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樹營內

第13章 大樹營內

“新鮮的白菜、茄子!”

“小雞仔,一文帶走一隻,養三個月就能賣二十幾文咧!”

“看家護院的小黑狗,二十文帶走!”

“家禽售出,健康肉肥美咧……”

大樹營內,朱高煦和楊展牽着驢車閒逛,同時也買了不少東西。

對於楊展來說,這一切沒有什麼新奇的地方,但對於朱高煦來說,他算是進一步瞭解了這個時代百姓的生活。

夯實的土地兩側是草蓆上擺放好的瓜果,不遠處的朝廷肉鋪內則是掛着一條條鮮紅的肉條。

來往行人雖然穿着布衣布鞋,但穿着十分得體,頭髮也經過漱洗後用布巾束縛。

偶爾有人牽着牛驢家犬販賣,朱高煦也會上去問價。

如楊展所說的一樣,一頭黃牛的價格在七兩左右,而所謂犁牛則是水牛,價格略高,在八兩六錢左右。

儘管結賬時,百姓大多都使用銅錢,但從他們用“兩”作爲單位來看,白銀已經逐漸作爲貨幣在民間流通了。

百姓們之所以不使用,無非是礙於朝廷禁令罷了。

期間,朱高煦也能聽到一些腳商討論說沒有白銀做貨幣,使得生活不方便。

對此,朱高煦沒有辦法站在百姓的角度去苛責朱元璋,因爲他來自後世,可以站在上帝視角來了解朱元璋面對的局面。

儘管後世的國家在世界白銀儲量很高,但那是因爲後世有內蒙、新疆及東北地區。

刨除這些地方,眼下的大明擁有易開採銀礦的省份不算多。

白銀在歷朝歷代都有,卻沒有成爲貨幣流通,最重要原因就是數量太少,難以形成流通的貨幣。

在朱高煦的認知中,這一情況的改變也是因爲明代鈔法敗壞所致。

從成化年間開始,由於鈔法敗壞到了極致,因此朝廷開始重視銀礦開採。

加上此時雲南因爲歷代皇帝近百年的不斷移民,因此當地得到了極大的開發,而云南也開始成爲白銀的主要產地,每年可向明朝上交銀課十餘萬兩。

按照明代銀課抽三成的比例,雲南一省每年的白銀產量就可以達到四十餘萬兩及以上。

加上江西、南直隸、廣東等地的銀礦不斷開採,明朝每年開採出的白銀數量不下百萬兩,極大加快了白銀貨幣化的進程。

當然,更爲重要的白銀來源還是明中葉解除禁海後,美洲和日本的白銀大量流入。

在東西方貿易航線高峰時,美洲白銀每年可流入大明一二百萬兩。

期間,日本由於發現了此時世界上最大的石見銀礦,因此每年可流入大明二百多萬兩。

大量白銀的涌入保證了明朝貨幣的穩定發行和流通,同時讓白銀徹底完成貨幣化。

朱元璋不可能知道大明日後會流入大量白銀,也不可能知道,眼下最容易開採的銀礦就在大海對面的日本鳥取。

他不知道,但朱高煦知道。

“如果我能開發石見銀礦,恐怕能提前推動白銀貨幣化,而且還能用白銀回收寶鈔來穩定寶鈔,恢復朝廷信譽,不致繼續通貨膨脹……”

朱高煦看着使用沉重銅錢交易的百姓,腦中升起了這樣的想法。

石見銀礦加上佐渡島上的金銀礦,只要利用得當,每年能爲大明提供數百萬兩白銀和上萬兩黃金。

大明都不需要前往美洲,就能解決眼下的錢荒和經濟問題。

只可惜,朱高煦雖然知道這些,但眼下的他卻無力改變這樣的局面。

他並不相信自己的那位爺爺會相信自己的話,畢竟自己在他心中的份量太輕了。 哪怕是自家老爹朱棣開口,估計朱元璋也不會理會。

自家那位爺爺,眼下的重心全放在瞭如何防止藩王和勳貴作亂,維護大明正統傳承上。

朱高煦沉思片刻,直到楊展將他們所需的所有物資盡數買完,他們才坐上了驢車打道回府。

“幸好沒下雨,不然今日身上恐怕滿是泥土了。”

坐在車頭,楊展自顧自的打趣,而朱高煦聞言也想到了那夯土地被雨水浸透後的場景。

想到那樣的場景,朱高煦搖了搖頭:“這裡終歸是十四世紀,不是後世……”

朱高煦明白,自己得擺正自己的位置,如果擺正不了,那不管是世子位還是太子位,亦或者以後的皇帝位,都不會有他的一席之地。

“權力是實現自己理想的工具,我若是沒有絕對的權力,那即便想法再怎麼對,也還是得看旁人臉色……”朱高煦暗自作想。

旁邊的楊展瞧着他臉色不對,還以爲這集鎮與朱高煦想象的相差甚遠,因此一時間不敢開口,渾然不知朱高煦的想法已經到了他不敢想的地方上。

二人沉默不語,只有車軲轆在土路上滾動,及驢倔強喘氣的聲音。

不過這樣的沉默沒有持續太久,因爲他們身後響起了沉悶的馬蹄聲。

聽到馬蹄聲,楊展不敢怠慢,將驢車駕到路旁,而朱高煦也擡頭看向了道路盡頭。

遠處塵土飛揚,只見身着胸甲的輕裝騎兵從道路盡頭掠來,數量一眼看不到邊。

騎兵策馬而去,途中有人認出了朱高煦,當即勒馬停下,在馬背上對朱高煦作揖道:

“殿下這是剛從集鎮上回來?”

“嗯,發生什麼事了嗎?”朱高煦點了點頭,順勢看了一眼還沒有全部掠過的輕騎。

“道州土蠻叛亂,我等被召集回營,等待都督府軍令。”

兵卒作揖回稟,朱高煦聞言也擔心詢問:“可要出征?”

“按照常年例子來看,應當是不用出徵的,但需要集結,以待陛下召喚。”兵卒搖了搖頭,順帶解釋了一下。

見狀,朱高煦也作揖回禮,示意兵卒可以離開了。

兵卒見朱高煦對他回禮,不免有些吃驚,慌忙回禮後便策馬離去了。

過了十餘個呼吸,這隊騎兵才徹底掠過朱高煦二人,向着遠處的大教場趕去。

“應當是殿前豹韜衛沐休的兵卒,河州衛的番兵沒有那麼高大。”

楊展瞧着兵卒們策馬揚鞭的背影,眼中滿是羨慕。

對於他這種父輩不過是百戶的武官子弟來說,除非大明馬政能讓天下馬匹氾濫,不然他想要得到一匹朝廷賜予的軍馬是很困難的。

哪怕是朱高煦,在未被封郡王前,正常來說也不能私自佔有軍馬。

以往在北平,他們也只是借用軍馬,而不能佔有。

不過,規矩是規矩,如果朱高煦真的要佔有,那司牧局和御馬監的官員也不敢說些什麼。

但如果朱高煦真的那樣做了,那他就等於親手毀了自己這三個月來經營的名聲。

這樣因小失大的事情,他不會做。

“走吧,估計國公府也把東西送來了。”

朱高煦轉身坐上了驢車,楊展也連忙翻身上車,駕着驢車向大教場返回……

(本章完)

第337章 離經叛道第492章 衣冠禽獸第396章 先甜後苦第99章 閉門思過第453章 棒雞倭狗第534章 耕耘海外第535章 各懷鬼胎212.第212章 搭臺唱戲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395章 厚德嘉貞第542章 以博直名第12章 天下糜爛第78章 何安瑤苗第16章 閒暇日子第519章 長治久安第571章 君臨河中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120章 各有難處245.第245章 真定之戰第383章 河中風雲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第105章 匹夫無罪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第358章 改書爲史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第518章 顏李案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第545章 風向南吹226.第226章 攻守易形第562章 彌天大謊237.第237章 寧王歸心227.第227章 炮轟鐵嶺第389章 日本國變第506章 父強子壯第448章 遷都北京第17章 興亡百姓苦第560章 朝日孝子第24章 領功受賞第373章 廟堂局勢158.第158章 黑雲壓城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241.第241章 歷史變動160.第160章 哈達嶺之戰199.第199章 威震西南第12章 天下糜爛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第107章 會廳議倭190.第190章 百步穿楊第356章 永樂二徵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第425章 人君姿態第357章 朱家歡樂第22章 《削藩論》第604章 地府本性純樸燕朱棣206.第206章 挾父自重第70章 何不燒煤第572章 河中震動第609章 地府你的大蒙古亡了第433章 北征告終171.第171章 親情難割第415章 戰爭序幕第464章 丁酉新政第580章 洪熙始終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第116章 末路盡忠第542章 以博直名第513章 提振民心第524章 以一持萬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第574章 可汗舞樂224.第224章 靖難之役第93章 謹言慎行第27章 練兵爲強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145.第145章 關外之王第19章 衛所尚足第48章 老當益壯第596章 後記崇弘中衰第81章 孝陵之上第45章 爲朱氏孫第614章 地府傷風敗俗朱厚照第496章 枕戈待旦第452章 永樂十五年第414章 張弛有序第43章 春和不和第591章 後記正德(2)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278.第278章 年號永樂第575章 永樂無憾
第337章 離經叛道第492章 衣冠禽獸第396章 先甜後苦第99章 閉門思過第453章 棒雞倭狗第534章 耕耘海外第535章 各懷鬼胎212.第212章 搭臺唱戲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第100章 燕府女諸生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395章 厚德嘉貞第542章 以博直名第12章 天下糜爛第78章 何安瑤苗第16章 閒暇日子第519章 長治久安第571章 君臨河中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120章 各有難處245.第245章 真定之戰第383章 河中風雲第457章 爹求你件事221.第221章 出兵削藩第105章 匹夫無罪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第358章 改書爲史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第518章 顏李案第611章 地府太子甚善朱厚照第545章 風向南吹226.第226章 攻守易形第562章 彌天大謊237.第237章 寧王歸心227.第227章 炮轟鐵嶺第389章 日本國變第506章 父強子壯第448章 遷都北京第17章 興亡百姓苦第560章 朝日孝子第24章 領功受賞第373章 廟堂局勢158.第158章 黑雲壓城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241.第241章 歷史變動160.第160章 哈達嶺之戰199.第199章 威震西南第12章 天下糜爛328.第328章 攻略安南第107章 會廳議倭190.第190章 百步穿楊第356章 永樂二徵204.第204章 故人重逢第425章 人君姿態第357章 朱家歡樂第22章 《削藩論》第604章 地府本性純樸燕朱棣206.第206章 挾父自重第70章 何不燒煤第572章 河中震動第609章 地府你的大蒙古亡了第433章 北征告終171.第171章 親情難割第415章 戰爭序幕第464章 丁酉新政第580章 洪熙始終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第116章 末路盡忠第542章 以博直名第513章 提振民心第524章 以一持萬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第574章 可汗舞樂224.第224章 靖難之役第93章 謹言慎行第27章 練兵爲強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281.第281章 螳臂當車者145.第145章 關外之王第19章 衛所尚足第48章 老當益壯第596章 後記崇弘中衰第81章 孝陵之上第45章 爲朱氏孫第614章 地府傷風敗俗朱厚照第496章 枕戈待旦第452章 永樂十五年第414章 張弛有序第43章 春和不和第591章 後記正德(2)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278.第278章 年號永樂第575章 永樂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