。

在這種情況下,由不得盟國不拼命。

出身於普魯士貴族家庭的弗裡茨.埃裡希.馮.曼施泰因將軍接受命令從巴伐利亞啓程飛抵頓涅斯克接手瞭解圍軍團的指揮權。在他出發之前,德國首相找到他向他親口承諾,只要他能夠將包圍圈內的軍隊解救出來,那他就將得到一柄陸軍元帥權杖。

然而曼施泰因的回答卻是“我會盡力。”

雖然德國人已經在烏克蘭南部地區集結了一支極爲強大的兵力,但是其實力並不足以在明軍的面前討到好處。一生從軍的曼施泰因非常務實,他知道自己的任務非常困難。

在抵達烏克蘭之後,曼施泰因仔細研究了戰場形勢之後認爲這一場解救戰役無法取巧,明軍的防禦也沒有明顯的漏洞可以使用。唯一的辦法就是硬碰硬的與明軍死戰。而這一點卻正是明軍最爲強大的地方所在。論起硬打硬的實力來,誰能和明軍相比?

曼施泰因唯一的優勢就是他掌握着主動權,具體選擇在什麼地方進行突擊由他來掌握。經過謹慎選擇之後,曼施泰因最終將目標選在了明軍防備力量最爲堅固的頓河畔羅斯托夫。

頓河畔羅斯托夫,一個又拗口又長的名字。這裡是解救部隊與包圍圈內的盟軍最爲接近的地方,也是道路交通條件最好的地方。選擇這裡作爲突圍點的話,可以大大縮短雙方之間的距離。這一點在此時此刻非常重要。

此時俄國野外天寒地凍,零下數十度的氣溫也意味着軍隊大規模出行必須要藉助車輛才行。依靠人的雙腿在雪地之中行走的話,要不了多久他們就耗盡體力。而且也無法行走太長的距離。

而此時被圍困的盟軍大部分都是步兵,就算是有一些車輛也因爲缺乏燃料而很難進行長距離的行動。這種情況就迫使盟軍不得不將目標放在雙方附近接近的地方纔行。而且就算是盟軍還有部分的車輛但是因爲大部分的燃料都已經被拿去取暖用掉,他們在野地之中也無法行軍太遠。

野外到處都是茫茫雪原和沒大腿的雪地,汽車也無法在這種地方行動。這就迫使盟軍不得不選擇條件足夠好的地方纔行。而所有符合這一切條件的地方只有頓河畔羅斯托夫。

德國人能夠想到的事情,沒理由明軍看不出來。在整個漫長的頓河防線上。防備力量最爲堅固的就是頓河畔羅斯托夫這座城市。整整一個海軍陸戰隊師配屬了大量的炮兵工兵以及輔助部隊駐守在這裡。在他們的周圍是數個明軍裝甲師和步兵師。而且,明軍可以隨時派出援軍進行增援作戰。

雖然知道這非常困難。但是曼施泰因已經別無選擇。

時間來到1943年2月5日,一個陰雲密佈,飛機無法起飛的日子裡。盟軍解圍兵團與包圍圈內的部隊幾乎同時出動。聲勢浩大的解圍戰役正式開始。

包圍圈內的盟軍部隊以德法美的軍隊爲主力,以大批能夠行動的車輛爲先導,衆多步兵徒步跟隨着向頓河畔羅斯托夫地區殺去。能夠擠上各種車輛的全都是精英士兵,這些人被挑選出來坐車用以節約體力,就是爲了讓他們在突圍行動之中成爲前鋒炮灰。

而那些徒步跟隨的官兵們,能不能在這種漫天大雪的時候走到戰場,那真的是要老天保佑了。當然了。盟軍突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留下大批的炮灰部隊用來阻攔明軍南方集團軍羣的追擊。

規模龐大的軍隊被拋棄在了各自的陣地上。除了一封堅守戰場的命令電報之外他們什麼都沒有得到,卻要用血肉之軀在這茫茫雪原之中,在刺骨的嚴寒之下與武裝到了腳趾的明軍精銳部隊血戰。用屁股想也知道這些炮灰們能夠堅持多長時間。

實際上盟軍突圍部隊的高級軍官們就沒有指望這些炮灰們能夠堅持多長時間,能夠殺傷多少明軍。在他們看來,這麼多的炮灰部隊被甩下在各處進行阻擊。就算是荒原上的野豬也要明軍去抓吧?單單只是明軍去抓捕這些炮灰們被拖延的時間也就夠了。

與此同時,從烏克蘭南部地區出擊的德軍解救軍團也在曼施泰因的指揮下殺向了頓河畔羅斯托夫地區。

而明軍早在盟軍出動之前就已經通過安插在盟國的高級鼴鼠們得知了盟軍的行動目標。曼施泰因或許只有到戰後纔會知道當他將自己的作戰方案提交總參謀部之後不過二十四個小時,這份作戰方案的主要計劃就已經被擺放在了張誠的辦公桌上。

在整個戰爭的形勢越發向着對明軍有利的局面轉變之後。數百年來深受大明影響的各國之中願意爲大明做事換取戰後好處的人也越來越多。大明數百年的積威早就已經深入各國的方方面面。各國之中願意爲大明做事成爲某某奸的叛徒們大有人在。

與之相反的是,大明的人無論其身份貴賤高低,全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心態和模樣。哪怕他們只是極爲普通的平民,對於國家的認同感也極高。這一點與現代時空歷史上清末民初的時候正好相反。

曼施泰因的行動很快,他麾下的部隊都是德國的戰略預備隊,基本上都是滿員狀態。每個裝甲師都保有超過二百輛以上的各種型號坦克。這在俄國前線可是非常少見的事情。

俄國戰場上殘酷的戰鬥導致各支部隊全都大規模減員,同時各種武器裝備的損耗也極爲驚人。哪怕是實力強大的明軍也很難時時刻刻保持着自己部隊的滿員實力。

2月5日上午,德軍新近組建的頓河集團軍以第16,第26,第31裝甲師爲先導,從頓涅斯克東南多列士地區出發向着南方的頓河畔羅斯托夫殺去。

三個德軍裝甲師擁有超過七百輛的各種型號坦克,加上德國軍人的高素質。這是一支威力無窮的軍隊。如果換做世界上除了明軍之外的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他們都會成功突破敵軍的陣地。但是偏偏他們的對手就是明軍。

在早就已經通過各種分析和情報判斷出盟軍攻擊方向的情況下,張誠大大加強了頓河畔羅斯托夫的防禦力量。在其北方的沙赫金斯克地區部署有一整個裝甲軍,大明陸軍第12裝甲軍。

這個擁有三個裝甲師和一個機械化步兵師的裝甲軍是大明陸軍的精銳部隊。跟隨第17裝甲集團軍從中央集團軍羣之中南下作戰之後就一直奮戰在第一線,雖然損失嚴重但是其作戰能力異常強大。

第12裝甲軍擁有約六百五十輛左右的坦克,同時擁有強大的炮兵火力支援。他們由第59機械化步兵師作爲戰線主要防禦力量,三個裝甲師的部隊則是部署在戰線的後方隨時準備投入反擊之中。

下午兩點,擔任攻擊先導的德軍第16裝甲師進抵明軍防線附近。在經過了一番匆忙的炮擊之後,完全滿編的德軍第16裝甲師二百餘輛坦克就氣勢洶洶的殺向了明軍的防禦陣地。

明軍在這裡經營陣地已經有段時間了。雖然因爲天氣嚴寒到了零下近四十度導致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施工作業。可是基本的防禦體系和雷區還是有的。德軍那不過三十分鐘的炮擊對於明軍的防線來說基本上就是不痛不癢。

數百輛坦克裝甲車一同行動的場面看上去開始非常壯觀的,而且其攻擊實力也非常強大。如果明軍第59機械化步兵師的背後沒有強大的後備力量,那他們最多能夠堅持到天黑。這就是裝甲部隊和步兵們的差距所在。

此刻這片平坦的平原上早就已經被茫茫白雪所覆蓋,功率強大的發動機冒着黑煙驅動着重達數十噸的鋼鐵怪獸揚起漫天的雪花開始衝鋒。全身上下包裹的好似木乃伊一般的步兵們緊緊的跟隨在坦克的後面。他們弓着身子不敢露頭。

哪怕履帶上已經裝上了防滑鏈也無法讓坦克在這種路況下提上速度。德軍的坦克羣只能慢吞吞的向着明軍陣地靠近。然後,明軍的炮火反擊開始了。(。)

PS:

PS:感謝所有爲輝煌之世點擊,投票,打賞,訂閱,收藏的朋友們。感謝大家的支持。

第438章 燃燒的莫斯科(八)第272章 落日(十五)第443章 燃燒的莫斯科(十三)第255章 叛徒的末日(下)第251章 琉球(十二)第168章 海空大戰(五)第475章 封鎖與突圍(六)第315章 治安戰(一)第370章 血戰太平洋(四十七)第429章 土耳其(上)第583章 爭奪戰(四)第462章 燃燒的莫斯科(三十二)第35章 名揚天下(一)第25章 小鎮激戰第479章 封鎖與突圍(十)第634章 掃蕩南方第447章 燃燒的莫斯科(十七)第369章 血戰太平洋(四十六)第489章 俄國崩潰(上)第533章 鷹擊法蘭西(三)第157章 包圍戰(二)第204章 帝都風雲(三)第476章 封鎖與突圍(七)第490章 俄國崩潰(中)第491章 俄國崩潰(下)第354章 血戰太平洋(三十一)第231章 鋼鐵的碰撞(四)第494章 芬蘭(中)第506章 鐵血德意志(二)第355章 血戰太平洋(三十二)第177章 外交博弈第395章 鏖戰亞平寧(十五)第104章 接手陸航第154章 激戰漢城(四)第283章 戰地晚餐第85章 實彈演練(上)第130章 空降兵的榮耀(上)第352章 血戰太平洋(二十九)第600章 新的攻擊路線第152章 激戰漢城(二)第275章 落日第190章 海軍夜戰(中)第439章 燃燒的莫斯科(九)第28章 結善緣第390章 鏖戰亞平寧(十)第227章 怒火第343章 血戰太平洋(二十)第193章 激戰馬耳他(二)第219章 帝都風雲(十八)第254章 叛徒的末日(上)第474章 封鎖與突圍(五)第139章 激戰巴庫(五)第211章 帝都風雲(十)第163章 包圍戰第413章 鏖戰亞平寧(三十三)第537章 鷹擊法蘭西第470章 封鎖與突圍(一)第80章 開學典禮第279章 刺殺第41章 名揚天下(七)第332章 血戰太平洋(九)第522章 鐵血德意志(十八)第566章 登陸美洲(八)第290章 突尼斯之戰(六)第582章 爭奪戰(三)第21章 加強武裝第125章 戰爭的腳步(四)第337章 血戰太平洋(十四)第552章 英倫玫瑰(二)第158章 包圍戰(三)第331章 血戰太平洋(八)第149章 海狼出擊(中)第422章 最後的晚宴(中)第32章 無處不在的爭鬥第622章 合圍戰(四)第263章 落日(六)第398章 鏖戰亞平寧(十八)第610章 敵後風雲(下)第82章 新時代的序章第266章 落日(九)第429章 土耳其(上)第125章 戰爭的腳步(四)第187章 德國人的目標第177章 外交博弈第74章 無法調和的利益衝突第303章 突尼斯之戰(十九)第534章 鷹擊法蘭西(四)第207章 帝都風雲(六)第520章 鐵血德意志(十六)第321章 治安戰(七)第134章 虎豹出擊(下)第335章 血戰太平洋(十二)第357章 血戰太平洋(三十四)第216章 帝都風雲(十五)第608章 落地生根(下)第298章 突尼斯之戰(十四)第544章 決戰大西洋(七)第575章 決定海權的海戰第223章 烈火(一)第561章 登陸美洲(三)
第438章 燃燒的莫斯科(八)第272章 落日(十五)第443章 燃燒的莫斯科(十三)第255章 叛徒的末日(下)第251章 琉球(十二)第168章 海空大戰(五)第475章 封鎖與突圍(六)第315章 治安戰(一)第370章 血戰太平洋(四十七)第429章 土耳其(上)第583章 爭奪戰(四)第462章 燃燒的莫斯科(三十二)第35章 名揚天下(一)第25章 小鎮激戰第479章 封鎖與突圍(十)第634章 掃蕩南方第447章 燃燒的莫斯科(十七)第369章 血戰太平洋(四十六)第489章 俄國崩潰(上)第533章 鷹擊法蘭西(三)第157章 包圍戰(二)第204章 帝都風雲(三)第476章 封鎖與突圍(七)第490章 俄國崩潰(中)第491章 俄國崩潰(下)第354章 血戰太平洋(三十一)第231章 鋼鐵的碰撞(四)第494章 芬蘭(中)第506章 鐵血德意志(二)第355章 血戰太平洋(三十二)第177章 外交博弈第395章 鏖戰亞平寧(十五)第104章 接手陸航第154章 激戰漢城(四)第283章 戰地晚餐第85章 實彈演練(上)第130章 空降兵的榮耀(上)第352章 血戰太平洋(二十九)第600章 新的攻擊路線第152章 激戰漢城(二)第275章 落日第190章 海軍夜戰(中)第439章 燃燒的莫斯科(九)第28章 結善緣第390章 鏖戰亞平寧(十)第227章 怒火第343章 血戰太平洋(二十)第193章 激戰馬耳他(二)第219章 帝都風雲(十八)第254章 叛徒的末日(上)第474章 封鎖與突圍(五)第139章 激戰巴庫(五)第211章 帝都風雲(十)第163章 包圍戰第413章 鏖戰亞平寧(三十三)第537章 鷹擊法蘭西第470章 封鎖與突圍(一)第80章 開學典禮第279章 刺殺第41章 名揚天下(七)第332章 血戰太平洋(九)第522章 鐵血德意志(十八)第566章 登陸美洲(八)第290章 突尼斯之戰(六)第582章 爭奪戰(三)第21章 加強武裝第125章 戰爭的腳步(四)第337章 血戰太平洋(十四)第552章 英倫玫瑰(二)第158章 包圍戰(三)第331章 血戰太平洋(八)第149章 海狼出擊(中)第422章 最後的晚宴(中)第32章 無處不在的爭鬥第622章 合圍戰(四)第263章 落日(六)第398章 鏖戰亞平寧(十八)第610章 敵後風雲(下)第82章 新時代的序章第266章 落日(九)第429章 土耳其(上)第125章 戰爭的腳步(四)第187章 德國人的目標第177章 外交博弈第74章 無法調和的利益衝突第303章 突尼斯之戰(十九)第534章 鷹擊法蘭西(四)第207章 帝都風雲(六)第520章 鐵血德意志(十六)第321章 治安戰(七)第134章 虎豹出擊(下)第335章 血戰太平洋(十二)第357章 血戰太平洋(三十四)第216章 帝都風雲(十五)第608章 落地生根(下)第298章 突尼斯之戰(十四)第544章 決戰大西洋(七)第575章 決定海權的海戰第223章 烈火(一)第561章 登陸美洲(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