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大國氣量下

洛邑!

天色通亮,朝陽照射在地面,彷彿鋪了層金裝,讓洛邑城顯的神聖許多。

李釗率領諸臣,穿過街道,街道上,早在各諸侯國王來之前,修容翻新過,與換了新裝似地,看起來繁華,充滿朝氣。

大街上,等待李釗帶來的百姓,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潮水似地擁擠在李釗出行的街道上,自李釗出現,叩拜聲,歡呼聲不斷,一浪高過一浪。

今日,整個洛邑城,在這一刻,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停止了,一切只爲歡迎李釗。

在衆人期待中,李釗策馬徐徐前行,被皇宮侍衛保護在中間,人到中年,卻依然神采飛揚。

百姓站在街邊檐下,爬在大樹上,坐在房檐上,興奮不已,指指點點,交頭接耳,看着熱鬧,興奮議論。

“快看,皇上騎馬過來了,羣臣文武官員來了。”

“好氣派,御林軍先行開道!”

“鄭國,依然是我心中強盛的鄭國!”

“..”

王駕出,百姓動,衆人沸騰。

儀仗隊正前方,一馬當先領軍人物,正是負責保護李釗的御林軍都統蘇霈,年輕,俊朗,颯爽,身後五千藍羽鐵甲勁裝御林軍開道,浩浩蕩蕩,氣勢如虹。

鐵騎整齊前行,馬蹄踏在地面,聲音似響雷般激盪,青石鋪地,地面微微顫動,道路兩旁圍觀行人,有意識退後避讓,五千御林軍轟轟烈烈踏馬前行,盔甲鮮明,刀鋒亮麗。

蘇霈策馬馳騁在平坦街道上,錦旗招招,獵獵有聲,御林軍精銳輕騎,氣勢雄渾威嚴,無不顯示這支隊伍彪悍善戰。

不久,在御林軍穿過街道時,李釗龍輦亦出現在街道上,頓時,人羣徹底沸騰了,圍觀百姓不約而同,齊聲吶喊,高呼萬歲,聲音自四面八方,潮水似地涌過來。

李釗掀開簾子,意氣奮發,衝着百姓露出柔和笑容,儼然不像殺伐果斷的君王。

這時,他走出龍輦,轉身跨上白色駿馬,表現出君王大氣與威嚴,面帶和煦笑容,騎着高頭大馬,自百姓中間穿過。

李釗身爲君王,以史爲鏡,深知君爲舟,民爲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何況,眼前這些熱情洋溢的百姓,骨子裡都流淌着大周血液,就算沒有大周血脈,也是那些曾經忠於大周將領的後代,說起來,大家算兄弟,是袍澤。

沒有眼前這些百姓的先輩,捨生忘死,在戰場上揮灑血水,就沒有今日的鄭國,更不會有他李釗。

因此,對待百姓,李釗從來不會高高在上,通常,他會偶爾走到百姓中間,與其交流,或者,在上元,中秋時,邀上數十百姓入宮,君臣百姓同樂。

此刻,即將接待各國諸侯君王,即使時間緊迫,李釗依然沒有忘記和輕視百姓。

他清楚諸侯國君王是敵人,面前這些熱情洋溢,憨厚老實的百姓,纔是他和鄭國最大依仗。

他絕不會做出巴結敵人,做出有損鄭國百姓的事情。

走出龍輦,騎在白馬山,李釗雖不言語,卻面色和睦,平易近人,不像威武肅宗的皇上,更像祥和平靜的父親。

更下令所有士兵,減速慢行,防止誤傷無辜百姓。

可以說,縱觀諸侯列國,沒有誰,沒有任何君王,像李釗這般愛民如子了。

也正因李釗愛民如子,變法時,百姓積極支持,就算偶爾遇到難處,利益相違背時,也絕沒有發生叛亂或起義的事情。

同樣,爲照顧百姓利益,鄭國在變法時,沒有采取激盪強有力措施,而是選擇溫和改良,儘可能保護百姓利益。

儀仗隊減速前行,整個行伍車隊,在百姓注意下,緩緩平穩駛出洛邑南門,向着太姥山而去。

太姥山!

位於洛邑南面十里外,不高,亦不雄壯,看起來沒有任何異常之處,沒不向鄭國北面邙山,那樣馳名天下。

然而,六百年來,太姥山依舊成爲北方諸侯國會盟之地,皆因昊天武帝,曾經在這裡多次召見君臣,久而久之,太姥山得名。

大周帝國分崩離析,中土大地陷入紛爭,第一次諸侯國會盟時,那時,中土大小諸侯國成百上千,實力參差不齊,卻都想把會盟地點,安排在各自國家。

那時,鄭國還不強大,僅有洛邑之地,爲彰顯鄭國力量,及大周帝國餘威,鄭國君臣積極爭取,最終,鄭國說服北方霸主燕國,把會盟地點設立在太姥山。

當然,因爲燕國強勢要求,各諸侯國莫敢不從,燕國因此確立了,三百年霸主地位。

燕鄭強勢,會盟地定在太姥山,又定下規矩,每五年各國諸侯在太姥山會盟,數百年來,風起雲涌,諸侯國兼併不斷,昔日北方霸主燕國,江河日下,但會盟地,會盟規矩不曾更改過。

六百年來,太姥山決定天下大勢格局,鑑證了諸侯國興起與衰敗,當時,燕國選擇太姥山,不僅因爲太姥山地處中原,更因爲,洛邑乃大周皇都,燕國崛起北方不毛之地,數百年來向大周稱臣,嚮往中原文化。

行半日,鄭國儀仗隊,護送李釗抵達太姥山,作爲東道主,李釗到達意味着會盟正式開始了,而先前準備妥當的各國君王,此刻,行轅內也在準備着,即將登堂入室,祭拜天地。

李釗下馬,昂首挺胸走過鎧甲林立的御林軍甬道,兩翼羣臣跪拜,藍羽鐵甲騎兵精神飽滿,氣勢威猛,皆爲雄糾糾氣昂昂的百戰之士。

“武威!”深受影響的李釗,情不自禁讚了一句,幹練,沉穩,率先邁步朝着內行轅走去。

此時,隨着李釗同行的羣臣,大多隻能留守在行轅之外,唯有蘇秦,韓琦隨李釗進入行轅中。

蘇秦身爲李釗親信,又爲鄭國太尉,主持變法,讓鄭國逐漸強大起來,功勳赫赫。韓琦,皆因來自鄭國韓氏,地位崇高,不可小覷,韓氏又執掌鄭國經濟,沒有韓氏支持,鄭國不會平穩發展。

李釗在蘇秦韓琦左右擁簇下,進入鄭國行轅,因爲是東道主,鄭國行轅在太姥山正中央,諸侯國行轅,星羅分佈在旁邊,每當這個時候,李釗都有衆星捧月的感覺,彷彿鄭國真的成爲諸侯國統領。

走進行轅,李釗並沒有入大帳,環視着四面各諸侯大帳,厲聲道:“擂鼓,召見各諸侯國王!”

按照流程,李釗來到行轅內,會立刻會見各諸侯國王,隨即,舉行祭天拜神儀式,接下來,會盟纔會正是開始。

而這會見各諸侯國王的流程,很講規矩,會依照親疏遠近,各諸侯國強弱排名,通常,多是大國在前,小國在後,結盟國在前,交戰國戰後。

鼓聲雷動震天,各諸侯國行轅內準備妥當的君王,早翹首期盼了。

今年不同於往年,往年各諸侯國強弱,涇渭分明,霸主早已確立,不需猜測。今年,北方霸主趙國分裂,宋國又趁勢崛起,而這兩個國家,去年均與鄭國發生大戰,造成鄭國數十萬軍隊傷亡,數年努力新建的鐵騎軍,基本毀於一戰。

諸侯國君王紛紛猜想,鄭國與趙宋不和,趙宋兩國又皆有爭霸實力,不清楚鄭國首先邀請誰。

衆人期待中,李釗身邊蘇秦,拿出詔書,清了清嗓子,朗聲道:“歡迎樑國皇帝,柳文龍,請左上方高坐!”

諸侯君王驚愕,樑國,柳文龍,鄭國唯一盟友,但是吧,鄭樑同時變法,鄭國崛起,樑國十多年來不見動靜,無論軍力,聲威,或者影響力,均不如趙宋兩國。

此刻,李釗率先會見柳文龍,是不是意味着,鄭國支持樑國,成爲北方新的霸主。

旁邊宋國行轅內,林疏影看着柳文龍意氣風發,卻又內斂沉穩的樣子,對身邊簡燁道:“李釗,果然恩怨分明,虧得鄭國百姓,表面上裝的包容開放,實則,骨子裡依舊仇視宋國。”

“女帝,勿怒,鄭國人自詡昊天武帝后裔,骨子裡的倔強和執拗,數百年來,根本沒有更變過,況且,就算昊天武帝時代,宋國依然是東方獨立小國,不曾臣服,因此,北方任何國家都可做盟主,鄭國亦都會臣服,唯有宋國,鄭國君臣百姓絕不臣服昔日尚未征服的國家,說起來,或許是種病態吧!”

“呵呵,朕也不稀罕,總會有讓鄭國心願誠服的時候,不服,朕會把他踩進泥土裡,讓鄭國永世不得翻身。”林疏影溫聲說道,卻讓人聽着害怕。

北趙行轅,年輕的君王趙柯,聽聞李釗首先會見柳文龍,拳頭微微收攏,腳掌狠狠踩在地面,這混蛋,目中無人,北趙實力,莫還是不如樑國了。

在他潛意識裡,可接受東方強大的宋國,卻不能接受樑國稱霸,柳文龍老匹夫,多年來被趙國踩在腳下,今日王八翻身,肯定會擠兌,諷刺北趙。

何況,樑國對南趙虎視眈眈,一旦確立霸主地位,肯定馬不停蹄出兵吞併南趙,進而威脅北趙,坐實北方霸主地位。

第383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72章 引君入甕第1065章 燕軍北上,宋起受辱第434章 刺殺開始第1013章 死亡審判第1421章 奪取郢城,擒熊恆第469章 禍兮福所倚第313章 暗劍出鞘第686章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第714章 一言不合,威脅恐嚇第864章 金蠶脫殼第97章 東西夾擊第1110章 天下在手,美女我有第137章 第137父子對話第199章 滅其一國第482章 完美實施第132章 兩難決斷第502章 遊說百姓下第49章 賞罰分明第1187章 錦官城兵變前夕.第942章 墨城戰鬥打響第1111章 漫叫花下數風流第804章 愛到極致,刻骨銘心第158章 十倍償還第322章 兄弟訣別第1229章 怒殺兵家使團第959章 以空間換時間第560章 金蟬脫殼(第一更)第1257章 棋差一步.(第一更)第1246章 遭遇象兵第957章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第561章 御駕親征(第二更)第1249章 出類拔萃得燕將第139章 林梟救兄上第888章 陳兵江北第479章 生生世世不嫁帝王家第551章 馬武之死(四千字)第89章 鄭國圖謀第164章 洽談上第568章 新的部署(第二更)第1020章 乘勝追擊,猛攻宋軍第229章 面子是自己掙得中第104章 爲他人作嫁衣裳第831章 路遇敗軍第328章 拜官封侯上第1371章 讓朕歸降,休想第889章 以假亂真第26章 欲速不達第1151章 大爺,小女子賣藝不賣身第1292章 篡位之心第739章 蜀燕之戰(中)第641章 四國將軍第1127章 斷其後路,攻其後方第590章 聯軍追擊(第三更)第445章 死裡逃生第29章 兵鋒下第1258章 公主,你與燕帝有苟且之事第1356章 彈盡糧絕第981章 十萬火急,解救宋軍第1187章 錦官城兵變前夕.第675章 陽謀無解(第五更)第406章 落荒而逃第1349章 爲國盡忠第788章 狹路相逢第514章 自尋死路第8章 各有心思第634章 來者不善第488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1210章 馮將軍真乃虎將也第889章 以假亂真第739章 蜀燕之戰(中)第645章 意志不改第501章 遊說百姓上第34章 初戰下第832章 募兵兩千第667章第1420章 迎接燕帝入城第935章 大軍南下第697章 水患無情(第六更)第479章 生生世世不嫁帝王家第1259章 一筆巨大財富第1191章 陷害樑銘源,滲透蜀軍中第683章 利益交換第667章第494章 火勢燎原第781章 熊魁被圍第803章 心有靈犀一點通第813章 歡喜雀躍第795章 龍顏大怒第506章 李牧猜測第495章 自裁謝罪第542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810章 段氏家主第952章 重創敵軍,羞辱敵將第250章 豎子不與之謀下第1233章 對戰女刺客第370章 得勝歸來第581章 調兵遣將(第三更)第727章 軟硬兼施第50章 四方震動
第383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72章 引君入甕第1065章 燕軍北上,宋起受辱第434章 刺殺開始第1013章 死亡審判第1421章 奪取郢城,擒熊恆第469章 禍兮福所倚第313章 暗劍出鞘第686章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第714章 一言不合,威脅恐嚇第864章 金蠶脫殼第97章 東西夾擊第1110章 天下在手,美女我有第137章 第137父子對話第199章 滅其一國第482章 完美實施第132章 兩難決斷第502章 遊說百姓下第49章 賞罰分明第1187章 錦官城兵變前夕.第942章 墨城戰鬥打響第1111章 漫叫花下數風流第804章 愛到極致,刻骨銘心第158章 十倍償還第322章 兄弟訣別第1229章 怒殺兵家使團第959章 以空間換時間第560章 金蟬脫殼(第一更)第1257章 棋差一步.(第一更)第1246章 遭遇象兵第957章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第561章 御駕親征(第二更)第1249章 出類拔萃得燕將第139章 林梟救兄上第888章 陳兵江北第479章 生生世世不嫁帝王家第551章 馬武之死(四千字)第89章 鄭國圖謀第164章 洽談上第568章 新的部署(第二更)第1020章 乘勝追擊,猛攻宋軍第229章 面子是自己掙得中第104章 爲他人作嫁衣裳第831章 路遇敗軍第328章 拜官封侯上第1371章 讓朕歸降,休想第889章 以假亂真第26章 欲速不達第1151章 大爺,小女子賣藝不賣身第1292章 篡位之心第739章 蜀燕之戰(中)第641章 四國將軍第1127章 斷其後路,攻其後方第590章 聯軍追擊(第三更)第445章 死裡逃生第29章 兵鋒下第1258章 公主,你與燕帝有苟且之事第1356章 彈盡糧絕第981章 十萬火急,解救宋軍第1187章 錦官城兵變前夕.第675章 陽謀無解(第五更)第406章 落荒而逃第1349章 爲國盡忠第788章 狹路相逢第514章 自尋死路第8章 各有心思第634章 來者不善第488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1210章 馮將軍真乃虎將也第889章 以假亂真第739章 蜀燕之戰(中)第645章 意志不改第501章 遊說百姓上第34章 初戰下第832章 募兵兩千第667章第1420章 迎接燕帝入城第935章 大軍南下第697章 水患無情(第六更)第479章 生生世世不嫁帝王家第1259章 一筆巨大財富第1191章 陷害樑銘源,滲透蜀軍中第683章 利益交換第667章第494章 火勢燎原第781章 熊魁被圍第803章 心有靈犀一點通第813章 歡喜雀躍第795章 龍顏大怒第506章 李牧猜測第495章 自裁謝罪第542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810章 段氏家主第952章 重創敵軍,羞辱敵將第250章 豎子不與之謀下第1233章 對戰女刺客第370章 得勝歸來第581章 調兵遣將(第三更)第727章 軟硬兼施第50章 四方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