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節 高瞻遠矚(3)

“旁遮人領地成爲了我們進入印德安王國的橋頭堡,現在印德安王國中央控制的十三行省中,克什哈爾、孟加、加萊行省成爲我們西疆的保護地,雖然在名義上屬於印德安王國中央,但事實上他們的行政和軍政管理都已經從屬與我們西疆派駐在這裡的軍政督導處,而波洛行省雖然還保持着一定的獨立性,但它的財政和糧食生產一樣受到我們指導,這四處的基礎加上旁遮部實際上已經爲我們開了一個好頭。”應建明顯然是爲今天自己這番話做了精心準備,也是準備爲今後在印德安的大規模行動定下一個基調。

“另外我們還有一些其他優勢所在,印德安王國中央控制區在經濟上逐漸和我們西疆靠攏,他們的農產品和礦產品源源不斷的輸入西疆,而西疆的加工產品和工業品也在大量輸入這裡,西部兩行省我們有駐軍歷史,應該說這是很好的基礎,而南面提克人領地我們也確定了我們的利益範圍圈,所以這一切都是我們難得的機遇,現在漢森同盟已經察覺到了這一點,所以纔會這麼迫不及待的鼓動聖靈教在雅庫安部掀起騷亂,這對於我們來說既是壓力,也是機會,雅庫安人中仍然有不少保守力量信奉尼葉教,秦王殿下也在信中指點我們,我們西域一樣有信奉尼葉教的歷史,現在西域一樣在西疆統治下安居樂業,秦王殿下也安排了尼葉教中人和雅庫安部聯繫,相信要不了多久就會有迴音,在此之前我想我們應當做好各種準備工作。”

“西面兩行省,我準備馬上就和米什部聯繫,王國的商務大臣就是米什部的首席長老。相信他會很樂意重新邀請我們駐軍。提克人那便,顯耀你去走一遭,儘快與督導處的人一起和提可人接觸一下。他們不是一直希望我們幫助他們訓練軍隊提供戰馬麼?這是一個打入他們軍方的契機,不妨應承下來,一切可以先商量,一步一步滲透。至於東北三行省這邊,我覺得沒有必要保留這麼多軍隊,就留下第三師團足夠了,第一第二師團都可以派駐到米什人地老巢去,劍鋒,你馬上組織組建第四第五兩個師團。在最短時間裡要把架子搭起來。明權。剩下的後勤事務就交給你了,這一塊也是最繁瑣的,但也是最重要的,只有我們地軍隊戰鬥力得到了保證,一切纔會按照我們的計劃進行,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應建明的一番慷慨呈詞讓三人都有些激動。畢竟一來到印德安就將馬上投入到這樣一個龐大系統工程中去,而擺在面前的任務是相當艱鉅而又繁重的,新的軍隊組建,各地駐軍的調整,異地後勤保障,這一切都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西面的白種人已經在快馬加鞭,要想保持西疆地優勢,那就只有下更大決心,花更多心血,用自己的努力去贏得這一切。

印德安這片土壤從來就沒有從無鋒視野中離開,富饒地物產和充裕的勞動力資源,以及其溝通東西兩大陸的重要位置,使得印德安無論從何種角度來說都應該是自己日後西進的根據地,而他之所以選擇應建明除了看重應建明的忠誠外,更看中應建明那種有些類似崔文秀的敏銳嗅覺地機變應急能力,這正是他希望應建明這隻全新組建的部隊能夠在自己全力圖謀帝國的時候也能爲他在西面守住基業甚至開拓一個更令人驚喜的局面。

全新的印德安軍團很快就組建了起來,四萬預備役士兵很快就從被呂宋、關西郡和中南郡送來,而在旁遮部和印德安東北三行省開始的募兵行動也進行得十分順利,只是印德安士兵兵員的確不能與帝國內地相比,十名應徵兵員中能夠招募到兩到三名合格兵員已經是相當難得了,好在應徵人數大大超過了當初預料,招募五千名士兵而應徵人數卻超過了八萬人,這也讓募兵處有了充分的篩選餘地。

趙劍鋒對於訓練士兵有着一整套的方法,士兵們雖然被迅速分成了兩個師團,但按照他的提議,從第一第二第三三個師團中抽調了大量有經驗的老兵充實到新組建的第四第五師團擔任基層軍團,而中高級軍團則以印德安軍團的名義向軍務署申請,要求從西北軍事學院本屆畢業學院中進行補充,並且還要求從現在駐紮在北呂宋的第七軍團中抽調部分有經驗的軍官充任到印德安軍團中,這個要求無一例外的得到了軍務署同意和支持,整個這一屆的畢業生一個不漏的全部分配到了印德安,讓西北軍事學院的學員們高興不已的同時,也讓第七軍團和其他幾個希望從本屆西北軍事學院畢業學院中得到補充的軍團嫉妒不已,這樣大規模的軍事學院學員分配到一個二流軍團中在他們眼中簡直就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有了軍事學院軍官團的補充也並不能立即讓新成立的印德安軍團脫胎換骨,雖然帝國第四軍團在應建明的率領下也算得上帝國軍隊中一直差強人意的部隊,但應建明自己卻知道在帝國軍事系統那種沒落的大氣候中,像第四軍團這種幾乎是完全重建起來的軍隊是無論如何也難以趕上像帝國第一第二軍團那種軍隊的,這也決定了新組建的印德安軍團要想在強手如林的西疆軍中找到自己的地位必然要付出比其他各部軍隊更多的努力,留下更多的汗水和鮮血,只有那樣,他們纔有可能真正不被西疆軍這個羣體真正踢出圈外。

在這一方面應建明和趙劍鋒二人的態度是空前的統一,無論是帝國第四軍團的老人還是新近從軍事學院畢業的學員,無論是來自各地的新兵蛋子,還是已經在軍隊中打滾多年的兵油子,誰都無法逃避趙劍鋒準備好的一系列高強度訓練計劃,爲期三個月的訓練強度幾乎達到了以前帝國第四軍團一年半的訓練量,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除開運動量的體能訓練和單兵戰術訓練外,作爲步兵更重要的是合成戰術演練和陣型訓練,只有當這幾項完全合格之後,你才能成爲一個基本合格的步兵戰士。

就像一臺轟然滾動起來的磨盤,整個印德安軍團在完成了最初的組建規劃之後,立即被按照師團編制進行封閉式訓練,三個月時間一結束,便被投放到各個駐紮地,再是三個月之後,便是驗收時候,到那時候是騾子是馬都需要真正牽出來遛一遛,而番號也將在那個時候重新進行編號,各項綜合指標落後者毫無疑問的將被剔除印德安軍團,甚至連第五師團的編制也不會給予,這種恥辱將會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帶來的巨大壓力。

而與此同時,一直在帕米爾地區逗留的科米尼忠義復國軍也開始開進旁遮部進行整編,大批的忠義復國軍軍官被送往西北軍事學院進行不同時間段的培訓,暫時接過指揮權的是印德安軍團的軍官們。

腓特烈在科米尼很快就完成了他的佈局,穩如泰山的科米尼局勢讓這支抱着想要復國舊夢的軍隊完全喪失了希望,陷入絕望中的這支軍隊甚至找不到自己的目標,雖然他們接受了西疆的後勤補給,但卻一直不願意接受西疆的完全整編和指揮,直到領土包括整個科米尼公國在內的呂宋王國正式成立,他們這種不願接受現實的心態才真正破滅,科米尼公國徹底滅亡的現實也才被他們高層真正接受,而此時他們已經不知道該往何處去,回現在已經被稱爲西呂宋的科米尼無疑是他們不能接受的,但作爲一支軍隊如果連自己的定位都無法找到,那這支軍隊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了,這一點作爲忠義復國軍的首腦們同樣清楚,這種情況下接受西疆的整編成爲一支客居他鄉的僱傭軍似乎是唯一的選擇,但西疆似乎對於這樣一支性質的軍隊並不感冒,西疆並不需要僱傭軍。

走投無路的忠義復國軍最終接受了殘酷的現實,一個被稱作西疆安第斯兵團的混成兵團出現了,五萬多名科米尼士兵被壓縮整編爲一個三萬人的混成兵團,其餘被解散的士兵們願意回西呂宋的可以回去,不願意回去的則可以選擇前往已經牢牢控制在北呂宋手中的帕米爾地區生活,新成立的安第斯兵團隸屬於印德安軍團代管,而他們的日常和訓練事務都將由印德安軍團統一安排,而安第斯兵團的指揮官也將在西北軍事學院培訓結束合格之後成爲印德安軍團的副軍團長,這在極大加大了應建明和趙劍鋒的工作量的同時也相當於爲印德安軍團大步想印德安腹地滲透的計劃提供了充足的人手。

第84節 交鋒(1)第6節 大暴亂第42節 會師第40節 狹路第96節 國策第114節 兵壓第127節 藏金第23節 最後通牒第26節 後手第16節 定板第53節 外勢第7節 帝京(1)第66節 敵友第25節 比較第20節 鉅變第4節 根源第15節 袒露第55節 崆峒第25節 環航成功第47節 虎翼第12節 敵友第116節 狼煙再起(2)第82節 突入第115節 妃爭第37節 東進之路第93節 換俘第34節 李代桃僵(1)第8節 掌握第10節 鋒芒(2)第74節 運籌帷幄第37節 東進之路第15節 裁軍第4節 大同化第24節 鐵拳(1)第107節 人才薈萃(2)第51節 大戲第84節 圍魏救趙第1節 風暴之前第74節 黃金第93節 海外殖民(3)第40節 來臨第55節 翻雲第79節 王座第73節 風雲再起(3)第80節 訂婚第33節 前進第46節 議事(2)第3節 潯陽樓上(1)第10節 虛實相間第18節 人力資源第100節 露面第82節 風滿樓(1)第95節 公信第82節 風滿樓(1)第64節 蛇芯岬(1)第18節 跡象第51節 插旗第47節 正房之爭第35節 絕不停步第13節 毒計第1節 離程第8節 籌款第45節 遠第83節 兩線(2)第22節 獵莊第17節 毒手第73節 大會戰(4)第9節 解決(1)第76節 教派紛爭第30節 點火第38節 九黃大戰(3)第49節 詭流序言第65節 排行榜(2)第14節 針鋒第26節 逆襲(1)第1節 人算第35節 李代桃僵(2)第70節 夫妻第46節 霸勢(2)第46節 新經濟動力(1)第74節 雄心如鐵第7節 明勢第50節 邂逅第1節 暗潮第14節 火併第25節 樂極生悲第13節 民族與民主第8節 情動第41節 偶遇第25節 命懸一線第4節 鬥智鬥勇(1)第93節 震撼第60節 爭執第51節 深意第23節 盟友第2節 迷霧第109節 第二日(1)第111節 毫無懸念第69節 巨人之握手(2)
第84節 交鋒(1)第6節 大暴亂第42節 會師第40節 狹路第96節 國策第114節 兵壓第127節 藏金第23節 最後通牒第26節 後手第16節 定板第53節 外勢第7節 帝京(1)第66節 敵友第25節 比較第20節 鉅變第4節 根源第15節 袒露第55節 崆峒第25節 環航成功第47節 虎翼第12節 敵友第116節 狼煙再起(2)第82節 突入第115節 妃爭第37節 東進之路第93節 換俘第34節 李代桃僵(1)第8節 掌握第10節 鋒芒(2)第74節 運籌帷幄第37節 東進之路第15節 裁軍第4節 大同化第24節 鐵拳(1)第107節 人才薈萃(2)第51節 大戲第84節 圍魏救趙第1節 風暴之前第74節 黃金第93節 海外殖民(3)第40節 來臨第55節 翻雲第79節 王座第73節 風雲再起(3)第80節 訂婚第33節 前進第46節 議事(2)第3節 潯陽樓上(1)第10節 虛實相間第18節 人力資源第100節 露面第82節 風滿樓(1)第95節 公信第82節 風滿樓(1)第64節 蛇芯岬(1)第18節 跡象第51節 插旗第47節 正房之爭第35節 絕不停步第13節 毒計第1節 離程第8節 籌款第45節 遠第83節 兩線(2)第22節 獵莊第17節 毒手第73節 大會戰(4)第9節 解決(1)第76節 教派紛爭第30節 點火第38節 九黃大戰(3)第49節 詭流序言第65節 排行榜(2)第14節 針鋒第26節 逆襲(1)第1節 人算第35節 李代桃僵(2)第70節 夫妻第46節 霸勢(2)第46節 新經濟動力(1)第74節 雄心如鐵第7節 明勢第50節 邂逅第1節 暗潮第14節 火併第25節 樂極生悲第13節 民族與民主第8節 情動第41節 偶遇第25節 命懸一線第4節 鬥智鬥勇(1)第93節 震撼第60節 爭執第51節 深意第23節 盟友第2節 迷霧第109節 第二日(1)第111節 毫無懸念第69節 巨人之握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