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假的?你這帳篷裡都是一些罈罈罐罐,破畫什麼的,這些東西也值錢?你不是賺了三十萬美金嗎,那些錢呢?”
阿三將信將疑地問道。天籟小說.|2
“你們怎麼知道的?”
劉老頭愣了一下問道。
“嘿嘿,看你也快入土了,不怕告訴你,我們盯上你很長時間了,是從中國那邊傳來的消息,你家那小女孩身上被我們安裝了竊聽器還有定位儀,你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我們的監控之下。”
阿三得意地說道。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我差點冤枉了那位好人!”
劉老頭長出了一口氣,他之前本來就像聯絡張天元的,可是出了這樣的事情,讓他懷疑是張天元派人過來的。
現在的人,知人知面不知心,誰知道那傢伙存的什麼心思。
不過現在看起來,應該是自己錯怪人家了。
臨死前沒有被人出賣,這讓劉老頭很是寬慰。
總算能做個明白鬼了。
“別廢話,問你錢在哪兒呢?”
“錢存銀行了,那是準備辦綠卡的錢,你們要的話,我可以把賬號和密碼給你們,還有這屋裡頭的所有東西,你們都可以拿走,只求你們不要傷害我的親人。”
劉老頭現在就這麼一點點要求了。
“你說你這屋子裡的東西都是寶貝,我們就信啊?”
阿三不屑道。
“阿三,你先別說話。”
陳老大在屋子裡轉悠了一圈,找到了一件看起來最像古董的東西,然後走到劉老頭身前問道:“這個是什麼?”
“這是南宋的一種代幣。”
劉老頭回答道。
“什麼東西?”
陳老大撓了撓頭,很明顯沒聽明白。
劉老頭嘆了口氣道:“1956年,在杭城西湖的疏浚工程中,出水了一枚形狀奇特的牌狀錢幣,被稱爲南宋錢牌。
形狀爲長方形的小牌,銅鑄,兩面都有字,正面文字爲‘臨安府行用’,錢背則記爲‘準五伯文省’、‘準三伯文省’、‘準2伯文省’等。
錢文中的‘準’字是‘平’,‘伯’是‘佰’,‘省’就是當‘省佰’,意思是在交易時支付小牌相當於對應百文銅錢。
這些都是五代起沿用下來的金融流通制度。
據《五代史·王章傳》記載‘官庫出納緡錢,皆以八十爲陌’。
意思是8o文錢爲一百,宋代沿用其法,改爲77o文爲一貫錢,77文當百。
‘凖2伯文省’合兌爲銅錢154文;‘凖3伯文省’兌231文,‘凖伍伯文省’兌385文,以上這些均有史料可查。
錢牌長度和寬度因面額大小而異,‘凖2伯文省’長6.2釐米、寬1.9釐米;‘凖3伯文省’長6.7釐米,寬1.8釐米;‘凖伍伯文省’小型的長7.3釐米、寬2.3釐米,大型的長7.9釐米、寬2.7釐米。
面文均爲‘臨安府行用’五個字,背面標明幣值,分別爲準2佰文省、準3佰文省,和準伍佰文省面、背文均楷書,且製作精美。
你們手裡頭的那幾枚錢幣,就是這種東西。”
“你可別唬人啊,我雖然不是古董行家,可也知道一些關於古錢幣的事情,你告訴我,南宋理宗淳祐年間爲什麼要鑄造這樣形狀奇怪的錢幣?”
陳老大問道。
劉老頭雖然說一個字兒都覺得身體疼痛難忍,可是沒辦法,爲了自己的孫子和孫女,他不得不把自己知道的事情都說出來。
他說:“臨安是當時南宋的國都。‘
臨安府行用’規定了這種錢牌的流通範圍限於臨安府,是一種代用幣,其鑄行是與當時會子的貶值有很大的關係。
紙幣的貶值造成了貨幣信用危機,人民開始拒用紙幣,而且當時的會子大面值多,小面值少,使用極爲不便。
同時,市場對銅錢的需求大增,銅錢常常供不應求,經常生錢荒現象。
爲了維持正常的商業活動,當時城裡的官員們明令禁止銅錢出城。
城市內外貿易流通只得依賴紙幣。
而大額的紙幣投入市場,有不便找零之弊,於是就產生了錢牌這種代用幣。”
“聽不懂,不過這東西值錢嗎?”
陳老大聽劉老頭講得頭頭是道,覺得不應該是胡亂說的,只是他更關心的,當然還是這玩意兒到底值不值錢。
“還是值點錢的,這幾枚代幣比較稀有,一枚大概能值一兩百美金。”
劉老頭一五一十地說道。
“就這破玩意兒居然還挺值錢啊,阿三,把這屋子裡頭所有的古錢幣都收起來,一個也不要放過,待會兒全部拿到車上去。”
陳老大高興地說道。
“知道了,老大。”
阿三開始忙活了起來。
這個時候,陳老大又拿了一件東西去給劉老頭看。
“這個是什麼?”
“這個叫手爐,是明朝的。”
劉老頭大概是真得沒轍了,雖然看着這麼好的東西被陳老大拿在手裡隨意擺弄非常心疼,可是再心疼,也比失去親人好受一點。
“手爐什麼東西?”
手底下的人正在房間裡收拾東西,所以陳老大完全有閒時間聽這劉老頭的解釋。
因爲他必須得搞清楚這些東西究竟值不值錢。
就算他不懂古董,可是也能從劉老頭的話裡頭聽出一些端倪來。
“手爐,其實是由‘火爐’演化而來,火爐便是往銅製的爐子裡放些碳,讓火燒得旺旺的,這樣大家圍着火爐坐下,邊取暖邊聊天侃大山,其樂融融。
清代文學家王永彬寫過一部小品文書籍,就叫《圍爐夜話》,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也寫過‘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寫給劉禹錫,讓他沒事兒可以過來聊聊天。
漸漸地,古人有感於手冷,便把火爐做得更精緻,蓋上罩子,提在手上,或者捧在手裡,或者籠在袖內,便演化成‘手爐’,所以,手爐也叫‘捧爐’或者‘袖爐’。
你手裡拿着的這就是一隻明朝時的手爐,呈四方盒狀,有花卉紋的罩子,有可以手提的手柄,它長11釐米、寬5.5釐米、高6.7釐米,材質爲紅銅,爲當時的制爐名家張明岐先生打造。
整個手爐小巧玲瓏,精巧美觀,做工很是精細,罩子上面有很多花卉組成的紋理,有牡丹繁花紋,有五星花瓣紋,有樹葉紋,中間是曲折道路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