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新司

“嗯,是我安排好的沒錯。”既然她猜着了,張佳木也很大方的答說着,“以往,我顧不到這塊,這一陣子,想着察查他們也差不離了,就把這件事給了結了吧。”

“可是你爲什麼之前要薄待他們?”公主頗爲好奇的問。

“這個……”張佳木摸摸鼻子,笑道:“我忘了。”

這個回答,當然是假話。他是何等人,自己平時智計多端,思謀遠超常人。論起反應快也罷了,要緊的是滴水不漏,什麼事都從來是放在心裡不忘。

就算他忘了,下頭的人能忘了?

這般回答,當然是涉及到錦衣衛的公務,所以張佳木不便答,公主皺了皺自己的鼻子,狀極可愛,但話題,卻也是中止了。

張佳木心中暗歎,公主雖然算是一門心思跟着他,但現在自己和太子情形微妙,更有不可告人的計算在心裡……他確實是有廢立太子的打算。

這種事,成則更進一步,成爲真正獨一無二的權臣,要麼就是萬劫不復,恐怕就是駙馬的身份也救不了他。

當年成祖動兵,駙馬都尉某人在淮安領軍抵抗,後來南京不戰而降,這個駙馬也大哭還京,遇朱棣仍稱燕王殿下,惹的朱棣不快而大怒。

明成祖是何等人?眼裡豈揉得沙子,儘管皇妹再三再四求情,他還是安排錦衣衛,在橋上偶遇這駙馬,然後裝作爭道擁擠,把人活活擠到河裡淹死了。

此事,明知道是朱棣下令,但這位燕王殿下抵死不認,也只能罷了。

所以駙馬雖然是親臣,但也未必事事免死,再說了,太祖年間,某駙馬違茶鹽之法,私自販賣茶葉,被太祖下令刑誅。

當然,後人不知道當時是有開中法,以鹽茶充濟國用,還以爲明太祖就因爲幾斤茶葉就把女婿給活活鞭死了……

現在的皇室當然不能和朱重八、老四這對爺兒倆相比,便廢立大事,一旦失敗,幾乎無可倖免。是故,有些事,還有錦衣衛內部要緊的人事安排,部門運作,還是不能和公主說的太多。就算公主本人不會有意泄密,但偶爾言之,在有心人那裡,就是難得的情報了。

這一次的安排,就是錦衣衛最近成立的新部門之一,廉政監察司的功勞。

司局並行,此司一成立,其實就在資源上大爲傾斜,要人給人,要物資給物資,成立數月,就已經很象個樣子了。

叫他們查辦的第一目標,便是張佳木自己的莊園。

查這裡,畢竟沒有外敵,而且容易上手,用來鍛鍊新人,正好。要說起來,錦衣衛盯梢查人,那是本份功夫,近百年的家傳了。

就是張佳木,也是當上衛使之後,才知道本衛在各地和各勳戚府邸,還有王公親藩,文武大臣那裡,都安排了多少伏底。

當年在小楊御史家查出來的那個東廠的番子臥底,其實原本也是錦衣衛的人。後來東廠勢大,才又劃給了東廠治下管理。這麼一算,錦衣衛的勢力可真是不小。也怪不得,當年紀綱居然都有了造反自立的心思。

沒有一定的實力,絕不會有這種糊塗想法。要知道,當是時的皇帝可是千古一狠人,大明成祖朱棣

廉政司的方向卻是和普通的錦衣衛完全不同,調查的方向不是謀反,妖言,或是什麼怨望心思。相反,他們要更加的正規化,要從主人的經濟條件,收入,然後來分析生活飲食起居的細節,言行舉止,要善於調查和總結,最好的辦法就是記錄在冊。

這一點來說,和傳統的錦衣衛就是完全不同了。

當然,現在普通的錦衣衛辦案也越來越講究手法了,張佳木原本就是以辦案聞名起家,錦衣衛司局分明,遇到真正的刑事案子,自然有刑獄司接手,只有謀反妖言諸事,由保密局和內衛兩邊負責。

廉政監察司第一炮就打響,今日來此之情,把卷宗交了上來,鉅細糜遺,極盡詳細。而剛剛陳懷忠看着卷宗由直衛點名拿人,沒有一點錯處,就這一點,就足夠嘉獎上下人等了。

因知道夫君不願多談,公主索性跑到另一邊去尋小姑子,兩個小姑娘自有體己話說,沒過一會,已經談的甚是熱鬧了。

張佳木向着那邊一笑,卻是問陳懷忠:“監察司有人在這裡不在?”

“他們派了人來的,這卷宗,就是那邊的人送過來的。”

陳懷忠現在司理總務,象這種事,都是他的首尾。至於年錫之,此時尚且還沒有完全回過神來,只是在一邊皺眉聽着。

“叫過來”

廉政司的人離的很近,一聲吆喝,便是立刻過來。走的近些,張佳木便是笑道:“好一條氣宇軒昂的漢子。”

不過,再近一些,他才失笑道:“漢子看來是算不上了。”

來者約摸十六七歲,身形雖然是生的高大無比,雙手也是筋肉盤結,幾隻用來拉弓射箭的手指都粗大有力,佈滿了繭子,顯是經常習武所致。

再看手腕和行走的姿式,估計也是一個用刀的好手。再看雙眸,則是神采晶瑩,顯然也是飽讀詩書的士子。

這麼一個人,一看就讓人心生好感,特別是年歲不大的樣子,面色也生的白淨,只是各人一看也就知道,這不是世家子弟,而是寒門小戶的出身。

“你識字吧?”等這廉政司的人靠近了,張佳木便先問道。

“是,回太保的話,”那人甚是恭謹,答道:“下官在幼時識得幾個字,後來,在衛中的吏科學習一年,是故,也算讀過書了。”

“什麼叫算?”張佳木知道眼前是自己很看重的吏科出來的人,不覺也是大喜。要說察吏治吏之道,兩漢是比後世強的太多。種種法度嚴謹,官吏治政能力極強,軍力也遠凌架於外族之上。

但和後世比,就是對中央的架構還很粗糙,對外戚、宦官、權臣等裁抑平衡之道做的遠遠不夠。張佳木的身份地位,在兩漢就是大將軍,必定還會加錄尚書事,自己開府設衙,重權在手,哪裡還需要把一羣文官放在眼裡?

執政久了,威望夠了,篡權自立不一定很如意,但廢立皇帝,甚至毒殺,縊殺,都是很輕鬆隨意的事,更加不必提下一等的皇太子了。

至明清時,中央是平衡了,但地方因爲官吏地位相差越來越遠,吏被稱爲蠹吏,小人之流,明制又可以家傳,一代爲吏,世代爲吏。所以小吏通曉政務,比起那些十年讀書中進士爲官的書呆子強過百倍。

中央的諸部就是如此,那些員外郎和主事們,在部務的熟悉上絕不如一個普通的小吏,特別是刑部,尚書和主事以下,很少有敢和吏員挺着腰板說話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爲吏員才熟知刑律,少了他們,這些大人們就真的玩不轉了。

至於地方上,因爲還多一層異地爲官的規矩,地方官對地方政務的控制,就更加的瞎扯了。北人在北方爲官,還稍好一些,要是一個北方的進士發到兩廣海南爲官,能不把自己餓死,就算不壞的成績了。

至於公務,真真是玩笑了。

肯定是要把持在地方的世家吏員手中,什麼文吏,捕快,世代世襲,有人有錢,不但不把縣官放在眼裡,相反,還要挾制左右。

政務不懂,語言不通,所以地方官必須要僱傭熟知刑律、文書等專門的人才,就是所謂的師爺。

自己的俸祿不夠,就得有灰色收入,不然的話,真的沒法當官了。

一切的根源,雖然不能全部推到吏治上,但吏治不好,也肯定是極爲重要的原因。

錦衣衛的吏科,就是一個改良的開始。以優秀的少年子弟入學,現在是草創,又是用人之時,所以學習一年,大約是以學習六部的運作和律令爲主,一年的時間,說不上是多精通,但那些滑吏也不能事事掌控了。

就是錦衣衛去拿人捕人,也能不光是有駕帖,而是有切實的說法了。

要知道,錦衣衛辦事,有些時候就是太過莽撞,明明在理,緹騎校尉們一辦,在外人看來也就成沒理了。

有吏科學員之後,分配各部,充實力量,等將來以三年爲學制,一旦畢業,就可以熟知政務,在衛中辦事,更加如魚得水。

至於將來,是否能通行全國,並且引入文吏考試製度,這樣就算是吏員是本地出身,但並不會形成世家,就算是世家,因爲常年考覈,有制度約束,總比現在一團黑要好的多。

是故,一見到吏科出來的人,張佳木便極是欣喜。見對方謙虛,自己便大笑道:“你是吏科學校出來的,算是一個秀才”

“這,下官愧不敢當。”

雖是被他誇獎,眼前廉政司的人卻仍然恬淡謙沖,一副不驕不躁的模樣,因此,張佳木便又多看了幾眼,這一看,卻是覺得眼熟的很了。

這人便是幼軍的王大郎,從學校畢業後,以六品身份入廉政司,數月下來,公務政事已經極爲得手,因爲能力極強,待人接物也不怯場,所以這一次到張佳木身邊彙報公務,主理司務的譚青便將他派了來。

第14章 新的任務第537章 打趣第154章 提人第207章 收權第608章 間子第666章 東宮第168章 新氣象第557章 正副使第56章 暗流第245章 開心第378章 示威第272章 軍法第7章 百戶威風第245章 開心第203章 逞威第47章 器材第420章 敬酒第148章 大義名份第637章 銀本第153章 狂潮第345章 過河卒子第480章 知兵事第666章 東宮第635章 震動第594章 仁德第671章 論道第491章 消息第578章 風車第66章 急變第187章 厚禮第45章 挑人第217章 白馬第412章 欲雪第33章 上任第596章 德王第159章 從容第41章 意外收穫第570章 商機第86章 商議第210章 財富第630章 少年第390章 縣衙第482章 西朝房第280章 一未來第424章 變故再起第503章 狂悖第75章 石彪第197章 場中第248章 種禍第277章 索駕帖第21章 拼命!第560章 起始第261章 行樂第485章 東朝房第286章 油滑第311章 守業第480章 知兵事第160章 天人共怒第204章 滅火第684章 淒涼第245章 開心第636章 銀幣第115章 姑且待之第532章 新職第182章 顧全大局第649章 禁軍第615章 喉舌第56章 暗流第139章 盤算第573章 放賞第378章 示威第40章 鬥技第332章 嘉善第601章 對質第630章 少年第205章 謀反第17章 查案第499章 定局第148章 大義名份第405章 三患第640章 舊事第482章 西朝房第234章 道別第676章 危機第72章 逼債第508章 新聲第504章 寬恕第418章 巧遇第475章 鐵壁第330章 賜婚第52章 爲官之道第632章 論吏第272章 軍法第30章 處理意見第405章 三患第104章 萬宮女第664章 司法第660章 鑄錯第385章 驚心動魄第550章 生民
第14章 新的任務第537章 打趣第154章 提人第207章 收權第608章 間子第666章 東宮第168章 新氣象第557章 正副使第56章 暗流第245章 開心第378章 示威第272章 軍法第7章 百戶威風第245章 開心第203章 逞威第47章 器材第420章 敬酒第148章 大義名份第637章 銀本第153章 狂潮第345章 過河卒子第480章 知兵事第666章 東宮第635章 震動第594章 仁德第671章 論道第491章 消息第578章 風車第66章 急變第187章 厚禮第45章 挑人第217章 白馬第412章 欲雪第33章 上任第596章 德王第159章 從容第41章 意外收穫第570章 商機第86章 商議第210章 財富第630章 少年第390章 縣衙第482章 西朝房第280章 一未來第424章 變故再起第503章 狂悖第75章 石彪第197章 場中第248章 種禍第277章 索駕帖第21章 拼命!第560章 起始第261章 行樂第485章 東朝房第286章 油滑第311章 守業第480章 知兵事第160章 天人共怒第204章 滅火第684章 淒涼第245章 開心第636章 銀幣第115章 姑且待之第532章 新職第182章 顧全大局第649章 禁軍第615章 喉舌第56章 暗流第139章 盤算第573章 放賞第378章 示威第40章 鬥技第332章 嘉善第601章 對質第630章 少年第205章 謀反第17章 查案第499章 定局第148章 大義名份第405章 三患第640章 舊事第482章 西朝房第234章 道別第676章 危機第72章 逼債第508章 新聲第504章 寬恕第418章 巧遇第475章 鐵壁第330章 賜婚第52章 爲官之道第632章 論吏第272章 軍法第30章 處理意見第405章 三患第104章 萬宮女第664章 司法第660章 鑄錯第385章 驚心動魄第550章 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