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登基

一方山水,一舍茅屋,於普通人來說,是再簡單不過的東西,但於紀酌來說,卻是耗費了近二十年光陰也難以得到的。

蕭承鈞從鳳儀宮出來,站在玉階上看着恢弘廣闊的皇宮,如今這裡再也不是危險重重的地方,而是可以任他施爲、號令天下的所在。也是時候,爲父後、爲自己做點什麼了。

“若,若是你出不去,我會在這裡陪着你的。”等太子離開,徐徹慢慢走到紀酌身後,低聲說道。

紀酌擡起一雙美目笑着看他,“若是連這點魄力都沒有,又怎會是我養出來的帝王?”

淳德十一年冬,先帝駕崩,新皇登基,改號弘元。

蕭承鈞以太子的身份,名正言順地接任帝王之位,登基大典自然可以大辦。百官朝賀,普天同慶。

楊又廷現在是唯一的丞相,大典之事便由他一手操持。

從清晨開始,蕭承鈞穿着太子禮服前往太廟祭天。告祖先,設寶冊,鼓樂吹奏,肅穆非常。待一應繁瑣禮節完畢,丞相楊又廷高呼:“告祭禮成!”

而後衆人回宮,在皇宮大殿太極宮行登基禮。

殿中設金案,丞相率百官跪奉冕服入殿,擺於金案之上,朗聲齊呼:“請皇帝即位。”

而後衆臣出殿,蕭承鈞換上袞服,從前殿走出,邁上太極宮的陛階,大殿上設九華寶座。通贊引丞相至寶座前,同時唱和:“排班!”

文武百官於陛階下分列兩側,跪向南殿中緩步而出的蕭承鈞,隨着皇上步伐的邁進而挪動身子,自始至終面朝聖上,丞相也在寶座旁跪下。

奏樂,宮廷雅樂聲聲入耳,帶着從亙古傳承下來的莊嚴肅穆,恭賀新帝掌管天下,祈求上蒼保佑帝王。

樓璟以安國公世子的身份前來,跪在玉階下,看着那身着明黃色五彩龍紋華服、頭戴十二東珠旒冕的帝王,一步一步踏上陛階,目光被那年輕俊美的帝王完全吸引,難以移開分毫。

皇位之爭,走錯一步便是萬劫不復,蕭承鈞隱忍謀劃了十幾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走到今日,歷經了種種毒殺、暗害、栽贓、污衊、猜忌,廢了太子之位遠赴東南,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終於在今日,奪回了屬於他的一切。

用金線繡了龍紋的玄色雲靴,踏在漢白玉雕的九龍陛階上,每一步都彷彿踏碎了前路的障礙,披荊斬棘,堅定不移。

年輕的帝王面色端肅,登至頂峰,於金鑾寶座上升座,廣袖拂於寶座兩側,坐北面南,接受天下俯首,威儀萬千,震懾四方。

百官齊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五官武將,皇親勳貴,三呼萬歲,聲勢浩大,響徹天際。

“平身。”蕭承鈞朗聲迴應。

鼓樂聲停,通贊再唱:“跪!”

百官跪拜,捧寶官開盒,將玉璽捧出,交予丞相。楊又廷接過玉璽,上前朗聲道:“皇帝登大位,臣等謹上御寶。”

然後尚寶卿,也就是禮部尚書姚築接過玉璽,收入盒內。通贊唱:“就位,拜!”百官再拜。

“奉先帝遺詔,順皇儲大統,朕今日登基爲皇,改元弘元!”蕭承鈞朗聲宣告,帝王威儀盡顯,在開闊的大殿之外迴盪,久久不息。

百官三跪九叩,山呼萬歲。

自此時起,昱朝便迎來第九任皇帝,此後便是弘元元年,而大昱在歷經十年蹉跎之後,終於迎來了一位賢明的君主,自此,昱朝開始走向前所未有的盛世。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此刻的勳貴百官,可沒有料到以後的盛景,就被新帝宣告的登基詔書震得說不出話來。

新帝在登基之日宣讀的詔書,往往帶着些革舊除新的意味,就算有些荒唐也不可違逆,所以每到這個時候,衆人都十分緊張,生怕皇上頒佈什麼奇怪的法令。

“先皇后紀酌,於大昱勞苦功高,朕不忍父後於深宮蹉跎歲月,不再加封太后之位,封爲靖海侯,”蕭承鈞面容沉靜,不待衆人反應,繼續宣佈登基詔書,“原太子妃樓璟,端慧賢淑,護國有功,封爲皇后,擇日大婚。”

不封太后封侯爵,這種事古往今來前所未有。

其實原本男皇后的地位就很高,也不像女子那般,必須得守在皇宮一世,只不過放先皇后出宮這種事,從沒有哪個帝王有魄力這般做。往常那些皇帝,不是忌憚男後勢力要其殉葬,便是封爲太后一直關在宮中,弘元帝這般作爲,可謂是一大壯舉了。

衆人不敢有異議,叩頭再拜。藉着新帝登基的契機,這件事就這樣輕易地定了下來。

徐徹作爲暫留京中的徵南將軍,自然也要來參加登基大典,此刻聽到這份旨意,頓時如遭雷擊,呆在當場,若不是樓璟扯了他一下,都忘了躬身磕頭。

樓璟看了一眼激動地難以自已的二舅,再看向寶座上的帝王,那威儀萬千的目光,恰與他交匯,只有他才明白帝王的用意,不僅僅是爲了紀皇后……

“我只是希望,待我死後,蕭家的後人也能善待你。”

蕭承鈞這般作爲,只是希望世人,善待男後,善待他的心中至愛。

新帝登基,先皇下葬。淳德帝一生昏庸,未有過大的建樹,禮部商量了許久,最後定了諡號仁宗。

紀酌聽聞這個諡號,不由嗤笑,耳根軟,手段不夠果決,又總是顧念舊情,也當得上“仁”字了吧。

百官朝賀之後,通告大赦天下,重整朝堂,很是忙碌。帝后大婚之事,就推到了臘月。

其實,蕭承鈞恢復太子之位,按理來說,樓璟就還是太子妃,不需要再次迎娶了,但蕭承鈞覺得當年娶太子妃的時候過於倉促,這次定要好好補給他。更重要的是,弘元帝覺得這次是他真正的爲人夫了,定要鄭重其事,免得樓璟再找什麼理由,不肯盡爲妻者的義務。

安國公府這些時日可謂是十分熱鬧,前來恭賀的人絡繹不絕,樓家彷彿又恢復了老安國公在世時的盛景。

樓璟代替病中的父親招待賓客,儼然已經是樓家的家主,衆人不以爲奇,若是樓見榆來接待他們,他們還不一定樂意呢。說到底,他們來攀交的是有從龍之功的鎮南將軍,是即將成爲皇后的人,而不是那個至今也沒有一官半職、還被亂臣賊子吊在城樓上丟人的安國公。

“樓大,你說你這忙活了一整年,什麼也沒撈着……何苦呢……嗝……”關西侯次子周嵩舉着酒杯,醉醺醺地說道。

關西侯這兩天也回京朝賀,長子周崇也跟着回來了,聽到弟弟這番言語,忙伸手拉他,“你少說兩句!”周崇長得人高馬大,這一拉扯,差點把瘦削的弟弟拽倒了。

桌上的氣氛有些尷尬,慶陽伯世子忙笑着解圍,“週二這是喝高了,別理他。”

樓璟似笑非笑地端着酒杯,“週二,你怎知我什麼都沒撈着?”

“你都要嫁進宮去了!”周嵩滿心不樂意,甩開兄長的手,醉眼惺忪地看着樓璟,“你有如此功勞,皇上不過是依例行事,只要你提出來,皇上說不得就會娶別人了。”

人們都以爲這次樓璟有從龍之功,定然能得封高官,誰料想兜兜轉轉,皇上又要把人娶進宮去。有傳言說,因爲安國公世子過於能征善戰,皇上忌憚他的勢力,要把他困鎖在深宮之中。

樓璟看了看這一桌的好友,大家眼中都是這麼個意思,只是周嵩先說出來了而已,垂目慢慢地喝酒,笑而不語。

回到京城就跑來湊熱鬧的趙熹,聽得此言禁不住撇嘴,要是皇上不娶他,這位戰功赫赫的將軍纔會帶着大軍逼宮呢。哎,衆人皆醉我獨醒,果然天才是寂寞的。

紀酌已經封侯,封地就定在了閩州,但怎麼說也是先皇后,他打算主持了帝后的大婚再離開皇宮。便搬離了鳳儀宮,住到了太后應該住的鳳安宮去,而新收的徐侍衛也寸步不離地跟着搬去了鳳安宮。

原本的東宮總管太監常恩升任了皇宮大內總管,依舊保持着得體的笑,興高采烈地安排人手整修鳳儀宮,準備迎接新的皇后。

當然最高興的人是樂閒了,他本來是個東宮的小太監,後來伺候太子妃升爲少監,這次樓璟成爲皇后,他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爲鳳儀宮的大總管,原本就喜慶的臉,更是笑得牙不見眼了。

趙熹回來的時候,自然是帶着皇太孫的,如今的皇太孫暫時回了靜王府,如何安排太孫的位置,新帝還未有說辭,衆臣心裡打鼓,也不敢提。說到底都是先帝造的孽,廢了太子立太孫,而後卻又復立太子,這樣一來,皇太孫的地位就尷尬了。

按理說皇太孫應當作爲太子入主東宮,但是弘元帝是名正言順地繼位,又怎麼會願意把大位傳給兄弟的兒子?一時間,京中的官員都爲靜王一家擔憂不已。

靜王現在的確十分頭疼,因爲蕭祁瑞回到王府就不停地哭鬧,非要找“漂亮爹爹”。

“瑞兒不要孃親了嗎?”靜王妃抱着兒子,用帕子擦了擦那哭花的小臉。

“孃親,要。”蕭祁瑞抽抽搭搭地趴在母親懷裡。

奶孃鬆了口氣,總算還是親生母親更親一些,誰料想蕭祁瑞安靜了一會兒又擡起頭,拽着靜王妃髮釵上的流蘇,“孃親,找,漂亮爹爹!”

張氏哭笑不得,伸手點了點兒子的腦袋,“小沒良心的。”

蕭承錦無奈地搖頭,也不知樓璟是怎麼哄孩子的,竟把這小東西收買至此。大婚後估計就要宣佈封太子,到時候這孩子就得搬去鳳儀宮了,原本還擔心蕭祁瑞離不開母親,這下看來,完全沒必要擔心了。

朝中百廢待興,蕭承鈞有意請趙端回來擔任丞相之職,奈何趙端再三回絕,言說自己已經老了,不堪大用。蕭承鈞也就沒有再勉強,提拔了新人擔任右相之職,人們怎麼也沒想到,新任的右相,竟然是才四十多歲的兵部尚書孫良。

衆所周知,孫良乃是陳世昌的得意門生,弘元帝不殺他,反倒拔擢他做了右相,這讓原本戰戰兢兢的右相一派安心不少,那些個溜鬚拍馬之人,心思也漸漸活絡起來。

“啓奏皇上,先帝曾封靜王長子爲皇太孫,然先帝遺詔復立太子,皇太孫之位當不復存在,還請皇上撤去皇太孫之位。”登基沒幾日,一個急於獻好的官員便在早朝上提出了這番言辭。

第22章 百態第39章 偷懶第30章 不離第77章 合謀第8章 午覺第68章 封地第2章 賜婚第12章 家產第80章 納妃第15章 驚聞第18章 射雁第6章 條件第11章 回門第80章 納妃第56章 尋夫第22章 百態第75章 懲罰第54章 虧欠第75章 懲罰第94章 清掃第88章 互咬第40章 韜光第17章 心動第59章 荒廟第48章 仙丹第42章 借刀第38章 生意第20章 字據第20章 字據第91章 起兵第20章 字據第22章 百態第49章 調戲第40章 韜光第52章 開春第16章 陰謀第77章 合謀第6章 條件第45章 年關第28章 家產第89章 佈局第17章 心動100 番外一選妃記第75章 懲罰第90章 雷霆第68章 封地第52章 開春第60章 臨江第74章 下套第27章 陪嫁第8章 午覺第1章 逼婚第87章 驟雨第68章 封地第48章 仙丹第60章 臨江第33章 搬家第94章 清掃第51章 花燈第45章 年關第56章 尋夫第44章 省親第61章 亂石第86章 落井第42章 借刀第56章 尋夫第77章 合謀第79章 盤剝第48章 仙丹第86章 落井第49章 調戲第42章 借刀第67章 剿匪第28章 家產第7章 太廟第58章 殺賊第7章 太廟第59章 荒廟第84章 悟道第70章 噩耗第16章 陰謀第49章 調戲第78章 倭寇第41章 養晦第1章 逼婚第79章 盤剝第67章 剿匪第97章 抄家第24章 真相第17章 心動第33章 搬家第46章 鹽引第76章 葬禮第36章 翻牆第19章 熱鬧第33章 搬家第75章 懲罰第48章 仙丹第31章 廢立第94章 清掃
第22章 百態第39章 偷懶第30章 不離第77章 合謀第8章 午覺第68章 封地第2章 賜婚第12章 家產第80章 納妃第15章 驚聞第18章 射雁第6章 條件第11章 回門第80章 納妃第56章 尋夫第22章 百態第75章 懲罰第54章 虧欠第75章 懲罰第94章 清掃第88章 互咬第40章 韜光第17章 心動第59章 荒廟第48章 仙丹第42章 借刀第38章 生意第20章 字據第20章 字據第91章 起兵第20章 字據第22章 百態第49章 調戲第40章 韜光第52章 開春第16章 陰謀第77章 合謀第6章 條件第45章 年關第28章 家產第89章 佈局第17章 心動100 番外一選妃記第75章 懲罰第90章 雷霆第68章 封地第52章 開春第60章 臨江第74章 下套第27章 陪嫁第8章 午覺第1章 逼婚第87章 驟雨第68章 封地第48章 仙丹第60章 臨江第33章 搬家第94章 清掃第51章 花燈第45章 年關第56章 尋夫第44章 省親第61章 亂石第86章 落井第42章 借刀第56章 尋夫第77章 合謀第79章 盤剝第48章 仙丹第86章 落井第49章 調戲第42章 借刀第67章 剿匪第28章 家產第7章 太廟第58章 殺賊第7章 太廟第59章 荒廟第84章 悟道第70章 噩耗第16章 陰謀第49章 調戲第78章 倭寇第41章 養晦第1章 逼婚第79章 盤剝第67章 剿匪第97章 抄家第24章 真相第17章 心動第33章 搬家第46章 鹽引第76章 葬禮第36章 翻牆第19章 熱鬧第33章 搬家第75章 懲罰第48章 仙丹第31章 廢立第94章 清掃