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第278章 沒所言,言必中

第278章 沒所言,言必中

【東晉的掌權者中,司馬元顯就因爲頒佈不合時宜的政令激起民變,桓玄則設定繁密科條,且政令無常,導致怨聲載道。

針對“晉綱弛紊”“臣道專行”等亂象,劉穆之着手調校矯正法令,劉裕以身作則,在兩人的通力合作下,“改亂章,布平道”,“威令一施,內外從禁”,僅在兩三天內,東晉朝堂的風氣爲之大變。

更難得的是,兩人因爲都是微末出身,對東晉門第政治深惡痛絕,他們共同整頓吏治,依照策試的方式甄別名不副實的秀才、孝廉,重用出身“寒微”卻有真才實學的人,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也爲後來科舉制的興盛鋪平道路。】

【劉裕和劉穆之兩人的君臣相知,引起了劉毅的忌妒。

劉毅是何許人也?他的發跡史其實和劉裕十分相似,而且還是出生於豪門大族。

劉毅同樣投身北府兵,共同討伐桓玄,有興復晉室之功勳,身居高位手握重權。

而越是相似,劉毅就越不服劉裕,“我以一時之功相推耳,汝便謂我不及劉裕也!”

然而劉毅多次兵敗,卻使得他的聲望愈發比不過劉裕。】

【義熙三年(407)揚州刺史、錄尚書事王謐去世,劉毅看到了扳倒劉裕的機會,他建議朝堂要麼派遣親近自己的中領軍謝混接替劉裕掌管揚州;要麼任命劉裕爲揚州刺史,由左僕射孟昶執掌中樞。劉毅想得很美好:要麼劉裕放棄自己的根本之地揚州,要麼外鎮一方受到朝廷掣制。

“揚州根本所繫,不可假人”,“今若復以他授,便應受制於人”,劉穆之一眼識破劉毅的謀劃,他建議劉裕兩邊都不能放棄,要劉裕親自入朝爲己方謀劃,“公至京,彼必不敢越公更授餘人”,還說了之前的那句“古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今其時也”。】

【劉裕入朝輔政,無人敢攔,他還被授予了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兼徐兗二州刺史,得以掌握朝政大權,劉毅的算盤算是徹底落空了。

更關鍵的是,劉穆之此時竟然已經預料到了劉毅等人終會與劉裕兵戈相向:“力敵勢均,終相吞咀”。】

“我感覺這個人跟三國時候的一個人很像!”

“僅僅把劉穆之歸於謀士,或許稍微有些狹隘了。”

“劉穆之洞察時局,高瞻遠矚,是個不可多得的戰略人才啊!”

【義熙六年(410),劉裕帶兵北伐南燕之時,廣州刺史盧循起兵造反,劉毅率軍拒之。劉裕擔心劉毅不是對手,寫信相約共同平叛,結果劉毅一意孤行,導致全軍覆滅,若不是劉裕、劉穆之回援及時,東晉都城建康可能又一次淪陷。

平定盧循之亂後,劉裕還安慰勉勵劉毅一番,不過兩人早已經是貌合神離了。

劉毅對劉穆之每每所言必中十分痛恨,常常勸說劉裕奪了劉穆之的權。

可劉裕不是傻子,怎麼會聽假想敵的一面之詞而自斷雙臂,卻反而因此更加信任的劉穆之了。】

【劉穆之看出了劉毅“不能居下,終爲異端”,因此提醒劉裕做好防範。

劉穆之輔佐劉裕擴大勢力,起用那些被劉毅排斥的人。

謝方明和蔡廓原本是劉毅的死黨,看到劉毅失勢後,這兩人拜訪了劉穆之。劉穆之於是向劉裕推薦二人,劉裕都給予重用。

義熙七年(411年),劉裕覺得剷除劉毅的時機成熟,於是親征劉毅。

出征前,劉裕以豫州刺史諸葛長民監太尉留府事,劉穆之爲建威將軍輔佐諸葛長民處理政務。】

【諸葛長民是參與京口起兵的老人。

此時他看到劉裕剷除異己,於是有了兔死狐悲之感。

諸葛長民私下裡對劉穆之說:“人間論者謂太尉與我不平,其故何也?”劉穆之看出諸葛長民有謀反之意,爲了麻痹他,劉穆之寬慰到:“相公西征,老母弱弟委之將軍,何謂不平?”

諸葛長民在劉穆之的忽悠下,打消了趁機謀反的打算。不久後劉裕平定了劉毅的叛亂,回師京城。

劉穆之早已向劉裕通報了諸葛長民有謀反之意,劉裕回到京城後,召見諸葛長民,趁其不備將他殺死。】

【剷除權臣後,劉裕將打擊的目標鎖定爲東晉宗室。

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因爲是宗室出身,又有賢名,因此頗得人心。

義熙十一年(公元415年),劉裕率領大軍攻打司馬休之,留下劉穆之鎮守京城,事無大小,都由劉穆之決斷。

在劉裕的強大攻勢下,司馬休之迅速被擊敗,被迫亡命後秦。】

【劉穆之作爲劉裕的得力助手,他爲劉裕鎮守大後方,幫助劉裕物色了大批富有才幹而又忠於劉裕的人才。

例如世家大族的代表謝晦,謝晦出自陳郡謝氏,門第高貴。

謝晦不僅對劉裕忠心耿耿,還十分有才華。劉裕徵後秦時,“入關十策,晦有其九,才略明練,內外要任悉委之”。

除了謝晦,後來又有謝方明等士族人才加入劉裕的陣營,大量士族的加入,減少了劉裕改朝換代的阻力。

還有寒門士子濟陽人江秉之、張邵、羊玄保等人

而對於那些有名無實的人,即使出身高貴,劉穆之也拒之門外。

例如王羲之的孫子、王獻之的兒子王靖之,他出身高貴而且和劉穆之的私交很好,但他多次向劉穆之求官都被拒絕了,因爲劉穆之深知王靖之僅僅擅長書法,並不擅長處理政務。】

【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八月,劉裕率軍北伐,洛陽、長安,相繼收復,生擒後秦主姚弘,獻俘建康。

自三百一十六年匈奴人劉曜攻陷長安以來,漢人的旗幟終於再次飄揚在於古都長安,這也是後世辛棄疾說的“氣吞萬里如虎”的功績。

然而在此大好的形勢下,劉裕卻下令停止北伐,只留下十二歲的兒子劉義真鎮守長安,自己匆匆返回建康,對此人們表示難以理解,紛紛猜測原因。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記錄道:“辛未,劉穆之卒,太尉裕聞之,驚慟哀婉者累日。始,裕欲留長安經略西北,而諸將佐皆久役思歸,多不欲留。會穆之卒,裕以根本無託,遂決意東還。”

從這段話裡,我們能夠知道劉裕突然返回建康的一個大概原因:一是將領長期征戰,思念故土,大多數不願再留;

二是留守建康的劉穆之於當年十一月初三病死,鑑於朝中沒有可以託付大事的人,劉裕怕後方不穩,才急忙趕回建康。】

(本章完)

160.第160章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第134章 臨敵不亂,鎮定自若261.第260章 名聞海內,威震諸侯第37章 玄武門事變,痛苦崩潰的李世民239.第239章 單騎退吐蕃第66章 羣像273.第272章 歷史十大謀士!200.第200章 巾幗宰相,上官婉兒第135章 禍從天降,晚景淒涼第93章 爲臣死忠,爲子死孝,死得其所哉第49章 靖康之辱!第28章 秦皇漢武第66章 羣像第121章 猛將第一,霸王項羽!213.第213章 月黑風高夜,正是殺胡時!第117章 生的偉大,死的憋屈第153章 最早的漢奸?第34章 想玩貨幣的朱元璋第133章 文武雙全寇老西287.第286章 杯酒釋兵權,抑武重文的開始第96章 英雄楊再興,千秋慕英名!第118章 五胡亂華,漢族的至暗時刻第74章 自號“十全老人”的皇帝第112章 相愛相殺的“門神”183.第183章 願得一人心,白頭不分離第112章 相愛相殺的“門神”第108章 項羽見劉邦 (月底了,求個月票啊)279.第278章 沒所言,言必中189.第189章 即將大變天的南北朝時代!第81章 出現了,岳飛!187.第187章 月明中天,羣星失燦第36章 曾經顯赫一時的大唐王朝!285.第284章 半部論語治天下趙普第29章 開局一個碗,誰能比他慘?第151章 人窮志遠第35章 都瘋了吧!第30章 從南殺到北,復我華夏大好河山!166.第166章 漢初三傑,興國名相蕭何。第149章 此事還得從臣被選入《歷史十大名相288.第287章 布衣之交,道士宰相李沁第40章 終於還是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221.第221章 晚年蘇定方,八千破十萬!第137章 關鍵時刻總有他的身影第94章 百人斬,楊再興!181.第181章 豪門才女謝道韞第44章 李世民的獎勵第36章 曾經顯赫一時的大唐王朝!第128章 帝王之師,救時宰相第135章 禍從天降,晚景淒涼236.第236章 李隆基:我怎麼突然就成了太上第116章 王不過項,將不過李262.第261章 韓信與龍且252.第252章 從南殺到北,如犁庭掃穴,所向279.第278章 沒所言,言必中281.第280章 沒辦法,就是這麼準256.第256章 啃完一根還有一根2.第2章 盤點歷史十大功勳皇帝185.第185章 軟飯硬吃第37章 玄武門事變,痛苦崩潰的李世民第15章 堪稱完美的皇帝,劉秀202.第202章 史筆千秋,班昭126.第126章 大秘境?293.第292章 兄弟同心287.第286章 杯酒釋兵權,抑武重文的開始第135章 禍從天降,晚景淒涼第74章 自號“十全老人”的皇帝276.第275章 寒門天才謀士劉穆之第129章 一條鞭法和考成法第50章 天要滅我大明?207.第207章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第115章 將星不落196.第196章 香噴噴的誘餌,你咬不咬?第8章 奮發圖強的皇帝們159.第159章 金刀計,無解的陽謀293.第292章 兄弟同心第46章 捨不得第54章 先祖降臨?237.第237章 收復長安,光復洛陽,雖吾之家第150章 六出奇計定社稷,毒士陳平!第119章 兩腳羊261.第260章 名聞海內,威震諸侯第35章 都瘋了吧!第51章 君王死社稷,而他是真的死了第152章 賈某覺得陳平沒問題254.第254章 戰國四名將之一,王翦第136章 救時宰相,姚崇第85章 朕的決斷依舊英明(感謝【人在江湖E第63章 這就是你想知道的大清後續207.第207章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第146章 說來話長,我們都是皇帝250.第250章 鄱陽湖,曠世大戰!第18章 來自皇帝們的打賞第101章 武聖關羽251.第251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86章 葉赫那拉氏的詛咒!第147章 逐漸瘋狂起來的交流會第106章 高句麗終究還是被滅了!第122章 楚漢爭霸229.第229章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286.第285章 黃袍加身,陳橋兵變
160.第160章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第134章 臨敵不亂,鎮定自若261.第260章 名聞海內,威震諸侯第37章 玄武門事變,痛苦崩潰的李世民239.第239章 單騎退吐蕃第66章 羣像273.第272章 歷史十大謀士!200.第200章 巾幗宰相,上官婉兒第135章 禍從天降,晚景淒涼第93章 爲臣死忠,爲子死孝,死得其所哉第49章 靖康之辱!第28章 秦皇漢武第66章 羣像第121章 猛將第一,霸王項羽!213.第213章 月黑風高夜,正是殺胡時!第117章 生的偉大,死的憋屈第153章 最早的漢奸?第34章 想玩貨幣的朱元璋第133章 文武雙全寇老西287.第286章 杯酒釋兵權,抑武重文的開始第96章 英雄楊再興,千秋慕英名!第118章 五胡亂華,漢族的至暗時刻第74章 自號“十全老人”的皇帝第112章 相愛相殺的“門神”183.第183章 願得一人心,白頭不分離第112章 相愛相殺的“門神”第108章 項羽見劉邦 (月底了,求個月票啊)279.第278章 沒所言,言必中189.第189章 即將大變天的南北朝時代!第81章 出現了,岳飛!187.第187章 月明中天,羣星失燦第36章 曾經顯赫一時的大唐王朝!285.第284章 半部論語治天下趙普第29章 開局一個碗,誰能比他慘?第151章 人窮志遠第35章 都瘋了吧!第30章 從南殺到北,復我華夏大好河山!166.第166章 漢初三傑,興國名相蕭何。第149章 此事還得從臣被選入《歷史十大名相288.第287章 布衣之交,道士宰相李沁第40章 終於還是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221.第221章 晚年蘇定方,八千破十萬!第137章 關鍵時刻總有他的身影第94章 百人斬,楊再興!181.第181章 豪門才女謝道韞第44章 李世民的獎勵第36章 曾經顯赫一時的大唐王朝!第128章 帝王之師,救時宰相第135章 禍從天降,晚景淒涼236.第236章 李隆基:我怎麼突然就成了太上第116章 王不過項,將不過李262.第261章 韓信與龍且252.第252章 從南殺到北,如犁庭掃穴,所向279.第278章 沒所言,言必中281.第280章 沒辦法,就是這麼準256.第256章 啃完一根還有一根2.第2章 盤點歷史十大功勳皇帝185.第185章 軟飯硬吃第37章 玄武門事變,痛苦崩潰的李世民第15章 堪稱完美的皇帝,劉秀202.第202章 史筆千秋,班昭126.第126章 大秘境?293.第292章 兄弟同心287.第286章 杯酒釋兵權,抑武重文的開始第135章 禍從天降,晚景淒涼第74章 自號“十全老人”的皇帝276.第275章 寒門天才謀士劉穆之第129章 一條鞭法和考成法第50章 天要滅我大明?207.第207章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第115章 將星不落196.第196章 香噴噴的誘餌,你咬不咬?第8章 奮發圖強的皇帝們159.第159章 金刀計,無解的陽謀293.第292章 兄弟同心第46章 捨不得第54章 先祖降臨?237.第237章 收復長安,光復洛陽,雖吾之家第150章 六出奇計定社稷,毒士陳平!第119章 兩腳羊261.第260章 名聞海內,威震諸侯第35章 都瘋了吧!第51章 君王死社稷,而他是真的死了第152章 賈某覺得陳平沒問題254.第254章 戰國四名將之一,王翦第136章 救時宰相,姚崇第85章 朕的決斷依舊英明(感謝【人在江湖E第63章 這就是你想知道的大清後續207.第207章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第146章 說來話長,我們都是皇帝250.第250章 鄱陽湖,曠世大戰!第18章 來自皇帝們的打賞第101章 武聖關羽251.第251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86章 葉赫那拉氏的詛咒!第147章 逐漸瘋狂起來的交流會第106章 高句麗終究還是被滅了!第122章 楚漢爭霸229.第229章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286.第285章 黃袍加身,陳橋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