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 核心

不愛動腦筋的人,思維總是不自覺地走進死衚衕。

聯合艦隊之所以沿着外星艦隊的預定軌道逆行而上,是爲了最大限度阻擊敵軍,確保此戰的殲滅效果。

航空兵雖然沿用聯合艦隊的戰術,但前車之鑑不遠,當然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一百多架重型空天戰機離開地球之後,分成了四個波次,靠近外星艦隊的軌道航行,卻不進入其軌道之中,避開碎片的覆蓋範圍之後,從外星艦隊的前側方靠近,發射導彈之後立刻脫離。

一個波次三十架戰機,每架戰機八枚導彈,每一次齊射都是二百四十枚導彈的同步進擊,即便外星戰艦隱藏在密集的碎片雲之中,依然被連續不斷的核爆轟得焦頭爛額,只發射兩波導彈,僅剩的八艘外星戰艦飲恨當場。

不過航空兵並未就此罷手,剩餘的兩個波次仍然將導彈全部發射出去,把碎片雲轟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找不着半塊稍大一點的碎片,這才心滿意足地返航。

戰艦調頭不容易,戰機卻是說往回走就往回走,半點也不拖泥帶水……戰機體積那麼小,也沒有多餘的地方裝載物資,讓戰機飛上十天半月再返回地球,非餓死一大票飛行員不可。

航空兵的勝利,被視爲狂瀾戰役結束的標誌。而且攔截行動的成功坐實了航空兵致上論,直接導致軍方下定發展空天母艦的決心。

僅僅一天之後,碎片雲自地球附近掠過,少量碎片被地球引力捕捉,撞壞外空幾顆衛星之後落入大氣層,引起了一場持續四十多分鐘的流星雨。

碎片雲主體越過地球軌道,切入金星和地球軌道之間的空隙,後來碎片雲受到金星引力的影響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墜入金星,其他碎片在地球和金星之間形成了稀疏的碎片帶,規模遠遜小行星帶,卻帶有幾分相似。

三月上旬,研究院終於完成了核動力引擎的設計,設計圖紙第一時間發往北月洲。

在北都的協調指揮下,北月洲抽調精兵強將,只花了兩天時間就製造出兩臺核動力引擎樣機。

核動力引擎的原理與獵戶座計劃沒有任何區別,但是幾十年過去了,技術的飛速進步令設計院完全摒棄了老舊的設計內容,設計出一款全新的核動力引擎。

這款引擎的結構與傳統的反衝引擎非常相似,引擎有個類似燃料室的空腔結構,名曰反應室。

反應室最深處是個非常簡單的發射裝置,可以持續發射綠豆粒大小的塑料小球。

不要小看這種不起眼的小塑料球,這東西纔是核動力引擎真正的核心——塑料小球中的氫原子不是普通的氫,而是氫的同位素氘,塑料小球中還含有適量的氦3。

當塑料小球從反應室底部發射出去後,將沿着反應室向外飛,當小球飛至反應室末端時,以一束高能激光照射塑料小球,令氘與氦3核聚變,產生一次非常微小的核爆炸。

爆炸將構成塑料小球的其他元素等離子化,高溫高壓的等離子在反應腔中迅速擴散,其中一部分快速噴出反應腔,令核引擎獲得反向推進力。

通過精確控制小球中氘和氦3數量,可以精確控制反應腔內的核爆當量,避免能量過高毀掉反應室。

反應室連續不斷的發射燃料球,就可以爲引擎提供源源不斷的推進力,達到與反衝發動機相似的效果,消耗的燃料卻少之又少。

軍方高層知道這個消息之後,跌碎了一地眼鏡片。

固態燃料不是什麼新聞,軍方部署在外空的導彈全都是固態燃料。

可是核動力引擎用的居然也是固態燃料,而且工作還像打bb彈一樣可笑,實在沒法不讓人驚愕。

但是甭管究竟用什麼樣的方式工作,能不能用、好不好用纔是最關鍵的問題。

北月洲生產的兩臺樣機第一時間送至軌道工廠,安裝到一臺011級戰艦之上。

這臺011級因爲故障返廠大修,沒能加入聯合艦隊,是目前北月洲擁有的唯一一艘011級戰艦。

換裝新式引擎之後,這艘011級立即着手進行試航。

結果發現,核動力引擎不僅完全達到設計標準,加速性能還略有超出,其加速能力不亞於化學燃料引擎。

根據設計院的測算,若是爲024級換裝核動力引擎,只需要一個月就能從地球飛到火星,飛到木星也只需要四到五個月!

這樣的數據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無非是比電磁引擎強一倍而已。

但這個數據是真正的直航數據,換句話說,使用核動力引擎的飛船不必利用地球的引力彈弓加速,只靠引擎加速,就能在四個多月之後飛抵木星。

這就未免太嚇人了。

核動力引擎的出現,彌補了太空戰艦的最後一塊短板,北都立刻通知北月洲,立即着手建造第一代空天母艦。

軍方對新型戰艦的需要極度迫切,可又擔心直接上馬大型戰艦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思前想後,最終決定上馬中型空天母艦。

三月中旬,第一艘空天母艦鋪設龍骨,官方將其命名爲蓬萊號。

爲了保護脆弱的推進器,蓬萊號並未採用危險的外置引擎方案,而是在艦艏安裝一部制動引擎,而且是那種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轉,可調整戰艦姿態的設計。

艦艏安裝引擎,必然會影響艦艏的武器配置,但是總體而言利大於弊。

按海軍的經驗,單獨使用空天母艦風險較高,必須組建以空天母艦爲核心的空母戰鬥羣,參照航母戰鬥羣的組建經驗,024級與026級一同成爲空母戰鬥羣的護航戰艦,補給艦、醫療艦和其他專用戰艦也在設計之中。

但是設計院最先拿出來的不是戰艦設計,而是第二代空天戰機的設計方案。

沒能應用在戰艦上的翼掛引擎方案,被設計人員直接挪到戰機的設計之中,賦予了新型戰機無與倫比的機動能力。

人類一直在客機、運輸機等大型飛機上應用翼掛引擎方案,如今不過是讓轟炸機結構的飛機執行戰鬥機的任務,又沒誰規定引擎掛翅膀底下就不算戰鬥機,實用的方案纔是最好的方案。

不是嗎?

214 方向1514 甦醒1208 佈局小行星帶1042 迎頭痛擊1310 人不行,裝備可以757 孤軍深入473 應急1178 一直沒成功的實驗460 故障290 形勢通報497 人禍830 拼死一戰1539 經典組合145 摧枯拉朽1285 太能幹惹的禍467 圍困602 險勝376 戰略分析305 技術限制1216 回不去了1312 再來一次827 野心1038 不吹牛行不753 順藤摸瓜322 過程不是目的349 大國博弈(二)435 蟲羣的空襲510 撤離341 強勢出擊(二)856 無法接受259 匪幫在行動142 地底劇變1106 戰略層面的勝利248 短兵相接620 設計缺陷1021 穩紮穩打984 豬都不如562 爭奪1338 有舍有得142 地底劇變1472 衝出重圍1856 幕後黑手1222 我要開門紅1860 形勢很複雜256 身陷絕境5 有舍有得請繼續給我堅持的理由1802 四月反攻1581 線索(二)858 計劃中止1737 看着不像1191 磨刀石455 全面準備966 再進一步337 水下殺手1439 失敗的行動814 出其不意10 躊躇540 月球一日(二)1001 堅守1165 總算等到機會了757 孤軍深入1506 活命345 兩個方面1887 影響1202 早就想到了691 兩難531 等待198 不是結束379 分兵1903 你給我滾1140 按計劃行動1219 遲來的信心1500 戰術冒險648 計劃變化(二)1807 平原伏擊1288 沒有辦法的辦法1217 區別在哪裡804 定心丸363 保鮮1937 最麻煩的衛星972 轉進265 逐步推進1286 攻堅克難1453 人手與物資466 衝陣1079 三十二億噸的復仇1488 尷尬的擊沉368 慘絕人寰(二)1173 這裡畫風不對1690 切片研究1376 死角登陸1953 馬上來我這兒76 嚴防死守1654 眉來眼去892 臨近119 捕捉376 戰略分析1272 風雲變幻1554 偏差
214 方向1514 甦醒1208 佈局小行星帶1042 迎頭痛擊1310 人不行,裝備可以757 孤軍深入473 應急1178 一直沒成功的實驗460 故障290 形勢通報497 人禍830 拼死一戰1539 經典組合145 摧枯拉朽1285 太能幹惹的禍467 圍困602 險勝376 戰略分析305 技術限制1216 回不去了1312 再來一次827 野心1038 不吹牛行不753 順藤摸瓜322 過程不是目的349 大國博弈(二)435 蟲羣的空襲510 撤離341 強勢出擊(二)856 無法接受259 匪幫在行動142 地底劇變1106 戰略層面的勝利248 短兵相接620 設計缺陷1021 穩紮穩打984 豬都不如562 爭奪1338 有舍有得142 地底劇變1472 衝出重圍1856 幕後黑手1222 我要開門紅1860 形勢很複雜256 身陷絕境5 有舍有得請繼續給我堅持的理由1802 四月反攻1581 線索(二)858 計劃中止1737 看着不像1191 磨刀石455 全面準備966 再進一步337 水下殺手1439 失敗的行動814 出其不意10 躊躇540 月球一日(二)1001 堅守1165 總算等到機會了757 孤軍深入1506 活命345 兩個方面1887 影響1202 早就想到了691 兩難531 等待198 不是結束379 分兵1903 你給我滾1140 按計劃行動1219 遲來的信心1500 戰術冒險648 計劃變化(二)1807 平原伏擊1288 沒有辦法的辦法1217 區別在哪裡804 定心丸363 保鮮1937 最麻煩的衛星972 轉進265 逐步推進1286 攻堅克難1453 人手與物資466 衝陣1079 三十二億噸的復仇1488 尷尬的擊沉368 慘絕人寰(二)1173 這裡畫風不對1690 切片研究1376 死角登陸1953 馬上來我這兒76 嚴防死守1654 眉來眼去892 臨近119 捕捉376 戰略分析1272 風雲變幻1554 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