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坎

一路急行,他們很快翻過半個山,到達了陽寧村。

路上羅大爺又對着史月娥旁敲側擊了一下,發現史月娥的確沒有接受她爹史光明的傳承——在這方面,史光明態度很堅決,他很疼愛女兒,但從沒教過她相關的事情。

不過許問他們也因此知道了不少史月娥家裡的事情。

十里村以陳姓爲主,史家算是外來戶。但因爲史光明修了十里村,又因此抵抗了盜匪的進攻,保護了村裡人,所以在十里村還是挺有地位的。

史光明七年前就因病去世,留下史月娥母女相依爲命。

一開始村裡人還算照顧他們,但不久就傳出了一些閒話。史母削髮明志,以後再不改嫁,謠言總算是平息了一些。

陳歲安是她家鄰居,陳母跟史母關係非常好,基本上就是閨蜜,史光明去世之後一直很照顧她家。

她跟陳歲安可以說是青梅竹馬,感情深厚,後來婚娶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她成親之後,史母看她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終於放下一切擔子,隨着先夫去了。

她悲痛欲絕,婚後第一年沒有喜信,周圍人同情她戴孝在身,沒有什麼表示。

第二年,她從悲痛中走出來,決定不負母親的厚望,過好自己的日子,爲陳家添丁生子。

結果還是沒有消息。

然後,第三年也匆匆過去了,史月娥從年頭盼到年尾,肚子裡一點消息也沒有。

其實對此事,陳歲安和陳母的態度都很良好,都曾經表示過,十里村家陳家人這麼多,陳姓怎麼都不會斷絕了。再說了,實在不行,從旁支抱一個回來,不一樣可以承歡膝下,將來奉養雙親?

但史月娥自己過不去這個坎。

陳家開明,別人可不一定。她真的見不得別人對丈夫和婆婆指指點點。

而且,她現在是個孤女,要不是陳家對她好,她的日子也不能像現在這樣過得這麼和美。

她是真的真的想要爲陳家盡一份力量……

其實史月娥沒有把話說得這麼明,但在場的都不是傻子,她話裡的未盡之意真的太明顯了,不可能聽不出來。

許問一直沒有說話,這時也只是默默地走着。

人家家的事情,他當然不能置喙。不過他的心裡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

一來,他覺得史月娥家裡的人都不在意了,她又何必讓這件事成爲心裡的負擔,順其自然也許更好。

二來,他卻也能體會她內心真正的想法。

史光明是一個如此出名的窯工,滿身技藝卻寧可失傳也不教給自己的女兒,可見史月娥從小接受的是什麼樣的教育——家庭和孩子,也許就是她的全部寄託。

所以,爲了這個寄託,她寧可冒險。

聽着聽着,許問的心思突然飄到了另一個人的身上,心中突然微微一動。

換了是她的話,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選擇呢?

但很快,他就強令自己不許再想。

本來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何必多惹思慮?

其他人也沒有多說什麼,很快他們到了陽寧村。

進村之前,史月娥就先行避開了,她當然不能跟他們一起進去。

這裡位於對山的半腰上,山壁在這裡微微呈現包圍之勢,但不像之前見過的幾個村莊那樣處於山坳裡,三面環抱,三面都能挖窯。

村口有棵槐樹,在五連山算是大樹了,但樹幹畸斜,基本上沒法用材。

樹下有簡陋的石桌石凳,幾個老者正坐在桌邊閒聊,一轉眼就看見了剛剛進村的幾個人。

“來了來了!”他們當然是知道修窯這事的,馬上就全部站了起來,圍向這邊。

“羅師傅,今天就要辛苦你了!”一個老者揚聲道。

立刻有人遞上旱菸,給他點着火。

“我先看看地,還不定能找到好地兒。”羅大爺接過旱菸袋,把醜話說到了前頭。

“那哪能,咱們陽寧村也是幾百年的老村子了,這麼大的村子都修起來了,屈屈幾眼小窯,會有什麼問題?”一個老者笑着說。

有老者讓出了凳子,羅大爺當仁不讓地坐了過去,許問三人像最普通的小徒弟一樣站在他背後。

“這幾位是您新收的徒弟?真是氣宇軒昂一表人才!”有老者立刻注意到了他們,開始沒口子誇讚。

“魏老說話還是這麼一套一套的。”旁邊幾人一起笑。

這時,許問的目光從這幾人身上移開,看向一邊。

昨天晚上,他們在半山腰往這個方向,看見了夜色中的陽寧村,現在他們所在的方向是個平崖,則正好可以看見昨晚所站的地方。

夜晚在山裡有點不辨方向,這時候許問才發現陽寧村正對的是東邊,此時太陽剛剛升起,剛在對面山巔露了一點縫隙,從厚重的雲層後面探了一隻眼睛出來。

接下來,朝日與雲層相互糾纏,後者想要束縛住前者,前者卻拼盡全力掙脫。

彷彿過了很久,又彷彿只在一瞬間,雲開霧霽,陽光從頂端照射了下來,在天地間形成一道道光柱,與山間的晨霧混和在一起,迷離而奇幻。

許問着迷地看着,等到他回過神來的時候才發現,周圍安排了下來,所有人都在看着跟他同樣的方向。林謝在他身後輕緩而悠長地吐了口氣,意味十分複雜。

“漂亮。”羅大爺簡單說了兩個字,站起身來,“開工。”

“等等!”

一個聲音從旁邊傳來,許問轉頭,看見一個裹着紅頭巾的小嫂子端着紅漆托盤走過來,盤上放着幾個粗瓷碗。

小嫂子臉上帶着被風吹出來的紅暈,把托盤放到他們面前的石桌上,說着討彩話:“請匠工吃蛋。雙黃蛋,團圓圓!”

四個碗,一個碗裡窩着兩個蛋,另三個每碗一個。

在這樣的村莊裡,雞蛋不算難得,但還是很珍貴,這是給修窯匠工的優惠待遇。

修窯這種大事不可能一個人完成,匠工帶徒弟來是常事,多的雞蛋的確也是一早就準備好了的。

四個人把蛋吃了,果然全是雙黃蛋,意頭極好。

現代蓋個房子都要講究風水,更別提古代,那當然是只有更看重的。

羅大站着吃的,吃完一抹嘴,問道:“往哪裡建?”

陽寧村添丁加口,原有的房子住不下了,得要擴建。最近有一對小夫妻將要成親,先給他倆建個新房,也就是三間窯洞。

但只三間肯定不夠,得提前預備好再之後擴建的餘地。

其實這在羅大來之前就已經講好了,羅大又特地問了一次,明擺着是講給許問他們聽的。

他這不是站定了聽,而是一邊在村子裡走,一邊邊問邊聽。

直到把細節全部問清楚,也看清了陽寧村窯洞的全貌,他才點頭道:“行,我來看看料勢。”

“料勢?”許問適時發問。

“你看成黃土挖成的窯洞,爲啥能久住不塌?”羅大反問。

許問對窯洞只有一個大概的瞭解,細節一概不知。羅大這話只是引子,他只要跟着問爲什麼,羅大就會回答。

但許問卻沒有馬上問,而是頓了一下,先行觀察並思考了起來。

片刻後,他眼睛一亮,問道:“接下來是不是要往那邊走?”

羅大揚眉,接着緩緩點了點頭,表情是欣賞的。

接下來,他們順着許問所指的方向走去,那個扎紅頭巾的小嫂子收好盤碗,端着它往回走。

才走到一個地方,她突然看見樹後有一個人,只有一個背影,有些熟悉。

她皺眉看了又看,小聲叫道:“月娥?”

796 油鍋撈錢651 匠氣728 伶仃織錦421 似956 新資料片780 三個項目498 忙碌917 夜談625 回家935 怪人545 化繁爲簡1090 黑暗中的奇觀189 許師兄194 思維模式847 天涯咫尺441 巖508 借854 古法今用052 一天?092 紀女士523 一面石牆753 二境006 木桶817 幸不辱命883 都怪你161 製圖959 一路行來196 焦慮179 考題866 不會死番外01 好起來了1025 壁畫141 天份與勤奮424 越時光1109 一段經歷756 意動341 天賦389 當初446 新一代585 花名忘憂696 賣珠修櫝?1103 冰湖杏花515 水泥348 您想幹嘛122234 人命377 內物閣157 頂級與普遍042 大衍之數234 人命440 目標052 一天?885 城中火329 傳奇故事383 有幸092 紀女士283 脫罪473 罪與罰515 水泥953 核舟498 忙碌1097 祖傳拓片385 誰錯了100 鷹平木997 仰天樓548 做得到嗎?303 往昔榮光237 三次換氣813 是什麼919 一個故事105 小技巧742 雞翅紋血櫸751 刀如筆064 第一份工作768 我可以學嗎169 規劃960 婚紗327 失去的技能050 什麼樣的牀052 一天?815 告一段落164 小人物410 你很厲害101 我買637 天才109 思維方式538 是不是傻553 上路469 奇怪的空閒254 總會看到149 投緣651 匠氣214 見微識著1011 自己走1097 祖傳拓片585 花名忘憂392 花與石904 安定698 兩個任務683 開山取石
796 油鍋撈錢651 匠氣728 伶仃織錦421 似956 新資料片780 三個項目498 忙碌917 夜談625 回家935 怪人545 化繁爲簡1090 黑暗中的奇觀189 許師兄194 思維模式847 天涯咫尺441 巖508 借854 古法今用052 一天?092 紀女士523 一面石牆753 二境006 木桶817 幸不辱命883 都怪你161 製圖959 一路行來196 焦慮179 考題866 不會死番外01 好起來了1025 壁畫141 天份與勤奮424 越時光1109 一段經歷756 意動341 天賦389 當初446 新一代585 花名忘憂696 賣珠修櫝?1103 冰湖杏花515 水泥348 您想幹嘛122234 人命377 內物閣157 頂級與普遍042 大衍之數234 人命440 目標052 一天?885 城中火329 傳奇故事383 有幸092 紀女士283 脫罪473 罪與罰515 水泥953 核舟498 忙碌1097 祖傳拓片385 誰錯了100 鷹平木997 仰天樓548 做得到嗎?303 往昔榮光237 三次換氣813 是什麼919 一個故事105 小技巧742 雞翅紋血櫸751 刀如筆064 第一份工作768 我可以學嗎169 規劃960 婚紗327 失去的技能050 什麼樣的牀052 一天?815 告一段落164 小人物410 你很厲害101 我買637 天才109 思維方式538 是不是傻553 上路469 奇怪的空閒254 總會看到149 投緣651 匠氣214 見微識著1011 自己走1097 祖傳拓片585 花名忘憂392 花與石904 安定698 兩個任務683 開山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