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東利伯亞行省

當然王繚的建議給了無鋒相當大的感觸,但是按照慣性推動的帝國中央並不會因爲無鋒的思考而停止前進,帝國政務院工作人員抵達桑林城,開始與馬其汗貴族、士紳、商人、青民選出的代表進行座談會商,與此同時,帝國也在開始與三國同盟軍就馬其汗東部控制區的地位問題進行談判。

強盛一時的馬其汗國就在大唐的絞索下黯然落幕,雖然最終大唐仍然是通過軍事征服達到了這一目的,但是周邊鄰近的國家和實力都清楚馬其汗人最終失敗的原因在於他們無法在支撐下去了,銅牆鐵壁般的封鎖讓馬其汗人國民經濟舉步維艱,而戰爭帶來的巨大消耗讓馬其汗根本就無法與大唐近乎於無窮盡的國力比拼,人力物力資金如同滾滾流水一般投入戰爭這個張着闊嘴的怪獸中,一瞬間就可以化爲烏有,尤其是在失去了越京和羅尼西亞之後,馬其汗人便喪失了戰爭潛力,這樣的下場甚至連畢希利和雷覺天也早已有所預料,總而言之,東大陸的戰事就以這樣一個不出意外的結局落幕。

隨着南方戰事的結束,擺上問題的就是關於多頓、普爾以及馬其汗三地的地位問題,尤其是多頓和普爾的貴族代表團已經在帝都中逗留了不少時日從政務院各部到樞密院,從元老院到公民院,關於多頓和普爾兩地地位問題的爭吵已經持續了太久,普爾和多頓貴族代表們無論如何也難以接受將兩地直接降格爲郡一級的行政區域,他們並沒有奢望可以獨立或者自治,他們也清楚大唐絕不會同意花費了如此巨大的代價最終給他們這樣的待遇。退而求其次,他們只能希望大唐中央政府考慮到普爾和多頓地特殊情況給予一定自治權利,同時也要求獲得一個高於帝國郡一級行政區的行政規格。

關於多頓和普爾的地位問題王繚也理智的沒有提出像馬其汗人那樣地建議,畢竟利伯亞人對於唐民族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其危險程度遠遠超出被困縛在內陸中的馬其汗人,放任這樣一個龐大的羣體遊離於帝國統轄範圍之外,王繚同樣不放心,但是若是要讓唐族對這個地區實施向帝國內地或者中大陸地區那樣的直接管理顯然也不大現實,除非實施軍管,在某種程度下王繚仍然傾向於在給予普爾和多頓帝國控制下的特殊行政區地位同時以經濟手段控制這兩個地區,甚至在日後的西斯羅和卡曼都可以採取同樣的手段。

在經歷了無數次爭吵和妥協之後,關於多頓和普爾的地位問題終於確定了下來,行省作爲一個高於郡的特殊行政區第一次在帝國政務院下轄地體制中出現,多頓和普爾被合併稱爲東利伯亞行省。關於這個行省的省府所在也是頗費周折,無論是海森城還是伯力城顯然都無法讓雖然同是利伯亞種族但是早已被時間劃分爲普爾人和多頓人的兩個分支民族滿意,而帝國最終選擇了折衷意見。將在海森到伯力城地道路中央,也就是兩國邊境線上建設一座新的城市,取名東方城,而拿拉尼亞語譯音則被稱爲伊斯特城。

這個東利伯亞行省一經建立便在多頓和普爾兩國的貴族代表中引發了激烈的爭奪,行省總督自然是不可能從他們中產生的。但是在約定行省議會和行省行政機構設置來看,行省地權力遠遠大於帝國中央轄下的另外一種行政區??郡,郡所設總督下並無常設行政機構。而更多是用高級幕僚的分工來應付日常工作,但是行省卻大不一樣,行省議會體制已經確立,帝國元老院代表和公民院代表都將必須是行省議會議員選舉產生,而行省議會議員地產生雖然需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程序和限制,但是這畢竟是一種民主選舉產生,帝國中央政府除了審查其資格外,將不會干預選舉結果,而整個行省的行政機構各署局除一號首腦是通過帝國中央政府任命或者議會選舉產生後經中央政府批准外。其餘官員都將直接由議會選舉或者任命。

對於行省議會權力的擴大化無論是多頓還是普爾貴族士紳們的嗅覺都是異常敏感,他們都意識到除了在軍事方面的權力仍然牢牢把持外,在行政管理方面並不會過多關注,很顯然對於大唐帝國來說,利伯亞平原的戰略地位更多的是體現在它的軍事價值上,當它喪失了對帝國本土地軍事威脅力之後,它的地位和影響力甚至比起西南郡都還不如。這一點對於多頓和普爾貴族士紳們來說既感到有些失落又有些高興,失落的是曾經風光一時的利伯亞人現在竟然淪落到要當奴僕都只有當二流奴僕的地步,高興的是中央政府的大手放權也給了他們這些被原來的保守派和強硬派壓制着一直翻不了身的溫和派和親唐派以發揮和崛起的舞臺。

雖然馬其汗最終在大唐和三國同盟軍的聯手下轟然倒塌,但是樑崇信指揮的這一場戰爭卻並沒有能夠爲他贏得多少榮譽,無論是媒體還是民衆現在的眼界似乎一下子變得很刁很高,在他們眼中帝國大軍便是一己之力也可以將馬其汗人掃入歷史的垃圾堆,沒有人會想到那樣會給帝國軍隊帶來多少損失。

但是崔文秀並不那麼看,這一場戰爭看起來似乎沒有那麼酣暢淋漓氣吞山河的痛快,但是有一點卻不容否認,整個這一場徹底解決馬其汗人的戰爭只有區區五萬多人的傷亡,這對於一個主帥來說是何等的不容易,但是樑崇信卻做到了。雖說打仗就難免會有犧牲,但是以最小

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效果歷來就是將帥們追求的目標,而在這一戰中樑崇信就做到了,從某種角度來說,樑崇信做得比自己更好。

“薄老,陛下有什麼打算?”端起酒杯的崔文秀輕輕抿了一口,來自濟州的燒刀子烈酒在這種時候入喉總能帶起一陣烈火般的燒灼,汗水滔滔不絕的從身體各個部位涌出,崔文秀喜歡這種感覺。

“文秀,你的想法我已經與陛下談及過了,西斯羅和卡曼已經是冢中枯骨,即便是不去強攻硬打也撐不了多久了,想要在對這兩個國家的戰爭中建功立業的兄弟們還有很多,你能主動讓出陛下很高興,不過你打算到中大陸去重新發展的想法陛下卻未置可否。”薄近塵夾起一顆花生米丟入自己口中,他也喜歡這種滋味,這是他在太平軍軍旅生涯中養成的習慣,即便是已經位居帝國樞密院右使高位,他仍然喜歡回味這種能夠讓他回憶起往事的滋味。

“莫非陛下還疑心文秀不成?”崔文秀沉吟了一下目光流轉,半開玩笑似的問道。

“文秀你誤會陛下了,陛下敢把八十萬大軍交給你讓你一人獨居印德安,難道還不夠信任你麼?那可是連崇信都未曾享受過的殊榮。處在陛下這個位置上已經不僅僅是想要建功立業那麼簡單了,多奪取一塊土地,多佔領一座城市,多征服一個民族,這些想法對於你和我來說也許是一個值得誇耀一輩子的榮勳,但是對於陛下來說,這又算得了什麼呢?”薄近塵搖搖頭,此時他的目光顯得有些迷離,“陛下此時想的我也無法猜測,但是隨着帝國的日益龐大,軍事行動肯定會趨於弱化,並不是指軍隊會弱化,而是指大規模軍事行動會逐漸減少,但是小規模的軍事行動也許會更加頻繁。陛下現在想的是如何能夠讓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在他手中變得平穩而又積極的運轉起來,如何讓絕大多數帝國民衆感受到帝國的強大,維繫如此多的民族和民衆對帝國的向心力,我想這也許是陛下的一個目標吧。”

“薄老,你還說漏了一點,陛下還在考慮如何讓帝國中央政府的體制更加完善和穩固,他現在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這上面了,你沒聽說麼?王繚建議讓馬其汗國仍然維持獨立地位,陛下居然動心了,嘿嘿,這可真是天方夜譚,養虎遺患,這個詞語似乎很多人都記不起了。不知道下一步,帝國會不會讓西斯羅和卡曼也要如此考慮呢?”崔文秀搖搖頭,“也許陛下真有馴虎之法,不過我老崔卻知道要想讓虎沒有危險,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變成死老虎。”

“不,文秀,問題並不是你想象的那麼簡單,馬其汗的問題雖然還在商榷中,但是我也是傾向於支持王繚的意見。”薄近塵這一次直截了當的迴應了崔文秀的質問,“文秀,你有沒有一種感覺,現在的戰爭正在逐步發生變化,與十年前甚至五年前都大不一樣了,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日新月異,我們都快要跟不上時代了。”

第3節 時代潮流第81節 懸殊第36節 金融(2)第49節 新經濟動力(4)第41節 圈套第108節 風雨飄搖第33節 前進第76節 抉擇第99節 王者戰爭(3)第28節 奇女子第76節 對手第110節 圍點(1)第77節 制衡第5節 分道揚鑣第4節 改造第53節 蝴蝶效應(1)第53節 爆發第82節 殘紅第49節 下野第3節 時代潮流第90節 北伐(3)第68節 帝國反擊第40節 來臨第27節 騰格里風雲(5)第96節 舌劍脣槍(2)第78節 城衛軍團第95節 爭奪第95節 裂痕第3節 反水第20節 折花第20節 西線風雲(2)第31節 全面爆發(4)第12節 政權架構第61節 琴仙姚蓮第14節 分歧第19節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47節 羣策羣力(2)第44節 暗手第36節 知我者第89節 歹毒第48節 變起第15節 亮劍(1)第40節 瞞天過海(1)第12節 北防第60節 江南好第83節 冰凍玫瑰第14節 針鋒第85節 動員第67節 北國第31節 孤注第29節 蠻女郎第5節 視察第73節 火苗第19節 和鳴第104節 老友第102節 風捲殘雲第28節 亂象第27節 情慾之河第76節 強行插入(2)第7節 會獵(1)第44節 東來第9節 慧心第68節 戰略與戰術(2)第91節 北伐(4)第19節 索菲婭的反擊(2)第92節 柳家屯第72節 失勢第8節 會獵(2)第51節 大戲第40節 九黃大戰(5)第68節 磨刀霍霍(3)第23節 盟友第92節 安第斯之戰(5)第68節 船上(3)第50節 邂逅第34節 偏鋒第50節 亂因(1)第111節 圍點(2)第2節 舌戰第99節 王者戰爭(3)第4節 整頓第60節 待發第103節 窘境第36節 明志(2)第18節 療傷第9節 惡戰(2)第94節 無奈第52節 輸誠第38節 覓路第71節 摯情第115節 格局第42節 對車第37節 密謀第57節 平衡第18節 不擇手段第30節 奇襲第64節 排行榜(1)第73節 風起(3)第39節 借雞生蛋第94節 發財之路
第3節 時代潮流第81節 懸殊第36節 金融(2)第49節 新經濟動力(4)第41節 圈套第108節 風雨飄搖第33節 前進第76節 抉擇第99節 王者戰爭(3)第28節 奇女子第76節 對手第110節 圍點(1)第77節 制衡第5節 分道揚鑣第4節 改造第53節 蝴蝶效應(1)第53節 爆發第82節 殘紅第49節 下野第3節 時代潮流第90節 北伐(3)第68節 帝國反擊第40節 來臨第27節 騰格里風雲(5)第96節 舌劍脣槍(2)第78節 城衛軍團第95節 爭奪第95節 裂痕第3節 反水第20節 折花第20節 西線風雲(2)第31節 全面爆發(4)第12節 政權架構第61節 琴仙姚蓮第14節 分歧第19節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47節 羣策羣力(2)第44節 暗手第36節 知我者第89節 歹毒第48節 變起第15節 亮劍(1)第40節 瞞天過海(1)第12節 北防第60節 江南好第83節 冰凍玫瑰第14節 針鋒第85節 動員第67節 北國第31節 孤注第29節 蠻女郎第5節 視察第73節 火苗第19節 和鳴第104節 老友第102節 風捲殘雲第28節 亂象第27節 情慾之河第76節 強行插入(2)第7節 會獵(1)第44節 東來第9節 慧心第68節 戰略與戰術(2)第91節 北伐(4)第19節 索菲婭的反擊(2)第92節 柳家屯第72節 失勢第8節 會獵(2)第51節 大戲第40節 九黃大戰(5)第68節 磨刀霍霍(3)第23節 盟友第92節 安第斯之戰(5)第68節 船上(3)第50節 邂逅第34節 偏鋒第50節 亂因(1)第111節 圍點(2)第2節 舌戰第99節 王者戰爭(3)第4節 整頓第60節 待發第103節 窘境第36節 明志(2)第18節 療傷第9節 惡戰(2)第94節 無奈第52節 輸誠第38節 覓路第71節 摯情第115節 格局第42節 對車第37節 密謀第57節 平衡第18節 不擇手段第30節 奇襲第64節 排行榜(1)第73節 風起(3)第39節 借雞生蛋第94節 發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