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四國將軍

林楓言語,不可謂不重!

像頭髮怒的豹子,聲音低沉,雙目充斥着殺氣,稍有不慎,殺氣會造成人命禍患。

金鑾殿內,出奇安靜,好似銀針跌落地面發出響聲,都會引起衆人心驚肉跳。

衆臣耐心聆聽林楓教訓,不敢有半點執意,直到滔滔不絕言語落音,大殿內氣氛才稍稍鬆懈下來。

林楓引經據典,用事實證明接納諸侯國人才重要性,警告心懷鬼胎的文臣,切莫因爲一己私利,忽視危害燕國利益。

這次,他手下留情,下次,想保全性命,絕對不可能!

林楓不明白,不管趙國,樑國,或當前的鄭國,均有門閥力量,卻依然吸收各諸侯國賢才能人。

燕國打着包容旗號,沒有門閥力量,世家豪族力量被消弱,卻偏偏容不下戰功赫赫的諸侯國人才。

難道當真物極必反嗎?

他不相信,即使物極必反,世家力量企圖反撲,他也要把對方校正過來。

諸臣聞聲,均覺得林楓言語並不煽情,合情合理,更重要他看到燕國不足,要富國強民,必須做到取他山之石以攻玉。

紛紛嘖嘖稱讚,卻各有心思,司徒,侯銘封等人,對皇上廣闊胸懷稱讚,感謝其知遇之恩!

柳乘風,李孟昶等人,心中卻稍稍苦澀,皇上親自支持,此事,派系之爭,幾乎沒有扭轉得懸念。

這時,司徒進言道:“皇上,好的國策需要法令推行,燕國若欲繼續吸引諸侯國人才,必須制定法令,嚴禁輕視,怠慢同僚之事,不然必須先按照法令處置。”

燕國越強大,需要人才越多,單單依靠燕國士子,豪族子弟,根本滿足不了燕國官員所需,招募諸侯國賢才,將是非常重要的有效途徑。

“嗯,可以制定法令,一旦朝堂有法令,有制度,不管寒門子弟,或者世家子弟,要入朝爲官,僅有兩條道路,要麼參軍,要麼參與科考,想要憑藉先祖餘蔭,不把朝中法令,制度放在眼裡,朕決不輕饒。”林楓同意司徒提議。

此事,或許依靠法令解決,帶來的效應,更勝於憑藉人的意志。

“皇上,世家子弟有資格參與科考?”柳乘風問道。

呃,諸臣盯着柳乘風,特別是司徒,楚夫晏等人,對柳乘風詢問覺得不可思議。

諸臣清楚,柳乘風乃朝中老臣,與燕京城內世家豪族有千絲萬縷關係。

今日提問,多半也代表世家豪門,然而,林楓曾經多次推行求賢令,希望各種人才爲燕國效力。

“朕何曾拒絕世家子弟,通過正常途徑入朝爲官,可惜他們習慣了在家族餘蔭下成長,佔着大好資源,不學無術,這些人入朝爲官,對朝廷有何好處!”林楓朗聲道。

不可否認,世傢俱有各種資源,世家子弟中的翹楚人才,具有超出寒門弟子的眼光,可惜,沒有幾人真心實意爲朝中盡忠,多少世家子弟,把家族利益看最高利益,寧願爲家族利益,損害國家利益。

親眼目睹過晉國王氏,樑國盧氏,趙國李氏所作所爲,林楓打心眼裡排斥這些混蛋。

當然,倘若他們擁有爲國爲民,擁有大局觀,戰略遠光,他照樣提拔重用,柳玄遠,文季師兩人便是最好例子。

所以,但凡忠於朝堂,忠於燕國,當真有能力的世家子弟,他並非全部拒絕。

掃了眼諸臣,林楓盯着李孟昶,道:“李孟昶,去太醫院開點藥,下次,做事之前,先考慮考慮是否符合燕國利益想!”

“謝皇上提醒,微臣謹遵!”李孟昶抱拳道。

接下來,林楓準備商議封賞之事,避免李孟昶攪亂局面,唯有較爲婉轉的攆走對方。

李孟昶離去,朝堂氣氛稍稍緩和,林楓道:“封賞大典,即日進行,季師,司徒七位大人大概選出排名,僅僅對候張趙馮四位將軍排名猶豫不決,今日羣臣在場,大家不妨說說自己意見,博納衆長,朕好做出決斷!”

先前因爲派系之爭,引起排位之爭,不管怎樣,封賞之事,必須儘快進行,當前燕國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封賞之後,不管文臣武將,必須各司其職了。

聞言,侯銘封,趙鴻儒,張羽,馮石虎目光相視,沒想到四人會成爲封賞重點。

他們全從蒼巖山走出,均爲皇帝心腹,以前只覺得殺敵建功立業,報答皇上知遇之恩。

豈料,數年時間,大家成爲大燕軍界舉足輕重人物,實乃超出四人預料,卻也歡喜萬分。

起於微末,位極人臣,他們人生在潛移默化中,發生巨大轉變。

不過,四人向來謹記自己出身,戰場中,豪放灑脫,官場中,卻非常謹慎,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若鋒芒太升,勢必引起有人羨慕嫉妒恨,暗中陷害,故意栽贓,這類事情,未必不會發生。

侯銘封上前,盯着柳玄遠道:“皇上,柳將軍乃燕國肱股之臣,當年燕國衰弱時,親身率兵抵達前線,抵抗塞外勢力,而後守疆三年,使得北方有安穩環境,末將等人方能毫無顧慮攻城掠地,所以,大元帥之外,非柳將軍不可!”

“嗯,柳玄遠勞苦功高,朕不會忘記!”林楓輕笑,他欣賞侯銘封這種不驕不躁的性格,道:“今日,直說你等四人封賞。”

柳玄遠聞言,內心有幾分汗顏,評選燕國第一將時,他多次推選趙鴻儒,貶低侯銘封,豈料,現在侯銘封把功勞全推給他。

忙道:“論戰功,候張趙馮四位將領,位居首功,這一點毋容置疑,我雖守疆,卻沒有爲燕國攻克多少領地!”

“沒錯,論戰功,四位將軍功勞最大,此前,候張兩位將軍,晉升爲大將軍,微臣建議,把四位將軍分別晉升爲,定國,鎮國,輔國,監國等四國將軍?”文季師道,四國將軍與四鎮,四定等將軍封號更爲相信,也能表現出侯銘封四人功勞。

四國將軍,諸侯國曆史中,最高將位也不過驃騎大將軍,而兵馬大元帥多有名無實,乃地位象徵,卻沒有半分軍權,更沒有調兵遣將資格。

今文季師提出四國將軍,榮譽之高,不亞於兵馬大元帥,況且,四國將軍,和平年代,維護國家安穩,保證皇室成員安危,戰亂年代,定國,鎮國兩位將軍有領兵征戰之能,輔國,監國兩位將軍,則在戰亂來臨時,一人確保國內安危,一人保證皇室不受威脅。

此四將軍,唯有大周尚未分裂,昊天武帝,稱霸時代,陸陸續續設置過,不過因爲權勢太高,逐漸被廢除。

此刻,文季師再次提出四國將軍,可見對候趙張馮四將,有多麼認可。

況且,他作爲兵部尚書,較爲懂得軍事,大軍在外,他必須做好統計,更清楚四人軍功幾何!

“嗯,這個可以有,四國將軍,均爲二品大軍!”林楓點點頭,覺得文季師想法不錯。

侯銘封四人聞言,一副受寵若驚之態,趙鴻儒急闊步上前,忙道:“皇上對我等有知遇之恩,報答皇上恩情,我等願肝腦塗地,再者保家衛國乃軍人天職,我等身爲將領,豈能身先士卒,文大人提議,末將不敢苟同,四國將軍軍職太高,末將等人承受不起!”

“末將等人不敢苟同,請皇上收回成命!”侯銘封,張羽,趙鴻儒四人亦拱手拒絕

雖說封賞越多,四人越高興,表明所有努力得到皇上認可,然而,若四人封賞太多,功高震主,接下來賞什麼,難道封侯拜相!

況且,南方未定,接下來立功機會太多,將來建立功勳,又該怎麼封賞!

通讀史書的趙鴻儒,相對其他將領,更清楚功高震主,帶來的危害。而侯銘封等人,也不是不清楚其中道理。

“四位將軍所言不假,四國將軍封賞太重!皇上三思!”司徒對此提出異議。

林楓聞言,笑着擺手道:“有功不賞,朕豈不是昏君嗎,打擊各位將領征戰積極性,對燕國沒有好處,朕不是同甘卻不能共苦的帝王,該賞必須賞,還是那句話,卿不負我,我不負卿!”

深諳帝王之道,林楓清楚軍中將領想要什麼,此刻,他表面說的這麼冠冕堂皇,卻依然暗暗做了些小動作,四國將軍,看似非常厲害,實則僅有正二品,地位遠遠低於六部首腦,基本限制了對方權力。

況且,軍權全部控制在自己手裡,根本無需擔心。

再者,當前侯銘封等人,沒有表現出半點異心,雖說有必要防備,卻也不能不信任諸位將領,不然勢必引起羣臣不和。

既然皇上決定,衆人均不再有異議,林楓直言,道:“今日,容朕獨斷綱常一次,四國將軍,依照軍功,侯銘封爲首,趙鴻儒次之,張羽,馮石虎,分別爲輔國,監國將軍,待將來根據軍功多少,做出相應調整,諸位有什麼異議?”

林楓意思很明顯,不管何人爲首,目前軍職全是暫時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將來若沒有戰功,今日地位會隨之做出改變。

“皇上聖明!”衆臣抱拳高喝。

朝中大多數人,對林楓態度沒有異議,畢竟,候趙張馮四人軍功確實沒有人能夠比擬,軍中地位更沒有人能夠撼動。

少數存在異議者,在皇帝做出決斷,衆臣支持的情況下,也沒有必須自找沒趣。

這時候,林楓點點頭,道:“封賞之事,乃百萬雄兵皆關心之事,此事越早處理越好,吏部,戶部,禮部,早作安排,三日後,在金鑾殿內舉行封賞意識!”

“是!”司徒,餘澤瓊,李孟昶拱手道。

第25章 刀鋒戰士第91章 段夢柔上第1307章 噩耗第419章 燕國要求第1139章 禦敵於國門之外,不失寸土(第一更)第1318章 鑽進死衚衕第460章 大獲全勝第971章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1266章 楚國往事第398章 大戰啓始中第566章 視死如歸第1230章 前往江南的捷徑第210章 司徒反擊下第406章 落荒而逃第906章 藏兵谷藏兵,兵家出手!第234章 大國氣量上第922章 兵家圍城第979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1349章 爲國盡忠第95章 風起雲涌第555章 與林疏影謀面第271章 事與願違第897章 征戰韓炙潼第798章 文臣武將第1224章 花落誰家未可知第215章 檢閱部隊上第753章 一勝一敗第1285章 金鑾殿拔劍第904章 力敵雙將第362章 剷除殘餘中第719章 一夕貪歡,大膽遊戲(3500字)第974章 帝位之爭,咎由自取第353章 大婚下第212章 林疏影的動作第140章 林梟救兄中第592章 修建工事(第二更)第1367章 良辰吉日第311章 陷入困局第32章 初戰上第1356章 彈盡糧絕第282章 劫後餘生第822章 宋軍大捷第293章 應對之策第1042章 兵行險招,誘敵出城第1203章 柳浦琊要遷都第102章 壯士斷腕第262章 第271兵分兩路第372章 君臣論政第838章 聯兵合擊第876章 頭腦風暴第1337章 抗拒軍令第30章 左右爲難第1317章 喪家之犬第584章 拉開序幕(第三更)第195章 大難不死第1101章 陷入僵局,垂死掙扎第93章 危機來臨第787章 關門打狗下第496章 家國情懷第313章 暗劍出鞘第530章 用心良苦第1069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663章 枕邊風第294章 秣兵歷馬第526章 惹上大事了第1088章 一人犯法,全家連坐第509章 不寒而慄第614章 戰歌,戰鼓(第三更)第520章 一語中的第1173章 初探端倪.第710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三更)第1230章 前往江南的捷徑第1091章 大帥有令,前鋒軍隊,攻城第914章 全面崩潰,互相怪罪第357章 會見來使下第253章 熱情似火第144章 出其不意上第743章 大軍壓境第1021章 漫天火海第547章 病急亂投醫第1233章 對戰女刺客第436章 刺殺成功第303章 林梟顯身第1261章 燕帝,你強人所難第738章 蜀燕初戰(上)第1108章 溫香軟玉第767章 羣臣反駁,朝堂紛爭第747章 否極泰來(上)第78章 峰迴路轉第1111章 漫叫花下數風流第524章 轉折第1096章 蒼巖山之雨林激戰第1048章 心存疑慮第35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529章 罪行嚴重第950章 全面退守,等待援軍第857章 絕地反攻(中)第87章 議政第1417章 他有病,他怕啥第850章 雨中殺伐
第25章 刀鋒戰士第91章 段夢柔上第1307章 噩耗第419章 燕國要求第1139章 禦敵於國門之外,不失寸土(第一更)第1318章 鑽進死衚衕第460章 大獲全勝第971章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1266章 楚國往事第398章 大戰啓始中第566章 視死如歸第1230章 前往江南的捷徑第210章 司徒反擊下第406章 落荒而逃第906章 藏兵谷藏兵,兵家出手!第234章 大國氣量上第922章 兵家圍城第979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1349章 爲國盡忠第95章 風起雲涌第555章 與林疏影謀面第271章 事與願違第897章 征戰韓炙潼第798章 文臣武將第1224章 花落誰家未可知第215章 檢閱部隊上第753章 一勝一敗第1285章 金鑾殿拔劍第904章 力敵雙將第362章 剷除殘餘中第719章 一夕貪歡,大膽遊戲(3500字)第974章 帝位之爭,咎由自取第353章 大婚下第212章 林疏影的動作第140章 林梟救兄中第592章 修建工事(第二更)第1367章 良辰吉日第311章 陷入困局第32章 初戰上第1356章 彈盡糧絕第282章 劫後餘生第822章 宋軍大捷第293章 應對之策第1042章 兵行險招,誘敵出城第1203章 柳浦琊要遷都第102章 壯士斷腕第262章 第271兵分兩路第372章 君臣論政第838章 聯兵合擊第876章 頭腦風暴第1337章 抗拒軍令第30章 左右爲難第1317章 喪家之犬第584章 拉開序幕(第三更)第195章 大難不死第1101章 陷入僵局,垂死掙扎第93章 危機來臨第787章 關門打狗下第496章 家國情懷第313章 暗劍出鞘第530章 用心良苦第1069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663章 枕邊風第294章 秣兵歷馬第526章 惹上大事了第1088章 一人犯法,全家連坐第509章 不寒而慄第614章 戰歌,戰鼓(第三更)第520章 一語中的第1173章 初探端倪.第710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三更)第1230章 前往江南的捷徑第1091章 大帥有令,前鋒軍隊,攻城第914章 全面崩潰,互相怪罪第357章 會見來使下第253章 熱情似火第144章 出其不意上第743章 大軍壓境第1021章 漫天火海第547章 病急亂投醫第1233章 對戰女刺客第436章 刺殺成功第303章 林梟顯身第1261章 燕帝,你強人所難第738章 蜀燕初戰(上)第1108章 溫香軟玉第767章 羣臣反駁,朝堂紛爭第747章 否極泰來(上)第78章 峰迴路轉第1111章 漫叫花下數風流第524章 轉折第1096章 蒼巖山之雨林激戰第1048章 心存疑慮第35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529章 罪行嚴重第950章 全面退守,等待援軍第857章 絕地反攻(中)第87章 議政第1417章 他有病,他怕啥第850章 雨中殺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