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上七裡山塘繪人煙一卷

序章(上)、七裡山塘,繪人煙一卷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自古以來號稱人間天堂的蘇杭兩地,或多或少都與唐代一位大詩人有關。

大唐長慶四年,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發動民衆興建水利,修築堤壩水閘、疏浚西湖。在錢塘門外石涵橋附近,曾有一堤名白公堤,如今已不在。西湖美景千年,後人便將湖上白沙堤當做紀念白居易之處,以致很多人誤以爲西湖白堤便是當年的白公堤。

白居易以詩文著稱於世,至於其私生活方面後世各種考證褒貶不一。但唐代詩文大家中,出仕爲官造福一方、發展民生經濟、興修農田水利並留下千年美景,直至今日仍在造福當地、促進商貿繁榮與旅遊開發者,白居易首屈一指。

西湖白堤今猶在,錢塘門外古白公堤已無存,而江南一地,還有一道白公堤卻保留至今,便是今天的蘇州名勝、自閶門至虎丘的七裡山塘街。

在修築堤壩、疏浚西湖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大唐寶曆元年,白居易告別杭州轉任蘇州刺史。白居易到任之時,前往吳王闔閭葬劍處虎丘憑弔懷古,看到當地河道於塞、水路不暢,便找來工匠與官吏測量設計,向商賈募資發動民夫開鑿了一條山塘河。

此河東起閶門渡僧橋,西至虎丘望山橋,全長七裡有餘,沿河形成了一條熱鬧繁華的山塘街,又稱七裡街。

山塘河開鑿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不僅有利排澇灌溉,而且水路交通便捷,鄰河的山塘街一出現,便成了蘇州商業與人文風景薈萃之地,後人亦稱山塘街爲白公堤,並在閶門外渡僧橋頭立白公祠紀念。

蘇杭美景,天成山水與人工巧建合一而成,然而白居易卻未能久留,山塘河剛剛開通不久,便於次年秋天離去。離任之前的當年正月,白居易登山遙望姑蘇城感慨無限,賦詩一首道——

黃鸝巷口鶯欲語,烏鵲河頭冰欲銷。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鴛鴦盪漾雙雙翅,楊柳交加萬萬條。

借問春風來早晚,只從前日到今朝。

……

白居易於山上樓閣中吟詩之時,卻沒有發現半山腰有兩位仙人也在遙望城外七裡山塘。他們是一男一女,寬袍大袖、腰繫絲絛者名叫喬散人;雲鬢高挑、婀娜秀媚者是喬散人的道友柳仙子,這兩位仙家來自仙界萬壽山,遊歷紅塵於姑蘇城外駐足。

柳仙子緩緩展開了一幅畫卷,約一尺高、近四尺長,然而上面卻空空蕩蕩一無所有。只聽她輕聲嘆息道:“此卷是當年明月仙童行走紅塵路過姑蘇時所作,不用筆墨,攝月下水面倒映人間山河凝鍊成畫,卻未留一絲痕跡。”

喬散人亦喟嘆道:“明月仙童凝鍊此畫成卷時,清風仙童就在身旁,伸指將卷中畫跡隱去,並用大法力在上面畫了一道門,從此畫中山河人煙自成一界。”

柳仙子微微皺眉道:“這畫中界,我亦不解,究竟是怎樣一片山河呢?”

喬散人若有所思,一指山下道:“就是這人煙景象,你眼前所見,便是畫中之界。”

柳仙子不解道:“可是這山塘河剛剛鑿建而成,百年前明月仙童作畫之時,人間尚無此河,難道畫中也會有嗎?”

喬散人微微一笑:“也許有,也許沒有,此畫本就是攝山水人煙而成,清風仙童以大法力畫一門封之,是在印證推衍之道。封入畫中的山水人煙皆爲虛景,卻能隨畫外人間推衍而變化,就如水中倒影,不知再過千年之後,會有什麼樣的景緻?”

柳仙子點頭道:“我明白了,假如再過千年有人能看到這幅畫,雖然是明月仙童做於千年之前,可畫中景色卻是當時的姑蘇,無論那人來沒來過蘇州、無論此畫流落到何地。只是這卷中畫跡已隱去,連你我都看不到。”

喬散人苦笑道:“別說你我看不到,就是那封境入畫的清風祖師本人也是看不見的,此物只是他一時動念而已。畫上那道門並未與畫凝鍊一體,只是一道法術,千年之後待這法力消盡,那畫跡就會重新顯現。如果那時的畫跡已變爲千年之後的姑蘇山水,則說明清風祖師的推衍之道當年便已大成,不在鎮元祖師之下。”

柳仙子又長嘆一聲道:“可惜清風已散、明月不歸,就算千年之後這卷中畫跡重現人間,可證明百年前清風仙童的推衍之道已不在鎮元大仙之下,又能如何呢?清風祖師當年封此畫之時,是否想到百年之後他本人已經殞落?”

喬散人搖頭道:“此非我所知,清風祖師一時動念留下了這樣的畫卷,只是一種修爲印證。至於這幅畫卷本身,反倒是可有可無。”

柳仙子思忖道:“萬壽山三大祖師,明月仙童我所知不多,而鎮元與清風皆極擅推衍之道,但我卻聽說那清風祖師根本不會做畫?”

喬散人一笑:“清風仙童確實不會作畫,亦不擅歌詠,這卷中畫跡本是明月仙童攝山水人煙而成,他只是以推衍之術封境入畫而已。”

柳仙子轉身看着喬散人道:“你亦習推衍之術,卻無法與兩位祖師相比,但在萬壽山,你以擅畫聞名,何不以此卷做畫,感悟一翻當年意境呢?”

喬散人眯起了眼睛似在思考着什麼,等他睜開眼睛之後手中已經多了一支筆,沉吟道:“我手中這支羣芳點顏筆,是當年明月仙童所賜,便以此筆做畫,描繪眼前山塘景色掩卷,以待千年之後卷中畫跡重現之時。既然清風已散、明月不歸,此畫就留在人間吧。”

言畢,柳仙子展卷、喬散人持羣芳點顏筆作畫,描繪的便是剛剛開鑿的七裡山塘風景。畫成之後,喬散人隨手一揮,此畫飄向天際不知落於人間何處。

……

白居易辭蘇州任、喬散人作山塘卷之後,又過去六百餘年,到了明代成化年間。

此時的蘇州山塘街,歷經滄桑戰亂、幾度興衰之後,繁華遠勝往昔。沿河街麪店肆林立、會館集聚、居貨山積、遊人商賈如雲。山塘河上

舟楫往來不斷,槳聲連連夾雜着絲竹彈唱之音。此河白日間商船穿梭,入夜之後彩燈畫舫飄蕩,是紅塵中富貴風流地。

此日夜已深,畫舫絃歌聲漸漸喑去,唯有船上彩燈在水中細碎的倒影如鱗。沿街商鋪早已上了門板,只有大宅門前還掛着寫有各家堂號的燈籠,喧鬧了一整天的山塘街上沒有一個人影。

在這河堤石街旁的很多座橋頭,不知道什麼年代放置了一座座蹲踞的石獸像,大約半人來高,似獅似虎似貓更似狸。這石獸的樣子並不兇惡,反倒一個個笑呵呵的憨態可掬。夜深人靜之後,彷彿只有這一座座石獸仍在默默地守護七裡山塘河。

就在這時,不論是岸上船中,睡夢中的人們都聽見了一聲斷喝:“妖孽休走——!”

一道人影從望山橋方向飛速而來,腳不沾地地沿山塘街飄行向閶門而去,鋥亮的光頭在燈籠照耀下依稀可辨,看面貌是一位中年僧人。他身上灰色的僧袍撕開了好幾道口子,上面還沾染了斑駁的血跡。

僧人穿行山塘街的速度極快,每經過一座石獸像的時候,都揮右手打出一道法訣無聲無息地印在石獸的額頭上。轉眼間他已穿過七裡山塘到了渡僧橋前,遠遠的虎丘方向有一道劍光飛來。這僧人一咬牙,將左手中握的一塊玉佩扔進了山塘河中。

這玉佩約一寸寬,兩寸長,正面雕一枝修竹,反面刻雲花圖案,近似水滴形的輪廓,大小恰好能握在手心。它落入河中竟沒有激起半點漣漪,彷彿奇異地融入倒影波光裡,遠處追來的人並沒有察覺。

扔出玉佩時僧人腳下沒有絲毫停留,竟躍上水面在畫舫間奔行,穿過閶門一側的水門進入了蘇州城。那道劍光緊追不捨,凌空越過城牆飛入城中。熟睡中的人們被那一聲斷喝驚醒,僧人與緊隨其後的劍光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那僧人似是在山塘街留下了什麼東西,當時被追的太緊,打算以後再來取。可是一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百年過去了,他再也沒有回來過。

……

那奇異的僧人離去後又過了二百多年,到了清代乾隆年間。

這一天,北京西郊一座蔽舊的書齋,室中匾額上書“雪芹居”三字,有一青衫文士正伏案而書。他的名字叫曹沾,正落筆寫到——

“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有城曰閶門者,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這閶門外有個十里街,街內有個仁清巷,巷內有個古廟,因地方窄狹,人皆呼作葫蘆廟……”

曹雪芹作《紅樓夢》,開篇提到姑蘇閶門外有這麼一條街,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街內有一座葫蘆廟。這葫蘆廟究竟何在?小說家言當然不必深究,且書中的葫蘆廟已毀於一場大火。可是三百多年後的今天,蘇州閶門外繁華的山塘街上,真的出現了這麼一座“葫蘆廟”。

時間已經是公元2012年夏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蘇州*市,七裡山塘街已成旅遊風景名勝。此街臨河而建、水道縱橫,踏着石板路走過有很多座古橋,其中相鄰的兩座橋,一座叫青山橋,另一座叫綠水橋。在這青山橋與綠水橋之間,有一座新修的寺院名叫普福禪寺。

據普福禪寺的旅遊景點介紹,這座小小的寺廟就是曹雪芹所寫葫蘆廟的原型。對於這一點“考證”,有很多人提出質疑甚至在網上謾罵,認爲是當地政府組織“磚家”忽悠遊客的噱頭。

但要注意一點,文學創作中的“原型”與歷史考證中的“原址”完全是兩個概念。比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沒人能否認他的身上帶着曹雪芹的影子,甚至可以說曹雪芹就是賈寶玉的人物原型之一,但是經過了文學藝術加工。

曹雪芹不是《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山塘街上的普福禪寺當然也不是《紅樓夢》中的葫蘆廟。可創作並不憑空,風土人情刻畫必然與作者的閱歷見聞相關,曹雪芹提到了姑蘇城閶門外的這條街、街邊的這座廟,書中不經意間帶着世上山水人煙的倒影。

普福禪寺始建於宋,寺院窄狹只有前後兩進,中間是一個天井,整個格局呈葫蘆形,雖不大卻一度香火極盛。此廟曾毀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的“大躍進”期間,到了2008年,當地政府於原址重建,它在被損毀的五十年後再度落成,成了山塘街上的一處景點。它是葫蘆廟也好,不是葫蘆廟也罷,它就出現在那裡。

很多第一次來到山塘街的遊客,看見廟門前的景點介紹時,通常都會露出疑惑之色,皺眉琢磨道:“哦,這裡就是紅樓夢裡面說的葫蘆廟?扯淡的吧,一定是忽悠人的!紅樓夢是小說,哪會真有這座廟?”

還有一些對《紅樓夢》原作印象較深者,可能會面帶得色當場向同伴解說,以貌似義憤或嘲諷的語氣道:“《紅樓夢》我讀過多少遍,那十里街,是勢利的諧音;仁清巷,是人情的諧音,曹雪芹分明寫的是勢利街、人情巷,怎麼能扯到這蘇州山塘街呢?”

往往又會有同伴附和道:“是的,就是的,扯淡的‘磚家’,無聊的政客!弄出來這種東西忽悠人……可悲呀!”搖頭感嘆之餘,神情間卻有幾分自覺見知優越的滿足感。

這一幕在普福禪寺門前經常上演,比如今天,又有一羣人在此地做此議論。此時有一個小夥從青山橋方向走來,他挽着一位挺漂亮的姑娘,後面還跟着一位背旅行包的年輕男子,在普福禪寺門前停下腳步看着旅遊景點介紹。此人也聽見了旁人的議論,只是傻乎乎地一笑,自言自語道:“原來曹雪芹也來過這裡,只是這座廟不是那座廟了,呵呵呵,真有意思!”

這小夥子二十多歲,留着小平頭,五官模樣長得還不錯,可臉上總是帶着傻乎乎的笑容,看見什麼都笑呵呵的,一副沒心沒肺的樣子。他的皮膚呈微棕色,顯然是曬的,因爲敞開的領口下露出的膚色明顯淺的多。

這人的樣子和他的名字倒是挺般配的,他叫成天樂。

正文915設壇密室求神賜且問心頭是佛魔正文882蜃光珠白真相人懵懂過山塘770 既修人入世自視何非人660 人以類聚物以羣分123 身心自在丹成陽光感暖501 自清明混沌一竅332 觀其人無誠豈可見誠076 拍案驚門侃笑談鬼狐056 換身一變問變者何人449 思無邪謗譽談妖宗240 黃鼬神龍夜半煮雞論英雄161 眼見爲實見知唯識各解591 山中客世間人正文932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知其母221 莫名其妙何顧左右而言他354 善結緣玄德爲而不恃155 驚門開闔掩卷自成山河948 矯飾陰險由來久擇機一朝露猙容417 造化成撫卷自茲去330 迷仙散畏惕大謊彌天290 無可忍布法陣抗命一爭638 弟子規師門責正文912陶宗恆揮刃掠陣沈四寶妙手施訣721 赤子之心仁孝之道441 飄飄然生風虎山行565 厲無咎乾乾夕惕556 幻豹爪羚羊撞角632 擬妄境孔天晶306 談亭會暢敘幽情飄丹桂171 展卷足下尋園入畫小橋東正文853罪徒憂懼深懷唯恐己行加身141 一箭雙鵰難道旁觀者清527 宗門令一絲不苟773 交薄知尚淺涉重浪言輕425 歌隨舞早晚有今遭285 麻花辮人間世天真容顏504 定地氣以術入道正文925登天山徑雪初落步步從容野興多正文947磨牙吮血藏利齒最毒蛇心供驅馳585 方讀此勿慕彼563 小須彌蓮華佛土093 小狐試兔焉知老狐在後060 狐媚入骨總有多情人682 福兮禍倚孰知其極262 畫中游似曾相識過還留正文938傳音驚妖宗遁走誑語激神使出劍868 古往今來未現千年大器終成955 戰罷長空飄飛雪素英紛紛花滿天正文888山中晴夜倚門梅花賞月鈴聲365 見真章鐵瓦金舍兇頑055 人生如戲添幾多渲彩318 過留痕莫知除非己莫爲322 繼法嗣履風霜歷盡千年正文904徒假人形入此世未解造化真寄意708 百年矇昧一朝清明726 再入之願生而知之818 知神器既已現非圖之何淹留324 悔欺罔冷汗未敢出045 宮燈美人夢幻幾恍惚524 誰英猛二郎溫侯852 前因終須了斷覆轍重蹈再難731 江湖心波險難料叵測人正文884明言雪山行事天樂面問無歡255 明若昧廣德若谷若不足900 展卷風光拂雨露萬里山河自逍遙038 孺子可教活寶又一個798 雲散風暫止將起寒飆時581 雙運訣道不同004 老店百年止街頭一面623 夢難料入真門870 發宏願再入世不求證永不回656 慎之珍之恭謹其事151 得道多助回首風雨彩虹552 碧玉湖觀文知境523 正經事戲語人間278 泫滴淚畫行千里慰誰屈280 散行戒捐跡紅塵自相安740 他鄉逢陌客形容竟相識572 志道合功在望151 得道多助回首風雨彩虹688 爲熊證向意馬收繮583 排排座分果果460 解豁然得其門而入482 得道助五味說神丹699 展卷篇明綱舉目張470 失復得便在來時路523 正經事戲語人間650 雪中送炭結緣承情288 虯野枝聞鹿鳴化刺迎賓507 雙絕亭賞雨聽泉573 神丹會終揚眉117 故須善識究竟魔盛道高294 困狼突夜奔驚雷直撞鹿316 贊義舉一石漣漪浪千層046 八仙水席沾脣洗尚香479 經飄零風霜多磨礪641 迎故友設歡宴260 路千條形而上者謂之道573 神丹會終揚眉095 蟄藏收斂適志非同僞飾
正文915設壇密室求神賜且問心頭是佛魔正文882蜃光珠白真相人懵懂過山塘770 既修人入世自視何非人660 人以類聚物以羣分123 身心自在丹成陽光感暖501 自清明混沌一竅332 觀其人無誠豈可見誠076 拍案驚門侃笑談鬼狐056 換身一變問變者何人449 思無邪謗譽談妖宗240 黃鼬神龍夜半煮雞論英雄161 眼見爲實見知唯識各解591 山中客世間人正文932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知其母221 莫名其妙何顧左右而言他354 善結緣玄德爲而不恃155 驚門開闔掩卷自成山河948 矯飾陰險由來久擇機一朝露猙容417 造化成撫卷自茲去330 迷仙散畏惕大謊彌天290 無可忍布法陣抗命一爭638 弟子規師門責正文912陶宗恆揮刃掠陣沈四寶妙手施訣721 赤子之心仁孝之道441 飄飄然生風虎山行565 厲無咎乾乾夕惕556 幻豹爪羚羊撞角632 擬妄境孔天晶306 談亭會暢敘幽情飄丹桂171 展卷足下尋園入畫小橋東正文853罪徒憂懼深懷唯恐己行加身141 一箭雙鵰難道旁觀者清527 宗門令一絲不苟773 交薄知尚淺涉重浪言輕425 歌隨舞早晚有今遭285 麻花辮人間世天真容顏504 定地氣以術入道正文925登天山徑雪初落步步從容野興多正文947磨牙吮血藏利齒最毒蛇心供驅馳585 方讀此勿慕彼563 小須彌蓮華佛土093 小狐試兔焉知老狐在後060 狐媚入骨總有多情人682 福兮禍倚孰知其極262 畫中游似曾相識過還留正文938傳音驚妖宗遁走誑語激神使出劍868 古往今來未現千年大器終成955 戰罷長空飄飛雪素英紛紛花滿天正文888山中晴夜倚門梅花賞月鈴聲365 見真章鐵瓦金舍兇頑055 人生如戲添幾多渲彩318 過留痕莫知除非己莫爲322 繼法嗣履風霜歷盡千年正文904徒假人形入此世未解造化真寄意708 百年矇昧一朝清明726 再入之願生而知之818 知神器既已現非圖之何淹留324 悔欺罔冷汗未敢出045 宮燈美人夢幻幾恍惚524 誰英猛二郎溫侯852 前因終須了斷覆轍重蹈再難731 江湖心波險難料叵測人正文884明言雪山行事天樂面問無歡255 明若昧廣德若谷若不足900 展卷風光拂雨露萬里山河自逍遙038 孺子可教活寶又一個798 雲散風暫止將起寒飆時581 雙運訣道不同004 老店百年止街頭一面623 夢難料入真門870 發宏願再入世不求證永不回656 慎之珍之恭謹其事151 得道多助回首風雨彩虹552 碧玉湖觀文知境523 正經事戲語人間278 泫滴淚畫行千里慰誰屈280 散行戒捐跡紅塵自相安740 他鄉逢陌客形容竟相識572 志道合功在望151 得道多助回首風雨彩虹688 爲熊證向意馬收繮583 排排座分果果460 解豁然得其門而入482 得道助五味說神丹699 展卷篇明綱舉目張470 失復得便在來時路523 正經事戲語人間650 雪中送炭結緣承情288 虯野枝聞鹿鳴化刺迎賓507 雙絕亭賞雨聽泉573 神丹會終揚眉117 故須善識究竟魔盛道高294 困狼突夜奔驚雷直撞鹿316 贊義舉一石漣漪浪千層046 八仙水席沾脣洗尚香479 經飄零風霜多磨礪641 迎故友設歡宴260 路千條形而上者謂之道573 神丹會終揚眉095 蟄藏收斂適志非同僞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