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趙,這黃龍病好像不但沒有治好,反而越來越嚴重了啊!”
“就是,我地裡的砂糖橘樹苗,長出來的樹葉,都不是綠的,都是黃的了!”
“我地裡的更嚴重!”
當初一起跟隨趙剛種植砂糖橘樹苗,幻想着明年能夠發財賺錢的村民們,找到趙剛,和他紛紛訴苦着。
“怎麼辦啊老趙!你當初不是說,這個黃龍病好治的嗎?”
一個村民嚷嚷着:“怎麼你去買了農藥,噴上去一點兒也不見好啊!”
“是不是買到了假農藥啊?”
有村民狐疑的看着趙剛:“要不然怎麼一點兒好轉跡象都沒有哩。”
“我也不太清楚。”
趙剛擦了擦額頭上的汗,解釋道:“當初劉青的果園,裡面砂糖橘樹苗得了黃龍病,過幾天就好了,他說是買了農藥噴上去治好的……”
“那你買農藥之前,沒有問問劉青,他買的是什麼牌子的農藥嗎?”
有村民焦急的說着:“眼看這黃龍病,一天比一天厲害,得找點兒想辦法解決才行呀。”
“對,沒錯。”
立刻就有人附和了:“得早點解決,時間久了,這樹苗都病死哩。”
衆人的目光,落在了趙剛身上。
“咳咳,大夥你們也知道的……”
趙剛乾咳了幾聲,尷尬的說道:“之前因爲收購砂糖橘的事情,我都從果園辭職了,我去找劉青,他不一定告訴我啊。”
衆人一想,趙剛說的也有幾分道理。
但實際上,卻是因爲趙剛根本拉不下臉去找劉青。
憑心而論,劉青對趙剛很不錯了,當初趙剛看見別的村民,在劉青的養殖場上班、或者簽訂收購肉雞協議的,一個個都賺的不少,而他雖然是村會計,但工資每個月只有可憐的三四百塊錢而已。
後來趙剛表示,想去劉青那裡上班,劉青也很痛快的答應了,並且看他會寫寫算算,將果園交給了趙剛打理。
果園的豐收,砂糖橘的大賣,劉青賺了多少錢,趙剛心裡多多少少是能夠猜到的。
正因爲如此,趙剛纔會打起了種植砂糖橘樹苗的念頭——這東西又好打理,修剪修剪樹枝,幾天澆一次水,然後等着摘果就行了。
況且,還能一年結果兩次!
這纔是最讓趙剛怦然心動,讓他也要種植砂糖橘樹苗的原因。
只是趙剛沒有想到,劉青這一次竟然不答應收購大夥種植的砂糖橘了——其實也並非不是不答應,而是不願意以六元的價格收購,只願意以四塊錢價格收購。
這怎麼可能!
在趙剛看來,劉青這小子,簡直是賺錢賺的沒有一點兒良心了,一開始收購肉雞,還給村民高於市場價的價格哩,到了他想要種植砂糖橘時,不但不按八元一斤的市場價格收購,竟然連六塊錢也不給——最後勉強答應四塊錢!
傻子纔會賣給他哩!
眼下,雖然砂糖橘樹苗得了黃龍病,但想起之前發生的事情,趙剛還是不願意拉下臉去找劉青詢問。
“要不然,你們去個人,找劉青問問?”
趙剛看着大夥說道。
衆人想了想,點頭同意了,只是,該讓誰去,又是一番爭執討論。當初大夥幾乎都將劉青罵了一頓,眼下有了事情,又去找他詢問——不只是趙剛拉不下來這個臉,而是在場衆人,都拉不下來這個臉啊。
“你們不去,我去,行了吧!”
一個聲音在人羣中響起,衆人下意識看去,年老體弱,拄着柺杖的三叔爺,一臉鄙夷的看着衆人,教訓道:“眼看砂糖橘樹苗都快病死了,你們都不着急想辦法解決,還在這裡你推我讓的,到底是面子重要,還是樹苗重要?”
衆人無語。
三叔爺恨恨的瞪了他們一眼,轉身拄着柺杖,往村外的罐頭加工廠走去。
“三叔爺,你怎麼來了?”
看見進門的是三叔爺,坐在辦公桌後面的劉青,登時有些楞了一下。在心裡揣測着他來這裡的目的。
要知道,自從上一次的事情過後,劉青偶爾也在村裡,遇到過幾次三叔爺,他每次都是拄着柺杖,昂着頭,斜眼都不看自己一眼——彷彿和自己有深仇大恨一般。
“咳咳。”
三叔爺聞言老臉有些泛紅,乾咳了幾聲,左顧右盼,發窘的說道:“我找你有點兒事情哩。”
“您坐。”
劉青笑了笑,端了一杯水給他,說道:“什麼事兒?”
“那個……”
三叔爺想了想,窘迫的說道:“劉青,你知道黃龍病怎麼治嗎?”
“黃龍病?”
劉青皺眉想了一會兒,纔想起來,試探的說道:“您是說砂糖橘樹苗得了黃龍病?”
三叔爺點頭,眼看着地裡的砂糖橘樹苗綠葉,一天天變黃,他早就急的不得了了,要不然,也不會拉下臉來找劉青,“劉青啊,我們這幾十個種植砂糖橘樹苗的村民,地裡的果樹,或多或少的,都出現了黃龍病的徵兆,趙剛說以前你的果園裡,砂糖橘樹苗剛栽回來那會兒,也得了黃龍病,就尋思着找你問問,看這病怎麼治……”
劉青登時恍然大悟。
看到他的樣子,三叔爺心裡越發覺得不是滋味了。
“我當初也是隨便買了點兒農藥噴上去,試了試效果,沒想到,幾天就治好了。”
劉青含含糊糊的說着。
“你買的是什麼農藥?”
三叔爺眼睛一亮,迫不及待的問道:“在哪裡買的啊?”
劉青打了一個哈哈,想了想,說道:“三叔爺,要不然這樣吧,我和你一起去地裡先看看情況吧,怎麼樣?”
三叔爺登時有些失望,他第一反應就是,劉青是不想告訴自己。
實際上,並非是劉青不想告訴他,而是劉青壓根兒就沒有買什麼農藥——果園裡的砂糖橘樹苗得了黃龍病,是他用大地神力治療好的。
“好吧。”
想了想,三叔爺也沒有拒絕,嘆了一口氣說道:“你去看看也好,這些砂糖橘樹苗都是我們掏光了積蓄纔買回來的,本想着賺點兒錢,貼補家用,現在可好,樹苗能不能活下去,還是一回事兒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