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離心離德

李牧爲虎賁軍及自身前程考慮,有脫離趙國的想法,且隨着與趙穆關係漸漸交惡,這個想法在腦海中出現次數越來越多。

奈何,他平素在趙國,南征北戰,鎮守邊關,掃平匈奴,爲趙國崛起花費半生心血。

突然之間,離開這片爲之奮鬥數十年的土地,他內心戀戀不捨。

一時間,帥帳內幾名主將變得沉默,李牧模棱兩可言語,導致大家猜不出李牧態度。

當前不再是猶豫不決的時候了,趙穆擊殺馬武,讓全軍將士成爲驚弓之鳥,不但張博凌,燕無雙心存忌憚,許多中層將領,也心生忌憚之色。

畢竟,大家在前線拼死拼活爲趙國駐守國門,爭取利益時,後方負責東線戰事的大將軍馬武,卻被當衆刺殺,顯然朝堂之上,趙穆等人根本沒有把軍中將領當回事兒。

儼然在敲山震虎,不管何人,不管地位有多高,敢傷及趙國利益,特別對帝位產生威脅,朝堂必殺之。

這次,趙穆敢派人刺殺馬武,下次會是誰,李牧,張博凌,又或者諸位將軍自己。

猜不出結果,頭上卻時時刻刻有柄利劍懸着,他們不想自己在前線拼命,卻隨時隨地會遭到不明不白的暗殺!

張博凌望向李牧,神色不悅,又很爲難,思量半天不再猶豫,直言道:“大將軍,說句大逆不道的話,趙穆根本沒有能力做皇帝,依照末將來看,倘若將軍不想離開趙國,何不率大軍南下,直接廢除趙穆,取而代之,既解除當下燃眉之急,將軍又榮登帝王之位!”

與趙穆矛盾越來越激化,待對方覺得帝位受到威脅時,肯定會先發制人。與其等對方下手,不如直接將對方剷除,解除隱患,一勞永逸。

依照李牧數十年來建立的功勳,及在趙國威望,登上皇位做皇帝,肯定沒有多少人反對,即使有人反對,有北大營數十萬虎賁軍在,誰敢與李牧抗衡。

聞言,李牧倒吸口冷氣,不管當前條件再艱苦,他都沒有弒君謀逆的想法,沒想到張博凌敢斗膽提出來。

忍不住冷聲道:“推翻趙穆,此事萬萬不行,趙國情形不像當初諸位皇子爭奪帝位了,當前,外敵環繞,且不說是否有把握推翻趙穆,單單環視的燕軍就不好對付,坐上帝位又如何,到頭來怕依舊被燕軍殲滅。”

他有自己做人做事底線,寧願離開趙國,也不會取代趙氏成爲趙國皇帝,遭受衆人唾棄不說,也因他有將帥之才,卻無治國之能。

況且,像他所顧慮的,燕軍環視,登上帝位,不能江山永固,反被燕軍殲滅,淪爲階下囚,豈不自取其辱嗎?

大家爲尋求自保,不到萬不得已,沒有必要與趙穆發生正面衝突。

波不得已時,若虎賁軍將領過於擔心自身安危,大家唯有想方設法離開趙國,投奔其他諸侯國了。

“此事,不許再提起!不管虎賁軍淪落到什麼地步,決不可在趙國內鬥,這是底線。”

想法被李牧拒絕,張博凌沒有死心,繼續道:“既然將軍不同樣弒君,唯有離開趙國了,畢竟存糧欠缺,生命受到威脅,人心惶惶,沒有多少虎賁軍真心實意再爲趙國拼命了。”

他的話,代表了中高層將領的心思,至於底層將領與兵卒,大多不會考慮這些問題,即使考慮也不會想的太深遠,多數會追隨主將。

當糧食欠缺時,底層士卒不能繼續苟延殘喘下去時,肯定發生譁變,倒逼上層將領被迫做出選擇。

因此,他不單單需要給自己謀條後路,也需要給麾下將士考慮,不能玩笑對待此事。

李牧深深吸口氣,瞟了眼張博凌與燕無雙,表明態度道:“倘若全軍準備脫離趙國,也不是不允許,十餘萬性命,葬送在趙穆手裡,實在太可惜了。”

“將軍,脫離趙國,將軍準備投奔何處?”燕無雙道,十餘萬虎賁軍,不論轉投任何諸侯國,都會形成強大勢力。

這支力量是否會受到重用,將領是否有提升機會,沒有確定轉投那個諸侯國之前,需要大家謹慎考慮。

畢竟,若不被重用,十餘萬虎賁軍,勢必被對方當成威脅,雙方若不能達成共識,虎賁軍同樣存在安全隱患,多半會被對方以雷霆之勢殲滅。

當前,虎賁軍能夠轉投諸侯國,鄭國遭遇陳宋聯軍攻伐,朝不保夕,虎賁軍若爲鄭國效力,肯定引起李釗歡迎,但是,鄭國多半抵擋不住陳宋聯軍。

投靠鄭國,能夠解決燃眉之急,卻給長久之計。

是故,僅僅剩餘陳宋燕三國,陳國鞭長莫及,難以接觸,況且,陳國國力弱於宋燕,投靠陳宋,能夠受到重用,虎賁卻不能穿過宋燕防線。

至於宋燕兩國,在燕無雙看來,即使當前與燕軍作戰,但若投降,他最希望轉投燕國,

燕國部隊按照功勳提拔,公平,公正,能夠激發將士作戰積極性,再者燕軍中有大量諸侯國部隊,卻從來沒有遭受歧視,虎賁軍轉投燕國,一定不會遭受歧視。

更重要,燕帝林楓年輕,有魄力,做事果斷,帝王之術,展現的淋漓盡致。

相反,宋國雖也很強大,機械軍團名揚天下,財閥遍佈各諸侯國,吞併樑國後,橫臥北方,實力強悍。

然而,燕無雙極其不喜歡女子主政,對林疏影沒有丁點好感,更重要,宋軍戰鬥力微弱於燕國,一旦宋燕爭鋒,或許宋國會落敗。

李牧不清楚燕無雙想法,心情惆悵道:“若有機會逃離燕國包圍,我希望帶部隊前往宋國!”

宋國?燕無雙,張博凌兩人不約而同驚訝起來。誰也沒有料想到,李牧準備轉投宋國。

在兩人看來,宋國富裕,兵強馬壯,但女帝執政,當前宋國平穩發展,卻容易產生隱患。

一旦產生隱患,最倒黴,最受到牽連的,就該是外籍軍隊了。

張博凌望着李牧,叫道:“將軍,投靠宋國,萬萬不行啊,且不說宋國好壞,單單能否突破燕軍在趙國四面形成的部署,都很難預料,末將覺得,投靠宋國風險實在太大。”

“沒錯,雖說宋燕兩國聯盟,嚴峻獲悉虎賁軍轉投宋國,肯定不會輕易答應,屆時,大家會遭遇燕軍瘋狂阻擊。”燕無雙也覺得投降宋國有問題。

畢竟,燕國絕對不會眼睜睜瞧着宋國強大起來,特別宋國缺少騎兵,虎賁軍投靠宋國,勢必添補了宋國的缺陷。

這個問題,乃是李牧最擔心的問題,卻也不是無解,直言道:“倘若大家鐵了心思投靠宋國,也不是沒有方法破除燕軍阻礙。”

“當然,存糧越來越少,趙國危機四伏,即使不爲自己打算,也該爲全軍打算。”燕無雙斬釘截鐵的道。

“單憑,趙穆誅殺馬武,不把武將放在眼裡,便該脫離趙國了。”張博凌不甘落後。

“此事交給你們兩人去辦,燕將軍,爭取迅速與宋軍接觸,張建軍你與燕軍接觸,力爭拖延燕軍時間,給燕將軍爭取時間!”李牧命令道。

李牧鐵了心思準備轉投宋國,自然必須想方設法麻痹燕軍,掃清前進道路中所有路障。

投靠宋國,特別讓自己與宋國將領接觸,燕無雙內心有些許不滿,奈何大將軍有令,將命難爲。

.......

燕京城內,數月休整,春暖花開,沉寂數月得燕軍,終於在林楓率先下,踏上北伐西進得道路。

兼併趙國,掃清塞外部落,成爲燕軍當務之急。

但解決李牧軍團,更成爲北伐西進戰略中,重中之重。

不殲滅李牧軍團,燕軍南下將成爲虛幻,數十萬軍隊會停留在寧武關,白白消耗糧食。

然而,親自與李牧交鋒後,林楓清楚李牧不是善類,極難對付不說,麾下虎賁軍也盡是虎狼之勢。

要徹底解決李牧,肅清虎賁軍,必須尋找萬全之策,或許,又機會大獲全勝。

數日行軍,燕軍抵達黑旗關後,因爲寧武關成爲趙燕兩軍作戰的最前線,所以,黑旗關內不必繼續留守十餘萬人。

留下兩萬軍隊,帶着恆邦昌,大軍在黑旗關外分成三路,第一路,依照年前計劃,侯銘封與馮石虎率領十餘萬鐵甲騎兵,繼續西進,殲滅博爾赤殘軍與匈奴部落。

第二路。張羽率,拓跋羽,令狐藏,古樂楓,率領二十萬輕騎兵,直接北上尋找合適機會蠶食東胡各部落,開始逐步殲滅東胡有生力量。

第三路,他與趙鴻儒,恆邦昌,親自率領刀鋒戰士,鐵甲步兵,及黑旗關八萬輕騎,二十餘萬人,迅速向寧武關而去。

三路大軍齊出,帶着不同目的,同時,帶着不同目標而去。

林楓所帶領的部隊,準備在寧武關與犬狼部隊,及輕騎兵匯合後,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攻陷鎮遠關,燕軍雙管齊下,從兩面夾擊李牧軍團。

屆時,即使李牧軍團戰鬥力再強,燕軍憑藉數量優勢,也能夠逐漸殲滅李牧軍團,爲燕軍南下掃平全部障礙。

第1380章 滿城驚慌第479章 生生世世不嫁帝王家第1086章 歃血爲盟,互送世子第1137章 錦官城,溫氏(第二更)第778章 柳玄遠心思第953章 鬱窮兵死,誓不兩立第681章 心有餘,力不足第860章 安撫人心(下)第1016章 旌旗蔽日,氣吞山河第230章 面子是自己掙得下第194章 晉陽城大火第1142章 與蜀軍爭奪時間第1099章 雷霆反擊第1219章 林楓逼宮第1108章 溫香軟玉第104章 爲他人作嫁衣裳第358章 困獸之鬥上第1315章 空城計嗎第75章 思鄉之情第1117章 百萬雄兵第1160章 蜀國人士,下戰書?第41章 以誠相待第990章 宋軍出擊,絕地反攻第866章 江心危機第848章 困龍得水第992章 燕宋首戰(元旦快樂)第494章 火勢燎原第1378章 殺雞儆猴第367章 侯銘封勸降上第482章 完美實施第107章 涼鳴關之戰下第123章 紫煙妙計第1020章 乘勝追擊,猛攻宋軍第998章 勝敗乃兵家常事第806章 蔡國求救第100章 一笑泯恩仇第201章 滅國之策中第1292章 篡位之心第1章 穿越了,被打了!第634章 來者不善第978章 斷其一臂,自相殘殺第624章 四面合圍第1423章 班師回朝第460章 大獲全勝第1035章 越君,吳君的野望第704章 心中不懼(第二更)第29章 兵鋒下第285章 驚人計劃第705章 趁火打劫(第一更)第728章 將相歸心,暗流涌動第578章 風吹草動(第三更)第75章 思鄉之情第586章 燕軍來襲(第二更)第1387章 南征楚國第874章 宋使來訪,撲朔迷離第740章 蜀燕之戰(下)第191章 燕國的報復上第1238章 夜襲伏兵!第449章 翻臉比翻書快第114章 經略北方第104章 爲他人作嫁衣裳第1203章 柳浦琊要遷都第606章 郎情妾意(第一更)第399章 大戰啓始下第270章 心如刀割第692章 故佈疑陣(第一更)第507章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第1354章 帝王之道第1082章 本王寧死,也不與你爲伍第1120章 荷城,一座蜀軍墳墓第769章 備戰燕東,楚使來訪第77章 蠻橫女子第562章 山窮水盡(第三更)第303章 林梟顯身第380章 抽絲剝繭下第138章 形勢逆轉第542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1140章 江北之大,無立錐之地(第二更)第699章 粗暴手段第1414章 熊武暴走第55章 勸降下第331章 世家大族第525章 仗勢欺人第547章 病急亂投醫第1124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519章 如法炮製第472章 逃之夭夭第1075章 次殺燕帝,岌岌可危第1245章 女帝,蛇蠍毒婦!第268章 大戰之初第758章 銳利刀鋒第729章 暗中部署,無端生事第1068章 集思廣益,頭腦風暴第317章 入五馬城第1101章 陷入僵局,垂死掙扎第387章 燕軍來襲第154章 納降中第984章 叛國處理,絕不姑息第427章 林楓的盤算第345章 治標治本
第1380章 滿城驚慌第479章 生生世世不嫁帝王家第1086章 歃血爲盟,互送世子第1137章 錦官城,溫氏(第二更)第778章 柳玄遠心思第953章 鬱窮兵死,誓不兩立第681章 心有餘,力不足第860章 安撫人心(下)第1016章 旌旗蔽日,氣吞山河第230章 面子是自己掙得下第194章 晉陽城大火第1142章 與蜀軍爭奪時間第1099章 雷霆反擊第1219章 林楓逼宮第1108章 溫香軟玉第104章 爲他人作嫁衣裳第358章 困獸之鬥上第1315章 空城計嗎第75章 思鄉之情第1117章 百萬雄兵第1160章 蜀國人士,下戰書?第41章 以誠相待第990章 宋軍出擊,絕地反攻第866章 江心危機第848章 困龍得水第992章 燕宋首戰(元旦快樂)第494章 火勢燎原第1378章 殺雞儆猴第367章 侯銘封勸降上第482章 完美實施第107章 涼鳴關之戰下第123章 紫煙妙計第1020章 乘勝追擊,猛攻宋軍第998章 勝敗乃兵家常事第806章 蔡國求救第100章 一笑泯恩仇第201章 滅國之策中第1292章 篡位之心第1章 穿越了,被打了!第634章 來者不善第978章 斷其一臂,自相殘殺第624章 四面合圍第1423章 班師回朝第460章 大獲全勝第1035章 越君,吳君的野望第704章 心中不懼(第二更)第29章 兵鋒下第285章 驚人計劃第705章 趁火打劫(第一更)第728章 將相歸心,暗流涌動第578章 風吹草動(第三更)第75章 思鄉之情第586章 燕軍來襲(第二更)第1387章 南征楚國第874章 宋使來訪,撲朔迷離第740章 蜀燕之戰(下)第191章 燕國的報復上第1238章 夜襲伏兵!第449章 翻臉比翻書快第114章 經略北方第104章 爲他人作嫁衣裳第1203章 柳浦琊要遷都第606章 郎情妾意(第一更)第399章 大戰啓始下第270章 心如刀割第692章 故佈疑陣(第一更)第507章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第1354章 帝王之道第1082章 本王寧死,也不與你爲伍第1120章 荷城,一座蜀軍墳墓第769章 備戰燕東,楚使來訪第77章 蠻橫女子第562章 山窮水盡(第三更)第303章 林梟顯身第380章 抽絲剝繭下第138章 形勢逆轉第542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1140章 江北之大,無立錐之地(第二更)第699章 粗暴手段第1414章 熊武暴走第55章 勸降下第331章 世家大族第525章 仗勢欺人第547章 病急亂投醫第1124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519章 如法炮製第472章 逃之夭夭第1075章 次殺燕帝,岌岌可危第1245章 女帝,蛇蠍毒婦!第268章 大戰之初第758章 銳利刀鋒第729章 暗中部署,無端生事第1068章 集思廣益,頭腦風暴第317章 入五馬城第1101章 陷入僵局,垂死掙扎第387章 燕軍來襲第154章 納降中第984章 叛國處理,絕不姑息第427章 林楓的盤算第345章 治標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