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盧王朝志在一州,最大的攔路虎是大隋王朝。故而看對方各種不順眼,做夢都想除之而後快。
大隋王朝出於自保嫉妒等各種原因,同樣看大盧王朝對付。如果有實力,早就厲兵秣馬揮軍北上了。
兩個王朝表面雖沒有真刀真槍的開戰,暗地裡各種較量接連不斷。比如兩個一河相隔的小國,分別附屬大盧和大隋。因岸邊垂釣的魚線過長,有可能超過河水中間線,進而會掉到對方國家的魚兒。
只因這麼個狗屁倒竈的小事兒,兩個國家各帥兵五萬在這條河流廝殺近月餘。相當的賣力,殺的河水猩紅一片,兩個小國損失慘重。
心知肚明是給王朝當炮灰,可是又不得不硬着頭皮去做。
兩大王朝的較量無處不在,涉及各個領域方方面面。爲了彰顯國力強盛,實力從娃娃抓起。
大盧王朝拿出一城之地作爲賭注,和大隋王朝來一場流水戰。年齡限定在十六歲以下,一對一單打獨鬥。可以選擇一場換一個人,有實力也可以讓一人橫推到底。
看最後哪方餘有可以在戰的少年,算作哪方獲勝。志在必得的大盧王朝,擔心大隋王朝不應戰,便利用諜子在大隋境內散步謠言。
兩個王朝之間還沒有協定是否對決,民間已經傳得沸沸揚揚。等於用民意把大隋王朝捆綁在戰車上,不戰失了民意。
迎戰的話勝了最好,可以輕鬆拿下一座城池。輸了的話,即丟了面子又丟了城池。
迫於無奈的大隋王朝,精挑細選了十位少年迎戰。城池是小面子是大,挑選少年的時候小心翼翼。
即便如此,大隋王朝在開戰第一天就損失慘重。連敗八場不說,而且還是被一人橫推。
大盧王朝出戰一人,名爲魏林。神修當中的體修,攻伐果斷下手狠辣。如果沒有監督在旁出手阻止,怕是大隋王朝的八位少年會命喪當場。
監督的行爲惹怒魏林,一氣之下和監督廝殺了一場。倒黴的大隋王朝監督人員,被打的重傷咳血。
丟盡顏面的大隋,捏着鼻子認栽。一個成年人打不過一個少年,再去找人說理,不被人笑掉門牙。
幸好比試是秘密進行,暫時沒有傳到民間。不然大隋這次丟臉丟到姥姥家了。只得悄悄的換了一位實力強悍的監督。
眼看情勢岌岌可危,大隨王朝暫時叫停比賽,決定七日後完成剩餘兩場。
還剩兩場至關重要,繼續敗北丟城池又丟面子。加之監督人員被打傷事件,早晚會傳到民間。兩者疊加不僅面子丟了,還會令一些搖擺不定的小國轉換風向。
大隋朝堂爲此時爭吵不休,分成了三個陣容。以老將連城顯爲首的武將爲一陣營。不想受這鳥氣,亦欲直接率大軍真刀真槍幹他一架。是輸是贏就此一搏。
以國師旬華薄爲首的一個陣容主張繼續約戰,哪怕輸了也要輸出大國的風采。
以宰相秦繪明爲首的一個陣營主張義和,私下割地賠錢壓住事態。暗地裡交易不至於丟了顏面。
三位爲首者同是朝廷大員,皇帝之下萬人之上的主。又是代表了大隋王朝各方勢力,未開早朝便開始爭論。
別看這些朝中大員官威顯赫,平日間待人待物謹據禮數。私下爭論跟罵架沒什麼區別,髒話葷話脫口而出。以至於朝堂猶如市井坊間,亂糟糟鬧哄哄。
崔公公一聲尖細的:“恭迎聖駕”。方纔打破朝堂騷亂,一衆文武跪請聖安,倒是有模有樣禮數到位。
皇帝楊成化喊了一聲“平身”後笑問:“衆愛卿是因和大盧王朝比試事宜在爭吵吧,說說各自的意見,大家一起定奪。”
三位大員互不相讓,立馬你一句我一句。朝堂頓時又亂糟糟一團,老將軍連城顯舉着拳頭便要幹架。
沙場武將多是如此,能動手儘量少吵吵。老將軍對師旬華薄的意見還算滿意,終究是有點血性敢做敢爲。
對宰相秦繪明就沒什麼好臉色了,加之秦會明平日就是主張和大盧義和。和武將的意見嚴重違逆,今日正好有氣一起發出來,當着皇帝面面紅耳赤擼胳膊挽袖子。
大隋皇帝楊成化的脾氣不錯,吩咐崔公公喊了一聲安靜。人沒生氣也沒降罪這些大員,興許也正是因爲這位皇帝脾氣好,這些老將宰相的,纔敢在朝堂如此作爲。
安靜后皇帝楊成化說:“你們的意見我都知道了,不知其他愛卿有沒有其他意見?”
不問倒好,一問再度開始吵嚷。皇帝皺皺眉頭,親自喝令:“夠了,一個個的說。”
老虎不發威可以當病貓,發了威的老虎終究是老虎。文武百官立刻安靜,暗自揣摩該如何作答。
皇子楊軒上前一步,作揖行禮後恭敬道:“啓稟父皇,兒臣有話要說。“
楊成化點點頭:“軒兒已經十六歲,算是個大人了,有話就說。”
楊軒:“謝父皇。”然後娓娓道來:“衆所周知大盧王朝以前只是個番薯小國,一夜之間無聲無息串奪主國皇座,又在短短數年蕩平大盧境內所有反對勢力。“
“不僅坐穩皇座,更是不知從何處獲得大量資源。短短二十餘年將大盧王朝打造的兵強馬壯將多士強,而且大量的先進輜重。不難判斷出,大盧王朝身後,有頂尖的山上勢力扶持。”
話音剛落,老將軍連城顯和國師旬華薄咳喘不斷。皇帝旁邊的崔公公更是擠眉弄眼,就差沒下去當面提醒了。
大盧王朝有強大山上修士扶持,是大隋皇帝心中積壓已久的大石。文武百官無不諱莫如深,憋再肚子裡不敢說。
楊軒不顧一切當中說出,自然犯了皇帝忌諱。由此也可見楊軒在朝堂的人緣,至少老將軍、國師和崔公公,對他青睞有加。
皇帝楊華成乾咳兩聲:“安靜一下,讓軒兒繼續說。”
楊軒面不改色道:“現在和大盧開戰顯然不是明智之舉,至少大隋要有足夠強大的山上宗門支撐,纔有可能與之一戰。”
“大盧和大隋兩個王朝現在開戰,結果無非是兩敗俱傷漁翁得利。所以大盧王朝短時間不會有所動作,大隋正好可以趁現在的安寧,多多聯繫山上勢力,哪怕重金聘請,傾盡舉國之力也再所不惜。”
“至於此次挑戰事宜,兒臣認爲應該繼續打下去。即便不敵也要輸得堂堂正正,打出大國風采。也可以穩住大盧王朝擴張野心,爲大隋爭取更多的時間。”
出乎意料,聽聞楊軒陳詞後,皇帝楊成化居然沒有生氣。反而連說了三聲好、
“好好好,軒兒說到父皇心坎上了。繼續說說,對此次挑戰有何建議,最後兩場應該派誰出站。”
楊軒當即答道:“孩兒認爲首先應對大盧團隊示弱,讓大盧相信可以輕鬆取勝。我想大盧勝券在握時,一定會想辦法壯大此戰的聲譽。”
“壯大聲譽最好的辦法就是,兩場依然由魏林出場,繼續橫推剩餘兩位對手。”
“第九場由我來出戰,以我的實力即使不能戰勝魏林,也能將其重創。最後一場由張心雲出戰,張心雲水風兩種五行力量,五行之水可以在戰鬥中修復消耗,五行之風速度敏捷。”
“雖然不能速戰速決,但是可以憑藉兩種五行的互補,慢慢的消耗大盧剩餘的九位少年。”
楊軒話語一出,頓時被老將軍、國師和崔公公陣營反對。一致認爲魏林手段太過狠辣,不能由皇子涉險。
楊軒卻話語堅定不容置疑朗聲道:“我先是大隋王朝的子民,然後纔是大隋王朝的皇子,子民爲自己的國家出戰,不是理所應當嗎?”
不顧衆人反對,高臺上的楊成化拍手叫好:“不愧是我楊氏子孫,不過有什麼辦法能讓魏林一人站到底,而不是打完第九場換人呢?”
楊軒神秘一笑:“大盧王朝想要面子,咱們就給他面子。甚至幫他誇大誇神。”
“他們爲了此次比試,先散播民意逼迫大隋必須迎戰。此次咱們也可以利用民意,逼着他魏林死戰到底。”
“哪怕把他魏林說成是無所不能的天縱神武,只要咱們最後贏了比賽,所有的謠言將不攻自破。”
楊化成聽聞後讚歎有加,立刻拍板此意可行。整個早朝全是安排如何在民間誇大魏林戰績,在大盧王朝內隱匿的諜子,冒着被暴露的危險出洞十之一二。
務必在這三天內,將魏林可以一敵十的消息傳遍大盧和大隋。甚至要傳到大盧王朝的皇宮。
剛纔爭吵不休的連成顯、旬華薄、秦繪明全部被安排到誇大魏林的事宜當中。一個小小的造謠生事,驚動了大隋王朝滿堂文武。
最後皇帝楊成化三令五申:“誰若走漏消息出去,誅九族!”
早朝退去後,楊成化將楊軒一人留下帶到後宮。這位皇帝私下看向楊軒時,全是滿意和高興。
也沒了在朝堂的高高在上,說話也好做事也好,全是一個老父親的該有的做派。
整整在宮內駐留了一日,皇帝陪着楊軒吃飯賞花,一起看了楊軒的母后。一起去太后處請安。
問了楊軒關於神修的事宜,問了學業方面的成就,問了楊軒生活瑣事,也諮詢了楊軒關於朝政的見解。
不過至始至終沒有說出一句關懷的話語,諸如多加小心注意安全活着回來等等。
可是楊軒看得出,這位父皇滿臉都寫滿了這些關懷話語。只因爲楊成化是一國之君,要有帝王的氣度。
沒有對其他的出戰的少年說過關懷的話語,也不能對自己的兒子搞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