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不值錢吧?只是喜歡《三國演義》的人抄來玩的。”
雖然說收藏的人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未必會在乎其價值有多高,可是如果一文不值,又沒有什麼收藏價值,買來也就沒多大意義了。
“嗯?”
說話的時候,張天元隨意翻了翻這本書,卻意外發現了一些奇怪的地方。
文中有許多語句似乎並不通順,感覺就像是故意加進去的似得。
“先生,這個我也沒打算賣多少錢,這是我一朋友抄的,說是讓我保管好,可是他卻在一次外出旅遊的時候出了意外,這東西也就無主了,我想着反正我也保護不好,倒不如讓別人幫忙收藏吧。”
老闆嘆了口氣道:“您看着給點錢就行了,實在不行您再買本書,這個我就當搭頭送給您了。”
“這還差不多。”
張天元其實已經想要買下來了。
人嘛,都是有好奇心的,再加上這個老闆完全不像是那種會故意給人下套子釣魚的人,買下來也不吃虧。
再說了,如果再買一本書,還可以直接當成搭頭呢,何樂而不爲呢?
想到這裡,張天元就將目光投向了另外一本手抄本。
這本書應該是用軟筆蘸着墨汁抄錄的。
那種軟筆有點像毛筆,但是卻更小,寫的字兒也更小,幾乎可以跟鋼筆字大小差不多了。
書名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這書張天元是看過的,但是翻開之後卻發現,書裡頭的內容不太一樣,他這記性本來就好,以前雖然無法過目不忘,可是那本書的大概劇情還是知道的,跟這本絕對有着很大的出入。
雖然也是講的一些見聞,可這些見聞的重點則有極大差異,不過書的作者居然是同一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的作者是吳趼人,是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以主人公的經歷爲主要線索,從他爲父親奔喪開始,到經商失敗結束。通過“九死一生”二十年聞的遭遇和見聞。
描述了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狀況、道德面貌、社會風尚以及世態人情,揭露了晚清社會和封建制度行將滅亡、無可挽救的歷史命運。
張天元手裡這本書同樣是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經歷爲幹線,從他奔父喪開始,至其經商失敗終止。
應該說,大綱絕對是一樣的。
通過這個人物20年間的遭遇和見聞,廣泛地揭露了從光緒十年中法戰爭前後至光緒三十一年左右的清末社會的黑暗現實,並從側面描繪出帝國主義的瘋狂侵略。
作品寫了上千件“怪現狀”,這比市面上流行的原書多了將近八百件!
書中勾畫出一個到處充斥着“蛇鼠”、“豺虎”、“魑魅”的鬼蜮世界。
在清末小說中,它反映的生活面較廣,除官場之外,還包括商場、洋場,兼及醫卜星相、三教九流,揭露當時的政治狀況、社會風尚、道德面貌和世態人情。
雖然沒仔細看,只是大概瞄了幾眼,張天元就發現這本書與原書最大的不同了。
這書裡頭有關商場、星相、占卜、養生、三教九流描繪得非常細緻。
甚至可以說已經到了細緻入微的程度。
他隨意看了裡面一個怪事兒中提及到的養生秘方,竟然與現代養生學不謀而合。
這東西有點意思啊,等有時間了,可以好好研究研究。
想到這裡,他就說道:“老闆,這本書也買了吧。”
“您真是好眼光,這本書絕對不給您算貴的,這可是清末的手抄本,很難得啊,給您算五百塊怎麼樣?”
老闆想了想說道。
張天元稍微考慮了一下就答應了。
這個人並不是收破爛收來的舊書舊報來賣,從這裡頭很多書都帶着自制的封皮就可以看出。
這人很愛書,而且曾經打算精心保護,無奈天降大雨,毀了他的書房,毀了他的家,他也不得不接受現實,以生活爲主了。
畢竟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收藏這種事兒,最好還是有點閒錢的人去玩,一般人真得是玩不起的。
“先生您真是個爽快人,這一次要多謝你了,說實話,這些書我還真不知道能不能賣出去,現在喜歡書的人可不多了啊。”
老闆高興地說道。
“我剛剛看過了,你這裡頭的那些雜誌我不需要,不過很多藏書我還是非常喜歡的,不如這樣吧,除了我挑出來的這些之外,其餘的一本書按照一百塊來算,全賣給我如何?”
一百塊,張天元其實並不吃虧。
對於愛書之人來說,這裡頭有些書那是根本買不到的,甚至網上都找不到。
平均一百塊一本,他絕對不吃虧。
老闆想了想道:“先生您真要買啊,我這書可是不少,就算不包括那些雜誌,也有兩百多本呢。”
“你就說多少本吧?”
“一共是二百七十三本,我給您算二百七十本吧。”
老闆以前收藏這些書,當然沒花那麼多錢,可是別忘了,保養的花費他沒算在裡頭的。
如果不是急用錢,他是絕對不肯這麼賣了這些書的。
“兩萬七千塊,再加上之前我賣的那幾本書,乾脆這樣吧,我一共給你兩萬八如何?”
張天元問道。
“行,您能買下我這些書,我已經很感激了,看您就知道是個愛書之人,這些書到了您手裡,應該也不會糟踐了。”
老闆很痛快地就答應了。
張天元給王朝打了個電話,讓他把車開了出來,再帶了錢。
兩邊交易之後,老闆推着空蕩蕩的三輪車離開了,看得出來,他的臉上並沒有喜色,更多的還是遺憾和無奈。
是啊,對於一個喜歡書的人來說,這就是忍痛割愛啊,如果不是真到了沒辦法的時候,他怎麼也不會賣這些書的。
“老公,你這是又倒騰了什麼寶貝回來啊?”
把其餘的書都放進了書房裡頭,張天元手裡頭只拿着那兩本手抄本的書。
這兩本書都有點特殊,他準備放在身邊,閒得時候就可以拿出來看看。
柳夢尋坐在那裡處理一些文件,應該是珠寶公司的文件。
看到他進來,就笑着問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