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節 蛙跳登陸(1)

成大猷輕輕嗅着這略帶着河腥味兒的水汽,深秋的扇江入海口此時比任何時候更寬更深,浩蕩東流而下的江水似乎沒有什麼東西能夠阻擋它的去路,濁浪滔滔,以一瀉千里之勢衝入大海,似乎在告訴人們不要輕易想要越過自己的身軀。

單筒千里鏡中,江對岸的一切盡在眼中,一切顯得十分平靜,成大猷滿意的添了一下有些乾裂的嘴脣,扇江天塹,這個時節要想越過扇江是要冒很大風險的,尤其是進入深秋季節,江水徒漲,比起原來枯水期時江面幾乎擴大了三分之一,而許多江岸邊的作物都已經被捲入水腫,便成了蘆葦帶。這臨近入海口的地方,沒有人注意到這裡將成爲歷史上光輝的一點,永遠寫入唐河歷史中。

自從接受了北伐任務之後成大猷就已經在策劃如何打一場漂亮的北伐戰爭,東海作爲帝國排在前三位的富裕郡省其重要性不問可知,成大猷當然清楚泰王殿下現在的想法,完整無缺德將東海納入囊中才是最符合泰王殿下的意圖的,當然這不一定能夠實現,但成大猷還是準備好謀劃一番,看如何才能以最小的損失奪下東海。

東海的中心自然是金陵,但扇江成爲一天天塹護衛着大半個東海郡,要想從陸路攻伐東海,魯陽和彭城這一帶新成立的十五軍團集中了四個師團兵力,這四個師團大多由後期燕雲東海兩地新成立的獨立師團演變而來,成大猷雖然並不放在心上,但一旦在魯陽和彭城這一帶展開戰鬥,戰火不可避免會給這一帶帶來損失。尤其是如果敵人固守兩座府城。北伐戰爭演變成爲攻堅戰,那帶來的損失會更大,所以成大猷一直希望能夠通過一種更有效更徹底的方式來解決這一戰。而出其不意渡江一戰應該是最好的選擇,只不過這個選擇有着許多致命的缺陷和克服。

司徒泰在放棄江南之時就已經意識到了江南一失東海的危險,所以在撤出江南時就已經將扇江沿岸的船隻全部收繳一空,統統押往江北,整個扇江上下幾乎再也找不到幾條像樣的船隻可供渡江之用,而司徒泰也意識到如此漫長的江面他無法杜絕西疆一方小股部隊的渡江,所以沿江幾乎每隔五里就修建了一座烽火臺,一旦有變可以在最短的時間收到警訊。而且他還專門抽調出了幾乎北方軍所有七個騎兵聯隊分散駐紮在沿江數百里沿線,保持機動優勢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趕到警訊發出底,一舉擊殺渡江的小股西疆軍。應該說司徒泰爲了這條散扇江防線可謂是煞費苦心,但他忘了僅僅是整個江防並不足以阻擋西疆軍北山的腳步。而整個東海郡的東面更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上千裡的海岸線也是能夠守禦住的麼??

成大猷提出了利用水軍和海軍的艦船在餘杭集中北上在扇江入海口處讓第八軍團一個主力師登船直上北方從東海腹地登陸殺入東海這個計劃,而其他四個師團則在魯陽和彭城一帶發動佯攻吸引敵人十五軍團的注意力,這個計劃立即贏得了樑崇信的大加讚賞,並且立即和已經進入工作狀態的餘杭和松江各府聯繫民船,當然這個行動還保持着一定秘密性,一直到預定集結時間這一天才算是真真正正落定下來。

一百多條從餘杭和松江沿海徵集而來的民船陸陸續續開始靠岸,這原本是一處高堤,被臨時加固後作爲了船隊靠岸後的登船所載,一隊隊排列整齊的士兵開始登船,在三個小時之內士兵們必須全部登船,然後船隊將會順着江流先行入海,在轉道向北。

雖然整個登船隊形顯得有些凌亂,但是應該說整個過程還是相當順利的,除了幾名士兵在登船時不慎落水外,並沒有其他麻煩。只是等到戰馬上船時延誤的時間稍稍多了一些,爲了加強突擊部隊在東海腹地登岸後的攻擊力。成大猷決定還是儘量保留兩個大隊第騎兵,這也意味着有兩千多匹戰馬不得不用將近60條船裝運,這也極大地增加了運輸難度,好在餘杭和松江兩地都考慮到了所需船隻可能會出現一些缺口,特地都多徵集了部分船隻,這才讓整個隕石計劃勉強完成。

成大猷不是第一次乘船,但是乘船出海卻是第一次,以往都不過是在內陸上乘船行動,而這一次卻不得不進入浩瀚的大海中,有些偏淡的江水逐漸變成藍色時,成大猷知道自己這個時候已經行進在大東洋上了。海岸線漸漸消失在人們眼簾中,雖然風浪並不大,但是還是有相當多的士兵表現出了不適應性,暈船彷彿會傳染一樣,一波接一波的拉倒一大片人,看得成大猷憂心忡忡,倒是船老大的安慰讓成大猷稍稍有些心安,只要這些士兵們一上岸,要不了多久,他們就能恢復成神龍活虎的模樣。

按照計劃,船隊將向北航行兩天兩夜,由於海浪和風向的影響,整個登陸時間也許會有一些誤差,但是地點卻沒有變化,確定在金陵府和登州府接壤的日照鎮附近。

暈暈乎乎的成大猷也不知道自己昏睡了多久,自從海上起了風浪。他就再也堅持不住了,搖來晃去的滋味是成大猷從來沒有體會過的。雖然他竭力想在官兵們面前表現出自己的與衆不同,但這種暈船的味道不是光憑意志就能夠克服的,胸中的憋悶和難受很快就通過嘔吐表現出來了,這個時候成大猷才發現自己和其他士兵們並沒有什麼兩樣。再看看在風浪中談笑自如行走如飛的船工們,成大猷不得不承認術業有專攻這句話這個時候是最好的詮釋,他不知道海軍他們的作戰將會是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進行,但這樣的情況下進行戰鬥,對士兵的要求委實有些高了些。

“什麼時候了?我睡了多久?”強忍住心中的煩悶感覺,成大猷撐起身體向艙外瞭望。由於船隻的不足,整個船隊不得不硬性往每艘船裡多裝一些士兵,連成大猷作爲整個北伐突擊集羣的主帥也只能分到一間再小不過的艙室,而其他人,上至師團長,下至普通士兵,都只能擁擠在一起湊合着過這兩天。

“回將軍,您睡了八個小時,現在已經黎明時分了。”站在一旁的親兵回答道。

“哦?那不是就快靠近海岸線了?”精神一振,成大猷頓時覺得自己煩鬱的心情也一下子消退了幾分,目光望向西面。

“嗯,好象船隊已經在向西移動了,只是現在風向似乎有些不大合適,向西移動的速度很慢,船隊好象在折行,聽船工說,恐怕時間會延誤一些。”親兵趕緊扶起還有些不太適應的主帥。

“沒關係,已經走到這一步,北方軍就是知曉也已經來不及了,只要咱們一登岸,那就是虎入深山了。”深深吸了一口氣,甩開自己親兵的手,成大猷抖落了自己身上的服飾,抹了一把臉。“去問問船工,大概還要多少時間才能靠上岸。時間可以延誤,但這靠岸的地點可不能錯,否則咱們這一登岸找誰去?”

很快船工就有了回話,三個小時後估計就應該能夠看到海岸線了,也就是說四個小時後船隊就可以陸續靠岸了。

黃元昌有些焦急的望着海面,已經超出預定時間兩個小時了,但是海面上仍然沒有船隊的蹤影,雖然這裡十分荒僻,但黃元昌知道船隊一旦到來,這裡立即就會成爲衆目睽睽之下的關注焦點,船隊從靠岸到整個部隊登岸,沒有三五個小時是無法做到的。黃元昌並不擔心其他,北方軍在這一片的力量已經被削弱到了極點,無論是南面的金陵還是北面的登州,幾乎就沒有一支像樣的軍隊,金陵城還有十五軍一個師團坐鎮,但登州就只有一個殘缺不全頂着警備師團名義的警備隊,實際編制還不足兩個聯隊,這種情況下,沒有誰能夠阻擋船隊上軍隊的登陸。

黃元昌害怕的是海上的氣候的變化對船隊的影響,雖然船隊都僱請了富有經驗的老船工,但大海上的變化實在太過劇烈了,一夕之間風浪大作,讓整個船隊都覆滅於風暴中的事情比比皆是,黃元昌作爲情報部門派駐在登州的官員不得不考利的更深遠一些。

“黃大人,你看!”一聲激動驚喜的叫喊將黃元昌從恍惚中驚醒過來,“好象有船隊阿,您看看會不會是咱們的船隊?”

隨手接過下屬遞過的單筒千里鏡,黃元昌立即將目光定格在天邊,一片密密麻麻的黑點出現在千里鏡筒的鏡片裡。

第10節 比肩(1)第59節 反思第17節 力薦第34節 立威第51節 挺進五湖(2)第63節 遇襲(2)第76節 磨刀霍霍(2)第37節 相惜第3節 遏強扶弱第3節 評書第75節 動盪第18節 轉折第69節 結盟第64節 高瞻遠矚(3)第88節 安第斯之戰(1)第73節 強弱之勢第1節 暗潮第67節 危機第70節 巨人之握手(3)第97節 決斷第14節 奇正(4)第65節 面紗第8節 豐收第23節 尊敬第57節 緊要關頭第26節 湖畔夜談第1節 論勢第41節 砝碼第47節 新經濟動力(2)第78節 情事第50節 帝國的疑慮第25節 風雨第132節 分崩離析(2)第54節 驚變(3)第11節 夜宴第11節 謀劃第100節 包圍網(2)第67節 異變(2)第24節 來客第9節 交友第70節 抵京第37節 烽煙滾滾(7)第26節 湖畔夜談第50節 感傷第73節 大會戰(4)第124節 海權第32節 流亡公主第139節 最後時刻第28節 全面爆發(1)第94節 無奈第75節 軍法第56節 殖民地(3)第16節 安全第101節 戰猶酣(5)第59節 烈風將起第29節 死結第29節 隱現第73節 當局者第9節 交友第56節 逆行第69節 決擇第10節 外交風雲(2)第13節 奇正(3)第68節 此伏彼起(1)第129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1)第66節 混沌第111節 初臨貴地第26節 陰雲第115節 喪鐘第23節 尊敬第46節 兵壓第25節 爲官之道(2)第65節 西域木蘭第70節 紛亂第101節 仁者見仁第73節 捉襟見肘第9節 拓展(2)第34節 迷離第六十節第105節 承諾第138節 標靶第7節 帝京(1)第58節 陰謀(1)第8節 暗箭第87節 交心(1)第64節 海軍(3)第60節 江南好第104節 伏諜第96節 秘商第43節 捕蟬第29節 爭議第21節 何苦來哉第8節 惡戰第34節 王與僕(2)第117節 封王第68節 殺氣騰騰第99節 挑戰第108節 暴風第6章 波譎雲詭 第四十五節 芒刺第2節 聯席會議
第10節 比肩(1)第59節 反思第17節 力薦第34節 立威第51節 挺進五湖(2)第63節 遇襲(2)第76節 磨刀霍霍(2)第37節 相惜第3節 遏強扶弱第3節 評書第75節 動盪第18節 轉折第69節 結盟第64節 高瞻遠矚(3)第88節 安第斯之戰(1)第73節 強弱之勢第1節 暗潮第67節 危機第70節 巨人之握手(3)第97節 決斷第14節 奇正(4)第65節 面紗第8節 豐收第23節 尊敬第57節 緊要關頭第26節 湖畔夜談第1節 論勢第41節 砝碼第47節 新經濟動力(2)第78節 情事第50節 帝國的疑慮第25節 風雨第132節 分崩離析(2)第54節 驚變(3)第11節 夜宴第11節 謀劃第100節 包圍網(2)第67節 異變(2)第24節 來客第9節 交友第70節 抵京第37節 烽煙滾滾(7)第26節 湖畔夜談第50節 感傷第73節 大會戰(4)第124節 海權第32節 流亡公主第139節 最後時刻第28節 全面爆發(1)第94節 無奈第75節 軍法第56節 殖民地(3)第16節 安全第101節 戰猶酣(5)第59節 烈風將起第29節 死結第29節 隱現第73節 當局者第9節 交友第56節 逆行第69節 決擇第10節 外交風雲(2)第13節 奇正(3)第68節 此伏彼起(1)第129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1)第66節 混沌第111節 初臨貴地第26節 陰雲第115節 喪鐘第23節 尊敬第46節 兵壓第25節 爲官之道(2)第65節 西域木蘭第70節 紛亂第101節 仁者見仁第73節 捉襟見肘第9節 拓展(2)第34節 迷離第六十節第105節 承諾第138節 標靶第7節 帝京(1)第58節 陰謀(1)第8節 暗箭第87節 交心(1)第64節 海軍(3)第60節 江南好第104節 伏諜第96節 秘商第43節 捕蟬第29節 爭議第21節 何苦來哉第8節 惡戰第34節 王與僕(2)第117節 封王第68節 殺氣騰騰第99節 挑戰第108節 暴風第6章 波譎雲詭 第四十五節 芒刺第2節 聯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