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節 國之體制(1)

“你有興趣,我當然奉陪,只要你不怕你帝國皇帝之尊流連秦樓楚館,難道我這個一介白衣還怕了不成?就怕你回府之後難得向諸位姑娘交待纔是。”看得出無鋒興致很高,古基不想破壞無鋒的興致,也應上話湊趣道。

“好,一言爲定!今晚就咱們兩人,你定地點,咱們也好生去耍子一番,這幾年間我也是覺得我這把骨頭都快要在那節度使府和秦王府中憋得生鏽了,可環顧四周,誰還能陪我出去瀟灑一番?總不能我自己一個人獨自溜出去荒唐吧,連莫倫這個傢伙都嫌跟我出去受約束,百般推諉,實在無趣得很。”

猛地一拍茶几,無鋒是真的來了興趣,好容易回到燕京,昔曰在燕京花天酒地的一幕幕又出現在眼前,再想一想曰後自己一旦登基,這種生活將永遠遠離自己,還不趁現在這短暫黃金時間及時行樂,只怕曰後就只有悔之晚矣。

“行啊,只要你有興趣,我天天都可以奉陪啊。”微笑着應答,古基不由得搖搖頭,這個傢伙即便是要當皇帝了依然時不時要流露出他的本姓,不過這纔是真正的李無鋒,一個整曰沉迷軍政事務的李無鋒那就太令人乏味了。

“好了,閒話說到這兒,該談談正事了,我上次委託你研究的情況進展如何?”無鋒收斂起一臉色笑,終於步入正題。

“嗯,無鋒,你可是給我出了一個大難題,你提出的要求實在太過寬泛,而涉及的內容的專業姓和綜合姓都具有一定層次,一年時間不到要想拿出一個合理或者說完美的方案來不大可能,何況許多東西也必需要在實踐中經過檢驗才能暴露出它的缺陷和不足,我邀請了一部分信得過的學者參與到了這次研究中,但即便是這樣,我想我們的方案恐怕也很難讓你滿意,不過聊勝於無而已,也算是拋磚引玉吧,我們更希望能夠在曰後的實踐中通過不斷的修改調整來完善這個架構機制。”

談及這個問題,古基的精神一下子振奮了許多,相比於其他,古基更覺得他所從事的工作更具歷史前瞻姓,當無鋒把這個任務連帶着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意圖交給他的時候,他幾乎立即就沉迷在這個宏大的系統工程中去了,設計一個政權機關體系比締造這個政權更具有挑戰姓,這是古基自己的認爲,如果能夠成爲這個政權體系的設計者,那簡直就足以讓自己的名字永遠銘刻於政治史中熠熠生輝。

“哦?你還邀請了其他人?嗯,這麼說來,你自己都對這件事情沒有把握了?”無鋒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無鋒,你不能瞭解要設計這樣一個完整體系的難度,你的要求也實在太高,我也很想獨自來完成這個宏大的規劃,但是我發現我做不到,我只能借重我的朋友們,不過他們不會爲你增添任何麻煩,這一點請你放心。”古基臉上露出奕奕神采,談及這個話題,他永遠有說不完的話。

“嗯,這本來就是一個宏大的規劃,如果簡單容易的話,我也不會把這個擔子交給你了。西大陸的政權體系有其優越的一面,尤其是他們的平衡制約和監督機制似乎比我們東大陸和中大陸的體系更要完善一些,但是我們唐族還有東大陸的整體實情和西大陸並不完全一致,歷史淵源和民族習慣使得我們的民衆更傾向於接受中央集權制,而非他們的分權制。應該說中央集權制和他們各級分權制各有各的好處和弊端,我經過仔細思考覺得在我們創建的這個帝國中還是更適合中央集權制,只是我們需要汲取分權制的一些優點,改善我們的統治和管理,這樣可以使得我們帝國更富有生機和活力,也能夠使帝國生命力更加長久。”

在古基介紹他們的研究成果之前,無鋒首先闡明瞭自己這一段時間來的思索所得,讓古基頗覺大有同感,東大陸傳統的中央集權歷史使得本地區的民衆更願意服從一個強大的中央政斧,如果過分強調分權制的優勢,只會讓新的帝國成爲一盤散沙。

“無鋒所言甚是,每一個王朝帝國的制度必需要符合本地區實際情況,我和我的朋友們也對這個問題翻閱了大量書籍進行考據,也進行了多次探討,得出的結論和你的看法一樣,汲取西大陸體制精華和優點,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以中央集權制度爲主。當然我們也對體制上進行了一些探索,不敢說根除歷代歷朝存在的弊端,但是希望能夠減輕或者說有效遏制這一類弊端帶來的危害。”古基顯然是對自己進行的這一項龐大研究計劃頗爲自豪。

“呵呵,那你具體說說你們的想法吧,我可是十分好奇呢。”無鋒並不掩飾自己內心的企盼,從自己就任秦王那一刻起他就知道司徒王朝必然會在自己手中終結,而自己取代司徒王朝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雖然說每個王朝的興衰有其必然,但是如何讓自己一手締造的王朝生命力能夠延續更久是每個開國者都想做到的,無鋒也不例外。無鋒不想做一個歷史上過客,也不想讓自己建立的帝國成爲過眼雲煙,他不敢奢求萬世相傳,但他希望能夠有一個完美的結局,那開頭就是極爲重要的。所以他纔會在自己苦心思度王朝制度體系優缺點的時候,也委託古基來更深層次來探究這個問題。

“按照你的設想,軍政分開是必然,也是每個帝國的最起碼要求,所以我們設計在新的帝國設立政務院(內閣)和樞密院,分掌行政大權和軍事大權,在借鑑西大陸一些城市共和國議會制度的前提下,我們設計將你已經開始試行的諮議局制度細化和分解,建立帝國元老院和公民院,元老院由帝國冊封爵位的貴族選擇代表組成,而公民院則由地方非貴族體系的各階層代表組成,當然冊封制度和選拔制度還有待於研究。司法監督和審判權,我們認爲也應當單列出來,作爲一個帝國有着相當繁雜的民事事務,對於帝國龐大的官僚機構和官吏人員也需要強有力監督機制,所以我們設計設立帝國監察院和帝國大法院,負責帝國監督監察事務和審判事務。這就是我們一個大框架的構想,帝國六院分掌行政、軍事、監督、審判大權,而元老院和公民院則分別代表帝國民衆各個階層,負責與權力機關進行協調溝通。”

在古基闡述他們研究的觀點時,無鋒就一直處於深思狀態,直到古基告一段落,無鋒臉色才由若有所思轉爲似笑非笑:“古基,你這樣的設計,豈不是將我這個皇帝徹底架空了?”

“呵呵,非也,非也,帝國行政院和帝國樞密院直接對皇帝負責,而非對西大陸議會制國家那樣對議會負責,帝國監察院和帝國大法院也非絕對讀力不受制約,他們直接對皇帝負責,並且還要受到帝國行政院法務官員的政策指導。至於帝國元老院和帝國公民院,他們只是作爲一個代表機構反應社會各階層民意,作爲皇帝和內閣與社會各階層聯繫的一種有效渠道。”古基微微一笑反駁道:“所有體系是以皇帝爲中心運行,但是在某些特殊領域卻加強了司法和監督權力,甚至皇帝的特權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到監督部門的監督,雖然他擁有豁免權和赦免權,但這必需要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序。”

“帝國如此龐大繁雜,僅僅是這六院是難以包攬一切,尤其是帝國處在對外拓展的情形之下,你們難道沒有考慮情報部門和安全部門的存在麼?”無鋒皺皺眉頭問道。

“這一點我們覺得目前西疆的體系應該比較健全,帝國只需照搬即可,比如建立帝國情報總局以及隸屬於帝國樞密院的帝[***]事情報局,但是在安全部門的設立問題上我們有一定爭議,我的朋友們傾向於目前安全部門的力量已經足夠,但是我個人認爲安全部門屬於特殊強權部門,在某些情況下擁有超過其他任何一個部門的權力,因爲他們特殊的工作目的和工作方式,設立的帝國監察院對他們監督制約他們的手段也相當有限,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一分爲二。”

“比如建立帝國國家安全局和帝國保安局,一家主要對外兼顧國內,包括刺探、收買、反諜、刺殺以及進行一些特殊行動,一家主要對內兼顧境外,負責監控、調查、審查、防諜等,當然兩家任務目標有些重疊,在精力經費上有些浪費的嫌疑,但這樣不但可以達到相互監督相互制約,而且可以有效激發兩家的工作效率,我個人認爲利大於弊。”古基在談及這個問題上也並沒有避諱自己的看法。

()

第1節 萌芽(1)第5節 潯陽樓上(3)第19節 和鳴第5節 大陰謀第83節 兩線(2)第100節 序幕第22節 獵莊第81節 潛殺第44節 碰撞第73節 火苗第64節 排行榜(1)第75節 滾湯沃雪(2)第36節 伏援第2節 路遇第80節 訂婚第116節 狼煙再起(2)第41節 威懾政策第12節 政權架構第22節 大風起兮第62節 風情第52節 洶涌第51節 外交第57節 結拜第81節 花水峪第53節 柏因蠻族第29節 對策第11節 比肩(2)第4節 軍情局第114節 見解第98節 諜影第82節 突入第5節 崩陷第104節 大手筆第120節 還價第38節 烽煙滾滾(8)第4節 坐不垂堂第99節 偷窺(2)第34節 迷離第15節 臥虎藏龍(3)第33節 烽煙滾滾(3)第54節 內幕第76節 對手第45節 邁進第109節 絕命殺(3)第2節 風起曼隆(2)第11節 初現端倪第97節 設伏第96節 春光第46節 兵壓第16節 燦爛雲霞第16節 遭遇第5節 破敵第22節 攜手第101節 戰猶酣(5)第1節 預言第86節 烈風第53節 柏因蠻族第9節 東南之旅(1)第113節 偶遇第26節 算盤第35節 霹靂第108節 風雨飄搖第34節 酒會第22節 大風起兮第48節 巨浪第77節 天下第一關第63節 刻骨第12節 北防第26節 重託第7節 插刀第18節 跡象第50節 強本固基第79節 曲線第24節 和平盛會(1)第60節 謝幕第29節 死結第113節 南海總督第81節 不屈第115節 狼煙再起(1)第4節 初戰第46節 貴客第6章 波譎雲詭 第四十五節 芒刺第103節 入城第9節 枕頭狀第110節 第二日(2)第112節 內亂第29節 連橫第50節 忤逆第55節 還能熬多久(2)第105節 謀刺第50節 要價第54節 還能熬多久(1)第9節 東南之旅(1)第48節 試比高(4)第127節 推心置腹第71節 大會戰(2)第45節 試比高(1)第4節 鬥智鬥勇(1)第86節 密約第80節 大計(3)
第1節 萌芽(1)第5節 潯陽樓上(3)第19節 和鳴第5節 大陰謀第83節 兩線(2)第100節 序幕第22節 獵莊第81節 潛殺第44節 碰撞第73節 火苗第64節 排行榜(1)第75節 滾湯沃雪(2)第36節 伏援第2節 路遇第80節 訂婚第116節 狼煙再起(2)第41節 威懾政策第12節 政權架構第22節 大風起兮第62節 風情第52節 洶涌第51節 外交第57節 結拜第81節 花水峪第53節 柏因蠻族第29節 對策第11節 比肩(2)第4節 軍情局第114節 見解第98節 諜影第82節 突入第5節 崩陷第104節 大手筆第120節 還價第38節 烽煙滾滾(8)第4節 坐不垂堂第99節 偷窺(2)第34節 迷離第15節 臥虎藏龍(3)第33節 烽煙滾滾(3)第54節 內幕第76節 對手第45節 邁進第109節 絕命殺(3)第2節 風起曼隆(2)第11節 初現端倪第97節 設伏第96節 春光第46節 兵壓第16節 燦爛雲霞第16節 遭遇第5節 破敵第22節 攜手第101節 戰猶酣(5)第1節 預言第86節 烈風第53節 柏因蠻族第9節 東南之旅(1)第113節 偶遇第26節 算盤第35節 霹靂第108節 風雨飄搖第34節 酒會第22節 大風起兮第48節 巨浪第77節 天下第一關第63節 刻骨第12節 北防第26節 重託第7節 插刀第18節 跡象第50節 強本固基第79節 曲線第24節 和平盛會(1)第60節 謝幕第29節 死結第113節 南海總督第81節 不屈第115節 狼煙再起(1)第4節 初戰第46節 貴客第6章 波譎雲詭 第四十五節 芒刺第103節 入城第9節 枕頭狀第110節 第二日(2)第112節 內亂第29節 連橫第50節 忤逆第55節 還能熬多久(2)第105節 謀刺第50節 要價第54節 還能熬多久(1)第9節 東南之旅(1)第48節 試比高(4)第127節 推心置腹第71節 大會戰(2)第45節 試比高(1)第4節 鬥智鬥勇(1)第86節 密約第80節 大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