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節 對手

699年的一月是一個不大安靜的月份,隨着皇帝陛下的一份招諸位親王入京議政的詔書攪和得整個帝國就像翻騰的沸水一般動盪起來,帝國朝裡朝外,中央地方,甚至包括像利伯亞諸國/馬其汗/米蘭/倭人等衆多國家和勢力都把目光投向了自己這位舉步維艱的巨人鄰居,唐河帝國皇權的變更直接影響到帝國對外政策,而如何利用這急劇變化的局勢爲自己一方牟取更可觀的利益,成爲了各方勢力關注的焦點,一時間,各路人馬雲集帝都,爲實現各自的意圖和目標積極活動.

作爲成大猷的心腹助手,安龍從成大猷加入太平軍開始便一直追隨着自己主公,歷經了太平教的輝煌和衰落,期間的盧龍血戰和河朔戰役都從未後人,但在九江戰役之後,安龍開始軍方退出進入政界,成爲成大猷的政界代言人.成大猷對安龍在政務方面的才能更加看重,作爲已經掌握一地軍政大權的軍閥,成大猷深知政務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軍務,所以他毫不猶豫的將整個九江府所有政務委託給了安龍,而安龍也不負重託,將整個九江府所有政務打理得井井有條,成大猷自己的政治意圖也通過安龍的巧妙運作和周旋得到了貫徹實施,使得整個九江府的士紳們在不長的時間裡就從實質上接受了成大猷的統治權.

尤其是在獲得了帝國中央政府的招安後,從名分上站穩了腳跟的成大猷在九江府的統治更是進一步得到了鞏固,而奪下湖州這個江南要府更爲成大猷拓展了一片廣闊天地,安龍參與了與司徒泰一方的談判,並最終達成了關於江南地區的劃分協議,湖州最終落入了成大猷的囊中,也爲成大猷組建十三軍團奠定了雄厚的物資基礎.

東海和江南的大亂爲九江和湖州的發展帶來巨大契機,雖然無法與涌入西疆地區的資金和人員相比,但湖州和九江憑藉其良好的區位優勢依然從臨近地區獲取了不少幫助,一批工商業主的遷入讓本來就相當富足的九江和湖州錦上添花,太湖與雅江之間河道的拓寬更是將湖州和九江連成一體.而成大猷堅持不懈推行的減稅低負政策也爲他贏得了商人們的支持,在這一點上成大猷與無鋒的手段可謂是如出一轍,即便是最初入主九江最困難之時成大猷也咬緊牙關挺着不加稅,而他的這些舉措也爲現在兩府工商業的繁盛奠定了良好基礎.

停靠在湖岸邊的幾艘大船成斜線形平行排開,安龍微微皺了皺眉,不用猜安龍也知道在那艘上司的座船旁邊停泊的兩艘略小一些的戰船都屬於已經被整編爲太湖水軍的太湖水盜,安龍不知道上司是用什麼辦法說服了這幫已經在太湖和雅江上縱橫了數十年的水匪,雖然安龍知道自己這位上司素來不做無準備之事,但當初還是被上司在控制了湖州之後單身前往太湖水寨拜訪水匪頭領----水龍神田進寶這種冒險舉動所懾服,要知道這股水匪也曾無數次接受帝國招安,但招而復反,反後又招,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而帝國內河水軍雖然佔盡優勢,但也從未能夠真正控制住這片水域,由此可見這幫水匪的強悍和堅韌.不過安龍卻相信這幫水匪是真正的臣服在了自己這位主公的腳下,至少有三次以上的機會,主公可以輕而易舉的將包括所有水匪頭目在內的水匪一網打盡,但成大猷都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下屬的提議,而且正告下屬以後再提及此類話題,定當重懲,除了有絕對把握掌握這幫水匪外,還有其他什麼原因來解釋呢?

不過安龍對這幫水匪整編而來的水軍並沒有多大好感,並非是他們的水匪出身作爲太平教亂黨出身的自己也並不水匪高尚多少,最主要的是對方身上那種濃厚的盜匪氣息讓已經逐漸以正規朝廷官員自居的安龍感到冰炭難兩容.但安龍也要承認對方首領不但具有強大的水戰指揮能力,而且在對待時局的看法上也是頗具慧眼,與對方粗魯不文的作風格格不入,連上司也對對方的敏銳嗅覺讚歎不已.

腳步卻沒有停,安龍徑直往船邊行去,早有軍士來替安龍放上船板示意安龍登船,船舷甚至高過了碼頭一大截,這原本是太湖水匪繳獲帝國內河艦隊的一艘樓船,卻被對方借花獻佛成爲上司的座船,長期來往於太湖和雅江之間,也成爲帝國南部軍區副總指揮兼太湖巡閱使成大猷的行程標記. ωωω ¤ttk an ¤C〇

走進船艙,一股熱流撲面而來,雖然是在江南,但嚴冬已至,來自北方的寒流侵襲南下,也使得地處江南北部的湖州早早感受到了冬日的氣息,艙內巨大銅皮炭爐涌動着熱意,早已有侍女來替安龍寬衣卸帶,脫去外裳,延請入座..

擡眼打量了一眼在着在座的衆人,安龍發現除了自己上司和現在的水軍統領田進寶外,還多了兩名文人模樣的男子,安龍有些驚訝,能夠上這艘座舟的人除了上司的幾個女人外,也就只有他在軍中的幾個得力干將和自己了,但這兩人自己似乎從未見過,卻能傲然不禮的處身於其中,顯然也是深得上司看重和信賴之人.

坐在成大猷身旁的壯年漢子虎背熊腰,,頭如銅鐘,面如滿月,一臉彌勒佛的坐像,一雙略略微閉的眼睛卻是寒光點點,這便是號稱太湖第一好漢的鯨王田進寶,此人曾經在大東洋上單人獨身代表太湖水盜縱橫與海盜羣之中,與大東洋上多如牛毛的海盜浪人比試水中本事,卻絲毫未落下風,贏得帝國水道上的好漢們一致讚譽.

他穩坐太湖羣雄第一把交椅長達十三年之久,其間帝國水軍內河艦隊無數次圍殲清剿卻總是在最後的關鍵時刻讓他脫網而出,最終讓帝國水軍功虧一簣,而且在後期更是屢屢擊敗帝國水軍的內河艦隊,對於帝國的招安也是招而復反,但他始終掌握着太湖水匪的主力,讓帝國也是無奈他何.但他卻在成大猷的一拜山門之後,便老老實實的歸順於成大猷麾下,這也讓許多在帝國境內水道上討生活的好漢們大爲驚訝.

成大猷一臉深思的神色,似乎方纔的談話給了他很多值得回味的東西,讓他一時間未能完全消化.

應該說從一個太平軍的青年將領轉化爲一個半獨立的軍閥,這幾年來成大猷養居息氣,已然有了一地之主的模樣,選擇一個合適時候臣服於司徒朗的確爲成大猷贏得了不少分,有了帝國正統這塊牌子,原本就對成大猷的政策頗有好感的九江士紳們更是與成大猷漸行漸緊,而湖州納入囊中也讓成大猷多了幾分雄心.

“大人,這帝國分崩離析之勢已成定局,司徒家族的內戰也已經不可避免,司徒彪以爲控制了馬遠往就能夠掌握大局,但他太小看司徒泰了,司徒泰的手段也夠狠,也夠捨得,活生生能將一直捏在馬遠往手中的幾個師團長撕開,除了那個永遠不開竅的皇甫天成和馬遠往的心腹,其餘三個師團都已經換了新主子,這其中的變數就太大了,司徒泰有三個禁衛師團作後盾,這帝都城可就會隨時城頭變幻大王旗了.”居左的文士稍瘦,,一道淡淡的箭痕從頰間劃過,彷彿是恰到好處的貫過,鷹隼般的眼睛銳利無比,只是略略有些發青的嘴脣薄了些,看上去不那麼厚道.

安龍心中一驚,眼光順着瘦削文士的話聲望了過去,正好與對方的目光一碰,難道這個傢伙就是一直隱藏在暗中的那個傢伙,上司的情報總監?

看見安龍的目光望過來,善意的點點頭,瘦削文士繼續往下道:“還有一個巨大變數就是李無鋒,現在的李無鋒實力太強了,強大到帝國內已經無人能夠制約他了,連司徒泰也遠遠不如,也許唯一能夠約束他的就是民意,但這個所謂的民意究竟能夠約束李無鋒多久,只怕連李無鋒自己也不清楚.”

“卡曼人也不會這麼輕易的放棄這個機會,但他們會怎樣利用這個機會,會摻和到這裡邊多深,也是一個變數,卡曼人這支力量雖然對於整個唐族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但在某些特定時候和某種特定場合下卻是許多人心目中合適的合作對象,司徒家族不少人都曾經與卡曼人和普爾人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敵人和朋友之間的轉換委實太過頻繁,讓人都覺得有些尷尬。他們在選擇對方的同時,卡曼人也同樣在選擇着合作對象.而這場風暴將會是他們最好的表演舞臺,表演得如何,就看他們的造化了.”

第114節 受降第108節 直面第61節 多管齊下第28節 北風(3)第27節 潛在的對手第93節 馬革裹屍第104節 伏諜第69節 決擇第56節 攤牌(1)第2節 關西總督第107節 故人來第120節 盤算第102節 風捲殘雲第32節 銅人第66節 船上(1)第66節 混沌第65節 進退第44節 雙雄競第90節 攤牌第21節 蛙跳登陸(1)第11節 樓蘭明珠第82節 永不言敗第6章 波譎雲詭 第四十六節 帝都來信第74節 運籌帷幄第72節 風雲在起(2)第46節 議事(2)第70節 紛亂第47節 迷惘第50節 邂逅第105節 謀刺第9節 混淆第5節 分道揚鑣第91節 送別第73節 當局者第17節 蠢蠢欲動第65節 改道第12節 劃時代意義第112節 驚天變第105節 駕臨第45節 霸勢(1)第15節 得手第54節 傀儡第95節 舌劍脣槍(1)第23節 騰格里風雲(1)第10節 會獵(4)第13節 對進第86節 烈風第89節 警告第29節 北風(4)第84節 綢繆第1節 變故第15節 條件第27節 轉變第57節 民心第70節 此伏彼起(3)第92節 浴火浴血(2)第70節 大會戰(1)第56節 料敵先機第15節 條件第36節 前夕第11節 遊說風雲(1)第103節 窘境第107節 戰猶酣(11)第77節 強行插入(3)第75節 大會戰(6)第24節 土地政策第119節 敲詐勒索第120節 最後一搏(5)第2節 下單第93節 決心第22節 納入第28節 拔刀第64節 高瞻遠矚(3)第27節 遠望第15節 得手第48節 巨浪第117節 最後一搏(2)第60節 謝幕第4節 施政第8節 會獵(2)第94節 戰爭步伐第8節 拓展(1)第58節 風聲第46節 瀘江府第94節 情報秘書第4節 根源第11節 鳩佔第78節 大會戰(9)第44節 反撲第64節 槍鋒第44節 收復第66節 海蘭要塞(1)第11節 夜宴第65節 答卷第5節 天算第59節 雷霆行動(2)第75節 滾湯沃雪(2)第13節 折服第25節 鐵拳(2)第27節 遠望
第114節 受降第108節 直面第61節 多管齊下第28節 北風(3)第27節 潛在的對手第93節 馬革裹屍第104節 伏諜第69節 決擇第56節 攤牌(1)第2節 關西總督第107節 故人來第120節 盤算第102節 風捲殘雲第32節 銅人第66節 船上(1)第66節 混沌第65節 進退第44節 雙雄競第90節 攤牌第21節 蛙跳登陸(1)第11節 樓蘭明珠第82節 永不言敗第6章 波譎雲詭 第四十六節 帝都來信第74節 運籌帷幄第72節 風雲在起(2)第46節 議事(2)第70節 紛亂第47節 迷惘第50節 邂逅第105節 謀刺第9節 混淆第5節 分道揚鑣第91節 送別第73節 當局者第17節 蠢蠢欲動第65節 改道第12節 劃時代意義第112節 驚天變第105節 駕臨第45節 霸勢(1)第15節 得手第54節 傀儡第95節 舌劍脣槍(1)第23節 騰格里風雲(1)第10節 會獵(4)第13節 對進第86節 烈風第89節 警告第29節 北風(4)第84節 綢繆第1節 變故第15節 條件第27節 轉變第57節 民心第70節 此伏彼起(3)第92節 浴火浴血(2)第70節 大會戰(1)第56節 料敵先機第15節 條件第36節 前夕第11節 遊說風雲(1)第103節 窘境第107節 戰猶酣(11)第77節 強行插入(3)第75節 大會戰(6)第24節 土地政策第119節 敲詐勒索第120節 最後一搏(5)第2節 下單第93節 決心第22節 納入第28節 拔刀第64節 高瞻遠矚(3)第27節 遠望第15節 得手第48節 巨浪第117節 最後一搏(2)第60節 謝幕第4節 施政第8節 會獵(2)第94節 戰爭步伐第8節 拓展(1)第58節 風聲第46節 瀘江府第94節 情報秘書第4節 根源第11節 鳩佔第78節 大會戰(9)第44節 反撲第64節 槍鋒第44節 收復第66節 海蘭要塞(1)第11節 夜宴第65節 答卷第5節 天算第59節 雷霆行動(2)第75節 滾湯沃雪(2)第13節 折服第25節 鐵拳(2)第27節 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