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章 廷議

大秦成武四年十一月,朝堂上波瀾驟起。

秦川北路宣撫使韓思功,除秦川北路宣撫使之職,出任樞密副使,改以大同守將張鋒聚繼之。

晉種懷玉爲河東宣撫副使,暫領河東兵權。

又使趙幽燕鎮大同,王勝保鎮汾州。

杜橓卿,除太原糧草總管之職,轉任秦川北路轉運使。

接着,便是羽林衛指揮使趙布宗,晉兵部右侍郎。

魏王李玄道,晉樞密副使,兼察朝廷各路兵馬糧草事。

潼關鎮守副使,種爏,改任秦川南路轉運使。

隨後,又晉遠在草原的木華黎爲鎮聲將軍,掌草原歸附諸部兵權。

原戶部右侍郎何長齡,改集賢館學士,入翰林院,修訂史冊。

後以中書舍人龐晉繼之。

侍御史張世傑在家丁憂,奪情,聞詔之際立即回京,任大理寺少卿,暫掌大理寺諸事。

Wшw¤ttκǎ n¤c ○

原大理寺少卿鄭龔改任刑部侍郎。

從京師長安出來的帶着朝廷旨意的信使,縱馬疾馳於道途之上,晝夜趕路,將朝廷旨意傳往各處,旨意之上,都有着即日上任字樣。

可以想見的,不論外放,還是京師,只要又了這麼一個外任,也就別想着安穩的渡過年關了。

即便是軍中將領,也是如此。

河東,河中的猛虎武勝軍諸路人馬,除了少許留下,隨主將鎮守關隘外,都在頻繁抽調,因爲是冬天,所以抽調出來的人馬,會隨改任秦川北路宣撫使的張鋒聚,取道已經更名爲河左的大秦河中,去往西北待命。

一番令人眼花繚亂的任命之後,也沒容人們多有深思,宮中旨意已經到了興國公府,興國公,冠軍大將軍趙石入宮議事。

這次見駕之處在乾元殿,還是那一套章程,等到趙石終於進到乾元殿中,人已經到齊了。

人數並不多,七八個人,但有着同門下平章事李圃,樞密使汪道存文武輔臣在座,這次廷議的重要也就可想而知了。

瞄了一眼那兩位,同門下平章事李圃低着頭,若有所思的樣子,與平時並沒有多少不同,而汪道存的變化就有些大了,臉色有些灰敗,卻還挺直身子坐在那裡,勉力維持着武臣之首的威嚴和矜持。

但一眼看上去,卻好像比以往老了足有十歲,目光閃爍不定,不時左右觀望,那副坐臥不安的樣子,配着那花白的頭髮,看上去着實有幾分可憐。

不過,在見到趙石進來,這位老臣的目光一瞬間便變得分外的凌厲起來,之前的些許不安,也是一掃而空。

就好像一隻做好了戰鬥準備的鬥雞,讓趙石能清晰的感受到他那不住攀升的戰鬥慾望……

趙石心裡搖了搖頭,對於這位樞密使大人來說,這注定已經是一場必敗的戰鬥,但這位老大人好像已經沒了退路。

之前的一切,已經表明了陛下的決心,不過是皇帝陛下預先做了一些鋪墊,好讓羣臣知道自己的心意,給許多人留出了一些餘地。

在登基不久的現在來說,已經算是足夠仁慈寬厚了,不然的話,這正是一個讓自己皇位更加穩固的好時機,不是嗎?

不過,其他人可以退讓,樞密使大人卻已經不行了,在皇帝陛下旨意下來之前,他便已經上書御前,言明瞭自己的主張,並還有糾集同黨,造出聲勢的嫌疑,不然的話,這些時日,樞密院,兵部,乃至於御史臺那邊結連上書,關於東征之議大作的事情是怎麼來的?

皇帝陛下連着任命了兩位樞密副使,對其的不滿已經表明的淋漓盡致,也順便,斷了他的退路。

這個時候,對於樞密使汪道存來說,縮頭是一刀,伸頭還是一刀,所有情勢都表明,皇帝陛下不會再容他坐在樞密使的位置之上了。

這位三朝老臣不甘寂寞的掙扎,現在看來就像是一個笑話,這不但表明他才幹眼光,都有着不足之外,恐怕,這背後身在河洛的張大將軍也沒少費了力氣,才讓這位戀棧權位的三朝老臣開始不管不顧了起來。

也許,還是之前消息保密的太好了些,讓這位樞密使大人有了錯覺,大將軍剛剛回京,要有所佈置,還需要很多日子吧?

也許,張培賢那邊對其有所承諾,想一想,除了先斬後奏,率先開戰之外,除此之外,常年身在軍中的張培賢,能夠給出的承諾並不多。

見禮,落座,趙石的心漸漸沉靜了下來。

朝廷上的風波動盪,對於之後的戰局肯定是有着影響的,尤其是新任的幾位轉運使,初來乍到,雖堪信任,但總歸不會那麼得心應手,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希望這幾位能對得住這種信任纔好。

至於朝中那些職位的變幻,在他眼中,卻沒有什麼,這應該還是皇帝陛下的鋪墊,之後纔是真正的雷霆手段,當然,首當其衝的便是這位樞密使大人了。

成武皇帝看上去精神很是振奮,年輕的面龐上,掛着溫和的笑意,但隱藏在其中的強硬,卻誰都能看的出來。

皇帝陛下的聲音清晰而又緩慢,“朕召諸位愛卿入宮議事,議的是什麼,想來諸位愛卿已經心裡明白,那就當着朕的面說說吧,都有着怎樣的主張,儘可直言,不須顧忌太多。”

實際上,如今誰都明白,明年攻夏之戰已是勢在必行,現在的這場廷議,多數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

當然,軍國重務,這裡的人都有着建議之權,但除了同門下平章事李圃,樞密是汪道存,兵部尚書李承乾,殿前司禁軍指揮使種遂以及冠軍大將軍趙石之外,其他人說話的餘地並不算多。

至於皇帝陛下口中所說的不須顧忌太多,那就是個笑話,這個時候除了以上幾位之外,其他人若有異議,恐怕之後的日子不會好過了。

再說那幾位,若非那幾位上書提議,或是支持,皇帝陛下也不會如此篤定的提出來。

有的時候,這廷議和殿議也差不多,說出來的都是早已定下來的事情,之所以還要當衆議之,除了明諭羣臣得知之外,倒也不乏採納真知灼見之意,只是這個真知灼見可不是反對之言,而是爲此議添磚加瓦而已。

能參議此事之人,事先或多或少都有着認知,等到之前那些詔諭一下,大致結果也就都明白了,若非像汪老大人一樣,有着難言之隱,又或自信能獨力迴天,一番言語,能讓所有人信服,改了皇帝陛下,兩位大將軍,以及其他人的心意,不然的話,誰也不會迎難而上,效那諍臣之舉。

不待旁人說話,同門下平章事李圃已經言道:“陛下宏願,微臣知之,想那西夏,初爲唐臣,地爲漢土,西夏李氏,不思唐皇恩遇,狼子野心,竊而有之,實爲可恨。

且,自我大秦立國以來,連年進犯,擾我疆土,擄我百姓,而又使我大秦多少熱血男兒,埋骨西北邊塞,西夏,實於我有不共戴天之仇,馨竹難書之恨……

歷代祖宗,皆欲滅此虎狼,而不可得。”

“如今,我大秦國勢日彰,威加於諸國,西賊懼之,搖尾乞憐,欲行斷尾求存之事,我大秦怎能如其心意,養虎爲患,虎必傷人,臣之見,當趁此時除之,以彰大秦威名,以全歷代祖宗遺願……”

話音未落,成武皇帝一拍桌案,笑道:“好,愛卿果知朕之心意,歷代祖宗,若在天有靈,當能見到,那興慶城頭,插上我大秦龍旗之日。”

讚了一句,擺手讓李圃坐下,才轉頭望向武臣這邊,笑道:“李大人,以你之見,又是如何?”

這個李大人可不是李圃了,而是兵部尚書李承乾。

李承乾不敢怠慢,站起身來就欲行禮說話,但上首的樞密使汪道存卻先自起身,高聲道:“啓稟陛下,臣有異議。”

羣臣心裡都是一拎,同門下平章事李圃更是垂下眼瞼,心中暗歎,自己已經說的那般明白,先他開口,便是想要堵住他的嘴,這可是一腔保全之心,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但這位……好像牽連已深,真真是讓人無可奈何。

皇帝陛下的目光凝了凝,笑容淡了許多,不過隨即,便溫和的道:“卿家之見,朕早已知之,今日廷議,還是多聽聽旁人的吧……”

汪道存背後明顯已經沁出了汗水,但還是立在那裡沒動,聲音透着一絲倔強的道:“陛下,西北山川險惡,當年之敗,猶在眼前,今西夏俯首稱臣,割讓疆土,已爲歷代之不可得也,陛下又何苦再爲了西北不毛之地,而置衆軍於險地……”

(求贊,打開作者專區瞧了瞧,沒什麼短信,還以爲又要裸奔一週了,呵呵,等阿草再打開qq,編輯卻告訴咱,這一週有無線頻道推薦,上過一次,效果很不錯,現在無線頻道也正式開通了,應該比那會兒效果還好,哈哈,阿草高興啊。)(未完待續。

第343章 突圍(二)第1034章 相爭(二)第626章 任命第1360章 陰暗第284章 罕王第1556章 拜會(六)第619章 陛見第1359章 縮編第623章 相鬥第1017章 封號(二)第1216章 棄軍第1451章 揪心第819章 天妖第403章 獎懲(八)第775章 鏖兵(八)第563章 蠻兵第406章 親族(一)第102章 夜執第910章 草原第1464章 難題第60章 山賊第1393章 驚悚第1213章 攻城第1213章 攻城第323章 大戰(一)第530章 宣旨(二)第1152章 拜會(二)第554章 解圍第372章 歸來第953章 狎妓第1112章 盟約(七)第1078章 重生第762章 歸人第774章 鏖兵(七)第87章 清明第1325章 消息第1316章 封賞(二)第450章 操琴第798章 見駕(四)第419章 拜訪第166章 賭局第526章 艱途(二)第523章 戰報(三)第818章 南宮第616章 親族第1132章 河中第1319章 見歡第198章 軍營第1076章 分封(二)第1367章 禁軍第1421章 種因第154章 祝壽(四)第1137章 相見第963章 突襲(二)第1057章 激鬥第1152章 拜會(二)第45章 說笑第2章 親戚第265章 拜訪(三)第842章 風浪第266章 陣前第1171章 年禮第1089章 終結(二)第412章 李府第1218章 無力第400章 獎懲(五)第1347章 緣由第1268章 使者第887章 靖佳(二)第186章 豔遇?第1368章 聚飲(三)第423章 來客(一)第215章 年關(八)第1章 聚會第51章 兒戲第976章 會盟第48章 定軍(一)第28章 等?退?第615章 勾畫第935章 賢能第915章 混亂第982章 聯姻第1373章 吐蕃第968章 洪流第982章 聯姻第430章 遊園(三)第十卷天下興亡誰人曉七百九十九章 聖旨第69章 暴怒第984章 戰術第74章 夜戰第346章 許諾(一)第968章 洪流第570章 重傷第1417章 商議(二)第315章 香侯第381章 豪傑(五)第198章 軍營第176章 壽宴(三)第652章 多事第937章 兄弟
第343章 突圍(二)第1034章 相爭(二)第626章 任命第1360章 陰暗第284章 罕王第1556章 拜會(六)第619章 陛見第1359章 縮編第623章 相鬥第1017章 封號(二)第1216章 棄軍第1451章 揪心第819章 天妖第403章 獎懲(八)第775章 鏖兵(八)第563章 蠻兵第406章 親族(一)第102章 夜執第910章 草原第1464章 難題第60章 山賊第1393章 驚悚第1213章 攻城第1213章 攻城第323章 大戰(一)第530章 宣旨(二)第1152章 拜會(二)第554章 解圍第372章 歸來第953章 狎妓第1112章 盟約(七)第1078章 重生第762章 歸人第774章 鏖兵(七)第87章 清明第1325章 消息第1316章 封賞(二)第450章 操琴第798章 見駕(四)第419章 拜訪第166章 賭局第526章 艱途(二)第523章 戰報(三)第818章 南宮第616章 親族第1132章 河中第1319章 見歡第198章 軍營第1076章 分封(二)第1367章 禁軍第1421章 種因第154章 祝壽(四)第1137章 相見第963章 突襲(二)第1057章 激鬥第1152章 拜會(二)第45章 說笑第2章 親戚第265章 拜訪(三)第842章 風浪第266章 陣前第1171章 年禮第1089章 終結(二)第412章 李府第1218章 無力第400章 獎懲(五)第1347章 緣由第1268章 使者第887章 靖佳(二)第186章 豔遇?第1368章 聚飲(三)第423章 來客(一)第215章 年關(八)第1章 聚會第51章 兒戲第976章 會盟第48章 定軍(一)第28章 等?退?第615章 勾畫第935章 賢能第915章 混亂第982章 聯姻第1373章 吐蕃第968章 洪流第982章 聯姻第430章 遊園(三)第十卷天下興亡誰人曉七百九十九章 聖旨第69章 暴怒第984章 戰術第74章 夜戰第346章 許諾(一)第968章 洪流第570章 重傷第1417章 商議(二)第315章 香侯第381章 豪傑(五)第198章 軍營第176章 壽宴(三)第652章 多事第937章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