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扶搖(三)

走在返回自己的住處的路上,李世民依舊感覺精神恍惚。他萬萬沒有想到,就在大軍即將開拔之際,父親只用了一招分兵之策,就徹底打散了自己辛苦多年建立起來的勢力。

武士彠高升爲“大將軍府”的司鎧參軍,長孫順德卻徹底被趕出了決策圈。這看似平平常常的人事變遷,卻讓李世民既失去了一個得力助手,又失去了一個幕後強援。可任何人偏偏從這種安排上挑不出什麼錯來。武士彠出身豪商之家,由他掌管大軍的需求,的確是量才而用。而長孫順德有過帶兵經驗,又獲得過大隋的勳衛頭銜,做一營統軍恰恰能讓他一展所長!

問題是,以武士彠爲人的謹慎,他到了唐公身邊之後,必然不敢像長孫順德一樣插手家族內部爭執。而長孫順德下來帶兵,以其多謀寡斷的性格,李世民根本不可能放心地讓他獨當一面。況且唐公李淵還把右一營領軍的職位空給了劉弘基,有這位對李家忠心耿耿,爲人老成厚重,年齡足有其他人兩倍的老大哥在,李世民即便有一肚子鬼心思,也難揹着自己的父親玩出什麼花樣來。

整個太原府已經成了一座大兵營,所有適齡男子都“主動”加入了李家軍,曾經熱鬧的街市驟然蕭條,大多數店鋪都關了門,行人也幾乎絕跡。路上來來往往的全是士卒,他們在各自的隊正、旅率的帶領下,正忙着根據唐公的安排調整駐紮地點。很多低級將領已經得知自己成了李世民的麾下,看到自家主將,立刻叉手施禮。

“敦煌公!”

“見過敦煌公!”將士們從李世民身邊經過,殷勤地打着招呼。他們臉上的笑容很真摯,看在李世民眼裡卻全成了嘲諷。

“我真是頭豬,天底下最肥的豬!”李世民擡起手,微笑着向弟兄們還禮。心中卻一遍又一遍罵着自己的愚蠢。

“敦煌公何不到軍營巡視一圈,安置好了弟兄們再回家歇息!”長孫無忌早就發覺李世民的表現不對勁兒,笑着給他尋找化解心頭鬱悶的途徑。

“觀音婢最近胃口不好,我先回去看看她,然後再去軍營!”李世民笑着回頭,細聲慢語地向妻舅解釋。

觀音婢是他妻子的乳名,因爲跟在身邊的都是親信,所以李世民也沒有必要把話說得太文雅。況且他跟妻子的伉儷情深乃衆所周知,當衆呼妻子的乳名既顯得跟大夥無隔閡,又讓人理解他現在的舉止失措。

“那你先回府,我和君集去營中跟弟兄們打個招呼!”長孫無忌見李世民實在提不起精神頭兒,只好主動替妹婿分憂。

“就拜託你和君集,還有叔叔,有你們三個在,我做事輕鬆得多!”李世民順坡下驢,帶着幾分感激說道。

他想找個地方靜一靜,好好思索一下以後的路怎麼走。父親的這次懲戒顯然是因爲自己上次用詭計害人,考慮不周,以至於牽連了家中兄弟的緣故。但如果不是自己斷送了李仲堅麾下的數萬大軍,此人現在會向河東靠攏麼?說不定他反而會六親不認,帶領兵馬爲朝廷與河東李家爭雄於疆場。那樣,河東諸將誰是他的對手?

見識過李旭用兵之詭異的李世民不敢保證自己能敵得住對方。事實上,在內心深處,他對李旭一直非常欽佩,甚至隱隱帶着一絲恐懼。對於不能在正面擊倒的敵人,李家向來不吝於採用非常規手段。所以,從家門傳統角度上講,李世民不認爲自己做錯了什麼。雖然連累了幾個庶出的兄弟姐妹橫死,但即便不走漏造反的消息,朝廷會放任李家將所有子侄從容地撤到太原麼?恐怕建成和元吉一消失,其他人立刻就會被抓捕起來吧!

仔細計算,同爲李淵的骨肉,但非李世民的一母同胞還有二十幾號。其中除了個別對家族有大用者外,李淵都未必能記得他們的長相。所以李世民並不爲這些兄弟的死感到過多的悲傷。在他看來,既然作爲李家子孫,就應該有爲家族犧牲的覺悟。而父親讓自己爲他們的身亡而擔負責任,實在有些過於嚴苛。

一邊抱怨着父親處事不公平,一邊想着如何擺脫眼前的困境。不知不覺間,他已經到了自己家門口。幾個在門外站崗的親兵趕緊迎上前,準備從敦煌公手裡接過馬繮繩。另外幾個卻熱情地從主將身邊跑了過去,迎向悄無聲息的來客。

“君集,你怎麼跟了來?!”李世民被親衛的舉止驚動,敏銳地回過頭,正看到侯君集寫滿失望的臉。

他記得自己曾經吩咐對方和長孫無忌一道去軍營做事,可對方居然無視他的命令。一股無名怒火迅速涌上李二公子心頭,燒紅他的眼睛。“你剛纔難道沒聽見我的吩咐麼?跟着我到家裡做什麼?軍營裡還有那麼多事情要做,無忌一個人怎麼忙得過來?”

“原來二公子還知道軍營裡事情多?”看看四下已經再無外人,侯君集在馬上抱了抱拳,冷冷地回答。

李世民吃了一個憋,鼻孔裡幾乎冒出了青煙。“你質問我?”他舉起馬鞭,點着侯君集得鼻子怒喝。“你還知道不知道自己是誰,知道不知道自己正跟誰說話?”

“我知道自己是侯君集,也知道你是敦煌公!”侯君集輕輕搖搖頭,回話的聲音很低,但鋒利如刀。“我是來向你辭行的,既然二公子將數萬弟兄看得比一個女人還輕,君集留在二公子身邊也沒什麼必要了!所以,咱們主從就此別過!”

“你—-”李世民圓睜虎目,喉嚨裡發出的聲音已經是咆哮,“滾,遠遠地滾,無情無義的傢伙,別讓我再看見你!”

喊到最後,他幾乎熱淚盈眶。在受到父親的親手打壓的剎那,他就料定麾下有人會見風使舵。卻沒想到第一個提出離開的人是侯君集。此人是他一手提拔起來,從默默無聞的小兵一直做到督尉。對李世民來說,對方不僅僅是一個下屬,而且是他的心腹,軟肋,甚至爲可以患難於共的朋友。

親兵們不敢上前相勸,遠遠地兜成了一個圈子。他們都認識侯君集,也知道主將跟對方的關係。平素二人偶然也有爭執,但那都是就事論事,從來沒像今天一般,彼此之間宛若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侯君集搖頭冷笑,彷彿第一天認識李世民般,目光上上下下打量着對方,“二公子敬請放心,你再頹廢下去,看到我的機會恐怕不會太多!”

“我這個人呢,出身差,見識短淺。以前跟着你就是爲了謀取功名。”不管李世民已經氣得渾身發顫,他自顧冷笑着表白。“但既然你把女人看得比大業還重,又經不起任何風浪。自然就不是一個可以追隨的英主。侯某隻有爛命一條,金貴萬分,絕不能浪費在一個庸人身上。”

話音落後,周圍立刻一片寂靜。幾乎所有衛士都將手按在了腰間刀柄上,只待李世民一聲令下,就衝上前去將侯君集這個無義鼠輩亂刃砍死。但是,被人連番奚落的李世民卻沒有發應,他被打懵了,呆立於馬上。緊握皮鞭的手顫抖,顫抖,終於軟軟地垂到了馬鞍邊。

“侯兄教訓的是,是我自己不爭氣!”半晌後,李世民像從夢中醒來一般,長嘆着說道。

“你的確很不爭氣!”侯君集撥轉馬頭,做勢欲走。

“小弟知錯了,請侯兄不要離開!”李世民焦急地伸出手臂,做了個攔阻的姿勢。

“你距離犯錯還有一步之遙!”明明對方服軟,侯君集卻得勢不饒人,繼續糾纏不清。

李世民看了看近在咫尺的家門,知道對方在說什麼。“觀音婢的確在病中!”他喃喃地解釋,然後毅然打馬追上去,與侯君集並絡而行。

“公爺去哪裡?”一個長相十分可人的婢女奉女主人的命令出來探聽外邊發生了什麼事,剛好看到李世民的背影。

“去軍營,弟兄們還在等着!”李世民抖了抖繮繩,戰馬飛一般遠去。

隨着清脆的馬蹄聲,主從二人之間的隔閡如冰而釋。“你這個沒上沒下的傢伙,居然敢當着那麼多的人面數落我!”李世民一邊行,一邊抱怨。

“你今天如果一腳踏入了家門,棄你而去的人肯定不是我!”侯君集笑了笑,滿不在乎地回答。

李世民和自己的哥哥建成明爭暗鬥,李府的幕僚和武將們自然也分成了兩個派系。以前唐公沒有明確表態制止,所以很多人都混在李世民身邊尋找出頭的機會。今天,唐公李淵當衆力挺自己的長子,那些功利心較重的傢伙自然也會起改換門庭的念頭。

如果李世民在這個關鍵時刻顯示出軟弱和慌亂來,則會讓更多的人以爲他是個沒有前途的阿斗。事實正像侯君集所說,多數人追隨李淵造反,爲的是謀取功名。他們不會將大好生命浪費在失去父親寵愛,又沒有方寸的庸人身上。這樣下去,除了衆叛親離之外,幾乎沒有第二個下場在等着李世民。

想到自己一時軟弱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李世民不覺驚出了一頭冷汗。“多謝侯兄救我!”他在馬背上抱拳,低聲說道。“今天若不是侯兄點醒,我幾乎釀成大錯!”

“是長孫無忌跟我商量好了的,他做好人,我做惡棍,反正要把你從家中拉出來!”侯君集不肯一個人獨吞功勞,笑着向李世民解釋。“其實,二公子有些反應過度了。唐公今天的安排未必只是針對你。咱們右軍看似力量薄弱,但說不定會因此而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

“此話怎講?”李世民楞了楞,皺着眉頭追問。今天最令他難過的是,父親給右軍配置的人選明顯不如左軍。那也意味着他在戰場上的表現會被大哥超過。雖然事實上大哥根本不懂得如何打仗!

“二公子以爲陳演壽到了左軍,會完全聽命於世子麼?”侯君集四下看了看,然後微笑着反問。

此刻太陽已經偏西,所以路上來往的將士漸少,偶爾幾個小卒匆匆跑過,也絕不敢靠到敦煌公身邊來,聽他在和侯君集二人的秘密交談。

“不會!”李世民略作沉吟,然後警覺地回答。“你是說父親對大哥也不是完全信任?”這個答案几乎讓他驚呼起來。一直以慈愛面目出現的父親居然如此謹慎!他不相信自己,不相信大哥,也不相信三弟。

剎那間,李世民看透了今天父親的所有人事安排。剛剛投入李府麾下沒多久的劉文靜成了軍司馬,靠着貢獻晉陽宮數百宮女勞軍而取得父親賞識的馬屁精裴寂做了大將軍府長史。這絕不意味着父親非常信任二人!授予他們文官中最高職位,一方面是因爲李家需要通過他們來吸引更多的豪傑來投靠。另一方面,恐怕只有把他們放在眼皮低下,父親才能真正放心。

同樣,陳演壽離開父親身邊成爲左軍長史,並不意味着他失去了父親的信任。而長孫順德降職爲右三營統軍,也不僅僅是因爲失了父親的歡心這麼簡單!

‘他只相信他自己!’李世民不敢說出口,但這個結論讓他感到脊背發涼。自己一直小瞧了父親,總以爲他像大哥一樣優柔寡斷,做事拖泥帶水。事實上,隱藏在父親笑容背後的卻是一顆顆鋒利的獠牙。那纔是真正的權謀手段,相比之下,自己平素表現出來的狠辣、果決,簡直就是小孩子家的胡鬧。

“屬下不敢揣摩唐公的想法!”待李世民的臉色由震驚慢慢轉爲平和,侯君集繼續說道。“但唐公既然在人手安排上側重於左軍,自然也不會對右軍抱太大期望。如此,左軍打了任何勝仗恐怕都是理所當然。而咱們右軍只要發揮出與左軍同樣的水平,誰人能不對二公子刮目相看?!”

第2章 壯士(三)第4章 取捨(六)第2章 虎雛(六)第3章 無衣(七)第2章 虎雛(六)第1章 擊鼓(五)第2章 展翼(三)第4章 干城(一)第3章 何草(三)第3章 浮沉(五)第5章 無家(三)第2章 背棄(三)第6章 持槊(八)第3章 何草(二)第2章 壯士(六)第5章 君恩(四)第3章 扶搖(四)第7章 盛世(二)第3章 扶搖(五)第5章 無名(六)第3章 扶搖(三)第2章 吳鉤(一)第7章 盛世(四)第1章 肱股(四)第3章 浮沉(一)第2章 背棄(六)第4章 取捨(七)第1章 大賊(四)第7章 盛世(四)第7章 盛世(六)第4章 國殤(二)第4章 干城(二)第4章 補天(二)第1章 擊鼓(四)第3章 烽火(六)第2章 虎雛(二)第3章 何草(一)第4章 國殤(二)第2章 虎雛(一)第2章 背棄(七)第6章 持槊(五)第8章 疊唱(三)第3章 爭雄(五上)第1章 擊鼓(一)第2章 出仕(六)第5章 諾言(二)第5章 君恩(五)第2章 展翼(二)第3章 扶搖(六)第4章 取捨(六)第2章 展翼(二)第4章 變徵(六)第2章 吳鉤(七)第1章 擊鼓(七)第4章 干城(六)第5章 無名(一)第1章 擊鼓(四)第4章 補天(三)第3章 何草(五)第5章 君恩(四)第3章 扶搖(三)第5章 無名(四)第5章 獵鹿(二)第3章 烽火(二)第3章 無衣(四)第5章 無名(五)第7章 盛世(十三)第4章 故人(四)第1章 盛世(一)第3章 扶搖(一)第2章 背棄(五)第4章 取捨(三)第2章 展翼(五)第1章 肱股(一)第3章 烽火(二)第5章 獵鹿(四)第6章 持槊(九)第3章 無衣(五)第2章 吳鉤(三)第1章 大賊(三)第4章 國殤(七)第4章 故人(五)第7章 盛世(三)第5章 君恩(二)第3章 扶搖(三)第3章 烽火(四)第7章 盛世(七)第7章 盛世(六)第5章 諾言(五)第1章 羽化(四)第2章 背棄(八)第2章 出仕(四)第4章 取捨(六)第1章 擊鼓(二)第5章 君恩(四)第1章 盛世(三)第4章 變徵(一)第1章 擊鼓(三)第5章 歸途(二)第4章 醉鄉(三)
第2章 壯士(三)第4章 取捨(六)第2章 虎雛(六)第3章 無衣(七)第2章 虎雛(六)第1章 擊鼓(五)第2章 展翼(三)第4章 干城(一)第3章 何草(三)第3章 浮沉(五)第5章 無家(三)第2章 背棄(三)第6章 持槊(八)第3章 何草(二)第2章 壯士(六)第5章 君恩(四)第3章 扶搖(四)第7章 盛世(二)第3章 扶搖(五)第5章 無名(六)第3章 扶搖(三)第2章 吳鉤(一)第7章 盛世(四)第1章 肱股(四)第3章 浮沉(一)第2章 背棄(六)第4章 取捨(七)第1章 大賊(四)第7章 盛世(四)第7章 盛世(六)第4章 國殤(二)第4章 干城(二)第4章 補天(二)第1章 擊鼓(四)第3章 烽火(六)第2章 虎雛(二)第3章 何草(一)第4章 國殤(二)第2章 虎雛(一)第2章 背棄(七)第6章 持槊(五)第8章 疊唱(三)第3章 爭雄(五上)第1章 擊鼓(一)第2章 出仕(六)第5章 諾言(二)第5章 君恩(五)第2章 展翼(二)第3章 扶搖(六)第4章 取捨(六)第2章 展翼(二)第4章 變徵(六)第2章 吳鉤(七)第1章 擊鼓(七)第4章 干城(六)第5章 無名(一)第1章 擊鼓(四)第4章 補天(三)第3章 何草(五)第5章 君恩(四)第3章 扶搖(三)第5章 無名(四)第5章 獵鹿(二)第3章 烽火(二)第3章 無衣(四)第5章 無名(五)第7章 盛世(十三)第4章 故人(四)第1章 盛世(一)第3章 扶搖(一)第2章 背棄(五)第4章 取捨(三)第2章 展翼(五)第1章 肱股(一)第3章 烽火(二)第5章 獵鹿(四)第6章 持槊(九)第3章 無衣(五)第2章 吳鉤(三)第1章 大賊(三)第4章 國殤(七)第4章 故人(五)第7章 盛世(三)第5章 君恩(二)第3章 扶搖(三)第3章 烽火(四)第7章 盛世(七)第7章 盛世(六)第5章 諾言(五)第1章 羽化(四)第2章 背棄(八)第2章 出仕(四)第4章 取捨(六)第1章 擊鼓(二)第5章 君恩(四)第1章 盛世(三)第4章 變徵(一)第1章 擊鼓(三)第5章 歸途(二)第4章 醉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