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 風捲殘雲

數千重裝鐵甲騎兵捲起陣陣風雲猛撲而至,低淺的壕溝在配合騎兵們行動的運輸車配合下很快就搭起了幾條寬闊的通道,暴烈的鐵甲騎兵幾乎一瞬間就將木質柵欄掀開幾個巨大的口子,滾雷般的蹄聲下,如狼似虎的西北騎兵蜂擁而入,一切都在按照計劃進行着。

貝桑滿意的注視着遠處發生的這一切,當西北騎兵發現自己衝入的是一座燈火通明但卻空無一人的大營,他不知道這些西北騎兵將會作何反應,迎接他們的將是火魔的召喚,貝桑甚至好像已經看到西北騎兵在自己眼前痛苦的嚎啕悲鳴的一幕,李無鋒,這一仗定要叫你來得去不得!

然而,貝桑的美夢似乎破滅得太快了,沖天的火光映紅了半個天幕,甚至火勢還有像外擴展的趨勢,但大營內圈卻似乎也沒有聽到預料中的西北騎兵們的驚惶呼救聲,甚至沒有什麼遭遇不測後應該有的聲音,戰局變得有些詭異,這讓已經率領十二萬大軍以逸待勞準備合擊的貝桑立即就感覺到了情況的不妙。

一邊命令伺候立即打探大營內的情形,貝桑一邊立即作好迎戰準備,他已經意識到這次戰鬥恐怕已經超出了自己的估料,完全脫離了自己的控制,幾十年修煉出的經驗讓他立即下達了作戰準備,但似乎這一切都太遲了。

隨着一陣陣奔雷般的悶響,兩翼上千米的木質寨牆幾乎在同時崩潰倒塌,一眼望不到頭的騎兵集羣咆哮着狂吼着吶喊着,挾帶着無匹的氣勢橫衝直闖而入,一切來得那麼突然,讓正在集結調整方向的羅卑騎兵陣來不及多少反應,排山倒海的騎兵攻擊箭頭幻化成無數兇猛無比的鐵拳狠狠的擊打在毫無防備的羅卑騎兵方陣背肋之處,讓羅卑騎兵方陣立時陷入了一片混亂。

貝桑在第一時間就意識到肋這場戰爭自己已經失敗,現在已經沒有時間來探究敵人是如何察覺到自己的計劃給予自己致命一擊的了,如果自己再稍有差遲,只怕留給自己的將會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潰滅之戰。

一面緊急命令後隊變前隊,就地組織反擊,頂住西北和莫特騎兵的瘋狂衝擊,另一方面貝桑也毫不猶豫的下達命令,命令中軍和前軍立即向西突圍,敵人來勢如此之快,貝桑相信西北軍不可能再如此短暫時間內就能布好一個完整的包圍圈,自己手中還有十二萬人馬,唯有拼死一搏,能衝出去多少算多少了。

然而羅卑騎兵這時候缺乏正規訓練的劣勢充分暴露出來,遭遇突襲的羅卑騎兵完全喪失了鬥志,他們被來自兩翼的襲擊完全打昏了頭腦,猶如一羣無頭蒼蠅亂哄哄的在大營外圍四處奔逃,貝桑的命令根本難以下達下去,唯有隸屬於徵東部的初級動員常備軍忠實的執行了貝桑的命令,但依然被亂成一團的其他諸部衝得七零八落,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幾乎在同一時刻,率領了八萬鐵騎的庫爾多也多一片黑暗的西北大營發起了攻擊,就像一重重巨浪拍打在礁石上,連續幾波攻擊的失利讓羅卑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西北人的寨牆怎麼會一下子變得如此厚實,壕溝也一下子寬深了許多,鹿砦也比往日密集了許多,而最讓庫爾多心寒的是西北人似乎預先察覺到了自己劫營的計劃,從投石器、箭塔、投槍表現出來的攻擊強度,無一不證明了這一點。密集如雨的箭矢標槍和飛石給企圖強攻的羅卑騎兵造成了罕有的打擊,每一次鼓足勇氣的羅卑騎兵攻擊波總像撞擊在礁石上的浪頭,被反彈的力量擊打得粉碎,碰得頭破血流,灰溜溜的退了回來,讓一旁督戰的庫爾多心急如焚。

雖然自己大營方向烈焰橫天,但此時庫爾多已經不敢確信自己一方在大營那邊取得了勝利,從目前的局勢來看,敵人不可能只是被動的防禦自己攻擊,如此準確周密的防範體系,只能說明西北人隊自己的行動計劃瞭如指掌。想到這兒,庫爾多心中不寒而慄,他不敢再想下去了,他只希望能夠馬上打破敵人的防禦線,但他已經在內心深處知道這不過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奢望。

戰局變化之快甚至出乎無鋒的意料,當準備夾擊偷襲大營的西北軍的羅卑騎兵被黃雀在後的西北軍給以攔腰一擊後,羅卑人完全被打懵了,同樣的圈套最後卻是落在自己頭上,這樣巨大的反差讓原本興致高昂的羅卑士兵根本無法接受,而西北和莫特聯軍傾盡全力的瘋狂一擊也讓羅卑人喪失了挽回頹局的機會,士氣一旦被打散,就再也無法凝聚起來,貝桑對自己這些族人的瞭解入木三分。

沒有再作多餘的掙扎,利用亂軍纏住西北圍剿的大軍,貝桑親自率領兩萬常備軍從大營後方突出重圍,絕塵西去,而率領八萬騎兵劫營的庫爾多卻沒有那麼好的運氣,被已經穩操勝券的西北騎兵緊緊咬住,經歷了整整一夜的逃命纔算得以逃脫,而殘餘的六萬羅卑騎兵也只剩下了不足一萬人,其餘人不是繳械投降,便是作鳥獸散,再也不復有當日的悍勇。

這一決定羅卑人今後幾年命運的大戰因爲發生在禿鷲極多的禿鷲原,史稱禿鷲原大戰,經歷了兩場血戰,西北軍轉敗爲勝,二十五萬羅卑騎兵加上潰散後歸隊人員,能夠成功逃脫的不足五萬人,陣亡人數超過十萬人,而被西北俘虜的羅卑戰士也超過了七萬人,繳獲戰馬十二萬匹,其他物資更是不計其數。

禿鷲原一戰宣告了羅卑人在東騰格里草原東部的優勢地位徹底瓦解,也將西北軍堅不可摧的霸主地位牢牢的豎立在東騰格里草原東部各族面前,自此,沒有人再敢懷疑李無鋒是這片土地上的唯一強者,無論是圖布人、求爾人還是西域人、印德安人,甚至西斯羅人和柏因人,都以一種充滿敬畏、擔心混合着羨慕的複雜心情關注着來自西北這股強風將給東騰格里草原帶來什麼變化。

旭日東昇,金色的陽光普照碧綠的大地,花花綠綠的草原終於歸於平靜,打掃戰場的西北軍士兵有條不紊的將已經丟下刀槍脫下盔甲變爲普通牧民的羅卑俘虜驅趕到一起,整隊集合,排成鬆散的隊形開始東返,這些垂頭喪氣的俘虜們似乎還有些不能適應沒有駿馬在胯下的步行,茫然無措的望着四周,不時有一隊隊西北士兵將成羣結隊的羅卑俘虜押解回來,重新編組。

“報上姓名,部隊番號,軍銜!”

“索爾貝,徵東部第八萬人隊第七千人隊第一百人隊,士兵。”

“塔拉尼,徵東部第十七萬人隊第九千人隊第二百人隊,十騎長。”

一排排無精打采的俘虜們在如同狼虎一般的西北軍士兵監視下,老老實實的接受着登記者的盤問,望着一羣羣無主的駿馬,一干西北將士個個喜笑顏開,要知道這些可都是羅卑人精心挑選出來參加戰鬥的戰馬,一下子俘獲這麼多,任誰也難以壓抑心中的喜悅。

無鋒策馬漫步在一馬平川的草原上,思緒紛飛,從挫敗到最終獲勝,似乎已經很久沒有體會到這種難得的感覺了,一種令人興奮的感覺的,就像自己在慶陽保衛戰後的那種感覺,甚至連第二次西北戰爭大勝後都沒有的感覺。

羅卑人已經失敗了,不管他們在西線戰場上與赤狄人怎麼廝殺,對無鋒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徵東部的潰敗標誌着羅卑人已經無力控制以烏蘭集爲中心方圓幾百裡的這片廣大土地,雖然自己對這片土地也沒有太大興趣,但肯定有許多人窺伺着這片沃土,比如莫特人和圖布人,還有求爾人。

雖然西北北方還處於戰爭狀態,但無鋒一點也不擔心,西斯羅人也好,卡曼人也好,當羅卑人慘敗的消息傳回西北後,無鋒相信這些傢伙應當考慮的不是如何該進攻西北,而是如何自保了。心無旁騖的西北軍現在可以輕鬆集結起二十萬以上的大軍對任何一個企圖不利西北的勢力給予打擊,憑藉目前西北軍所向披靡的旺盛士氣,聰明人都知道避開鋒芒,無論是西斯羅人還是卡曼人都不會不考慮到這一點,至於圖布人,那根本不值一提,無鋒敢肯定,當自己回到慶陽,他們使者就會匍匐在自己的腳下涕泗橫流的懇求理解他們的痛苦和無奈,寬恕他們的愚蠢和弱智。

淡淡的站定,無鋒將目光望向西方,燦爛的陽光下,一碧如洗的晴空下朵朵白雲顯得那麼安詳,一切是那麼清新自然,彷彿所有渣滓都在着碧空下被淨化消失了,連無鋒自己也覺得在這裡可以得到無限的放鬆,一切抖都可以拋之腦後,一切都可以不管,盡情的享受這一切大自然的賜予。

第80節 握手第5節 一拍即合第110節 第二日(2)第95節 裂痕第13節 臥虎藏龍(1)第16節 定板第64節 排行榜(1)第121節 最後一搏(6)第7節 朝議第112節 新時代到來第18節 煎熬第86節 勢不可擋第75節 雄辯如銀第9節 東南之旅(1)第40節 僵局第104節 戰猶酣(8)第94節 幻夢第18節 跡象第46節 兵壓第74節 雄心如鐵第66節 誰拳頭硬第4節 矛與盾第101節 底牌第27節 前奏第19節 內廷第93節 海外殖民(3)第90節 攤牌第40節 目標第14節 東利伯亞行省第52節 洶涌第62節 潤物無聲第116節 狼煙再起(2)第52節 吏改第12節 賜宅第85節 相思第24節 爲官之道(1)第29節 北風(4)第54節 內幕第7節 朝議第93節 侮辱第85節 乞求第79節 國策第112節 斷腕第68節 帝國反擊第107節 雲中爭奪戰(2)第43節 磨刀第75節 雄辯如銀第15節 以攻代守第63節 困擾第18節 伐謀第67節 北國第49節 西林古道第2節 風起曼隆(2)第4節 矛與盾第77節 配角第49節 籌謀(1)第78節 爭鋒第25節 西線無戰事第58節 風聲第51節 佈線第69節 結盟第40節 瞞天過海(1)第1節 風起曼隆(1)第58節 深刻變化第24節 迷霧第43節 彷徨第15節 內拉外打第7節 重聚第14節 奇正(4)第74節 絞殺第54節 殖民地(1)第31節 晉中事變第10節 狡辯第63節 刻骨第17節 亮劍(3)第141節 放眼(2)第65節 答卷第3節 潯陽樓上(1)第13節 臥虎藏龍(1)第45節 攘外必先安內(1)第127節 大發展(1)第129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1)第53節 蝴蝶效應(1)第19節 莫測第121節 最後一搏(6)第117節 長思第65節 進退第132節 分崩離析(2)第64節 合理交易第18節 伐謀第9節 鋒芒(1)第9節 暗流(1)第22節 獵莊第44節 一線希望第101節 仁者見仁第66節 混沌第112節 斷腕第77節 民間力量(2)第83節 大計(6)第83節 大計(6)
第80節 握手第5節 一拍即合第110節 第二日(2)第95節 裂痕第13節 臥虎藏龍(1)第16節 定板第64節 排行榜(1)第121節 最後一搏(6)第7節 朝議第112節 新時代到來第18節 煎熬第86節 勢不可擋第75節 雄辯如銀第9節 東南之旅(1)第40節 僵局第104節 戰猶酣(8)第94節 幻夢第18節 跡象第46節 兵壓第74節 雄心如鐵第66節 誰拳頭硬第4節 矛與盾第101節 底牌第27節 前奏第19節 內廷第93節 海外殖民(3)第90節 攤牌第40節 目標第14節 東利伯亞行省第52節 洶涌第62節 潤物無聲第116節 狼煙再起(2)第52節 吏改第12節 賜宅第85節 相思第24節 爲官之道(1)第29節 北風(4)第54節 內幕第7節 朝議第93節 侮辱第85節 乞求第79節 國策第112節 斷腕第68節 帝國反擊第107節 雲中爭奪戰(2)第43節 磨刀第75節 雄辯如銀第15節 以攻代守第63節 困擾第18節 伐謀第67節 北國第49節 西林古道第2節 風起曼隆(2)第4節 矛與盾第77節 配角第49節 籌謀(1)第78節 爭鋒第25節 西線無戰事第58節 風聲第51節 佈線第69節 結盟第40節 瞞天過海(1)第1節 風起曼隆(1)第58節 深刻變化第24節 迷霧第43節 彷徨第15節 內拉外打第7節 重聚第14節 奇正(4)第74節 絞殺第54節 殖民地(1)第31節 晉中事變第10節 狡辯第63節 刻骨第17節 亮劍(3)第141節 放眼(2)第65節 答卷第3節 潯陽樓上(1)第13節 臥虎藏龍(1)第45節 攘外必先安內(1)第127節 大發展(1)第129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1)第53節 蝴蝶效應(1)第19節 莫測第121節 最後一搏(6)第117節 長思第65節 進退第132節 分崩離析(2)第64節 合理交易第18節 伐謀第9節 鋒芒(1)第9節 暗流(1)第22節 獵莊第44節 一線希望第101節 仁者見仁第66節 混沌第112節 斷腕第77節 民間力量(2)第83節 大計(6)第83節 大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