焯好的紫頭兒蘑切成小丁兒,蔥薑蒜切成碎末備用。
又切了一塊兒豬後鞧的肉,這個地方的肉比較適合做餡兒,也都切成小丁兒,加了肉丁兒的蘑菇醬,更香口感也更好。
鍋裡放上油,用蔥薑蒜末熗鍋,先下肉沫兒,炒的變色,然後放入焯好的蘑菇丁兒,繼續翻炒。
放入自家下的黃豆醬,也不用再放鹽了,少添點水就行,出鍋之前用粉面子勾芡,就是澱粉,杏花村這邊兒就這麼叫。
晚上擀麪的時候,李雁回沒讓自己娘和麪,自己挽了袖子下手,前世作爲白案師傅的她,雖然在做麪點方面最在行,但是這擀麪條也是拿手的。
李雁回在和麪的時候往裡面家裡鹼水,按照一份鹼水七份麪粉的比例和的面,這樣擀出來的麪條的顏色發亮,口感更筋道,風味也獨特。
一大盆面,和成緊緻硬實的麪糰,放在一邊至少要醒面二十分鐘,讓水和麪充分地融合,麪條才筋道好吃。
面醒好了,擀麪的工作就交給戴氏,畢竟李雁回小胳膊小腿兒的,估計面沒擀完,她自己就先軟了。
戴氏拿出來擀麪杖,把醒好的麪糰分成了大小几乎相等的小團,在桌子上和麪團的表面都放了乾麪粉,擀麪杖一下接着一下的擀下去,沒一會兒,兩個麪糰就都變成了和桌子一樣大的麪皮了。
戴氏的手勁兒大,用力也均勻,麪皮乾的勻淨白亮,李雁回在麪皮表面撒上乾麪粉,沿着麪皮的兩邊兒捲成兩個相連的筒。
用刀切成均勻的麪條,捋順了放在小的案板上,這邊麪條還沒擀完呢,李晨就放學回來了。
“今天擀麪條啊,好長時間沒吃了,我來捋,我來捋。”李晨挽起袖子躍躍欲試。
“去,你洗手了嗎?”戴氏用擀麪杖打了李晨一下。
“我這就去洗手,等我啊,等我啊。”李晨興沖沖地要撿切好的麪條。
麪條切好了,用大鍋燒開了誰,一邊兒把麪條下進去,一邊兒用長的筷子把下去的麪條打散,省的粘在一起,就坨在一起了。
一大鍋麪條起鍋,用涼水過一下就能吃了,盛了冒尖兒一大碗,放一大勺子新鮮的蘑菇肉醬,苗條勁道,蘑菇肉醬紅亮。
再來一口老黃瓜涼菜,酸酸辣辣的,願意吃蔥的還可以放上蔥絲,滋味兒真是鮮美啊。
“這麪條做的好,勁道,有嚼勁兒,金枝兒的手藝又見長啊。”爺爺一邊兒誇讚着,一邊兒又加了一勺蘑菇肉醬。
“爹,這你可說叉了,今兒啊,這麪條確實是我擀的,但是面可是大妮兒和的,加了鹼水,才這般好呢。”戴氏說。
“我說吃着不像你做的,還以爲你得了好秘方啊,原來是大妮兒和的面啊,再給我來一碗。”李萬峰舉着碗衝着戴氏。
“還嫌棄我做的不好吃,下次不給你做了。”說完還是接過丈夫的碗,給盛了一碗麪。
“老劉他們都吃的啥?”李萬峰問了一句。
“也是麪條,我讓米氏他們自己做滷兒了,也用肉滷,這不是也快秋收了嘛,貼貼秋膘。”戴氏回了一句。
“嗯,金枝兒這都不需要你操心啊,妥帖着呢。”奶奶說。
“人家幹活賣力氣,老實本分的,咱們咋也不能虧待人家。”戴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