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奇幾乎又要跳起來了。
林浩博趕忙道:“煤炭,煤炭!”。
盧憶霜哦了一聲,舔了舔嘴脣道:“哦,煤炭!”
“前兩天我在街上,看到一戶人家門外扔着幾塊,還以爲你們都認識呢!”盧憶霜微笑着道:“那我們不妨去問問那人,看他是哪裡發現的。這東西要出現都是一片一片的,絕不會孤零零的出現。” 。
周正奇立刻搖鈴喚了人來,讓他按照盧憶霜所說的地方找人。
不多時,衛兵便帶着一個衣裳襤褸,神情慌張的中年男人走了進來。
一進門,那人便撲騰跪倒在地,連連磕頭。“大老爺啊!草民沒有犯事,草民冤枉啊!”。
周正奇瞥了眼那衛兵,那人臉一下子臊的通紅。
周正奇溫言說道:“你別緊張,是我有話要問你!答的好了,這銀子就賞你了!”說罷,一枚五兩的銀子扔到他面前。
那人一看有銀子,又只是問話而已,頓時喜極而泣。
“是,是,大老爺要問什麼,小的一定實話實說!”。
“也沒什麼!”周正奇示意衛兵把那黑炭拿上來。“這個石頭,你是哪裡找到的?”周正奇溫和的問道。
“這,大老爺,是不是我不該拿?”那人驚慌地道:“草民就撿了這幾塊,就在城西的幹水溝裡!”。
周正奇笑着看了盧憶霜一眼,對着那人說道:“那你帶我們過去看看吧!”。
城西二十餘里,是連綿不斷起伏的羣山。長年累月雨水沖刷出無數的溝壑,長滿短草與灌木。
但成才的樹木幾乎沒有。稍微像樣點的小樹,就會被人們砍了去。
現在正是盛夏初臨之時,山坡上一片翠綠。有雪白的羊羣出沒,不時地發出咩咩的叫聲。
“就是這裡!”老賀指着眼前滿是亂石的山溝對着幾人說道。
“走,進去看看!”周正奇點了點頭,對着盧憶霜幾人說道。
盧憶霜發現自己出來就是個錯誤。這衣裙和繡鞋,根本就不適合在野地裡行走。
倉促了,應該換個男裝來的。
林浩博自身難保,卻還想着照顧盧憶霜。
周正奇便道:“你們不要進去了!我們把看見的說給你聽就是!”。
盧憶霜看自己是真的不成了,便笑着道:“也行!反正我就是看了,也不懂這礦脈勘探之法。回頭還的您找工部的人來呢!”。
說起工部,周正奇忽然想起一件事來。“你是不是遇到一個人,跟他說起改造織機的事情?”周正奇忽然問道。
“是啊!”盧憶霜笑着道:“昨天碰到個老伯,人看着真是精神!也就隨便聊了一下!”。
周正奇搖頭道:“也幸好這人沒有惡意!不然這事要是流傳出去,你的處境可就危險了!”。
盧憶霜吐了吐舌頭,俏皮地說道:“就是隨便聊聊天,哪有那麼嚴重?”。
周正奇正色說道:“可不是這麼說的!這事雖然還不知道如何?但就怕有些人會防患於未然,轉而出手對付你!”。
這話一說,林浩博跟趙五俱是一驚。齊齊看向盧憶霜,臉色凝重。
盧憶霜汕汕一笑,前世與人鍼砭時事,真是想什麼就說什麼。倒是一時大意了。
“是,我以後注意點!”盧憶霜趕忙點頭應道。
說話間,已經有衛士捧着幾塊黑色石頭走了出來。
老賀笑着道:“就是這個!”。他也丟下手裡的煤炭,對着幾人道:“這石頭除了能在其他石頭上劃出道道來,其他什麼用也沒有!修路砌房子都太脆了,完全不吃勁!”。
周正奇沒理他,卻問衛兵道:“裡面什麼情況?”。
“稟大將軍,裡面這樣的黑石甚多,大小不一!李隊長帶着人往深處去,看能不能發現其他情況!”。
“這要怎麼用?”周正奇翻來覆去的看了看,皺着眉頭道。
“這是煤,直接是點不着的!”盧憶霜笑着道:“讓大家找些硬柴來,生個火,燒燒就知道了。”。
她原來是北方人,小時候看見過家裡過年燒旺火的情形。
找了幾塊石頭壘起來,下方留下燒柴的空間。上面就把他們撿來的煤炭垛了起來。
等他們找了柴火來,便讓他們生火。
細柴燃着枯死的灌木,火苗舔舐着上方的煤炭。不多時,那煤炭便開始綻放出紅色的火苗,冒出縷縷黑煙。
“着了着了!”旁邊的人都驚喜的叫了出來。
下面木材燃的差不多了,有衛士還要添火。盧憶霜笑着道:“不用了,它自己會燃!”。
下方燃紅的煤炭將上方的煤炭也引燃了起來,通紅的火苗炙烤着,讓人不禁退開幾步。
“嗯,這火力很足!”周正奇點點頭,嚴肅地道:“這事很重要,我需要給皇上上摺子說明一下。”。
“是要跟皇上說的。”盧憶霜笑着道:“這煤炭,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有。從前人們不知道用途,那也就罷了!既然知道了,就需要國家出臺政策,規範開挖和銷售。”
“這煤炭都是掩藏在地下,要開採風險很大!要是由着人們亂採亂挖,那很容易出人命的!”盧憶霜鄭重其事的說道。
“還有,要是想代替木材取暖,也要解決煙氣排放的問題。不然,很容易發生炭氣中毒的事件!”盧憶霜可不想自己一時的魯莽,給其他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好,我們回頭好好研究一下,看怎麼給皇上進言吧!”周正奇揮了揮手,讓人把這火撲滅。
往回走的路上,周正奇一路沉默。盧憶霜也不好做聲。忽然周正奇道:“這事要想做起來,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做成的。縣主倒是可以把學堂先做起來。除了你說的那些,老夫還可以包學生們的午餐!”。
“真的?那太好了!”盧憶霜笑着道:“相信有這一條,來這裡讀書的孩子能翻一倍!”。
林浩博也開心地道:“那我馬上找一下城裡的讀書人,看能找到幾個老師來!”。
“第一批學生不宜太多!”盧憶霜道:“我們先打開一個缺口,等城裡的人看到讀書的好處,自然會主動送孩子過來的。”
“這樣,咱們暫定爲兩百人如何?”盧憶霜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