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行走在這永遠是白晝般的星球上,感覺到一股股沖天的恐慌、無奈、怨恨、無助和祈求平安的情緒。這一股股的情緒纏繞在一起,迴旋在塑星壺中,形成了一幅圖像。
這幅圖像像極了師父歸源送給自己的那幅虛界縮小版的圖像。只是,兩個圖像具現出來的情緒完全截然相反。
師父給自己的圖像,就像給了向前一把鑰匙。用這幅圖像可以輕易地把虛界融進衡宇界。無論現在掌管這個界面的人是誰。包括原來的界主歸源。
塑星壺中的這顆星球形成的圖像也基本具備了這種功能。只是,向前還沒有找到如何把這幅圖像收起來的方法。他不知道如何把這種情緒形成的圖像複製成形,最後把它變成爲師父送給自己的那幅圖一樣。
“界心道引!”向前猛然想起師父送給自己那幅圖的名稱。這顆星球上聚集起的那幅圖,就是整個星球這個界面的人類和一切有靈之體形成的大道韻律,它們成爲各種大道的總和代表了整顆星球智慧生命的訴求。
這種訴求形成了規則的框架,只要符合這個框架的要求,那麼就獲得了這個星球上智慧生命的認可。
到那時,融合這個界面就輕而易舉了。
所謂天道其實就是民心!就是自然之道!天道不可違,民心不可欺。如果民心不認可,大自然規律不認可,任何大能可以消滅這些生命,但是征服不了這些生命。
所以,周家的老祖其實是打算犧牲掉這個星球數十億人的性命,給自己煉製一個超級大的儲物空間。
塑星壺不愧是遠古巨寶,對這個星球保護得非常好。這顆星球被收進塑星壺不知道多少年月了,星球上的人類和各種生命已經基本適應了這種環境。還在頑強地存續着,奮鬥着。
向前每走一步,對這個星球上人們以及各類智慧生命的情緒感受越深。他的身上的道韻不知不覺地和這顆星球上的界心道引產生了共鳴。
漸漸的,先是一部分,繼而是整顆星球上的各種智慧生命,無論是人類還是妖族、草木之精產生的情緒訴求全部歸攏到了一起,融合在向前的大道韻律之中。
在向前的識海中,一副完整的星球圖像漸漸地呈現了出來。就是塑星壺中這顆星球的縮小版。這幅圖漂浮在向前的識海中,一縷縷的大道韻律和塑星壺中的這顆星球緊密相連。
此時,只要向前一個意念,可以把這整顆星球放置在任何地方。因爲,向前已經完全滿足了這顆星球上智慧生命的所有訴求。
向前通過溝通,讓這顆星球上所有的智慧生命看到了自己識海中衡宇界在太陽系中的勃勃生機。那種久違的日月更替、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象讓這顆星球上的所有生命產生了極大的嚮往。
塑星壺再好,也只是一件寶物。哪裡及得上太陽系的廣闊無垠?
界心道引成!
就在此時,向前的識海中一陣陣的轟鳴傳來,這是向前十分熟悉的轟鳴聲。每當這個時候,就是向前修煉上再進一步的前奏。
找到了融合塑星壺中這個星球界面的方法,向前的道心再一次圓融,大道韻律更加強大。他的瓶頸轟然而開,生道道尊後期一階!
向前感受着強大了近乎一倍的力量,心中無喜無悲。他知道,此時自己距離追求的大道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他準備在到達虛界之後,看情況是否融合虛界。如果師父擔心的事情發生了,自己真的要融合虛界了。
等到虛界融合之後,纔可以更好地融合塑星壺中的這個界面,此事急不得。因爲這個界面星球上的數十億人口整體身體素質太差了,最高的修爲纔是渡劫期。而絕大部分基本都是普通人。沒有任何修煉資質。這種情況,就像當初的地球。
所以,必須要先提高他們的體質,往塑星壺中灌輸一些混沌元氣,等慢慢適應之後纔可能融界。
以後的日子裡,向前運用大神通,不斷地把混沌元氣從乾坤葫蘆中搬運進入塑星壺。
又從衡宇界混元道門外門弟子中選擇能說會道、懂得傳授功法的弟子,進入塑星壺中的星球界面,開設道場,傳授修煉功法,提高這個星球上人們的整體身體素質。估計不用百年,這個星球就可以成爲修真星球。
甚至出現可以修仙的人羣。那時,纔是融界的合適時機。
向前的道韻在這做這些事情的同時,深深的烙印在這個星球界面中,不斷沖刷着這個星球界面的道韻,使之逐漸開始接近向前自己的道韻。
總有一天,當融界的時候,這個星球界面會順利地融合進衡宇界中。
這段時間,也是向前和荊蓮二人世界最長的時間。向前連虎子他們都沒帶,就和荊蓮一人相伴,每日行走在這個星球的各個地方。
經過元氣置換的這個星球,有點像地球和仙界的的混合體。景色秀麗,山川河流森林湖泊草原高地生機勃勃。
人類社會相當於地球上宋朝時代,大小國家無數。修真宗門開始多了起來,慢慢地遍佈星球各地。修真家族更是越來越多。
深山大澤、原始森林、大海、大江、大湖之中野獸、妖獸、靈獸無數,甚至出現了神獸。許多組隊獵殺妖獸的修真弟子出沒期間,雖然時有傷亡,但這是修煉路上難免的事情。
向前荊蓮夫婦有時遇到了一定會出手相救,一來二去衡宇散人夫婦的名聲傳遍了星球上各個地方。
那些從衡宇界來到這個星球傳授功法的弟子們幾乎在開設道場的同時,都要懸掛向前夫婦的畫像,這可是必不可少的開宗立派拜見祖師爺的程序。
而那些被向前夫婦救下的人們自然有人會看到這些道場中向前夫婦的畫像,就這樣,向前夫婦漸漸成了這個星球上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
無形中,向前成了這顆星球上衆多民衆心中的精神寄託。以後慢慢發展到只要遇到了困難,都要在向前夫婦的畫像前祈禱平安。
願力又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