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禮完畢,剛剛坐定,就有人蠢蠢欲動了。可是卻有人先一步行動了。
這是他們沒有想到了,他們的敵人莫逸,最先站了出來。
因爲沒有睡好,羲和臉色有些憔悴,她皺着眉頭望着先站出來的莫逸,不知道他要說什麼。自從他回來,她還沒有跟他單獨相處過。
他一改往日嬉笑的神情,顯得一本正經。
他上奏的是北周氏族的情況。這次隨他們被押送回來的北周貴族有數百人,他們都是北周各大氏族的子孫,之前留在盛京而已。他的處理意見是,將一部分免其罪,抄家沒產以充國庫,另一部分流放充軍。
他的理由也很合理,不罪的那些人,他們的氏族也未獲罪,被流放的那些人,他們的氏族已經被殺或者被關。
莫逸的舉動,讓朝臣們大爲吃驚。他居然主動收拾了原來北周的舊部。原來陛下封他高官,是爲了處置北周氏族。北周氏族問題十分複雜,
他們暫時將手中準備參他的奏本放了回去,然後望向他們的陛下。
羲和的臉上,卻陰晴不定。
她一直是個冷靜的人,做起事情不會感情用事,即便是面對的是莫逸。
這個奏本,一半是黎鼎的,一半是莫逸的。前面那些要免罪的人,與破盛京之前,黎鼎給她的名單完全一致;而後面那些要流放充軍的,一定是莫逸的意思。因爲這些人是她要殺的。
趙郡火案,他是參與其中的。朝臣們不知道她對北周氏族的態度,他怎麼會不知道?但是他仍然要保這些人的命。
很好,一個藉機樹立自己北周第一大氏族的威信,一個故意不理會她的意圖。
當時她對他說,你會讓我滿意的。很顯然,他沒有做到。
她看向黎鼎,緩緩問道:“黎侯認爲呢?”
黎鼎出列,躬身回道:“臣認爲逸王所奏甚是!”
甚是,當然甚是,因爲那就是你的意思。羲和心裡這樣想,卻仍微微點點頭,轉向顧遠問道:“丞相認爲呢?”
顧遠這麼老謀深算的人,早已領會她的意圖,不過是借他丞相的名頭,給她多一個允准的理由,不讓別人覺得,她對逸王的建議一味聽信罷了。
他出列說道:“陛下,臣以爲如今天下初定,當安撫人心,逸王所奏,懲處得當,兼懷仁德,北周族人必然感念陛下不殺之恩,衆心歸附。”
一番話將羲和心中想的沒有說的,衆人敢說的不敢說的,都說完了。說完還不忘加上一句:“望陛下準之!”
送佛送到西。她只需要點點頭,這個事情都成了。
顧遠說話還是很有分量的,他一說話,朝臣們紛紛附和。
於是,羲和隨意地點點頭,道:“准奏!”
即使是有人反對,即使她自己並不滿意,她也不準備駁回,因爲這是他第一次上朝,需要爲他立威。
當然,現在這種局面最好不過了。
接下來的莫逸就退回列中,朝堂上開始漫長的議事,羲和也並未向他看過來,他也並未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