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正本下落

因爲擔心楚譽宏的身體會出現反覆,楚辰薰並沒有跟隨於飛前往京都。

齊志的航班比于飛稍晚了一些,所以當於飛到達的時候,前來接機的馬尚都卻沒能第一時間見到那本《永樂大典》,不由有些遺憾。

兩人在機場等了十多分鐘,齊志才從飛機上下來。

他的手中抱着的就是那本被于飛說成疑似《永樂大典》的薄書冊。

當然,外面小心的加了一個包裝盒。

于飛接過來就想打開給馬尚都看,卻被馬尚都阻止了。“在這裡打開太不尊重了,而且天氣也會對它的保存產生不良的影響,還是回去之後再打開吧。”

此時,對於聖彼得堡大學捐獻的十一冊《永樂大典》副本的討論已經進入尾聲,現在更多的是在討論《永樂大典》副本的尋找,甚至有人提出了要尋找的《永樂大典》正本!

當馬尚都等人走進會場的時候,頓時引起了一陣轟動,很顯然馬尚都已經把于飛發現一冊《永樂大典》的消息發佈出去了。

于飛心中不由腹誹:這東西要是真的也就算了,要是不對的話,那自己這個人可就丟大了!一個囑咐不到就出了這檔子事。

他卻不知道馬尚都這是有意發佈出去的。他覺得以于飛對古玩的研究和發現對古玩收藏、考古甚至歷史研究的貢獻都非常大。他這樣一個人應該被世人所知道,所尊重,應當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待遇。所以這纔有意藉着這個機會將於飛推向臺前。

“你小子呀,幾天不見就給我弄出什麼幺蛾子,要是這東西不對,我看你怎麼收場。”董德昌走過來小聲說道。

于飛苦着臉說道:“董叔,這不怪我好不好?我本來就想把書拿給您和馬哥看一看,誰想到他搞出了這麼大的陣仗呀?”

“行了,別抱怨了。趕緊把東西拿到主席臺吧。”董德昌說道。

爲了鑑定于飛的這本書。大會還特意中斷,並公推了幾名書畫鑑定專家和《永樂大典》研究的學者共同進行鑑定。

雖然書冊的書衣已經脫落了,但是書頁上的信息非常多,所以鑑定工作一點都不復雜。很快幾位專家便一致認定,這本書確實就是《永樂大典》副本之一!

一時間,與會者全部起立鼓掌,對於飛表示讚賞和感謝。

這讓于飛不由有些侷促。

這時,一位六十歲左右的老者走到于飛的面前。

“小夥子,年輕有爲呀,我要代表我的老師感謝你呀。”老人伸出手說道。

于飛一陣迷惑,心說你是誰呀,你的老師又是哪一位呀?

看出于飛的疑惑,馬尚都連忙上前一步介紹。

老人名叫欒明貴。是《永樂大典》的研究專家。而他的老師則是大大有名的錢書鍾!

據欒明貴回憶,1972年的時候,錢書鍾在“幹校”的工棚中給予了他一個研究生命題,那就是花十年的時間研究和整理《永樂大典》!在錢書鍾夫妻的指導下,欒明貴花了整整二十五年的時間。才最終研究出版了《永樂大典索引》一書。再此過程中,欒明貴甚至辭去了自己的工作。

這讓于飛非常佩服。他自己沉不下心來做學問,對於這些做學問的老一輩學者都非常尊重。

“欒老您可千萬別這麼說,您這可是要折煞我的呀。”于飛連忙說道:“您和錢先生都是我敬佩的人,要說感謝也應該我感謝您呀。”

聖彼得堡大學捐獻之所以捐獻這11本《永樂大典》,從根本上是因爲中俄兩國關係的升溫。

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等獨聯體需要尋求中國的支持。而這種善意也最終體現在經濟、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

而今天重點要討論的便是我《永樂大典》正本的下落問題。

一直以來對於《永樂大典》正本的下落存在以下五個推測:

一是認爲毀於清代的乾清宮大火。但這種觀點是有問題的。因爲從歷史記載來看,《永樂大典》從明代隆慶之後便消失了。因此清代是否還有《永樂大典》的正本本身就是一個問題。當然,除非是明清兩代的皇帝、臣工都對此事秘而不宣。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二種可能是是毀於明亡之際。當初明朝滅亡,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之上,闖王進北京,打死掠奪財寶。對於這些破書卷。闖王肯定是看不上眼的,所以很有可能毀於明朝滅亡之時。對於這種可能的反駁和前一條想同。爲什麼隆慶皇帝之後就看不到正本下落的記載呢?

第三種可能是毀於明代萬曆火災,這種觀點大體可以和第一、二相同或類似,古代的建築的大多是木質結構的,發生火災是非常容易的事。如果火災發生了,想要撲滅也是非常難的。那一萬多冊的《永樂大典》正本就有可能在火災中付之一炬了。

對於毀壞一說于飛不置可否,也沒有參與討論。如果正本已經毀了,那麼去爭論是怎麼毀掉的還有意義嗎?

第四種可能是藏在故宮的皇史宬夾牆中。皇史宬是古代藏書的地方。所以也確實有這個可能。但是問題就又來了,如果是真的話,那到底是誰要把《永樂大典》藏在皇史宬的宮殿之中呢?他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好玩?還是躲避戰亂?都不得而知。

第五種可能,也就是欒明貴所主張的那樣,《永樂大典》藏身於嘉靖皇帝的陵寢——即十三陵的定陵之中。其原因有很多。

第一是因爲嘉慶皇帝非常喜歡《永樂大典》。明代喜歡《永樂大典》的皇帝有兩個,一個是明孝宗,一個是明世宗,也就是嘉靖皇帝。

相比較而已,嘉靖皇帝的喜愛程度更深一些。因爲他已經做到了“几案間每有一二帙在焉”的程度。在嘉靖三十六年宮中大火中,他一夜下三四道命令搶救《大典》;之後他又決定“重錄一部”。

既然嘉靖皇帝對《永樂大典》如此的鐘愛,那他有沒有可能讓它給自己殉葬呢?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畢竟古代皇帝對於自己的身後事都是非常看重的,自己生前有的,死後也一定要有。

特別是嘉靖皇帝,生前就去看了好幾次自己的陵寢。他對自己的陵寢這麼關心,會不會是爲儲藏《永樂大典》做準備呢?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可以推測,當他下令重錄《永樂大典》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決定要把正本帶進自己的墳墓了。

第二個原因是時間點問題。重錄工作從嘉靖四十一年開始,甚至嘉靖皇帝掛了,重錄工作還在繼續。

嘉靖帝於1566年12月駕崩,1567年3月葬入永陵。也就是說,嘉靖帝死亡距下葬,有三個月時間。而到了4月15日,繼位的隆慶帝才賞賜《永樂大典》重錄人員。重錄究竟完成在何時呢,史無明載。

這其中有一個時間差,嘉靖皇帝晚下葬的原因是不是就等着《永樂大典》的副本復錄完畢,再把正本一起下葬呢?

在這五種推測的可能中。前三種作爲損毀說已經無從考證。

第四種考證起來也不會很麻煩,故宮博物院曾經對故宮皇史宬的佔地面積和實際使用面積進行了測量,雖然發現了幾個密室存在,但卻並沒有發現《永樂大典》正本。

讓更多人贊同的則是殉葬說。畢竟其中確實存在不少巧合和疑點。

不過,對於第五種推測的驗證就要麻煩很多了。因爲到現在爲止定陵都是封閉的狀態,沒有發掘的。

從世界上對於古代遺蹟發掘的原則性來看,只要不是搶救性的發掘或者必要,是不能對古代遺蹟進行挖掘的。

也有人想到其他的探測方法,比如硃砂探查法。《永樂大典》使用紅黑兩種顏色的筆,其中紅筆用的就是硃砂,而硃砂具有放射性。能不能據此探查硃砂的存在來判定《永樂大典》正本是否存在於定陵之中。但是實際情況是《大典》中使用的硃砂量根本就不足以探查。所以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聽了這件事,于飛突然又了一個想法。

第357章 糊塗賬第106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104章 上鉤了第266章 病危第209章 日本瓷祖第153章 枉凝眸第542章 行兇第578章 要他們死!第12章 子岡款第566章 善後第435章 山居夜半第374章 不要找我第219章 賭第103章 擦還是不擦第323章 迷一樣的女人第526章 上鉤第548章 上半部第487章 落幕第111章 血玉第332章 拍賣會中斷第27章 我想你第435章 山居夜半第230章 私人古玩交流會第48章 畫中的男人第112章 出價第607章 極品雞血石第404章 打擊第150章 又回寧都第219章 賭第295章 了結第31章 老爺子駕到第38章 達到拉薩第467章 再遇故人第220章 怒火第510章 館長人選第223章 後退第594章 搗亂第461章 永樂大典第437章 平田故事第384章 青銅盉第470章 正本下落第287章 對策第110章 價高者得第75章 鑑寶大會(三)第143章 鏽劍第574章 傳國玉璽下落第466章 讓你“好看”第575章 靖難故事第3章 對飲第173章 火了第238章 露真容第318章 刺殺第237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59章 吃“豆腐”第470章 正本下落第227章 拍照留念第457章 密室第19章 拜訪董德昌第206章 暴露第442章 驚嚇第542章 行兇第594章 搗亂第428章 玉璧、玉環第340章 柏夢塞早市第134章 收穫!第36章 藏寶閣第322章 偶遇第258章 我能參加嗎?第362 暴跳如雷第7章 離別第574章 傳國玉璽下落第438章 開火第447章 股東身份第296章 重新開張第45章 要去珠峰大本營第473章 鑑定專家第102章 現場解石第491章 尋找《永樂大典》正本第33章 葉興國的用意第376章 保安第505章 告慰第384章 青銅盉第521章 送給你第411章 信任第234章 母親來電第501章 支持第431章 垂棘之璧第9章 蟬中王者第506章 過河拆橋第228章 黃金遇險第18章 王維的畫第83章 是否繼續第144章 混沌之氣暴走第422章 火熱的開局第302章 展銷會開幕第332章 拍賣會中斷第130章 三塊翡翠第598章 四方賓客(二)第555章 焦點第555章 焦點
第357章 糊塗賬第106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104章 上鉤了第266章 病危第209章 日本瓷祖第153章 枉凝眸第542章 行兇第578章 要他們死!第12章 子岡款第566章 善後第435章 山居夜半第374章 不要找我第219章 賭第103章 擦還是不擦第323章 迷一樣的女人第526章 上鉤第548章 上半部第487章 落幕第111章 血玉第332章 拍賣會中斷第27章 我想你第435章 山居夜半第230章 私人古玩交流會第48章 畫中的男人第112章 出價第607章 極品雞血石第404章 打擊第150章 又回寧都第219章 賭第295章 了結第31章 老爺子駕到第38章 達到拉薩第467章 再遇故人第220章 怒火第510章 館長人選第223章 後退第594章 搗亂第461章 永樂大典第437章 平田故事第384章 青銅盉第470章 正本下落第287章 對策第110章 價高者得第75章 鑑寶大會(三)第143章 鏽劍第574章 傳國玉璽下落第466章 讓你“好看”第575章 靖難故事第3章 對飲第173章 火了第238章 露真容第318章 刺殺第237章 人傻錢多速來第59章 吃“豆腐”第470章 正本下落第227章 拍照留念第457章 密室第19章 拜訪董德昌第206章 暴露第442章 驚嚇第542章 行兇第594章 搗亂第428章 玉璧、玉環第340章 柏夢塞早市第134章 收穫!第36章 藏寶閣第322章 偶遇第258章 我能參加嗎?第362 暴跳如雷第7章 離別第574章 傳國玉璽下落第438章 開火第447章 股東身份第296章 重新開張第45章 要去珠峰大本營第473章 鑑定專家第102章 現場解石第491章 尋找《永樂大典》正本第33章 葉興國的用意第376章 保安第505章 告慰第384章 青銅盉第521章 送給你第411章 信任第234章 母親來電第501章 支持第431章 垂棘之璧第9章 蟬中王者第506章 過河拆橋第228章 黃金遇險第18章 王維的畫第83章 是否繼續第144章 混沌之氣暴走第422章 火熱的開局第302章 展銷會開幕第332章 拍賣會中斷第130章 三塊翡翠第598章 四方賓客(二)第555章 焦點第555章 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