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返回書頁
“沒關係、沒關係,張老闆做事兒夠意思,如果您需要的話,這銅鏡我依然會賣給你的。”
那人急忙說道。
“怎麼稱呼?”
張天元忽然問了一句。
“在下姓鄭,單名一個灑字,老孃希望我活得可以瀟灑一些,不過現在看起來是不可能了。
我這日子過的啊,簡直就像個地老鼠。”
那人苦笑着說道。
“鄭灑啊,你看起來年紀不大啊,以後瀟灑的時候還多着呢,沒必要爲了現在的不如意就把自己的下半生給決定而來。”
張天元擺了擺手道。
“承您吉言。”
鄭灑苦笑道。
他可沒看出來自己下半輩子會不會瀟瀟灑灑過日子。
眼下最首要的目標就是把手裡頭這個銅鏡出手了,這樣最起碼可以得到一筆錢。
“張老闆,這銅鏡你要不要?”
他着急忙慌地就把話題扯到了正題上。
對他而言,別的都是虛的,只有這錢纔是真的。
“我先看看。”
張天元之前並未仔細看那銅鏡,只聽說手下黑吃黑弄到了這東西,就想着還給別人。
這會兒拿過銅鏡,仔細一瞧,還真是唐代的好玩意兒。
“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
銅鏡是古人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其一面經精細打磨後可清晰照面,另一面往往飾有豐富多彩的圖案。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鑄造和使用銅鏡的國家之一,唐朝則是銅鏡製作的鼎盛期,其中尤以海獸葡萄鏡最具代表性,其造型優美、紋飾奇特、內涵豐富,不僅彰顯了大唐的盛世氣象,也給我們留下了諸多具有較大爭議的謎團。
海獸葡萄鏡大致出現於唐高宗時期,在武則天執政時期極爲流行,今天所見到的海獸葡萄鏡大多屬於這一時期,此後逐漸走向衰微,9世紀中葉以後基本退出歷史舞臺。
海獸葡萄鏡一般呈圓形,採用浮雕技法進行裝飾,主題圖案以葡萄和海獸組成,凸起的輪環將鏡面分爲內、外兩區,內區爲數只海獸嬉戲於枝蔓之間,外區爲葡萄枝蔓纏繞。
根據內、外區的枝蔓是否相連,海獸葡萄鏡又可分爲“過樑”和“不過樑”兩種類型。
張天元手裡的這件“海獸葡萄紋銅鏡”則爲“過樑”型,鏡背中心爲伏獸狀鈕,內區中5只海獸以不同的姿態攀援於葡萄枝蔓之上,生動傳神,頗具動感;
外區中多隻蜻蜓蝴蝶藏於碩果累累的葡萄枝蔓之中,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內外區的葡萄枝蔓騎跨輪環彼此相連,使得整體圖案在精緻之餘略顯繁冗,這也正是唐代審美情趣和藝術風格的體現。
中原地區原不產葡萄,漢代時通過“絲綢之路”由西域傳入。
到唐代,葡萄已成爲常見的食物品種,不少唐詩之中都有提及,如王翰的著名詩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李白也曾感嘆“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醱醅”。
與之相對應的是,葡萄紋在紡織、雕刻、鑄造品的裝飾之中也屢見不鮮。
海獸葡萄鏡中的“海獸”,是一種在現實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後創造出來的形象,其形態多樣,有的似獅子、有的似狐狸、有的似馬,不同學者根據自己的認知。
而對此類葡萄鏡提出不同的稱謂,例如宋代《博古圖錄》中稱爲“海馬葡萄鏡”,清代《西清古鑑》中稱爲“海獸葡萄鏡”,此外還有瑞獸葡萄鏡、狻猊葡萄鏡、鸞獸葡萄鏡等稱謂。
就當前而言,以“海獸葡萄鏡”最爲常用。
“張,這海獸是什麼怪物啊?是不是海里頭的怪物?跟尼斯湖水怪一樣?”
張天元在鑑定銅鏡的時候,戴安娜就坐在旁邊,一時忍不住問了一句。
張天元笑道:“這正是我需要說明的地方,我們認爲不應將‘海獸’理解爲‘海中之獸’。
在我們中國古人的地域觀念中,往往將本國稱爲‘海內’,而將世界其他地區統稱爲‘海外’,因此從域外引進的事物被冠以‘海’字。
例如海棠、海石榴、海棗等,因而古人在使用‘海獸’這一稱謂時,強調的應該是‘海外引進’。
關於‘海獸’的原型有較大爭議,主要有兩種觀點。
有學者認爲海獸葡萄鏡中‘海獸’的原型很可能是‘獅子’。
獅子原產於非洲和亞洲西部,據傳東漢章和元年,由月氏作爲禮物進貢給漢章帝劉炟。
隨着獅子成爲佛教的護法神,其形象逐漸爲社會各界所喜愛,並被奉爲辟邪神獸。
但由於獅子的數量極少,絕大多數工匠並沒有真正見過,因而只能通過有限的認識加上自己的想象進行創造,這是海獸葡萄鏡上‘海獸’形象千姿百態的原因所在。
也有學者認爲‘海獸’並不特指獅子,還包括其他各種形態的瑞獸,而瑞獸是我國的傳統紋飾之一,現今已發現不少六朝和隋唐時期的瑞獸銅鏡。”
“我明白了,海獸就是虛構出來的動物吧,以現實中的某種動物爲原型進行的創造。”
戴安娜雖然不是古董專家,不過這點事兒還是能理解的。
其實在張天元看來,不光海獸存在疑問。
關於海獸與葡萄組合紋飾的來源也有較大爭議,同樣有兩種觀點。
一種認爲是由我國自創,因爲早在漢代,我國的紡織品上就出現了葡萄紋與瑞獸紋的組合紋飾。
據考古發現,1959年在和疆民豐出土了東漢時期的“人獸葡萄紋彩罽”,以及“走獸葡萄紋綺”,可知瑞獸紋樣與葡萄紋樣結合的時間應該早於唐代,只是兩者的組合在唐代纔出現在銅鏡上;
另一種則認爲是由域外傳入,具體來說則是源自古代波斯、羅馬或者希臘,因爲這些國家的建築裝飾和器物上多見禽獸葡萄紋。
就目前研究而言,還無法斷定哪一種觀點更接近事實,因爲無論是我國漢代的人獸葡萄紋、走獸葡萄紋,還是波斯、羅馬、希臘的禽獸葡萄紋,都與唐代海獸葡萄鏡上的紋飾風格有着顯著的差異。
海獸葡萄鏡不僅存在於我國南北方的廣闊區域,而且在今天的日本、朝鮮、伊朗、蒙古、俄羅斯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發現,表明這一裝飾風格的銅鏡不僅在我國流行,同時也受到世界其他地區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