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吏治五疏

暴斃而亡,其實就突然猝死的意思。

在史書中經常可以看到這個詞彙,一般是指背後有一連串的政治與陰謀鬥爭,史官不敢寫真正的死因。

所以在此處以暴斃,作爲生命的終結。

但一般來說“暴斃”=“你懂的”!

所以葉宇才覺得這其中必有什麼陰謀,否則一個活生生的女子,爲何就突然死於牢中。

但是經過尤褒的大致講述,以及牢頭、仵作的迴應之後,林薇菡的死因似乎沒有任何疑點。

不過葉宇仍舊不甚放心,讓小梅檢驗一下林薇菡的屍身,最後確定生前沒有遭受騷擾之後,葉宇這才放過尤褒等人。

不過他並沒有放棄這件事,於是抱着林薇菡的屍身,前往城中的醫館。

而歸其原因,就是葉宇始終不相信林薇菡會暴斃,府衙的仵作他葉宇信不過。

但可惜的是,城中幾家醫館的大夫,都未能查出林薇菡的真正死因,也更沒有絲毫的中毒現象。

葉宇瘋狂地跑遍了幾乎所有醫館,而所有的大夫都是說法一致。

這一刻葉宇漸漸地接受了這個事實,雖然他不願意相信這個結果。

炎炎夏日,南方的天氣格外的悶熱,而葉宇卻抱着林薇菡的身子,靜靜地坐在山頭上,俯瞰遠處的臨安城陷入了沉思。

林薇菡就這樣安靜的躺在葉宇的懷裡,雖然身子已經散發出了些許異味,但葉宇卻沒有絲毫的在意。

對於懷中的女人,葉宇雖然沒有動過感情。但當聽到死訊的那一刻,他真的有種心如刀割的感覺。

望着那落日的餘暉,山風習習吹過,一滴淚從眼中滑落,晶瑩剔透,清碎在手心……

葉宇緊緊地握緊手中的書信,竟不由的潸然淚下。或許是被心底的另一種感受所牽絆,一生都無法擺脫!

“曇花一現,只爲韋陀……”葉宇盯着書信中的八個字,傷感的搖了搖頭默然良久。

傳說曇花和佛祖座下的韋陀尊者,有一段哀怨纏綿的故事,所以曇花又叫韋陀花。

很久以前,曇花是天上的花神,她天天開花,四季都很燦爛。

後來曇花愛上了每天爲她澆水除草的男子,然玉帝得知之後,將男子被送到普陀山上習佛,並賜名韋陀,意思就是要他忘卻前塵。

而花神,則被貶做一年只能開一次的曇花。

多年過去了,韋陀果如其名忘了花神,潛心習佛,漸有所成。

而花神卻怎麼也忘不了,那個曾經照顧她的小夥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時分,韋陀總要下山來爲佛祖採集朝露煎茶。

所以曇花就選擇在那個時候開放,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氣綻放在那一瞬間。

她希望韋陀能回頭看她一眼,能記起她。

可是千百年過去了,韋陀一年年的下山來採集朝露。曇花一年年的默默綻放,韋陀卻始終沒有記起她。

這個典故葉宇豈能不知,但是林薇菡的這封信中,卻是情意綿綿讓他感懷至深。

葉宇深知這是用曇花與韋陀的故事,比喻她與他的過往……

曇花一現,只爲韋陀;

薇菡一死,只爲前緣;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因果嗎?葉宇內心在反覆的問自己!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葉宇看着懷裡沉睡的林薇菡,淡淡一笑:“睡吧,忘記所有的煩憂……”

安葬了林薇菡之後,葉宇一直很消沉,他不相信林薇菡暴斃而亡,但是炎炎夏日屍體腐爛,葉宇也只能放棄繼續追查的打算。

生前不能安生度日,若是死後不能早早入土,葉宇實在是於心不忍。

書信是婢女小梅轉交給他的,說是受了林薇菡生前所託。

而從信中,葉宇也大致知曉了林薇菡的過往經歷。

林薇菡生於玉器世家,其父林鴻更是江南有名的玉雕商人,一手雕刻的本領遠近聞名。

林家家大業大,但林鴻唯一的遺憾就是,年過半百卻膝下無男丁。

這對於古代人來說,沒有子嗣繼承香火與家業,始終都是不美之事。

但這種事情終究是強求不得,久而久之林鴻也就認命了。

可是一個男子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林家的命運。

孫銘,是一個沿街乞討的流浪人。林薇菡見孫銘很是可憐,於是便心生憐憫收留家中做個家丁。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孫銘不僅相貌不俗,更重要的是勤奮好學,尤其對雕刻方面很有天賦。

所以林鴻不忍他的玉雕技藝後繼無人,於是便收了孫銘爲徒弟。

時光荏苒,孫銘在林家呆了兩年,幾乎將林鴻的本事盡入囊中。

林鴻欣慰後繼有人的同時,打算讓孫銘入贅到林家,而林薇菡情竇初開,也是對孫銘生有好感。

可悲劇就這麼發生了,沒多久便有賊人潛入林家。

讓林家沒有想到的是,孫銘卻是這羣賊人的內應。而潛伏兩年的目的,除了學習玉雕之術,更重要的是林家的傳家之寶——千手觀音!

羊脂白玉雕刻而成的千手觀音,可謂是價值連城稀世之寶,因此這件傳家之寶,藏匿的地方極其隱秘。

孫銘這兩年在明探、暗探之下,才找出藏匿千手觀音的地方。

所以,林家被洗劫一空,除了不在家中地林薇菡,其餘衆人全部死於刀下。

所以林薇菡一直覺得,是自己引狼入室,才遭來這樣的慘劇。

之後孫銘消失的無影無蹤,就是官府也不知這幫人的動向……

火化父母之後,混混噩噩不知該如何存在於天地之間,這纔有了清流河投河自盡的一幕。

離開清流縣,,一路來到京城,不幸被拐入青樓,本是富家千金的林薇菡,自然是才貌雙絕,因此成了暗香浮的三大花魁之一。

本以爲此生報仇無望,只能做一個風塵女子,可是一個姓肖的男子出現,改變了她的命運軌跡。

不僅包下了她這個花魁,而且還幫助林薇菡追查孫銘的行蹤。

之後才知道這個孫銘改名換姓,如今成了江南一大玉器富商,並且以大量錢財,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職。

而就是如此,姓肖的男子卻輕而易舉的解決了此事,這讓林薇菡十分的感激對方……

葉宇看完書信之後,才真正體會到林薇菡的遭遇,坎坷程度與自己也是不遑多讓。

不過讓葉宇略感生疑的是,這姓肖的男子究竟是什麼人,竟然有如此大的手筆。

可惜的是,林薇菡的信中,對此並沒有過多的描述。之後詢問小梅,小梅也是不知細節。

罷了,人都死了,還想那麼多做什麼。

……

轉眼之間,就到了秋天,近日趙昚特地向葉宇詢問了治國之策。

葉宇對於眼下的朝廷現狀,提出了吏治五疏!

嚴貪贓之法、重官吏考覈、裁汰冗官、嚴格官吏選拔、禁朋黨之風……

所陳述的五項策略之中,其中最爲重要的一項,就是裁汰冗官。

在臨安城內,頂級高官們整天無所事事,在辦公桌上越積越多的文件哪怕真的堆成了山,他們也視而不見。

因爲要辦工的話,會被人看不起的。而能被看得起的事情,就是黨派之間的互掐。

換成民間的說法,那就是狗咬狗!

而這種情況,是官制臃腫、繁瑣、低級的主要原因。

所謂人多不幹活,推卸責任,就是這個道理。

在外地,各級官吏們只幹兩件事。鑽營投機,以便升職;巧立賦稅強求豪奪,以便賄賂。

朝廷成批量地擁有這種臣子,而更加悲劇的是,這種官員的規模每時每刻都在迅猛地增長中。

在京的官員,臨安城裡就有四千餘人。這還只是在職的,各種候補官員保持在八千人左右,時刻準備着加入‘公務員’隊伍。

而地方官員的數量更是無法統計,只是浙東路7個州的不完全統計,在冊官員就達到了臨安城的總和。

可以想像,整個長江以南,會是個怎樣的官場世界。

這些官員的臃腫積累,猶如蛀蟲一般,時刻蠶食着看似繁華富足的南宋王朝。

宋朝的俸祿統計,北宋初全年不過150萬貫,平均每月12。5萬貫;神宗時每月增至36萬貫;

趙構的紹興時代增至每月80萬貫,輪到趙眘是每月120萬貫。

地盤縮水了,土地變小了,官員反而增加了,工資變得膨脹了!

而這還只是基本工資,不包括各種各樣超級豐厚的封賞。

至於軍隊,就變得更加的離譜,號稱兵強馬壯的四川宣撫司統兵7萬餘,各級將官達到17700人,平均每個軍官領的兵不到4個!

原本一方百姓只需養活十位官員,而如今百姓沒有多,官員卻增加到了一百餘人,這九十多人的俸祿從何而來?

羊毛出在羊身上,歸根究底受剝削的還是老百姓。後世史學家整日閒的沒事,統計着兩宋時期的富足空前。

卻不知道這種富足,只是徒有其表罷了。兩宋時期的百姓是富足,但也衍生了這些官員的多番盤剝。

所以要想擺脫這一惡性循環,五項策略之中,當務之急就是裁減淘汰一批無用的官員。

否則長此以往,朝廷遲早會被這些人徹底拖垮!

第157章 蕭朵魯布的決定第541章 召回葉宇引爭議第289章 創辦書院第290章 無所不能第174章 以命抵命第174章 硝煙再起戰意濃第112章 月夜佳人第50章 二人研究陰陽道第761章 圍三缺一空城計第622章 三軍鏖戰火如屠第215章 香車美人第270章 可笑的一段故事第294章 紅血伏屍遙千里第795章 迷離黑夜露殺機第800章 談判桌上話爭鋒第70章 巨鷹抓攝撲狼羣第757章 火中的帝王尊嚴第8章 沐浴春天第64章 出水芙蓉配妙詞第104章 一見鍾情你信嗎第25章 漸陷漩渦覺權術第78章 善惡同源一念間第767章 爲了大宋千秋業第33章 罪證確鑿難辯駁第250章 一着爭來千秋業第595章 百姓之外不留生第80章 佛道之爭進行時第23章 煽風點火第92章 進退兩難第86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55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第83章 古稀老人第61章 一封書信解因果第275章 見與不見已陌路第344章 晉王府中父子裂第173章 救你出去第269章 趙氏太祖耍心機第238章 廳中認女第65章 母慈子孝謊言美第128章 移花接木第144章 無筆墨痕第137章 一盤殘局第59章 強行納妾三元樓第589章 肅州城下蘊軍威第138章 衆望所歸第257章 二王聯合編史料第266章 自古兒不嫌母醜第283章 兩路大軍捷報傳第317章 民心究竟是什麼第8章 沐浴春天第8章 沐浴春天第145章 馬踏天下第179章 自古難還風流債第86章 趙悌之死第2章 招蜂引蝶非我錯第241章 你不覺得噁心嗎第59章 上元佳節第204章 順水人情第54章 原來是你第48章 出人意料第101章 又有何難第323章 黎大隱滅安南國第190章 俗不可耐第227章 用意何在第60章 滁州之地我爲法第91章 上架之前第290章 無所不能第106章 一桶江山第79章 冰肌玉滑第79章 軒然大波第48章 出人意料第764章 填平這條汪吉河第107章 天縱奇才第42章 自古戰場無仁慈第83章 古稀老人第802章 潁州城東道法會第67章 樸實無華第21章 高麗學士再折辱第763章 五國城再起波瀾第402章 並非泥巴任你捏第74章 終南山腰起爭鋒第154章 打醬油了第286章 我玩剩下的把戲第13章 是非分明第251章 夜色朦朧第98章 岳家六郎第220章 月下圖現第32章 濠州城外懸首級第248章 史料之外的故事第58章 好色者來第44章 柳暗花明蘊真身第113章 月夜玫瑰伴佳人第32章 濠州城外懸首級第77章 一不小心閃到腰第16章 王府門外閉門羹第76章 靜水聽曲第117章 地 朝堂風波第247章 擔任主考第165章 斯文敗類第115章 純善之輩
第157章 蕭朵魯布的決定第541章 召回葉宇引爭議第289章 創辦書院第290章 無所不能第174章 以命抵命第174章 硝煙再起戰意濃第112章 月夜佳人第50章 二人研究陰陽道第761章 圍三缺一空城計第622章 三軍鏖戰火如屠第215章 香車美人第270章 可笑的一段故事第294章 紅血伏屍遙千里第795章 迷離黑夜露殺機第800章 談判桌上話爭鋒第70章 巨鷹抓攝撲狼羣第757章 火中的帝王尊嚴第8章 沐浴春天第64章 出水芙蓉配妙詞第104章 一見鍾情你信嗎第25章 漸陷漩渦覺權術第78章 善惡同源一念間第767章 爲了大宋千秋業第33章 罪證確鑿難辯駁第250章 一着爭來千秋業第595章 百姓之外不留生第80章 佛道之爭進行時第23章 煽風點火第92章 進退兩難第86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551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第83章 古稀老人第61章 一封書信解因果第275章 見與不見已陌路第344章 晉王府中父子裂第173章 救你出去第269章 趙氏太祖耍心機第238章 廳中認女第65章 母慈子孝謊言美第128章 移花接木第144章 無筆墨痕第137章 一盤殘局第59章 強行納妾三元樓第589章 肅州城下蘊軍威第138章 衆望所歸第257章 二王聯合編史料第266章 自古兒不嫌母醜第283章 兩路大軍捷報傳第317章 民心究竟是什麼第8章 沐浴春天第8章 沐浴春天第145章 馬踏天下第179章 自古難還風流債第86章 趙悌之死第2章 招蜂引蝶非我錯第241章 你不覺得噁心嗎第59章 上元佳節第204章 順水人情第54章 原來是你第48章 出人意料第101章 又有何難第323章 黎大隱滅安南國第190章 俗不可耐第227章 用意何在第60章 滁州之地我爲法第91章 上架之前第290章 無所不能第106章 一桶江山第79章 冰肌玉滑第79章 軒然大波第48章 出人意料第764章 填平這條汪吉河第107章 天縱奇才第42章 自古戰場無仁慈第83章 古稀老人第802章 潁州城東道法會第67章 樸實無華第21章 高麗學士再折辱第763章 五國城再起波瀾第402章 並非泥巴任你捏第74章 終南山腰起爭鋒第154章 打醬油了第286章 我玩剩下的把戲第13章 是非分明第251章 夜色朦朧第98章 岳家六郎第220章 月下圖現第32章 濠州城外懸首級第248章 史料之外的故事第58章 好色者來第44章 柳暗花明蘊真身第113章 月夜玫瑰伴佳人第32章 濠州城外懸首級第77章 一不小心閃到腰第16章 王府門外閉門羹第76章 靜水聽曲第117章 地 朝堂風波第247章 擔任主考第165章 斯文敗類第115章 純善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