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章 戰果

(首先,感謝天捶同志的打賞,其次,要向大家道個歉,今天阿草終於找到比較詳細的西夏地圖了,以往都是古代地圖和現代地圖對照來看的,太麻煩了,所以在地理上有很多似是而非的地方,就像現在,阿草把橫山的位置弄錯了,不過寫到現在,想改也不容易,只能將錯就錯了。

大火熊熊,火光照耀四野,天地間亮如白晝。

靈州古城,和火焰和煙霧中若隱若現,成爲戰場之上最大號的一支火炬,熊熊燃燒,已然成爲一片火海。

靈州乃無論是在唐時,還是在西夏立國之後,都乃西北有數的大城,最盛時,有民近十萬戶。

而今,城內也有百姓五萬戶上下,其中,大多爲党項貴戚之家眷,駐守靈州至今的翔慶軍,其實如同党項貴戚之私兵,其間充斥着党項貴族,與大秦長安的羽林軍相仿。

當大軍彙集於靈州,漢人青壯,多被招入軍中,成爲民夫僕役,其餘老弱,被驅逐出城,爲來到靈州的各路大軍騰出安營之地,聽着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實際上,其間慘事,無法一一盡述。

戰爭,對於百姓來說,從來不是什麼值得慶幸的事情,尤其是對於這些身處党項羌人統治之下的漢人來說,更是如此,散於四野的老弱,即便逃過靈州大火,也多數不可能熬得過這個嚴冬了。

也許,在秦軍平定了西夏之後,會對西北百姓進行必要的安撫,但對於如今正處於戰爭狀態的秦軍來說,他們必定不會在戰勝靈州大敵之後,將收攏百姓作爲第一要務,他們第一個要做的,就是趁勢進兵,絕對不會有第二個選擇。

如今,靈州城內,火光蒸騰,煙氣直上雲霄,已然宛若地獄一般,本來,西北多風沙,房屋皆乃土石構造,燒的不會如此之快,如此之猛烈,但要知道,大軍聚集於此,少不得糧草輜重等物,在西夏人想來,哪裡會有比靈州城內更好的存放糧草的地方。

於是,靈州城四城,糧草堆積如山,從各處運來的糧草,堆放在靈州城內,再從靈州城內分發到城外各部。

等到大火燒起來,很快便波及到了這些糧草,根本來不及滅火,也不可能滅得了,於是,靈州城內的大火一發不可收拾,比城外營寨內少的還要旺上三分。

水火無情,火舌在靈州城內肆意伸展着軀體,將一切能夠接觸的東西,捲入其中,化爲灰燼。

此時,在火頭還沒有到達的地方,也就是靈州北面兩個城門處,西夏人已經擠作一團,人喊馬嘶,軍兵,將領在相互推搡,僕役在和主人相互廝打謾罵。

貴族華麗的馬車,在這裡一串串的堵着,根本出不了城,以往趾高氣揚的党項老爺們,挪動着笨重的身軀,聲嘶力竭的喝罵着前方的人羣,但他們的權威,在持續了足有一個多時辰的巨響,以及隨後的靈州大火面前,顯得是那麼的可笑和微不足道。

無論是軍兵,民夫還是各部將校,早已被這一連串的突變嚇破了肝膽,都在急着想要離開這地獄一般的靈州城。

毫無意外的,很快,人羣就暴躁了起來,軍兵們抽出腰刀,開始狂亂的砍殺一切阻擋自己逃生道路的傢伙,貴族們也趁機令馬伕駕車強闖,在生死麪前,人性的醜惡總是要露出的多一些。

於是,靈州南城城門處,陷入了徹底的混亂之中。

就在這個時候,馬蹄聲大作,一隊騎士冒煙突火而來,根本不在意城門處的混亂,在爲首的將領的命令之下,甚至馬速都沒有減慢,選了一個城門,就衝了上來。

騎士的戰刀毫不猶豫的揮舞而下,一個個人栽倒在地,或被戰馬撞飛,一個貴族模樣的傢伙還在馬車上揮舞着雙手,大喊着什麼,騎士側身而過,一顆人頭猛的飛起,一腔鮮血噴的老高,無頭的屍體晃了晃,才從馬車上掉下來。

這些精銳的西夏騎兵,在毫無顧忌的情形之下,很快清理出了通道,然後護着神情依舊恍惚的國相大人,衝出了靈州城。

而在他們身後,已經散開的人羣猛的發出一陣呼喊,除了少數幸運一些的,趁機衝出城門之外,其他人幾乎頃刻之間,就將南城城門甬道堵的死死的。

當南城最大的一處糧倉,被火點燃之後,再想逃出靈州,已經成爲不可能的事情了。。。。。。。。。

實際上,這一晚,能夠出得靈州的,除了翔慶軍守衛南城城牆的一部,以及隨後零散逃出靈州城的倖存者之外,再沒有人能夠離開了。

當晚,翔慶軍大部以及其他人等,總共軍民近二十萬衆,皆歿於大火之中,此後數十年間,靈州徹底廢棄,即便百年之後,靈州的殘垣斷壁之間,白骨依舊隨處可見。

相比閉塞的靈州城,城外的西夏兵馬要好一些,當那一聲聲巨響連綿響起,城外的西夏大軍便已經有了崩潰的跡象。

大火一起,火舌向北席捲而來,這個時候,再英明的將領,也無法再阻止麾下士卒們逃生的慾望了,一些西夏軍兵成建制的開始向後潰散。

因爲風頭,以及各處營寨壁壘林立的緣故,大部分軍兵根本不可能跑得過席捲而來的大火,這是一場賽跑,是和大火的賽跑,跑不過的人便要葬身火海,跑的快的便能逃出生天。。。。。。。

此時,從天空望下去,在火光的照耀之下,黑壓壓漫山遍野皆爲西夏兵卒狂奔的身影,他們丟盔卸甲,扔下一切能夠扔下的東西,爬上或者合力推倒攔在路上的寨牆,越過溝壕,向北瘋狂逃竄。

在這樣的潰逃之中,自相踐踏而死者,不計其數,建制也早已混亂不堪,西夏軍兵將校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人打算再回到戰場上,阻擋秦人之後的追擊,他們只想在大火過來之前,逃得性命。

試圖收攏他們的將領,被瘋狂的士卒撕成碎片,阻擋在前面的同袍,向攔路的石頭一般,被人推倒,隨後無數雙大腳踐踏而上。

這樣的一場戰爭,無疑是秦軍傷亡最輕的一戰,但也可以稱得上是最慘烈的一戰。

此戰,嘉寧軍司幾近全軍覆沒,六千白馬鎮燕軍司騎兵,以及四千鐵鷂子,西夏最精銳的騎軍,一箭未放,甚至沒有衝鋒的機會,便全軍覆沒於此戰當中,其他各部精銳,也在那聲聲巨響中被撕碎,倖存之人也葬身於隨後的大火之中。

可以說,在此戰當中,除遠在東邊的左廂軍司之外,西夏各部精銳在靈州之戰中,被一掃而空。

這並不值得奇怪,西夏各部精銳,皆在陣前,被秦軍的雷震子一片片的掀翻,然後陣前的油料,糧食,帳篷,甚或是衣物,壁壘,都成了大火的燃料,他們沒有任何逃跑的機會,反而是陣後那些戰力較弱的西夏各部,能夠在尋找到逃得性命的契機。

秦軍大寨之前,零零散散的躺滿了屍體,那是自覺逃生無望的西夏人衝出營寨,向秦軍發起進攻,但他們越不過寬寬的溝壕,成片的被秦軍射倒在大寨之前,相當於屠殺。

戰果無疑是輝煌的,但秦軍也無奈的發現,待得天明,大火卻是越燒越旺,根本無法進行直接追擊。

趙石索性令大軍退後數裡,因爲大軍所在之處,離得火場太近,燥熱的氣息撲面而來,幾乎讓人難以忍受,只能退後安營修整。

李馳勳,郭猛兩人帶領着騎軍卻沒有得閒,只能遠遠先繞開火場,東去數十里,才又轉向北方,追逐殘敵。。。。。。。。。。

實際上,秦軍在此戰中除了戰勝對手之外,卻並沒有得到太多的好處。

秦軍最缺的糧草,以及靈州城內党項貴族們積聚的財富,都在大火中被燒成了灰燼,秦軍上下,只能望火興嘆。

也許是收穫不多,也許是這場大勝來的太過震撼,也許是聽了火場中西夏人半宿的慘叫,讓人有些不適,戰後的秦軍大營很是安靜,絲毫沒有大勝敵軍之後的喜悅。

而此戰的戰果,也難壞了大軍中軍文書以及參軍們,他們知道,無論是現在,還是大火熄滅之後,都不會得到西夏人準確的傷亡數字了,所以,他們在商量了一番之後,來到大將軍趙石面前,請大帥定奪。

此時趙石也只是將手一揮,乾脆的道了一句。

“中路大軍克靈州,大捷。”

這就是秦軍伐夏中路軍靈州一戰的戰報,於大秦兵部入檔保存,也是之後許多歷史學家們看到的唯一關於靈州一戰的真實史料。

而其他的,則都是民間傳聞,這一戰的功勳是如此之著,但存記資料又是如此之少,許多人猜測,讓許多對西秦伐夏之戰感興趣的人很是撓頭,不過也是猜測,因靈州一戰殺戮過重,被當時的大秦朝廷壓了下來,即便是領兵的冠軍大將軍趙石自己,估計也不欲宣揚,纔會有了這樣的結果。

第1311章 君臣(三)第227章 進京(二)第338章 遇敵(三)第633章 人來(六)第184章 恩賞第778章 道途第1072章 獻策第1015章 舊部第99章 捉賊(三)第82章 突破第589章 大將第1133章 盟約(八)第211章 年關(四)第1411章 相談第1050章 諸事第1047章 狂勝第1066章 深意第264章 拜會(二)第729章 決斷(一)第1081章 冬天第706章 亂子(五)第1095章 商人(一)第1413章 明遠(二)第1389章 兄弟(三)第750章 太子第1140章 府中第858章 金殿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二十一章 言戰第692章 新鮮(六)第1417章 商議(二)第1388章 深謀第286章 探子第526章 艱途(二)第1364章 馬伕第1448章 相遇第1425章 宮中第1402章 糾結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六章 密諜第1036章 獻策(二)第422章 雜事第1246章 西涼(十)第1235章 破關第1518章 卷 終第270章 進京第574章 去意第1276章 潰兵第1103章 商人(六)第192章 故人(二)第1405章 發飆第86章 風雲(四)第60章 山賊第892章 重整第990章 決定第1304章 論政第1207章 少年第1154章 拜會(四)第544章 父子第1278章 猶豫第127章 分說第119章 雲涌(十九)第1417章 漢陰第729章 決斷(一)第266章 陣前第197章 孤僻第690章 新鮮(四)第1393章 安撫第1363章 煎熬第1440章 贈譜第226章 進京(一)第160章 襲寨第1343章 碰撞第1248章 西涼(十三)第744章 決議第627章 衆謀第309章 兩帥第938章 走馬第1125章 南來第1356章 大將第1431章 冷漠第44章 麻衣第813章 着涼第1023章 決定第1364章 馬伕第373章 北行第1158章 拜會(八)第808章 打動第161章 破寨第826章 鬼祟第1257章 韋州(三)第1210章 誘敵第二百九十二章第244章 國議(一)第934章 論賞第812章 公主第811章 駙馬第216章 年關(九)第2章 親戚第709章 君臣第110章 夜宴(一)第508章 雲涌(八)
第1311章 君臣(三)第227章 進京(二)第338章 遇敵(三)第633章 人來(六)第184章 恩賞第778章 道途第1072章 獻策第1015章 舊部第99章 捉賊(三)第82章 突破第589章 大將第1133章 盟約(八)第211章 年關(四)第1411章 相談第1050章 諸事第1047章 狂勝第1066章 深意第264章 拜會(二)第729章 決斷(一)第1081章 冬天第706章 亂子(五)第1095章 商人(一)第1413章 明遠(二)第1389章 兄弟(三)第750章 太子第1140章 府中第858章 金殿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二十一章 言戰第692章 新鮮(六)第1417章 商議(二)第1388章 深謀第286章 探子第526章 艱途(二)第1364章 馬伕第1448章 相遇第1425章 宮中第1402章 糾結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六章 密諜第1036章 獻策(二)第422章 雜事第1246章 西涼(十)第1235章 破關第1518章 卷 終第270章 進京第574章 去意第1276章 潰兵第1103章 商人(六)第192章 故人(二)第1405章 發飆第86章 風雲(四)第60章 山賊第892章 重整第990章 決定第1304章 論政第1207章 少年第1154章 拜會(四)第544章 父子第1278章 猶豫第127章 分說第119章 雲涌(十九)第1417章 漢陰第729章 決斷(一)第266章 陣前第197章 孤僻第690章 新鮮(四)第1393章 安撫第1363章 煎熬第1440章 贈譜第226章 進京(一)第160章 襲寨第1343章 碰撞第1248章 西涼(十三)第744章 決議第627章 衆謀第309章 兩帥第938章 走馬第1125章 南來第1356章 大將第1431章 冷漠第44章 麻衣第813章 着涼第1023章 決定第1364章 馬伕第373章 北行第1158章 拜會(八)第808章 打動第161章 破寨第826章 鬼祟第1257章 韋州(三)第1210章 誘敵第二百九十二章第244章 國議(一)第934章 論賞第812章 公主第811章 駙馬第216章 年關(九)第2章 親戚第709章 君臣第110章 夜宴(一)第508章 雲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