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寧子晨離開(8)
“爹孃,來了閨女家別客氣啊,想吃啥就儘管說。”楊氏忙活完,又招呼弟弟弟妹,“你們倆也上炕吧,槐安啊,你姐夫一會就回來。”
“嗯,姐,忙活啥,也不是外人。”楊槐安哭笑不得,這前後不過才幾天,咋換了一家,就客氣成這樣了。
“這是親家老爺子老太太吧,還真是看着那麼年輕呢。”林氏笑呵呵的說道。
“這是二房家媳婦吧?”曾經女兒成親的時候見過,隱隱覺得是個潑辣的,誰想到這種日子居然上門了。
“嗯,娘,二嫂是來給無憂和巧兒過生辰的,來來別乾坐着了,都吃吧。”
“哎!”華氏聽到女兒這麼說,心裡就放下了不少,看樣子這兩家的關係還是不錯的。
至於兩個小的,則是跟着君媱去了後面魚塘,這個時候不知道寧子晨領着兩個小傢伙去哪裡玩了,但是總歸是跑不出這個泉水村,一般都會在後山這一週圍。
當來到魚塘,夢妮就忍不住咂舌了。
“姐,這一池子的荷花啊,開的這麼好。”
瞧瞧那半池子的荷花,每一朵都那麼粉嫩清雅,整朵花潔淨如雲,看得人心裡忍不住一陣歡喜。
“是啊,現在都六月份了,前些日子就要開的跡象,這不從你家回來沒多久,就開成這樣了,你姑丈已經找人做了小船,等咱們中午吃完飯一起過來採蓮子。”
“行!”夢妮用力的點點頭,看着那時不時躍起水面的魚兒,她可是高興的很。
“孃親,孃親……”魚塘另一端,竄出一顆小腦袋,就看到正坐在小船上的巧兒衝着君媱用力的揮手。
卻原來是景橫划着船,上面三個小傢伙不知道何時已經採了不少的蓮蓬,小船裡放了一半,瞧得君媱臉都黑了。
等小船划過來,寧子晨和無憂率先跳上來,景橫則是抱着巧兒下了船。
“孃親你看!”巧兒邀功似的舉着一個蓮蓬道君媱面前。
“是是是,巧兒好厲害,沒害怕啊?”她看着巧兒那沁着汗珠的小臉,問道。
“沒有呢,小姨,舅舅,給你們吃啊。”
夢妮接過巧兒地上來的蓮蓬,看着上面那一顆顆飽滿的蓮子,擰下一顆,撥開放進嘴裡輕輕的嚼着,清爽中帶着一絲甜甜的味道,很好吃。
“好不好吃啊,小姨。”她可是在船上吃了好幾顆呢。
“好吃,可好吃了。”夢妮點着她滑嫩的小臉笑道。
看着無憂三人湊在一起說着話,君媱問道:“無憂,你外公呢?”
“外公還在那邊!”擡手指着魚塘對面被荷葉遮擋的地方。
“嗯,你們別跑遠了,免得中午吃飯找不到你們知道嗎?”
她要去說一聲,中午撈四條魚回去吧,這今兒家裡人少,四桌飯菜已經足夠了,可以在撈上兩條給秦媽媽他們做來吃。
因爲無憂要楊興業和他們一起去玩,所以君媱就只帶着夢妮往魚塘對面走。
等轉過去,就看到君正民正和周廣在說着什麼。
“姑丈!”夢妮笑眯眯的喊着君正民。
君正民擡頭,就看到閨女和夢妮過來,放下手中的魚網,笑道:“咋過來了?”
“正要和爹說一聲中午撈幾條魚回家咱們下菜的,看來爹是已經有了打算了。”君媱笑道。
“嗯,昨晚就和你娘商量好了,現在這魚也不小了,今兒也是好日子,咱們撈幾條回去都嚐嚐鮮,只是不知道要做幾桌。”君正民開懷大笑。
“咱們做四桌,然後給秦媽媽還有樑叔周叔他們兩桌,這樣咱家裡就吃六條,再送四條去喬叔那裡,最近忙,喬叔都不咋過來住了,這種日子也給他們加菜,周叔你就跑趟腿,給送過去吧,再去作坊和樑叔取了銀子,就說是少爺和小姐給的賞錢,樑叔那邊我都交代好了。”
“哎,東家放心吧,俺這就去。”周廣笑着點頭。
等弄好魚網,君正民探進水裡輕輕攪動,等提上來,裡面就有三四條搖頭擺尾的鯉魚,那個頭絕對不小。
“大姐,真不小呢。”夢妮高興的拍手嬌笑,畢竟還是個十三歲的小姑娘。
“嗯,中午夢妮可要多吃哦。”
“一定的!”
君正民也是樂得合不攏嘴,看着這一條條肥美的鯉魚,他的心裡比吃了蜜還甜,從下苗到現在,五個月他幾乎每天都來,除了必要的時候去家裡的地裡看看,風雨無阻。
如今長到這麼大,他的心都開了花。
“媱兒,咋樣,一條魚可不是能做好大一盤吧?”君正民自豪的說道。
“那可是,爹的勞苦這些魚兒可都是天天看着呢。”君媱笑着回答。
“都當祖宗供着呢,這些日子我可是天天來啊,就是看你爺也沒這麼勤的。”
“哈哈,對對,爹,中午去老君家接老人家過來吃頓飯吧,這種日子還是聚在一起熱鬧熱鬧吧。”
“嗯!”他昨晚就想說了,可是卻不知道咋開口,如今君媱能主動提出來,他心裡感到特別的熨貼。
等撈上來十條魚,看着每一條都有一斤多,樂的幾人眼睛都彎了。
周廣提着四條魚,直接往作坊去了,畢竟距離他家的地只有五六百米,根本就用不着駕車。
這邊,當君正民提着六條大魚走進家門,頓時就讓華氏透過窗戶看見了。
“哎喲,好大的魚啊,蘭姐兒,這就是家裡養的?”
聽到華氏的話,君正民走進竈間,找了一個大盆,在裡面放了兩條,之後端進上房,讓他們近距離看着。
“爹孃,來了啊,路上熱不?”
“不熱,早上涼快,要是現在來,可不就熱了。”老爺子呵呵笑道。
“姐夫,這魚真不小呢。”楊槐安看着在盆裡遊動的兩條魚,笑道。
“哈哈,是吧?還能再長呢,媱兒說了,等中秋那時,最大的說不定能上三斤呢,帶時候槐安可要過來一起出魚,爹孃也都來咱們再好好的大吃一頓。”
聽到君正民的話,讓一屋子的人都樂的哈哈大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