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李雁回在劉管事面前,臉不紅不白的,面不改色,但是其實心裡也是狂跳不止,因爲分紅實在是出乎李雁回的預料。
整整三百六十兩的銀子,三張一百兩的銀票,六十量的碎銀子,這還是一個月的分紅,還沒算蘑菇醬的呢,怎麼能不讓人欣喜呢。
不過這個時候家裡人不全,李雁回沒打算聲張,等晚上都回來了再說,給家裡人一個驚喜。
李雁回美滋滋地樂着,吩咐晴蘭把中午王老爺子的藥熬上,自己把東西收了起來。
過節的事情都安排的差不多了,節禮也都送出去了,過節採買的事情,都是米氏在安排,也不用李雁回過多的操心。
李雁回就是每天弄一下月餅什麼的收入,還有基本支出就行了,閒着就做點糕點什麼的。
終於到了節前了,算是忙碌了這麼久,鬆一鬆勁兒。
中午吃過了飯,李雁回沒什麼事兒,這陣子小草兒送來的蘑菇不多,都用來做蘑菇醬了,自家也都沒吃。
李雁回一時興起,想要自己採點兒,留着過節時候放在雞肉裡燉着,那種鮮味,很是美味的。
戴氏本來還想攔着不讓她去的,文氏覺得這段日子,李雁回被拘束的夠嗆了。
不是忙着家裡的事兒,就是看醫書,再就是看賬,練字,跟着自己學刺繡的,讓孩子鬆泛鬆泛也好。
“金枝啊,讓她去吧,就當是散心了,這段時間孩子們也都累了。二妮兒,三妮兒去不去呀!”文氏問了另外兩個孫女兒。
兩個小姑娘都點點頭,顯然是想去的,戴氏見婆婆說了,也不再攔着了。
“那就一起去吧,多找兩個人啊,別走太遠,就在咱們家作坊後面那兩個山吧,有事兒也能有個照應啥的。”
“嬸子,我也跟妹妹們去,多少有個照應。”馮鎖柱知道李雁回姐妹們要上山,戴氏有點兒不放心,提出自己陪着。
“那也行,柱子,你大,多照看她們,被讓她們亂跑。”
“娘,我們還帶着團團和圓圓呢,放心吧,它們也機靈着呢。”李雁回摸了摸蹲在腳下的兩隻體型已經趕上成年大狗的毛孩子。
兩隻狗其實還不滿一歲呢,但是體格健壯,四肢發達,村裡人誰見了都說這是兩條好獵狗呢。
而且在李家這兩條狗頗受寵愛,吃得好,又經常被放出去遛遛,毛管兒唰亮,一黑一白,沒有一絲雜毛,虎頭虎腦,威風凜凜。
“那行,帶着狗啊,也能壯膽,把你那個荷包啥的都帶上,小心蛇啊。”戴氏絮絮叨叨的說了半天。
李雁回也不嫌煩,這都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的關心,不管孩子多大了。
倒是李秭歸心急取瘋玩,暗暗地拽了拽李雁回的衣袖,眼睛裡有點兒哀求的神色,估計是覺得孃親耽誤時間了。
李雁回用眼神暗示兩個妹妹去拿筐和工具,自己頂着孃親的風暴。
戴氏看也囑咐的差不多了,也就打住了,她也知道閨女們不太愛聽,自己就是擔心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